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回忆往事,五年级。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经济社会处于极度贫乏的年代。那个年代,物质生活尤为贫乏。</p><p class="ql-block"> 记忆中,五、六年级是在离家约十公里外的地方上学,上学的时候,交通工具大部分是走路。如果周一上学,那么周日下午四点左右就要从家里出发,出发前,需要带够一个星期的盘缠,包里面有小米、西红柿酱、土豆丝等,小米是用小布袋子装着,西红柿酱和土豆丝是用玻璃瓶装。那个年代,只有极少数同学才能吃上大米,能吃上大米的同学,家庭条件都是挺不错的。记忆中,我们吃的早饭,是用粮票换,午饭和晚饭,就是自己把米倒进碗中,做饭的大师傅只负责在碗中加水,然后把碗放入蒸炉,印象中,大师傅一次要蒸好几十碗的米饭,在同学们吃午饭和晚饭时,住宿的同学,在周日上学时带的伙食就派上用场了,瓶子里的土豆丝周一、周二还勉强能吃,一到周三开始,土豆丝就开始拉丝,就闻着有酸味,并且是那种带着各种调料味的酸味。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即使土豆丝和其他食物变质,也不可能扔掉,因为如果扔掉的话,就没有选择,就没有其他的吃的,所以,不管自己带的食物变成啥味道,都是忍着吃掉。记忆中,带的食物中,西红柿酱是能放的最长的食物,可以维持生计,让每一位同学带的食物吃到周五。</p><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的,也就是九十年代初,整个社会贫穷落后,能吃饱肚子,是每一个人的渴望。尤其是在远离家乡,到其他地方住宿上学的同学,更是如此。贫穷限制了人的想象,贫穷让人看不到尽头,贫穷让一个人一天除了学习外,最最头疼的事就是吃饱饭。</p><p class="ql-block">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今天的同学们估计在电影里才能看到的那个年代学生学习生活。国家在经历这近三十年的飞速发展,解决了人类历史上几千年来的温饱问题,整个社会的人,可以吃饱穿暖,解决了三不愁两保障,这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当代的学生,应当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