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康巴红(毕棚沟·四姑娘山)

飞扬的葫芦丝

<p class="ql-block">  秋天是川西最美的风光,秋叶、秋花、秋水与秋日中的飘飘秋雪,那浓浓的诗情画意尽在习习秋风中…可秋天的气侯又似多变的孩儿脸,时儿“嘻笑颜开”风和日丽,让她的美艳像模特展现在走秀T台上,时而“变脸无度”,让美艳瞬间隐遁进雨、雾、飞雪中,天地朦胧赏景成了“痴心妄想”,让人感叹不已。我前后三次都在10月入川西,所遇气候迥然不同,忽冷忽热、变化无常的气侯让人直犯迷糊,这里还有没有秋、冬二季之分?现实是你做你的攻略,剩下的都交给运气,老天自有安排!</p><p class="ql-block"> 剪一段往事,1994年10月3日我在九寨沟遇上了第一场雪,10月7日在红原诺尔盖草原一天中遇上四季气候,早凉午热,晴空万里突然乌云滚滚狂风四起突遇半个小时冰雹…2021年10月30日毕棚沟已是冰天雪地“北国风光”。毕棚沟素有中国“小瑞士”之称,所以这一次一定要赶在下雪前去一睹她的芳容,为此,还特意将重返川西攻略提前一周出发,且把第一站给了她,可谓之宠爱有加啊…</p> <p class="ql-block">我们住在毕棚沟景区大门外这家宾馆</p> <p class="ql-block">  从都江堰到理县约2个多小时车程,虽然霜降节气已过,可沿途植物基本上没受季相性气候变化影响,彩林还无踪影。入住景区大门外清河瑞锦温泉酒店,远眺皑皑雪山煞是好看。老板是羌人热情好客,得知我三年前进沟遇上了冰封世界,连连祝我们好运:“下了十多天雨刚停,昨天开出大太阳,按这里的气候规律明天一定是艳阳天”。托老板吉言,但愿晚上别再下雪,不然会穿新鞋走老路,再次邂逅北国风光,虽然也让人惊喜,可不是我的期望值。</p><p class="ql-block"> 浏览《毕棚沟我愿称之为川西秋景天花板》一文让人无限诱惑、无限憧憬。毕棚沟景区涵盖了雪山、湖泊、彩林、溪流、瀑布、草甸等原始古朴的自然风光。浓绿蜀桧柏,深红的枫、槭叶,金黄色的桦、杉树,青青的湖水,湛蓝的天空白云朵朵,高耸的雪山连绵起伏,彩林与湖泊相呼应,雪山与彩林相依偎,几阵秋风略过,捎来惊鸿一瞥,令人怦然心动摄人心魄。好一幕“秋天的童话”世界,简直让人“垂涎欲滴”,您还真没向往的欲望吗?</p><p class="ql-block"> 清晨,东方略显鱼肚白,气温虽低却不见雪痕,噢,昨夜没下雪!鸟儿已在枝头呜欢,周边袅袅炊烟四起一派祥和景象。忽然耳闻人声鼎沸,原来比我们更激动的人都早早上了房顶,说是想看看日出,传来一片叽叽喳喳的雀跃声,估计心想事成了吧!喝早茶的藏族老哥向我竖起大拇指“好天气”啊,我赶忙递烟道谢,心情特别愉悦,功夫不负有心人,毕棚沟今天注定有一场轰轰烈烈地拍摄“大战”,明媚的阳光已悄然拉开了她的帷幕。</p> <p class="ql-block">在卓玛溪上游有一片红石滩,红石是一种红色藻类,对空气环境要求很高,一旦达不到,红藻会消亡。由于游客拍照踩踏,如今红石面积在减少,再不加以保护将会消失殆尽。</p> <p class="ql-block">  景区内游玩方式是先乘景交大巴直接送到上海子景区,然后转乘景观车至磐羊湖,最后乘至燕子岩窝。海拔从2200米~3837米,落差约有1600米,景交车上山路直达不停,下山车站站停,游客可自选坐车、徒步两种方式。</p><p class="ql-block"> 清晨的毕棚沟,氤氲着轻纱般的雾气,山腰间缠绕着雾带,亲新的空气让人神清气爽,呵,运气暴棚,这是游览观景最理想的天气。在上海子下车,只见湖对面山脚下一排彩林分外耀眼夺人眼球,踏入彩林后更显妩媚迷人,游人们争相拍摄留影久久不肯离去,不难想象,此刻谁都想留下“一箩筐”的美照。当移步至卓玛溪旁时,只见蓝天白云,雪山点头,山间缠绕着雾带,金黄色的彩叶,绿绿的湖水,五颜六色的服装,呵!果然是一派“小瑞士”风光。再往里磐羊湖、燕子岩景区景色各有千秋,至于女皇峰、金字塔峰、将军峰还是月牙雪山,我无心去逐个弄明白,座座雪山都圣洁而庄严值得我崇拜。很庆幸,皇天不负苦心人,终于碰上了毕棚沟最美丽的高光时刻,我信了,毕棚沟当真是川西秋天的天花板!没理由犹豫,也没有辜负背上那不算轻的摄影包,我的相机立马大开杀戒,恨不能把毕棚沟全都装进去…</p> <p class="ql-block">  三年前进沟,我们遇到的是冰天雪地,与今天有着“天壤之别”,那是她另一张美艳的脸孔,冰清玉洁显得宁静致远,此时她退却了炙热与浓艳,意境显得更加朴素与淡雅,大自然中的色彩本无轻重之分,只有是否恰到好处之妙趣。别说,我还情有独钟保存着她好多张心仪的雪景之作。毕棚沟的“小瑞士”风光美丽在365天之中,大自然里的雨、雾、阴、晴是天象,想去就看运气是否眷顾你了。</p> <p class="ql-block">三年前拍的冰封毕棚沟</p> <p class="ql-block">这是三年前在毕棚沟遇上的北国风光,和这一次遇上的“小瑞士”风光,形成截然不同“面孔”,同时间同地点,说起来没人会信,所以说大自然是一位高明的魔术师,只有它才能主宰天地!</p> <p class="ql-block">  揣着心滿意足后的美妙心境上了我们的“保姆”车,直奔四姑娘山而去。做过攻略的都知道,这两个景点都是川西阿坝州响当当的著名景区,但是交通不便。2024年6月刚开通的这条理小路,被称之为四川“小独库”公路,最高海拔3600米,沿途96公里风光旖旎,集雪山、森林河谷、冰川、草甸等川西经典元素于一体,翻越雪山和高原生态带,让旅游要素拉得满滿!我们也算“弄潮儿”一样赶上了。一路上我仔细观察,沿途还真漂亮,算得上为景观大道,但是彩林並不明显,时间上还是早了些,没办法,我是将毕棚沟作为丢卒保车对待了。沿途我们放弃了三处美景,</p><p class="ql-block">一是结斯冰川,因为有10多公里越野路面,大巴无法上去而放弃了。</p><p class="ql-block">二是天然红石滩,除海螺沟之外是中国第二大红石滩,深入山谷里绵延一两公里非常壮观,因为要去海螺沟红石公园也放弃了。</p><p class="ql-block">三是大二普,主要是雪山、森林、河谷、草甸、溪流,类似毕棚沟,已欣赏过“封神”级别的毕棚沟也就放弃了。</p><p class="ql-block"> 这条盘山公路比较狹窄,沿途设置的观景平台不多,中途大巴车又不可随意停车占道,只能坐在车上边走边观景,设计上似乎存在些缺憾。私家车就“如鱼得水”了,有着优越的停车观景条件。</p> <p class="ql-block">四川的“独库”公路,96公里长的理县→小金的理小公路。</p> <p class="ql-block">理小路上直观雅拉雪山</p> <p class="ql-block">红石峽,理小路上一道亮丽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时间上早了一些,理小路上彩林已初露端倪。</p> <p class="ql-block">座座雪山紧相连</p> <p class="ql-block">彩林出现了,也很壮观。</p> <p class="ql-block">风景不错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  大巴车傍晚时分顺利进入了四姑娘山景区,时值旅游旺季游客暴滿,我们被安排在2600米海拔的半山坡旅馆,内有地热、智能卫生用具等设施还不错。天空中下着小雨,团队中好多朋友三年前来过,了解山区气侯多变,并没将小雨放在心上。</p><p class="ql-block"> 四姑娘山处在中国地貌第一阶梯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周围85座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雪峰终年积雪,被誉为“东方的阿尔卑斯”“蜀山皇后”美称,当你跨入了四姑娘山也就走进了“山峰博物馆”,她是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栖息地”。</p><p class="ql-block"> 景区分别有三条沟,长坪沟坐观光车几分钟后骑马进沟,徒步需要8个小时以上,全靠体力支撑,沟内的嘉绒藏族民族风情是特色。海子沟全程徒步,离雪山更近海拔更高,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双桥沟开发最早设施较完善,符合游客需求,80%的游客会去双桥沟,我们也不例外。</p> <p class="ql-block">这次遇上了滿天飞雪,与三年前视若二个世界,雪中情,雪中情 ,寒风潇潇飞雪飘零,长路漫漫 踏歌而行。也算一次难忘的奇遇!</p> <p class="ql-block">不为风景只为雪</p> <p class="ql-block">我们几位老哥们一头撞进了嘉绒藏族木板房,请看,原汁原味的藏家习俗,滿屋子都是五谷杂粮,在里面第一次喝了酥油茶。</p> <p class="ql-block">房梁上挂滿了熏肉</p> <p class="ql-block">避避风雪,坐一坐暧和一下,感觉还是蛮好的。</p> <p class="ql-block">踏雪</p> <p class="ql-block">  一夜小雨淅淅沥沥,天公似乎为难我们了,雨雾会阻隔人的观望视觉,风景再美也是枉然。无奈,唯有祈愿35公里以外的山上会出现阳光明媚的奇迹,与昨天毕棚沟风光相媲美。願望总是美好的,现实总是骨感的,当景交车行驶到离红杉林不远的地方,天空已飘起了鹅毛大雪,天公就是这么会“作”。无处躲雪的游客拥挤在红杉林,可乐坏了卖雨披、雨伞的商家,迎着一车接一车的下车人递上了抢手的“时令”物品…穿上雨披打开伞,双羸的微笑都写在他们脸上。</p><p class="ql-block"> 红杉林海拔3840米,是双桥沟最高的地方,周边“铜墙铁壁”般围着一圈雪山,阿妣山、牛心山、玉兔峰、野人峰等似将整片红杉林紧紧地揣在怀中。人们踩踏在湿湿滑滑的冰雪里,一时竞不知何去何从。风雪中的姐妹们却喜上眉梢,走,打雪仗去喽!随着一片欢声笑语隐遁在红杉林中…随风飘舞的雪花不时飘落到我的脸上,凉丝丝的,想接片雪花看看,怕羞的它一下子就融化了。抬头远眺,近在咫尺的诸多雪山就这么深深地隐藏在漫天飞雪中,想拍照片背景—片白茫。老哥几个可没打雪仗那份雅兴,干脆去珠噶纳措看看,那里可以拍到完美的雪山倒影,周边溪水湖泊交错,是四姑娘山比任何景点都更漂亮的地方。我们在布达拉峰下了车,发现通往珠噶纳措的木栈道上全已严重冰冻,全然一条冰道根本无法行走。另时改变主意,我们一头钻进了一间嘉绒藏族小木屋,不见酒香唯有五谷杂粮,美美享受了一杯原汁原味的藏家酥油茶,假如可以围炉煮茶,温上杯中小酒,小喋几许,“天南地北”的胡咧一番,任它窗外漫天飞雪,这情趣赛神仙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三年前四姑娘山拍的风景照,那天阳光明媚,视线清晰,是摄影的绝佳时机,可惜被疫情“葬送”了。</p> <p class="ql-block">推雪人</p> <p class="ql-block">雪中情</p> <p class="ql-block">兔儿山</p> <p class="ql-block">猎人峰</p> <p class="ql-block">我从雪山走来</p> <p class="ql-block">  四姑娘山的秋色,要比其他地方晚一些,如果想看她最绚丽的彩林11月去更合适。我们突遇的这场飞雪后面犹如一位高级“裁缝”正在赶制着她美丽的“衣裳”,待到雪停后,阳光下的四姑娘山会像新娘一样漂亮。我们遇上的是她“黎明前的黑暗”模样,尽管雪中也有情,雪仗也有趣,酥油茶飘香,终究无缘她的“庐山真面目”。或许是天意,前面曾提起过三年前的川西行因疫情被强制“熔断”在四姑娘山吗?那天就是雪后阳光明媚的天气,是四姑娘山最精典的美艳风光,谁曾想兴奋与陶醉来的太短促,一小时不到就被“勒令”返回,好比运动员还没结束热身活动一样,白白浪费了这般好天气…</p><p class="ql-block"> 今天, 用心良苦的攻略全败在了这场飞雪中。唉,美丽的四姑娘山,我只是来赏秋色,你却给了我冬的奇葩。所幸团队中不少朋友都是故地重游,见过她美丽真容,这不成了酒前填肚不易醉---前补过了吗?雪仍然在飞舞,心情仍然压抑,景色仍然一片白茫,干脆提前下山,赶往下一站阿坝州马尔康。</p> <p class="ql-block">三年前,我从卧龙沟盘山公路顶上远拍峽谷中的小金县城,就是这次去的懋功。</p> <p class="ql-block">懋功红军胜利会师纪念碑</p><p class="ql-block">红军精神浩气长存</p> <p class="ql-block">  去马尔康并非“真心实意”,主因是小金到丹巴的道路塌方已阻断多时,不得已才绕道而行,就这么一绕促使我们踏上了一条红军走过的地方---雪山红路,开始了康巴红色之旅,当然,也是我们攻略中的重要内容之一。</p><p class="ql-block"> 1935年6月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在懋功,成为长征途中唯一建立过的红色根据地,当时有1000多名藏族同胞加入了红军队伍。懋功会师鼓舞了全党、全军的胜利信心,壮大了红军力量,通过两河口会议,决定共同北上创建川陕甘苏区。四川省政府将达维会师桥和小金天主教堂合并为一个文物保护单位,“红军懋功会议遗址”,2006年国务院公布红军懋功会议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p class="ql-block"> 今天小金山青水秀、民居簇新,物理上的伤痕已然消失,而那场旷世灾难的伤痛在一个民族历史上将永难消退。 我们在小金红军会师纪念碑前留下了崇敬、庄严的集体照后,又参观了天主教堂懋功会议遗址,我们这支夕阳红团队在古稀之年有幸重溫长征路,缅怀革命先烈,长征精神浩气长存!我们应该主动学习和传承红色文化,传播长征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峥嵘岁月。</p> <p class="ql-block">懋功天主教堂,是红一、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后的会议会址。</p> <p class="ql-block">会师北上</p> <p class="ql-block">天主教堂内侧房,左间毛泽东居住,中间张闻天,右间周恩来居住办公。</p> <p class="ql-block">参观懋功会议会址</p> <p class="ql-block">  驶离小金去马尔康的罩小路是一条深山沟,两边悬崖峭壁夾一湍急溪流,有一条古盐茶道就是当年会师红军北上之路,在两河口的地方召开了一次史称“两河口会议”。这次会议在红军长征史上具有仅次于遵义会议的重要历史意义,(当时朱毛一方面军2万人,张国涛四方面军8万人,毛泽东主张北上,张国涛主张向南),最后,会议统一了思想,解决了分歧,红军坚定了北上的正确路线,而后才有了爬雪山、过草地的伟大壮举。</p><p class="ql-block"> 两河口往北就是著名的懋功“四山”,除夹金山外,梦笔山、虹桥山、象鼻山都在这条卓小路上,4470米的梦笔雪山是红军翻越的第二座大雪山,如今在梦笔山顶建有一座“雪山红路”红军纪念碑,以此铭记长征精神永存。这是一条红色之旅的小众旅游线,除了私家车很少见有旅游大巴身影,唯有小众旅游才能邂逅它未经商业染指的纯粹,才能看到它原汁原味的山野风光。</p> <p class="ql-block">在山沟沟里面的两河口,是红军长征途中及其重要的一次会议,决定了红军生死存亡的前途和命运。</p> <p class="ql-block">重温长征路的三位共产党员,在两河口会址纪念碑下留影,他们的党齡加起来已有138年,是名正言顺的老党员。</p> <p class="ql-block">  翻越三座雪山就来到了阿坝州府马尔康,它是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一座高原小城,也是嘉绒藏族的腹心地区,是一座历史名城。红军长征曾“三进三出”马尔康,在此驻留时间长达13个月,就在马尔康卓克基会议上决定进毛尔盖过草地继续北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军队伍才得以发展壮大走向胜利。卓克基始建于1718年清康熙年间,曾经是土司居住和办公的地方,是土司权力和地位的象征,目前正在封闭维修中,听说是为了提升它的知名度,只能外观看看留个影作罢。我们还参观了州博物馆,那是座综合性的博物馆,从古至今的文物无声地传递着历史的沧桑与厚重。“莫斯都岩画”被发现于马尔康市松岗镇,是大渡河上游地区发现最集中的岩画遗址。凿刻有动物、人、日、月等图案,反映着先民们当时的生活环境,仿佛将我们带回到遥远的历史长河中…</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卓克基土司头人的官寨,目前正在封闭整修中,不能进去参观,只能隔河观望,据说里面挻“奢华”的。</p> <p class="ql-block">工农红军长征中翻越大雪山后,在卓克基会议上决定过草地,继续北上。</p> <p class="ql-block">阿坝州博物馆是座综合性馆,陈列着从古到今的各类文物,参观人员不多,免费讲解。如果外地客人不熟悉当地历史、人文那一定要听讲解,不然什么都不懂不明白。</p> <p class="ql-block">嘉绒里是马尔康的中心地点,昔日城中村 如今城中景,</p> <p class="ql-block">因为马尔康是红军走过的地方,馆内设有红军长征专题内容。</p> <p class="ql-block">这是嘉绒藏族世代传承生活的方式</p> <p class="ql-block">在卓克基广场边上,有一藏族摊贩售卖当地各式山货,团友们光顾挑选着心仪物品。</p> <p class="ql-block">这是马尔康一家老年活动室,清一色坐滿了嘉绒藏族老人,桌上不见茶酒瓜果,似乎就坐着聊聊天,也许是藏族老人喜欢的一种休闲方式。</p> <p class="ql-block">  我们和绝大多数游人一样,只是马尔康的匆匆过客,因为后面按排了许多名气更响亮的“大景点”,宾馆还不错,好好休息一晚,明天我们是丹巴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