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别了,司徒雷登"伟人的文章不仅让这位美国人为国人所知,还能讲一口地道的杭州方言更让我这个杭州人惊奇万分。今天我特意来到司徒雷登杭州的故居,我想探寻其中的奥秘。司徒雷登,这位苏格兰裔美国人,在中国生活了半个世纪,他的故事与杭州紧密相连。1876年6月24日,他出生在这片土地上,而直到2008年11月,他的遗骨才归葬于杭州北郊安贤园。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1904年开始在中国传教,参与建立杭州育英书院(即后来的之江大学),到1919年起担任燕京大学校长、校务长,再到1946年成为美国驻华大使,直至1949年8月离开中国。他与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情感纽带。</p> <p class="ql-block">天水堂是杭州最早的一所基督教教堂,也是杭州目前五所对外开放的教堂之一。天水堂的历史可追溯到1860年,当时美国一批传教士来杭州传教。当地政府拨给天水桥畔(现耶稣堂弄)荒地10亩,作为老外们的布道团活动场地。司徒雷登就出生在耶稣堂弄3号,他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他在中国度过五十年,其中在杭州就有十四年多时间。</p> <p class="ql-block">在故居的入口处,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司徒雷登故居”。这不仅仅是一块石碑,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见证了司徒雷登在中国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走近故居,我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故居前后紧挨着居民楼,司徒雷登的半身铜像就矗立在一栋居民楼围墙外的一块草坪上,看故居周边那满满的民居,似乎有点噪杂,但不也正印证了当年他就是在这样的居住环境里成长起来的,他的杭州话就是与这些小老百姓交流中才地道起来的。再看铜像四周草坪上落满的残枝败叶和铜像前摆满的鲜花,这场景好似他的人生显得有些悲苍,但又似乎透视了人们对他的敬仰与怀念。我静静地站在雕像前,心中充满了敬意,止不住向他鞠了三个躬。</p> <p class="ql-block">司徒雷登故居建于1878年,原建地面积4138.5平方米,包括一座教堂,一座学校和多幢传教士住宅,漫长的岁月让故居现在仅存这座建筑面积239.4平方米的中西结合二层小楼可供对外开放参观。走进故居,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历史的年代。故居无声地记录着司徒雷登的艰辛和传奇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司徒雷登出生于此。他在这里度过了许多个春夏秋冬,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变迁。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故事,等待着人们去发现。</p> <p class="ql-block">走进故居的书房,摆满的书籍和照片,见证了司徒雷登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与研究,记录了他与家人、朋友的珍贵瞬间。</p> <p class="ql-block">歺厅</p> <p class="ql-block">卧室布置的十分温馨,床铺、衣柜等家具以及墙上的油画作品让房间不仅显得十分古朴、典雅,还营造出一种宁静舒适的氛围。这里我仿佛看到了司徒雷登在这里休息的身影,感受到他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p> <p class="ql-block">缓缓走过走廊,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司徒雷登在这里留下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司徒雷登为筹集建燕京大学资金,穿梭于各名人富商之间,最终筹集到450万巨款,成功建起了一座近代中国最美的大学。</p> <p class="ql-block">桂系将领李宗仁和白崇禧</p> <p class="ql-block">孔子后裔孔祥熙</p> <p class="ql-block">北京大学校长胡适</p> <p class="ql-block">东南大学之父郭秉文</p> <p class="ql-block">司徒雷登父母亲遗照</p> <p class="ql-block">被当时杭州市政府授于杭州市荣誉市民称号</p> <p class="ql-block">司徒雷登全家</p><p class="ql-block">1868年司徒雷登的父亲司徒尔只身一人来到杭州传教,左第三人是司徒雷登,其余是他的父亲司徒尔、母亲玛丽.霍顿、三个弟弟戴维.托德、沃伦.霍顿、罗伯特.柯克兰。司徒雷登父母亲及二个弟弟去世后均葬在杭州。</p> <p class="ql-block">1946年中共代表周恩来在南京与斯徒雷登交谈</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送的明代彩绘瓷瓶,司徒雷登留下遗嘱,送还给中国人民。</p> <p class="ql-block">“燕京大学”校名由蔡元培题写,这所学校是司徒雷登一生的心血所在。他在这里担任校长,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超前的治校方式和管理措施,使得燕京大学在短短的33年办学时间里,虽然总共招收的学生不足万人,却涌现出无数顶尖人才,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成为知名学者和行业的佼佼者,不仅仅是培养了53个两院院士,其在新闻学、社会学等领域也是英才辈出,包括冰心、费孝通、侯仁之、杨绛等均毕业于燕京大学,后来担任外交部长的黄华,也曾是司徒雷登的学生。</p> <p class="ql-block">司徒雷登与秘书傅泾波一家,1951年于首都华盛顿</p><p class="ql-block">司徒雷登返美后遭禁言,4个月后,中风住院。出院后住进傅泾波家,得到悉心照料直至十几年后司徒雷登去世。司徒雷登曾讲:"傅泾波之于我,就像是我的儿子、同伴、秘书和联络官。我所以能取得的一些成就,特别是在了解中国和中国人民方面,应该归功于他的地方,也许甚至比我自己意识到的还要多得多"。</p> <p class="ql-block">杭州安贤园公墓</p> <p class="ql-block">怀着对司徒雷登的崇高敬意,下午我专程去了北郊的安贤园,司徒雷登的墓和海空伟士王伟烈士墓就隔着一条小道,和王伟烈士墓一样,司徒雷登墓前也摆满了鲜花。在他的墓碑上仅写着中英文对照的一句话:“司徒雷登,1876——1962,燕京大学首任校长”。不过墓碑还刻印着一张司徒雷登微笑着的照片。他的双眼似乎凝望着每一个来拜访他的人,他想告诉你,他相信永恒,相信灵魂不朽,从那不朽的岸边,他回望到这块他回不来但最终还是回来了的土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08年,11月17日,司徒雷登魂兮归来,他的骨灰等待了数十年后终于被安葬在杭州,从此"生于斯"到"葬于斯",一个圆满的句号划上了。司徒雷登先生骨灰安放仪式上,司徒雷登先生秘书傅泾波的后人、美籍华人傅履仁老先生这样说:“司徒雷登先生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回到中国是他最后的心愿。中美关系已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有了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基础,求同存异。”</p><p class="ql-block">美国驻华大使雷德这样说:中国是司徒雷登先生热爱的国家,他出生在杭州,又回到这里,完成了他的人生旅途。他相信教育是加深两国关系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他能看到这些变化,他一定会非常高兴。</p><p class="ql-block">杭州市副市长佟桂莉这样说:“中美关系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人民在文化、经贸等各方面的交流日益加深,这是对逝者最好的慰藉。”</p> <p class="ql-block">这次司徒雷登故居的探访,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司徒雷登的一生。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外交官,更是一位热爱中国文化的使者。他的故事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成为一段珍贵的历史记忆。</p> <p class="ql-block">附录:</p><p class="ql-block">一、《别了,司徒雷登》</p><p class="ql-block">作者:毛泽东</p><p class="ql-block">时间:一九四九年八月十八日</p><p class="ql-block">美国人在北平,在天津,在上海,都洒了些救济粉,看一看什么人愿意弯腰拾起来。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嗟来之食,吃下去肚子要痛的。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p><p class="ql-block">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唐朝的韩愈写过《伯夷颂》,颂的是一个对自己国家的人民不负责任、开小差逃跑、又反对武王领导的当时的人民解放战争、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思想的伯夷,那是颂错了。</p><p class="ql-block">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多少一点困难怕什么。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老子说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反动派,对于我们,不但“以死惧之”,而且实行叫我们死。闻一多等人之外,还在过去的三年内,用美国的卡宾枪、机关枪、迫击炮、火箭炮、榴弹炮、坦克和飞机炸弹,杀死了数百万中国人。现在这种情况已近尾声了,他们打了败仗了,不是他们杀过来而是我们杀过去了,他们快要完蛋了。留给我们多少一点困难,封锁、失业、灾荒、通货膨胀、物价上升之类,确实是困难,但是,比起过去三年来已经松了一口气了。过去三年的一关也闯过了,难道不能克服现在这点困难吗?没有美国就不能活命吗?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的美国殖民政府如鸟兽散。司徒雷登大使老爷却坐着不动,睁起眼睛看着,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司徒雷登看见了什么呢?除了看见人民解放军一队一队地走过,工人、农民、学生一群一群地起来之外,他还看见了一种现象,就是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也大群地和工农兵学生等人一道喊口号,讲革命。总之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挟起皮包走路。</p><p class="ql-block">先进的人们,应当很好地利用白皮书对中国人民进行教育工作。 司徒雷登走了,白皮书来了,很好,很好。这两件事都是值得庆祝的。</p> <p class="ql-block">二、司徒雷登父母的墓地原位于灵隐路洪春桥下小溪西侧,即现在的117医院围墙东南端。后来,这个墓地整体迁移至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左侧青芝坞内灵峰与将军山之间一带的山麓和半山处。</p> <p class="ql-block">交通:地铁1号线武林广场E出口出至体育场路左拐至十字路口跨马路沿中山北路向前二百米左右即可见教堂天水堂,右拐走大约一百米再右拐即到司徒雷登故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