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2018年5月17日,我和老伴游览了保定直隶总督署,老伴高中同学李春菊陪同游览。</h1> <h1><b> 保定直隶总督署</b></h1><h1><br> 保定直隶总督署,又称直隶总督部院,位于保定市裕华路,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清代省级衙署,具有浓郁的时代风采和丰富的历史内涵。院落坐北朝南,为小式硬山建筑,展现了典型的北方衙署建筑风貌。<br></h1> <h1> 直隶总督署的前身可追溯至元代,元代为顺天路总管府所在地,明代为保定府署与大宁都司署、参将署。清雍正八年(1730年),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后正式建立总督署,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八帝,可谓是清王朝历史的缩影,曾驻此署的直隶总督共59人66任,如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方观承等直到1909年清朝末代皇帝逊位才废止。直隶总督统辖的区域,大于今河北省的行政区划,尤其到了晚清,管辖区域达7州104个县,行政区划伸展到内蒙古、山东、奉天东西宽1200余里。</h1> <h1><b> 建筑布局</b></h1><h1><br> 直隶总督署的建筑布局,既承袭了前代衙署的特色,同时又受到了明清北京皇家宫殿建筑布局乃至民居建筑规制的影响。整座直隶总督衙署建筑座北朝南,东西宽134.4m,南北纵深约224m,共占地三万余平米,其建筑分东、中、西三路。中路至今保存完好,有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官邸、上房五进院落,配以左右厢房耳房,均为小式硬山建筑。东路的东花厅、外签押房等建筑基本保存完好。<br></h1> <h1><b> 主要建筑</b></h1> <h1><b> 大门</b><br><br> 直隶总督署大门,庭阶轩敞,雕梁画柱,大红灯笼高掛,“直隶总督署”五字楷书高悬厅上,肃穆威严。<br></h1> <h1><b> 大堂</b><br> <br> 总督署大堂,五开间,是总督署的主体建筑,堂前有抱厦三间。大堂正中有屏风一座,屏风中间绘有丹顶鹤、海潮和初升的太阳,象征一品文职大员。屏风上悬挂的"烙恭首牧"匾,为雍正皇帝的亲笔御书。室内陈列的公案桌、浩封架、职衔牌、万民伞和车轿等物品,是总督的办公用品和出巡仪仗。该堂是举行重大庆典活动的场所。大堂明柱上悬挂着醒目的抱柱联,其中有直隶总督李鸿章70大寿时光绪皇帝及慈禧皇太后所赐的联匾。大堂正中悬掛“恪恭首牧”,系雍正御筆亲书。<br></h1> <h1><b> 二堂</b><br><br> 二堂又称"退思堂"、"思补堂",是总督日常办公和接见外地官员的地方。东侧室为议事厅,西侧室为启事厅,是总督与幕僚议事之所。堂内悬有"政肃风清"匾额,正中竖一木雕三扇座屏,中间雕有麒麟,象征一品武职大员。二堂正中悬挂横匾“政肃风清”。<br></h1> <h1><b> 直隶省地方行政建制表</b></h1> <h1><b> 直隶省地方军事建制表</b></h1> <h1><b> 直隶总督出巡图</b></h1> <h1><b> 乘坐的车辆</b></h1> <h1><b>七律 保定直隶总督署 (新韵) <br></b><br>红灯朱柱闪辉煌,<br>布瓦苍松北式装。 <br>五路建房工秀影,<br>四方巨匠术心扬。 <br>历经八帝春秋岁,<br>尽展中华古代窗。 <br>一座省都双百载,<br>半篇清史谱华章。 <br></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