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下午即将离开汕头返程,上午的时间我们一家来到了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以下简称“潮博中心”)。设计独特的建筑外观一下子就吸引眼球,它的立面建筑造型,一面似延绵的山脊、似出海巨轮的船头,一面似海潮涌动、似红头船舷。</p> <p class="ql-block">总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潮博中心”,</span>近万平方米的英歌广场开阔整洁,设有一座“英歌舞”雕塑,基座“潮人文化之都”六个字由吴南生题写。这座集潮汕文化展示和交流、旅游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潮汕文化综合体,既是汇聚潮汕文化精髓的城市新地标,又是市民游客的网红打卡点。</p> <p class="ql-block">停泊于“潮博中心”大堂的红头船,长18米,宽4.4米,高15.9米。红头船见证着潮汕先辈的艰难创业史,也记载着海外潮人开拓进取的奋斗精神,正是这种精神钟毓出一大批商业巨擎,成为了潮商华侨笃诚守信的有力见证,也成为一代代潮人奋斗的精神标杆。</p> <p class="ql-block">红头船的来历: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开放海禁,为便于登记、管理、收税,要求各省船只在船头、船尾和桅杆上半部涂上不同颜色,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排序。江苏位于北方,北方属水,用色为黑,“青油漆饰,白色钩字”;浙江位于西方,西方属金,用色为白,“白油漆饰,绿色钩字”;福建位于东方,东方属木,用色为绿,“绿油漆饰,红色钩字”;广东位于南方,南方属火,用色为赤,赤即红色,故船头用红油漆饰,青色钩字,“红头船”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清乾隆、嘉庆年间,澄海樟林古港达到全盛期,号称粤东“通洋总汇”,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三个起源地之一。不少百姓乘着“红头船”南下“过番”,远渡南洋,在异域他乡筚路蓝缕、踔厉奋发,开创一番新天地。</p> <p class="ql-block">红头船之于汕头,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海内外潮人团结的纽带,也是潮人的精神财富。</p> <p class="ql-block">一家人在红头船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赶上观看即将结束的“乡土·人间”,1949以来乡村题材美术作品研究展(汕头站),让生活在大城市的我们感受一下农民生活、农村变化。</p> <p class="ql-block">看过农村题材的电影电视剧 ,看过农民画,而汇集1949年以来“乡土”题材绘画作品还是首次。艺术家通过图像的记录和描绘,以乡村生活、农民形象来印证各历史阶段中的社会变革,折射出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span style="font-size:18px;">对于50后与80后的两代人,都有一种亲切感。</span></p> <p class="ql-block"> 从乡间的世俗与日常开始,这些画作之多令人目不暇接,在有“感觉”的画前驻足拍照也不过分分钟,好在有网络补充信息加深理解。</p> <p class="ql-block">全家送我上学堂【版画】黄永玉创作于1960年(广东美术馆藏)在黄永玉的这幅画里,土家族小女孩背着同一款五角星小书包,在爷爷和妈妈的陪同下走在上学的路上。家里人为小女孩准备了斗笠、雨伞,雨胶鞋、双层饭盒、大水壶、墨水瓶、小黑板,这是当时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生活的真实写照。山区学校一般离家很远,学生上学需要自备午餐,晚餐。天雨路滑,山路难行,送孩子去上学,是一趟艰难的路途。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这一家人脸上依然充满笑意。</p><p class="ql-block">黄永玉是土家族人,他对这些有很深感触。他为这幅画配了一首儿歌:“爷爷七岁去逃荒,爸爸七岁去放羊,今年我也七岁了,全家送我上学堂。”这短短四行儿歌,道出了时代的变迁,阐释了画作的主题。</p> <p class="ql-block">我们大队的支部书记【版画】吴强年作于1961年,(广东美术馆藏)作品塑造了一个重视调查研究,善于听取意见的干部形象,这个形象朴实亲切中透着理性,双手紧握流露出自信而坚定。背景只有两件东西,一顶草帽,一个挎包,说明他经常奔走于群众之中。这个干部形象与那些“假大空”“浮夸风”的干部背道而驰,他仿佛刚刚调查归来,在谋划着战胜困难的方略。这一形象突出了当时农村基层干部的优秀品质--坚毅、勤恳、踏实,具有较强的概括力。</p> <p class="ql-block">农村新气象【版画】罗映球作于1970年代,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记录那个时代的“气象”。网评说,在这件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建设社会主义新生活的作品中,罗映球注重宏大场景的刻画,把当时的口号融入在山水、田野、工程建筑之中,以此反映当时的社会背景;而在其中的人们不像主流艺术中表现的那样成为一个个“典型”,而是成为被简化概括的“人”,参与或见证这一切的发生。</p> <p class="ql-block">田间画展【1971年】版画. 张卫华作,那时乡村也搞画展,把画作铺在了田野上。</p> <p class="ql-block">巧手添新春【版画】可谷作于1974年,姑娘的脸上画满了喜悦。宁静、朴实、真谛、祥和,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p> <p class="ql-block">主人【版画】徐匡 阿鸽作于1978年,工人农民当家做主,紧握镐头的他将农民质朴与勤劳的形象定格在画面上。</p> <p class="ql-block">丰收不是只有火红与金黄,翠蓝也可以!这位画家就是这么随性。甜遍江南【版画】许川如作于1972年,</p> <p class="ql-block">这幅画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中国美术作品巡回展”,在世界各地展出,并入选《中国百年版画展》,选刊于巜中国百年版画集》。</p> <p class="ql-block">桑基鱼塘【油画】徐坚白作于1976年。通过这幅画认识了徐坚白,这位留美的女画家,与吴冠中是师兄,她油画作品以其独特的色彩运用和奔放的笔触著称,在广东乃至全国油画界占有一席之地。</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乡土风情画</p> <p class="ql-block">乡土【油画】郭绍纲作于1981年。1992年郭绍纲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组成员。1991996年被聘为国际美术家联合会名誉副主席,1999年获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荣誉教授衔和俄罗斯政府文化部授予普希金奖章奖状,2007年被聘为中央文史书画院研究员。诸多荣誉加身足见其在绘画界的影响力。</p> <p class="ql-block">油画“大楼与耕地的深思”,赵兽画于1987年。作为中国早期超现实主义艺术的代表,赵兽在中西艺术融合的道路上默默求索了五、六十个春秋,他的很多作品也具有寓言的气质,震人心魄,<span style="font-size:18px;">奠定了他在中国油画史中的地位。</span></p> <p class="ql-block">油画“山里的阳光”,黄文波画于1991年(广东美术馆藏)黄文波曾六次到达桂西隆林各族自治县,深入体察偏远山区尚未受到污染的大自然的奇特美景,熟悉少数民族传统的风俗与纯朴的性格。《山里的阳光》描绘了一男一女两位苗寨老人闲坐歇息的场景。两位老人的帽式呈现出不同的风格,脸上同样露出笑容,老奶奶的笑容略显腼腆。阳光照在他们脸上,他们的土地上,以及他们背后的作物上。背景左右两侧的暗部衬托出阳光的温暖质感,与老人温暖的微笑形成呼应。</p> <p class="ql-block">处处芳菲【中国画】陈林作于1991年,既有中国画的淡雅意境,又有油画的膝胧感。</p> <p class="ql-block">大地系列-望之光【油画】丁方作于1991年</p> <p class="ql-block">中国画“静月”,李东伟画于1994年,李东伟是广东省汕头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画院专业画家,擅长国画山水,他的国画成就在业界早有公论。</p> <p class="ql-block">油画“灶旁”,秦寒光画于1998年,其作品以感情真挚、色彩生动、表现自由受到名家的好评。</p> <p class="ql-block">潮汕蜈蚣舞【中国画】卢中见画于1998年,该画作荣获全国第八届群星奖铜奖。潮汕蜈蚣舞是一种流传于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的传统舞蹈,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与一进展馆大厅看到的巨幅英歌舞宣传画,同样始兴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岭南,它是一</span>种糅合南派武术、戏等剧地方艺术为体一的民间广场舞蹈,也是闽南文化圈以水浒英雄故事为主题的舞蹈的三种亚型之一,反映了闽海民众的精神面貌,<span style="font-size:18px;">成为岭南文化的符号代表。</span></p> <p class="ql-block">粤东山区【油画】陈建中作于2001年,广东籍著名旅法画家,他的艺术作品包含强烈现代价值和人文意义的世界,具有个人风格和独创性。</p> <p class="ql-block">春到龙湾【中国画】秋霜创作于2002年</p> <p class="ql-block">中国画“最后的田园”,陈映欣画于2002年。美丽田园永远是中国人心灵安居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崔全成画于2004年的油画《好日子》在这届展出中是非常跳脱的一幅。无论是环境氛围表达中的石狮子、瓷砖照壁、摩托车,还是村居门口的具有明显点题意味的大对联,还是主要任务黄配蓝撞色的服饰,或者腰间钥匙串的细节、嘴里的大金牙,乃至这个粗壮汉字本人的形象,都体现了作者在这幅画创作过程中追求的趣味性和审美批评倾向。</p> <p class="ql-block">赶工期【油画】叶剑才画于2008年。画面人物众多,画面中每一个人之间又毫不关联。他们只是涌入城市的一个个农民工,但他们也有情感和存在价值。</p> <p class="ql-block">日当午【中国画】女画家于理创作于2009年,该作品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获省展金奖(广东美术馆收藏)</p> <p class="ql-block">中国画“筑梦家园”,潘梦露画于2010年。女画家在分享《筑梦家园》这幅画时说,“这是我为纪念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创作的,当时的深圳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所以,在我上学的路上,我总会发现,路上常常出现一些新的建筑工地,我发现建设现场里面的女性身影非常有特色,于是,我便以女性的视角,用女性形象的艺术处理来切入,描绘深圳建设者工作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南海春潮【中国画】于长江画于2011年</p> <p class="ql-block">生息与共·雨林【中国画】莫肇生作于2014年</p> <p class="ql-block">油画“闽南风情英歌舞”,翁羽生画于2018年,1985年出生的翁羽生2010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得学士学位。他是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的成员,参与了多个重要的艺术展览和活动,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他的作品主题多样,展现了其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和创新精神。</p> <p class="ql-block">油画“三来一补”,许东生画于2018年。三来一补是“来料加工”“来料装配”“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的简称。绘画反应了此刻工程加工的劳动情景。</p> <p class="ql-block">打工潮【油画】王永画于2018年。在“送出一人,全家脱贫”的诱人景象下,农民背起行囊离开家园闯天下,并涌动成潮。 王永的《打工潮》描绘了上世纪90年代的广州火车站,春运期间农民工们拿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候车回家的热闹场景。</p><p class="ql-block">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城镇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大批农民开始奔向城市,成为“城市里的异乡人”,无论是对城市文明的彰显和趋同,还是对乡土文明的执着与坚守,在艺术家们的创作取舍中留下了深深的时代烙印。</p> <p class="ql-block">春运【油画】,江欧作于2018年,画面人物表情无一写上了两个字“乡愁”。50后60后的我们都有过坐“绿皮车”的经历,面对这幅画勾起多少人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兆丰年【中国画】谢晓欣创作于2019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乡士,是乡情、乡思之依托,是乡愁所系。</span>油画“回家过年”,陈渐画于2019年。一幅好画,描绘一个时代的渴望与灵魂。</p> <p class="ql-block">渔乐【油画】刘颖悟作于2021年,刘颖悟的作品有一种抹不掉的淳朴感,人物形象透露着粗粝的的农民纯粹而快乐,真实而自由,这正是当下人们正在不断被磨灭的特质。留常描绘,拒绝崇高与优雅。</p> <p class="ql-block">春嫂【油画】刘颖悟作于2021年,他痴迷于对乡村的记忆与乡士的回归,这些平淡无奇的深刻的生活体验,从而有感而发地刻画出有质感的形象,彰显出非戏剧性的世俗。</p> <p class="ql-block">红岩【中国画】王绍强作于2021年</p> <p class="ql-block">在岁月的长河中,有一种情感如同静水流深,它不言不语,却滋养着每一颗漂泊的心;在繁华与喧嚣的背后,有一片土地默默守候,它平凡无奇,却是每个人灵魂深处最温暖的归宿。</p> <p class="ql-block">这片土地被称之为“乡土”,它是人间的底色,绘就了我们生命中最质朴、最动人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2023年6月由广东美术馆发起的“乡土人间—1949年以来乡村题材美术作品研究展”,为观众了解70年来绘画审美变化提供了一个平台。不管是版画还是中国画、油画,总有一种质朴乡土气息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在这一系列乡土题材作品中,既有人间烟火气息表达,又有那个时代人的生活状态与情感生动呈现,</p> <p class="ql-block">这些用简单纯粹的色彩和线条,或是明快夸张的画面,再现人民群众劳动生活的意趣。非常接地气。“乡村题材”作品展览的窗口比较有限,但观众在限定的题材中,更加清晰的发现这些我们此前并未足够注意的农民、农村、农业发生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从农耕文明走来,正向现代化转型的中国,历经了几段沧海桑田的巨变,展现的已是新时代的瑰丽篇章。</p> <p class="ql-block">水彩画“湾区建设之筑梦深中通道”,余镇河画于2021年。城市化浪潮席卷,早先举目即是的田园景观已蜕变为大楼广厦和工业园区。听雨打芭蕉、看春郊试马已成为一种奢望。</p><p class="ql-block">还是生养我们的这方岭南水土,悠长的历史、厚重的传统和今日的我们同行。</p> <p class="ql-block">走马欢花看了一遍,眼前一亮的定是那些产生“共鸣”与“共情”的作品,因为来源于生活、取材于乡土文化艺术,来源于守护与希望,总归是乡土人间真实的写照。</p> <p class="ql-block">遇到网红打卡热点区域,人必须站在楼道拦护处,露出个脑袋,表明到汕头一游了。</p> <p class="ql-block">从二三层看红头船,极具视觉冲击力。</p> <p class="ql-block">此处休闲区,窗外即可看到城市的海景,一边走着逆光拍,拍出大片的感觉。 </p> <p class="ql-block">“潮博中心” 一共有五层,有六大展示区,</p> <p class="ql-block">①潮汕华侨博物馆,让你深入了解潮汕华侨的奋斗历程和海外生活。</p> <p class="ql-block">华侨文化展示区,从潮汕的起源到现在的民俗文化都有展示。</p> <p class="ql-block">揭阳、潮州和汕头统称为潮汕。潮汕是一个地理和文化概念,涵盖了广东省东部汕头、潮州、揭阳三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这三个城市在历史上有着紧密的联系,共同构成了潮汕文化圈。</p> <p class="ql-block">潮汕地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揭阳在公元前256年就已经形成了建制,成为了一个县。</p> <p class="ql-block">潮州和揭阳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尤其是揭阳,它是潮汕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有着“岭南水城”的美称。</p><p class="ql-block">百年商埠,率先开放,</p> <p class="ql-block">经济特区扬帆1981。汕头则是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享有“经济特区”的称号,并且在国际贸易、物流和制造业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潜力。</p> <p class="ql-block">②汕头美术馆,艺术爱好者的天堂,汇聚了众多艺术家的作品。书画美术展示区</p> <p class="ql-block">待来春【水彩画】蔡凯生作于1988年</p> <p class="ql-block">此处春中好【中国画】</p> <p class="ql-block">中国画“盛世新尚”,郑鹤芝作于2020年</p> <p class="ql-block">潮汕篏瓷印象【油画】林钟远作于2023年</p> <p class="ql-block">剪纸潮汕新八景</p> <p class="ql-block">3.65米长的巨幅水彩画“石榴的故事”(2024)纸本设色</p> <p class="ql-block">专题展“废纸”标题白纸黑字,极其醒目</p> <p class="ql-block">又令人注目深思</p> <p class="ql-block">③汕头城市规划展览馆,带你领略未来城市的蓝图和规划。图文并茂+屏幕展示</p> <p class="ql-block">互动飞屏留下你的手印记</p> <p class="ql-block">荣誉墙</p> <p class="ql-block">这件作品中含有汕头的著名景点-南澳岛</p> <p class="ql-block">南澳岛北回归线标志-自然之门</p> <p class="ql-block">时代潮音,世纪腾飞</p> <p class="ql-block">粤东明珠,魅力汕头。</p> <p class="ql-block">④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全方位展示潮汕的传统文化和手工艺,(刺绣、丝绸、陶瓷、潮剧、迎老爷等),这里都有详细的展示</p> <p class="ql-block">潮汕传统舞蹈五花八门,让人大开眼界。</p> <p class="ql-block">火遍全球的英歌舞被群众亲切地称之为“中华战舞”或“中华街舞”。</p> <p class="ql-block">乔林烟花火龙是广东省揭阳市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乔林烟花火龙俗称“烧龙”,它始兴于明代,是揭阳市的一种民间艺术活动。 乔林烟花火龙需三十多位青年组成队伍表演,舞动中有许多花样套式。表演中,掌珠人在前面引导龙首前行,龙身、龙头、龙尾均火花四溅,较为壮观。作为传统龙舞的表现形式之一,乔林烟花火龙风格粗犷、威猛、豪迈,是中国龙文化的一种独特体现。</p> <p class="ql-block">蜈蚣舞起源于清代同治至光绪年间,由西门乡人陈成锦及其好友石文勇首创。蜈蚣舞模仿蜈蚣的动态和习性,表演者半蹲起舞,模拟蜈蚣蜿蜒爬行、穿梭盘绕,动作惟妙惟肖,深受民众喜爱并流传至今。</p> <p class="ql-block">麒麟舞。这些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恰似一首悠扬的老歌,每个音符都诉说着往昔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品</p> <p class="ql-block">非遗文创衍生品,</p> <p class="ql-block">粤菜上墙展示,看了都有食欲。</p> <p class="ql-block">⑤名家收藏展览馆,珍藏了众多历史文物和古籍书画。⑥其他展示区—潮汕文物展示区。<span style="font-size:18px;">展厅的背景墙也很出片</span></p> <p class="ql-block">“博展中心”北面是面向内海湾的滨海广场和观海平台,主雕塑《潮汕赋》便设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 在奔腾不息的岁月长河里,静静滋养着一方土地上的人们,无论城市发展的多元智能,乡土最是人间的底色。</p> <p class="ql-block"> 在“潮博中心”的半天时光,仿佛是一段心灵的旅程,回放着“乡土·人间”画面,无论是身在何处,你总会想到生你养你的那片土地、那座城、那些人。</p><p class="ql-block"> 回家的脚步也愈发轻盈、坚定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