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何曾是两乡

周昕

<p class="ql-block">送柴待御》唐、王昌龄</p><p class="ql-block">沅水通波接武冈, </p><p class="ql-block">送君不觉有离伤。</p><p class="ql-block">青山一道同云雨,</p><p class="ql-block">明月何曾照两乡。</p> <p class="ql-block">《送柴侍御》是唐朝诗人王昌龄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作者贬龙标尉期间写的一首送别诗。</p><p class="ql-block">诗中写与好友分离,自然不免有点儿伤感,但作者却宽慰友人:我们虽阻隔青山,却可以“同云雨”,虽人分两地,却可以共明月,因而没有一般送别诗通常所流露出的那种缠绵悱恻的情绪,确是构思新颖。别具一格,蕴含深刻,更见情深。</p> <p class="ql-block">“沅水通波接武冈”,诗开始第一句就点明了柴侍御要去往的地方武冈,而沅水便连接着武冈。沅水的源头在贵州都匀云雾山,流经贵州省部分区域后进入湖南境内,最后汇入洞庭湖,而沅水的一支流会接近武冈,恰好龙标附近有沅水,其实也就是,从龙标到武冈可以直接一条水路抵达,这也就给人一种两地相距很近的感觉。实际上,武冈与龙标相距一百多里,在我们现在看来很近,而在古代却是很远的地方。正是基于有水路相连,王昌龄便有了这样的感觉——“送君不觉有离伤”,送别柴侍御时便不觉得有离别伤感之情。</p> <p class="ql-block">为了让柴侍御进一步明白自己为什么不悲伤,王昌龄进一步做出了解释:“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告诉柴侍御,我们两人虽然分隔两地,但是却是如同两地的青山一样,共同享受着风和雨,同顶着天空中的一轮明月。在面对人世间分别最寻常、最容易伤感的离别时,王昌龄却是表现出自己乐观开朗的一面,用“同云雨”、“共明月”,宽慰自己的好友,同时又将自己对朋友的思念隐藏其中,两人的友情真是深厚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