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就像当初我们刚到重庆市随团的导游给我们介绍时说的那样:关于重庆,总有一句萦绕在我耳边的文案——重是重逢的重,庆是庆幸的庆。我一直很喜欢这句文案,茫茫人海中,世间之大,若还能再次重逢,多么令人值得庆幸和记录。这也是我首次与山城重庆的相逢。</p><p class="ql-block">说句实话:我觉得重庆是一个充满魔幻的城市,洪崖洞是夜幕中的精灵,暖黄色的灯光与古色古香的建筑相互碰撞倒映在江面上,如梦如幻,漫步于洪崖洞,仿若置身于梦幻之境,层层叠叠的吊脚楼,尽情彰显着巴渝风情。</p><p class="ql-block">而李子坝无疑是最独特的一抹亮色。当那轻轨缓缓驶来,如灵动的银蛇,精准地穿楼而过时,周围游客们的惊叹声此起彼伏,相机快门声也源源不断,都想定格这独一无二的瞬间。在重庆的中心,解放碑傲然挺立,它是这座城市的灵魂地标。站在碑前,仰望她周围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时尚的橱窗与古老的碑刻形成鲜明对比。它是历史与现代的纽带,无声诉说着这座英雄城市的故事,从而让每位到访者都能情不自禁滴肃然起敬,沉浸在对过去与未来的遐想之中。</p><p class="ql-block">重庆之旅,其实就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奇幻之行,这次旅行的最后一天,我终于吃上了货真价实的重庆火锅。也是同行的沈老师搜到的一个非常正统的,在大众点评上评分不低的重庆火锅!在山水相依、烟火缭绕中,我和同行的团友们感受着本来自几百上千年的重庆火锅文化它独特的魅力,并且对重庆这座不屈的山城镌刻下深深的眷恋。</p> <p class="ql-block">位于长江、嘉陵江边的山城重庆,曾有着船工纤夫这样的特色群体。每日穿梭于江上岸边的他们,是重庆火锅这一美味的源头。也是他们,将码头饮食文化中的江湖气植入了这座城市的美食基因。</p><p class="ql-block">当年他们以船为家,奔波于江上码头风餐露宿,饮食自然也就粗犷直接,流行连锅端,即将所有的食材和调料一锅煮食。据说当时江面上常有丢弃的内脏,她们便会将其捞起,混合菜叶、盐巴、辣椒和花椒煮食。一旦酒入豪肠,便三分化作了秀气,七分化作了侠气,信口一吐便是半个江湖。</p><p class="ql-block">纵观东南西北美食,重庆火锅一统江湖,成了时代的新宠儿。毛肚火锅,发源于重庆对岸的江北。最初一般挑担子零售小贩将牛内脏洗净煮煮,然后将肝、肚等切成小块;于担头置泥炉一具,炉上置分格的大洋铁盆一只,盆内翻滚着一种又辣又麻又咸的卤汁。于是河边、桥头的一群苦力朋友,便围着挑子享用起来。每人认定一格,且烫且吃,吃若干块,算若干钱。到了近代,开始有小店将它搬到街巷餐桌,并用起了赤铜小锅,卤汁、蘸汁由食客自行调配,也慢慢接近于现在的样子。</p><p class="ql-block">在市井的氛围中,活出真正的重庆人模样。无论冬夏,无畏风雨,豪爽的重庆人在吃火锅这件事上飞檐走壁,千山一梦。重庆火锅的蘸料很简单,一般就是香油和蒜泥。三五好友,坐在一起,几瓶啤酒,一顿火锅;此时人生完全沸腾起来,那麻辣的舌尖风味像极了江湖中的刀光剑影,那尽情的样子是豪爽的重庆人对生活最诚挚的态度。</p><p class="ql-block">重庆火锅的更奇妙之处还在于,具有强身治病之功效,重庆夏季气候潮湿,火锅以热抗热,可驱湿气还可治小病,如略有伤风、鼻塞、头痛等小毛病;一顿火锅下来酣畅淋漓,症状减轻甚至痊愈;如阴雨天,风湿关节疼痛,吃一次火锅,疼痛麻木感可缓解,如食欲不振胃口不佳者,吃火锅则越吃越想吃,不觉胃口大开。所以,重庆火锅具有保健疗效,一点都不夸张。有人说重庆城长得就像火锅,两江环绕,像极了一锅火锅汤。而渝中半岛,则像飘在上面的正被烫着的鲜毛肚……</p><p class="ql-block">还有人说,重庆城更像是一个鸳鸯锅,长江这边是红汤,嘉陵江那边是清汤。重庆的火锅天下闻名,不过据我所知,这里的火锅没有我们北方常有的羊肉,因为这里养羊的人很少,估计是怕羊群把植被青草吃光,从而影响生态平衡。</p><p class="ql-block">以火锅为舞台,展示重庆人的生活习惯以及重庆的民俗、民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展示出原汁原味的重庆文化:这一切在重庆火锅文化中都有着充分的体现。所以朋友们一起去趟重庆吧,去设身处地的感受一下这里山城舌尖上的独特风味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