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我们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出发,沿着 G314 国道(即中巴友谊公路)向边关红其拉甫行驶。当第一缕阳光轻柔地洒落在帕米尔高原上,温和而舒适。 慕士塔格峰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其雄伟壮观的身姿仿佛在伴随我们一路前行。 红其拉甫,早在 1000 多年前就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关隘,是中国与西南亚以及欧洲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公元前 119 年张骞出使西域时曾经过这里,唐代高僧玄奘西天取经也由此返回。 很快,我们就见到了“瓦罕走廊”4 个大字。 瓦罕走廊是一条连接阿富汗巴达赫尚省和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狭长地理通道。其呈东西走向,全长约 400 公里,其中在中国境内长约 100 公里。 小亭里放有一口钟,横梁上写有“钟声传四国”。这里地处中国、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四国交界处,独特的地理位置仿佛钟声能传遍四国边界,以其钟形象地比喻“钟声传四国”。 我们沿着边关向南行进。 远方,雪山下牧民们赶着羊群悠然前行。 雪山、草地、羊群, 构成了一幅宁静、和谐,充满生机的高原牧景图。 河对岸,放牛的牧民正吆喝着牛群过河。 牛群一边撒欢冲向河里,一边发出悠长的哞哞声。 空旷的原野,此起彼伏的叫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充满野性与活力的田园牧歌。 越往前走,海拔越来越高,草地渐渐褪去,只剩下裸露的沙石地与皑皑的连绵雪山。 “野生动物,注意慢行” 这样醒目的标识更意味着这片地域的荒芜。 偶尔,车身上装饰色彩斑斓、极具民族特色图案的巴基斯坦车辆急驶而过。 山道弯弯,不断变幻的高度更显得雪山的巍峨与壮美。 在海拔4千多米的边关道路上,这一根根矗立在道路两旁的标杆显得格外醒目。标杆顶端有着红黄尖头,它可不是普通的装饰物,而是在下大雪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引导标志作用,为过往的行人和车辆保驾护航。 “万里边关党旗红”,一块醒目的巨幅标语高高矗立在雪域高原,如同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震撼人心。 “扎根帕米尔,忠诚戍边关”这掷地有声的标语,在贫脊荒凉的帕米尔上,表达着边关军人的赤胆与忠诚。 当我们亲近红旗飘扬的红其拉甫岗哨时,一种难以言表的敬畏之心自心底油然而生。 在冰雪中,国门之上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那一抹鲜艳的红,在皑皑白雪与湛蓝天空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夺目。 在帕米尔高原之巅,红其拉甫国门巍峨矗立,宛如一位坚毅的卫士,守望着祖国的边疆。 国门旁的界碑,就像一名无言的卫士,以坚毅挺拔的身姿,扎根于这片土地,无论春夏秋冬,始终如一地守护着祖国的尊严。 在海拔 5100 米的红其拉甫国门旁的石碑,代表着戍边官兵不畏艰险、不畏严寒,在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中,坚韧不拔、甘愿奉献的精神。 在国门旁,迎着耀眼的阳光,面对皑皑雪山,举起手中的五星红旗,表达着对祖国壮美山河的由衷赞美,表达着深深的爱国情怀,表达着对戍边官兵的崇高敬意。 我们从雪域高原下来,看时间充裕,直奔号称高原天路的盘龙古道。 盘龙古道,位于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瓦恰乡境内,又称瓦恰公路,是一条横卧于昆仑山脉之上的著名网红公路。 盘龙古道不仅是一条现代公路,也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一条古道。它连接了中原和西域,是古代商旅、军队、宗教和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也是通往南亚、欧洲的主要交通要道之一。 这条公路以其蜿蜒曲折的S弯道而闻名,拥有超过600个弯道,最高海拔约4200米,最低处海拔也有3000多米。 盘龙古道全长约75公里,从高空俯瞰,公路紧紧依傍着山脊,一路蜿蜒而下,高低起伏间勾勒出一幅气势磅礴的画面。 每一处弯道都蕴含着建设者巧夺天工的设计与攻坚克难的奋斗故事,这是人类挑战自然、征服艰险的伟大壮举。 在帕米尔高原上,盘龙古道宛如巨龙盘绕,雄伟壮观,被誉为“中国公路史上的巨献”。 盘龙古道犹如在高原上开辟出的一条通天之路,因此被称为 “高原天路”。 盘龙古道似一条巨龙盘绕在山间,有着 600 多个弯道,其中不乏 180 度的发卡弯,部分弯道甚至达到 270 度,对驾驭者来说既是挑战,也是一次极为难得的极致体验和宝贵的人生历练。 盘龙古道以其弯曲盘旋灵动的走势,宛如一条在高原上舞动的巨龙,赋予了 “盘龙古道” 和 “高原天路” 的美誉。 盘龙古道不仅解决了帕米尔高原上瓦恰乡牧民的出行难问题,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这条公路是一条通向美好生活、通向幸福致富的 “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