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的最后一次沙龙(随笔)

安琪大杨1983

<p class="ql-block">  十二月二十八日,长沙市老年文学社最后一次文化交流沙龙活动,在晚报大道大鸽饭梦泽圆分店举行。前两天还是天阴低温,而这天却冬阳高照,仿佛一下子进入了初春,十五六度的气温让人感到暖洋洋的。上 午十时,学社社员到齐,受邀的嘉宾原省文化厅副厅长宋军老师、九十一岁高龄的退休司法警察李正南老师准时到达活动现场,让学社的老师与文友感到无比的高兴与兴奋。 </p><p class="ql-block"> 由社长担任本次沙龙活动主讲,他说,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们欢聚一堂,举行今年的最后一次文化交流沙龙活动暨我社年会,内容有三:一是小结学社所取的成绩;二是交流创作体会;三是聚餐联欢。</p><p class="ql-block"> 一、龙年成绩斐然。</p><p class="ql-block"> 在即将过去的二O二四年,我社公众号共推出98期,发表文章101篇,粉丝突破500大关达550余人。传播范围扩至省内外与国内外,不少诗文得到了旅居国外华人的好评。特别是原国家审计署驻湘审计负责“友友”、原省文化厅副厅长“宋君”二位老师撰写的文章,更是获得较高的点击量和广泛好评。社里的不少老师,不顾年迈体弱,仍执笔耕耘,把自己对老年生活及人生感悟,把对党、对国家和对人民的爱化为文字,激情歌颂。这既丰富了晚年生活,也陶冶了情操,达到了“文化养老”的目的。每月一次的文化交流沙龙活动,既交流了创作心得与经验,又互相面对面的问候,了解社友们的健康状况,体现了友谊,其氛围热烈、深情,大家一致称“我们的学社就是一个温暖温馨的大家庭,是我们退休后的第二组织或单位”。</p><p class="ql-block"> 二、创作交流引起强烈反响</p><p class="ql-block"> 社长在本次沙龙活动中,主讲了自己创作《档案里的故事》体会。他说,《故事》的创作共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素材的准备阶段,即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到二O一七年计30余年;第二个阶段为创作阶段,即从二O一七年至二O二一年共四年为初期创作阶段共4年;第三个阶段打磨、修改与投稿阶段,即从二O二二年至二O二四年共3年,目前已成雏形,正与有关出版社联系出版事宜。</p><p class="ql-block"> 他说,创作《档案里的故事》有三点体会:一、找准目标。作家梦由一个“文青”追求成了“文叟”,虽然尚未有发表专著,仍不能称之为“作家”,因而“此梦未醒”,是自己的一个追求目标,仍需努力;二、那么写什么?一定要写自己最熟习的故事与人,只有这样,才能源于生活,在此基础上塑造出高于生活的典型人物。这便是创作要来源生活更要高于生活;三、塑造的对象,即使是反面人物,创作时也要投入“情感”,以“情”动人,以“情”抓心。</p><p class="ql-block"> 发言完毕,大家畅所欲言,讨论十分热烈。嘉宾宋君老师在肯定社长的发言及作品《档案里的故事》后,就如何创作与出版,站在专业的角度进行了中心发言。他说,创作是一个艰难与辛苦的工作。他例举了省内外许多位名家如唐浩明写《曾国潘》的过程就是这样的,他引用唐浩明的体会:创作一次,几年本人还不能回到现实生活里,仿佛人就是“死了一次”。出版物的出版,涉及到方方面面,作者一定要掌握国家的政策与法律的规定,要创作积极向上的作品,要在写自己体会的同时,有效回避一些涉及的民族与敏感话题和涉及国家机密与国际关系的问题。如作品有上述问题的涉及,肯定不能发表与出版,“白辛苦一趟”。大家听了他的专业指导,获得了难有的收获,一致认为受益匪浅,深深感谢。</p><p class="ql-block"> 三、欢歌笑语送龙年</p><p class="ql-block"> 聚餐联欢,将龙年最后的沙龙活动再次推向高潮。席间,文友们频频举杯盛赞我社龙年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祝贺我们享有的健康生活,更是高歌祖国的发展与壮大来自不易。社长的一首《少年壮志不言愁》,倾诉了他对自己警察生涯的怀念与不舍;宋厅的《我爱你中国》,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合唱《北京的金山上》、《祝福毛主席万寿无疆》,《红军不怕远征难》等歌曲,表达出对毛主席的热爱与怀念;由宋君与舒老师的《刘海砍樵》、《敖包相会》,将联欢会推向高潮,最后,沙龙活动在《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的歌曲中结束。</p><p class="ql-block"> 是啊,我们还年轻吗?不,参加活动者中,年龄最高的九十一岁,八十三四岁的也有四五位,多数的是奔七O的,这都是古稀之年的老人了。我们老了吗?不,参加活动者,个个身体硬朗,精神饱满,唱歌跳舞,一点不逊色青年。每当他们回忆在过已过的峥嵘岁月,他们仍是激情澎湃。分手时,大家难舍难分,共同祝福蛇年健康安顺,明年三月再相会。</p><p class="ql-block"> 二O二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夜于长沙陋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