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好风光(27)可园

钟田(田中艾美)

<p class="ql-block">  可园与沧浪亭门对门隔河相望。虽然游罢沧浪亭已经过了正午,饥肠辘辘,但知道可园是苏州市现存唯一的书院园林,还是不忍心放弃,匆匆走了一圈。</p><p class="ql-block"> 可园始建于清代,北宋时属苏舜钦所建沧浪亭的一部分,清雍正六年至九年(1728年~1731年),尹继善任江苏巡抚期间,在此地建“近山林 ”,取孔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意,称“乐园 ”,清乾隆年间改其名为“可园”。嘉庆十年被用于修建正谊书院,可园正式成为书院园林。林则徐在担任江苏巡抚时曾在园内讲学,吸引了众多名流前来听讲讨论。1957年为苏州医学院使用,2014年苏州市人民政府决定将可园修复后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 可园园内建筑共有13幢,因园林长期为单位使用,除主厅挹清堂及亭廊之外,几乎所有的主要建筑,均被改造过。修缮工程体现了中国传统景观保护的艺术性和科学性,不仅恢复了可园作为书院园林的内部格局,而且保留了园林在苏式生活中的地位和传统。</p><p class="ql-block"> </p> 门厅。可园门厅面阔三间,前廊万川式挂落,下设葵式万川木栏杆,飞椽出檐,正间长窗落地,左右次间短窗,下半墙,外廊东西两侧有门楣,内前船篷轩,后茶壶档轩,方砖铺地,屋顶未筑脊,以黄瓜环瓦覆盖之,前有月洞门,其上砖雕门额“四时风雅”。<br><br> 月门。透过月门可见“小西湖”一池湖水,正对方远处为“挹清堂”。 <p class="ql-block">可园現存面积5000平方米,水池居中,建筑疏朗,槛曲廊回,水木明瑟,庭宇清旷。</p> 杨柳堆烟,小园以春为最。小西湖驳岸边垂柳初蘸春水,挹清堂前,便遥遥招展起柳眼织就的烟绿锦幔。 挹清堂。位于小西湖北岸,南北景观主轴线上。可园的主厅,面阔三间,进深七界,歇山卷棚顶,两侧有山花,长窗落地,上有横风窗。堂前池水清宏可挹,故起名挹清堂。古时为书院掌教接待客人的场所。<br> <p class="ql-block">坐春舻。船舫式建筑,始建于清道光七年。取宋代词人黄庭坚《鹧鸪天》中“汤泛冰瓷一坐春”句意而名。如一小船浮于池上,船头向东延伸到池中。坐春舻是春观景、夏听荷、秋赏月的绝佳处。</p> 坐春舻内,向外观湖景 陶亭是歇山式方亭,嫩戗发戗,柱间饰挂落,亭内吊顶。 可园浩歌亭是四角方亭,取王冕诗“浩歌拍拍随春风”句题名。亭子内珍藏有乾隆皇帝御笔题词。<br> 濯缨处。位于可园门厅西侧,毗邻院子南墙,墙外隔溪即沧浪亭。濯缨处为一小型厅堂,建筑古朴,陈设典雅。取“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之意,与沧浪亭连相呼应。 《学古堂》和《濯缨处》是可园中两座独具特色的建筑。 明强亭。 <p class="ql-block">学古堂。嘉庆年间江苏巡抚汪志伊建正谊书院时曾为讲堂,后改为四面厅形式,取名“学古堂”。为书院掌教与同行、学员探讨学问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学古堂堂前遍植梅花,旧时曾有古梅“铁骨红”,被誉为“江南第一枝”。屏风前设有一个宋式长塌,周围布置鼓凳、书籍,营造出古代老师授课的生动场景。</p> 瓢亭是歇山式半亭,后连廊,内木板吊顶,柱间饰挂落,下设座槛。 冬合楼。楼高两层,方柱落地,柱端设三角支撑。現为正谊书院使用。<br><br> 《正谊书院》前厅。供杞是书院的主要活动之一。书院都供祀先圣先师先贤,有些书院还供祀一个学派的宗师。以先贤先师为楷模,激励后学,正谊书院供祀郑玄、朱熹为学派的代表。 后厅讲堂。是书院的核心部分。讲堂正中设高八十公分的讲坛,为古代老师授课的地方,讲台之后楠木屏门,上面阴刻由学院朱珔撰写的“可园记”。堂中高挂御赐“正谊明道”四字龙纹金匾,两边墙上挂木屏四条,为“正谊”之意,意在“培养士气,端正人心”。堂内设“状元桌椅”书橱等家具陈设。两边边间分别介绍书院名人和书院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