<p class="ql-block">厦门大学(以下简称厦大)是爱国华侨陈嘉庚于1921年创办的,校址原是背靠五老峰,面朝东海,昔日戚继光练兵的演武场为中心的宁静山弯。陈嘉庚先生为厦大制定的校训是“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下图是厦大演武路群贤校门(西门),门上校名是鲁迅先生的墨宝。现在这里是厦大的思明校区即校本部,它下午向社会开放,游人可预约参观。</p> <p class="ql-block">正对西校门的群贤路上,校徽两侧巨幅红色标语十分引人注目:“牢记殷殷嘱托,勇担强国使命”。我认为这即指百年校庆时习近平总书记贺信中对厦大的希望,又指陈嘉庚办学宗旨和嘉庚精神。</p> <p class="ql-block">下图是标语左边的囊萤搂,由此向东群贤路边一字排开依次是同安楼、群贤楼、集美楼和映雪楼。它们是厦大的首批校舍。位于东西两端的映雪楼和囊萤楼一样,为三层的学生宿舍楼,石木结构,白色花岗岩条石墙,红瓦。楼名表达了嘉庚先生期望学子象晋代孙康、车胤一样,不畏家贫,夜以继日,就是冬天用雪地的反光或夏天用萤火虫照书,也要勤学不辍,才能成大器。</p> <p class="ql-block">标语后面水池里一座当代雕塑,被称为“鸟书”,其形既像朝上飞翔的鸟,又像打开的书。学子看到这寓意深远的作品应该明白,只有当下博览群书,来日才能展翅高飞。</p> <p class="ql-block">过囊萤楼是同安楼,当时厦门属同安县,从楼名可见嘉庚先生反哺桑梓之情。现在同安楼辟为厦门大学革命历史展览馆。馆里记录了1921~1950年厦大师生反抗外敌侵略,拯救民族危机,推翻黑暗统治,掀起爱国民主运动的奋斗历史。如厦门的第一个中共党员是1925年入党的厦大学生罗扬才,他在囊萤楼建立了福建第一个党支部,他一面努力学习,一面积极投身工运农运和学运。他这囊萤的星火燃遍闽南闽西地区。1927年6月2日被反动派杀害。1928年中共六大期间为罗扬才写的传略称他为“工人领袖”“学生领袖”。</p> <p class="ql-block">群贤楼是这一排美轮美奂建筑中最为恢宏华丽的主楼。楼面宽74m,3层通高21m。楼名取自王羲之《兰亭集序》“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这里的群贤自然是指厦大师生。此楼是嘉庚风格建筑的代表之作,用花岗岩条石砌筑的西式楼体,而绿色琉璃大屋顶为典型中式三川脊、歇山顶,脊尾呈燕尾式,戗脊卷草更是闽南民居风格。后人将这种嘉庚建筑戏称为“穿西装戴斗笠”。</p> <p class="ql-block">群贤楼群原来由美国建筑师设计成“品”字形,放在演武场西北角。这种设计不仅局促,更不利于远景发展。陈嘉庚按“世界之大学”的宏伟愿景,与本地泥水工和木工的掌墨师傅重新设计,利用本地建材,传统工艺,在第二年就将“一主四从”的群贤楼群五幢全部建成,让进出厦门港的航船远远就一眼看到巍峨的厦大。</p> <p class="ql-block">楼前的陈嘉庚全身铜像建于1984年,花岗岩基座上刻着“陈嘉庚(1874~1961)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厦大1921年4月就开学了,当时借用集美中学校舍。厦大校舍动工时间是1921年5月9日。因1915年5月9日袁世凯在日本提出的丧权辱国的21条上签字,所以全国称5月9日为国恥日。厦大全体师生员工这天参加开工典礼,就是要不忘国恥,自强不息!现在群贤楼是陈嘉庚纪念馆和厦大校史馆。</p> <p class="ql-block">群贤楼东为集美楼。初建时群贤楼与其东西两侧的集美楼和同安楼,都是教学和办公楼。它们都是“穿西装戴斗笠”的嘉庚建筑。1926年9月~1927年1月鲁迅应邀在厦大任国文系教授和国学研究院教授,在集美楼二楼住过。鲁迅在厦大时间虽短,却完成了17万多字的学术和文学作品,如《中国文学史略》、《中国小说与小说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藤野先生》等等。鲁迅住过的房间1952年就改为鲁迅纪念室,如今整个二楼由一间纪念室扩建成了鲁迅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群贤楼群五幢楼之间都用下图的双坡木廊连接成为一个整体。木廊口的警示语“请勿高声语,恐惊读书人”,让我穿越回到1920年代的厦大,眼前浮现许多或着长衫或穿中山装的学子,为雪国耻,发愤研读,自强不息,不达至善绝不停步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陈嘉庚的实业也举步维艰,加上日本奸人烧毁了陈嘉庚的胶厂,筹措学校运转经费极为困难,1932年国际财团提出只要停办学校就保护他的企业经营,但遭嘉庚先生断然拒绝。他宁愿企业收盘,买掉新加坡的大厦,也要坚持办厦大。1937年卖家产也无力支持厦大,只得将厦大无条件献给政府,成为国立厦大。1938年厦门沦陷,厦大校舍遭重大破坏。日本投降后,厦大校舍进行了基本维修。解放后经多次维护修葺,终于恢复了初建时的壮美。嘉庚先生在天之灵也会感到欣慰的。</p> <p class="ql-block">陈嘉庚虽将厦大献给了政府,但一直关注厦大,1950年回国定居集美,作为全国政协常委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的他视察厦大后,立即着手改善厦大师生教学和生活条件,自己捐出处置新加坡剩余资产的全部资金,还动员新加坡侨领李光前(陈嘉庚女婿)捐资。这样学生宿舍芙蓉楼(下图)群和上弦场边的建南楼群于1954年建成了。</p> <p class="ql-block">呈半圆围合的四栋学生宿舍命名芙蓉(荷花,不是成都市花木芙蓉)有两重含义,一是楼的捐建者李光前的故乡在南安县芙蓉镇,二是希望学子如清水出芙蓉,不仅作文要天然去雕饰,做人也要不被世俗尘垢所染。芙蓉楼都是外廊式,比内廊式造价更高,但陈嘉庚考虑外廊式通风采光都更好,为了学子多花钱也值。施工期间年逾80的陈嘉庚每周两次到工地巡视,比自己的家事还上心。</p> <p class="ql-block">建南楼群与芙蓉楼群在建筑风貌上与群贤楼群一脉相承,虽说也是穿西装戴斗笠,但与群贤楼群相比又有改进和发展,这15幢陈嘉庚亲自操办的建筑被社会和学界称为“嘉庚楼群”。美国知名的建筑大师格雷夫斯1992年在厦大演讲,开口就说“陈嘉庚是伟大的建筑师”,“厦大和集美学村是最具世界经典的建筑之一”。地确,嘉庚楼群不仅是全国文保单位,还是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p> <p class="ql-block">建南楼群和芙蓉楼群也经过多次修缮,虽修旧如旧,但芙蓉楼更符合当下集体宿舍的需求了,如下图所显示的,房间都装了空调。芙蓉楼从建成使用至今一直是学生宿舍,从这里不知走出了多少栋梁之材。其中有一个寝室7个人里出了两个中国科学院院士一个美科院院士。他们当时都是化学系学生。</p> <p class="ql-block">被芙蓉楼包围的中心区域,以前是农田,80年代经过全校学子的锄挖箕运,出现了芙蓉湖的雏形。现在的芙蓉湖成了厦大思明校区(校本部)的中心,厦大亮眼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湖中小岛芙蓉园里,陈嘉庚与青年学子促膝交谈,这组群雕栩栩如生。把嘉庚先生对厦大不仅出钱出力而且殚思极虑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厦大学子也用自己的方式传承嘉庚精神,为国家为厦大作出自己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例如这两座放在教学楼里的雕像是1945年毕业于厦大会计系,留校任教。左边是葛家澍,他开创了中国会计学的基础理论,1982年成为厦大经济学院首任院长。右边是余绪缨,半个多世纪的教学科研成果丰硕,还培养了几十个会计学博士。</p> <p class="ql-block">这是芙蓉湖边颂恩楼群,它承袭嘉庚楼的风貌“一主四从”,穿西装戴斗笠,主从之间有廊道相连。五幢楼都是厦大校友华侨捐建,于1998年6月动工,2001年4月竣工。</p> <p class="ql-block">主楼高21层(贺巍摄影),因厦大建于1921年,现在厦大入选“211计划”又正值步入21世纪,以适应学校发展需要。表明厦大应担起更大责任,也将在世界的大学路上作出更大贡献。楼名“颂恩”是“颂母校奖掖栽培之恩,以赞天道化育万物之德,以彰易理生生不息之功。”颂恩楼已成为厦大思明校区的中心和新地标。这也证明嘉庚精神在新世纪已被厦大校友和爱国华侨发场光大。</p> <p class="ql-block">我们离开厦大时,看到扶梯边竖着许多厦大院系名称的牌子,不由得想到厦大初创时师生员工仅100多人的中国第一所侨办大学,经历曲折发展到今天具有思明校区、漳州校区、翔安校区和马来西亚分校,学科门类齐全的研究型综合大学。在校学生超过46000人,其中本科生21000多人,其余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成为全国前列的知名学府,陈嘉庚“世界的大学”遗愿正向现实迈进!</p> <p class="ql-block">走出厦大,我的厦门之行结束了,这次厦门之行伊始是在嘉庚公园拜谒陈嘉庚墓,参观陈嘉庚纪念馆。结束时参观陈嘉庚殚精竭虑倾资创办的厦门大学,有幸目睹嘉庚精神正发扬光大。离开厦门,告别福建,难说再见,但我会想你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