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撕下生日这天日历,该来的还是来了!人生七十古来稀,老婆'说,“日子过得好快啊!一天又一天,一晃就是365天,69岁的生日就像是昨天。”我打趣地说,一辈子也好快,昨天还是洞房花烛夜,今天就要书写《我的后半生》,翻篇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翻篇,古为今用,比喻表示某件事情已经结束,不再被提及或考虑。但是人生这部沉甸甸的巨著,不是想结束就能忘却的事。小学穷,但精神生活是富有的。课余还有时间站在胜利路维持交通:“叔叔阿姨请走人行横道线!” 中学神经是紧绷绷的,那是以阶级斗争为纲,迁校、去农村,扁担挑断了一根又一根,就没有闲暇去学文化,文化被革了命。大学上的是全国知名大学,尽已努力,弥补了学业上的某些不足,只可惜挤上的是最后一班“绿皮车”,车票是有,但“咣当,咣当”的阴影却久久挥之不去。先天失调得翻篇,只有后天的努力才是最好的证明,从工作和生活的态度上,逐步让大家认识到自己,组织上信任自己。不是还有了一个自以为不错的结局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正当提及当年勇时,却达退休年龄,不翻篇也得得翻篇。只是老婆及家庭不能翻篇,老婆上班时是用她学校的《中学生守则》规范我行为,她随我退下,改为温、良、恭、俭、让的儒家思想来感化我。妇唱夫和,我只能默默并乐意地掉进她温柔的“坑”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其实,退休这十年对我来说,好像就没有多少别人感觉到的失落感,可能还没有达到有这种感觉的权力和地位吧?我现在的座右铭充满诗情画意:老牛明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这纯粹是就身体而言,工作已经翻篇,身体得靠自己多动退脚,强化身体素质,延缓衰老,完全是自己捏拿的事,不需要他人的鞭策和督促?!有一个好的体格,不增加国家及家庭的负担,是高格局的为国为家做出贡献。所以打球,跳舞,写文章组成我退休生活的重要“三环”。环环相扣,触类旁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喜欢码字,工作时候是面对繁琐的总结、报告之类的官样文章,看得多了近于麻木。工作之余也会写点小说散文杂评那样的调侃作品,那只当是调味品。当然,也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发行了我的散文集子《风过疏竹》。而现今随心所欲写,就更会注重文学的质量与艺术的造诣,不要求发表,只是自己看得舒服,以此达到怡养神情的目的。随着时代的需要,我很早就学会了计算机操作,特别是“五笔”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我码字的效率。很早应用“博客”,现在又喜欢上了“美篇”。就拿“美篇”来说,从2022年到2024年,共发表文章百余篇,共有122篇文章获得加精奖励,有好些篇得到“美篇”和圈子双加精,有读者近80万人。还获得“情感领域优质作者”、“美篇精选创作者”、“青春璀璨之星”和“岁末南昌情怀杯优秀奖”多种称号。虽然别人看来都是小菜一碟,但是我从小菜中感觉到了里面的五味杂陈。能从官样文章的束缚中走出来,回归到了抒发情感的自由状态,其意义大着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有人说,这个年纪了伤这个脑筋做啥?我认为,文章要写,而且要多写,不光是写作技艺的提高,而且脑子与肢体一样,也是在做操,多动多有益,至少在防止老年痴呆上大有裨益。2018年,我们迁校到共大总校五十周年,我主动请缨主编了《共大情》一书,20万字,资料翔实,文章精粹,不仅得到同学们好评,而且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史资料。最近,省政协编撰相关的文史资料,我们的文章大部分被采用,我感觉到了它的价值。我还参加了一些征文,并得到《南昌日报》征文三等奖,老干部征文二、三等奖,还有共大精神研讨会论文三等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写文章不是费脑筋,完全是脑力体操。大脑愈用愈清醒,词汇海量增加,句子脱口而出,完全能享受到它的快感,得到欣赏文字的成就感,大大增加了我的幸福指数。眼见新年到了,我要感谢“美篇”给予我的帮助,也感谢“南昌同城”对我的厚爱。古稀今生,夫复何求?我要在古稀之年,有质量地活着!骄傲地秀自己的“肌肉”。</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