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衣食住行 <p class="ql-block"> 雪域高原有12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面积的八分之一。这里生活着120万勤劳勇敢的少数民族。同时也是野生动物的天堂。</p> <p class="ql-block"> 在青藏高原由于山高缺氧,大多都有高原反应。高原反应是人体对高海拔地区缺氧状况的一种生理应激反应,青藏高原的第一站格尔木海拔2780米,有少数人开始有反应了。高原反应的主要症状包括头痛、头晕、呕吐、心悸、气短等。在行动时尽量慢些。千万不能从高处往下跳。高原反应连动物都有。听说在藏北,有一个骑兵连,经过一个星期的急行军,便变成了步兵连。又如雪灾后,政府从其他地区调一些牛羊到这个地区,结果这些牛羊的成活率很低。</p> <p class="ql-block"> 第二个问题是太阳紫外线强,在阳光下,要不了几个钟头脸上便会有热辣辣的感觉,第二天便会掉一层皮。藏民族有防护的方法,牧区人在脸上涂羊血,城里人载口罩,他们可不是在疫情时才开始载的,而是在很早以前就开始了。那时的我们没有这些知识。只能一次次的掉皮了。</p> <p class="ql-block"> 再次是墨镜,可以防紫外线,还可以防雪盲。有时行军时遇到千里冰封,那就一定要戴了。</p> <p class="ql-block"> 在那个年代,西藏的医院很少,而且互相离的较远。那时我们太年轻了,医疗知识几乎为零,都没有备常用药品。一些小病只能硬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布达拉宫远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贡嘎机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蓝天白云,白云是那么的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高山草甸</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金丝野牦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野牦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藏羚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藏野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喜玛拉雅棕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冬虫夏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天麻</p> 衣 <p class="ql-block"> 在拉萨,夏天的最高气温也就20度上下,最热的时候中午在外面可以穿会衬衣。在室内就有点凉了。更有极端情况,战友有关节炎的,整个夏天都穿着棉裤。至于休假和外出执行任务,那是一定要全副武装的。皮大衣、棉衣棉裤,甚至还要穿上绒衣绒裤。一方面坐车冷,另一方面要经过高海拔地区,保温很重要。在六七十年代,部队只有军区大院有洗澡的地方,一个月能洗一次就不错了。在其他的地方,一年不洗澡是常态。但是衣服还是要经常洗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田园风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亚热带雨林</p> 食 <p class="ql-block"> 在高原,由于气压低,水不到七八十度就开了。煮出的饭有点半生不熟的感觉,馒头更像是砖头那样,硬的很。好在部队都配有高压锅,饭有点味道了。</p> <p class="ql-block"> 在西藏,当地藏族没有卖菜的,当然种的很少,仅够自己食用而已。青菜就只有自力更生了。在拉萨营区,我们有块菜地。种圆白菜、大萝卜、南瓜、蚕豆等。山东白长不好,不包心,但可以淹咸菜。在地头砌水泥池子,码一层白菜放一点盐,最后用泥巴封死,大约一个月就可以吃了。我们还要到牧区和老百姓换羊糞,运回来后挖坑埋起来,浇水用泥巴封死,等羊糞腐烂后就可以拖底肥了。为了浇水,我们装过水车,后来截断小河,修了水轮泵。</p> <p class="ql-block"> 还有养猪,可以吃点新鲜肉。部队供应的是冻猪肉。在秋天的时候,到纳木错捕鱼,到草原打猎。黄羊肉可以吃到来年四月。</p> <p class="ql-block"> 在拉萨,每年的四月底就开始种大萝卜了,圆白菜也是这个时候种。十月份收获。由于光照充足,生长期很长(内地是两个月,西藏是四个月),大萝卜和圆白菜长的很大。最大的圆白菜有45斤,大萝卜有19斤。</p> <p class="ql-block"> 除此之外就没有可吃的了。没有水果、没有吃的卖。整个拉萨我们知道到只有一个饭馆。</p> <p class="ql-block"> 至于外出执行任务,只能从拉萨带点大萝卜和圆白菜。淹白菜、脱水菜、蛋黄粉,还有少量的猪肉罐头、火腿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最大的白萝卜是19斤</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最大的莲花白有45斤</p> 住 <p class="ql-block"> 在拉萨住的是自己盖的营房。出差有时住部队的营房,有时住帐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美丽的雪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帕隆藏布在通麦与易贡藏布汇合,后与拉月曲汇合成就了赤隆藏布</p> 行 <p class="ql-block"> 在高原,最困难的是走青藏线了。那时的路况不太好。有太多的烂路。每次休假或者执行任务,都需要带上被子,皮大衣。甚至还要带上脸盆。每到一个住宿点,就搬行李,在高海拔地区,这是一件困难的事。那时的兵站没有客房,大家都住食堂,男左女右分开。沿途兵站大约九十公里一个,这是根据当时的车速设立的。每天天不亮就上车,发动车。在高原发动车是件困难的事。一个车队每天留一台车不息火,第二天挨个的拉车,直到所有车发动完。开始吃早饭,饭后出发。为了安全,每走三十公里就停下,等所有车到齐了再出发。这样走走停停,到住宿兵站已经晚上八九点了。有的甚至更晚。</p> <p class="ql-block"> 在雪域高原青藏线我是二进四出。多出的二出一次是飞机进,一次是部队移防。</p> <p class="ql-block"> 川藏线我是四进三出,一出是乘了飞机到成都。</p> <p class="ql-block"> 纵横万里,一言难尽。</p>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路况太好了。真的是天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天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318国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拉林高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青藏公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青藏铁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