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三台山位于芒市南部盆地边缘,在芒市坝子与遮放坝子之间。骑行,这个地方我们去过很多次;到得最多的是三台山乡的鼠冬瓜村。这个村全部聚居的是少数民族——德昂族。在村子里面有著名的地地道道的德昂手工酸茶。此茶是将鲜茶摘下后经过炒制、揉<span>捻</span>、发酵等过程制成。具体手工工序我不是特别了解;反正喝了后口感别具特色。现在酸茶很多茶叶公司也在制造<span>。</span>但要喝到地道手工制作而成的还是需要到三台山德昂寨才有。不过茶叶公司生产的酸茶味道也特别不错。如果远道而来去到德昂寨喝到地道的德昂酸茶,那内心能得到的的安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每次出发三台山方向的集结地点:芒市金塔环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出发点遇见专业训练自行车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三台山现存滇缅公路石碑合影</b></p> <p class="ql-block"> 德昂寨,我们芒市自行车协会组织骑行去了无数回。这次骑行是十二月二十八号,一共七人参与,最初决定是到三台山德昂寨。这是最初的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三台山农贸市场休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骑行在三台山垭口至滇缅公路的路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三台山路标标牌</b></p> <p class="ql-block"> 去三台山德昂寨,走大路要经过三台垭口。这里是芒市去遮放,“320”国道要翻过此最高地方。此处,有三台山乡农贸市场。在市场“320”国道的对面还建有德昂族博物馆。这里我们骑行经过很多次,都还没有进去过,也不知里面陈列了一些什么东西。现在看还在扩建,原博物馆旁又在新建一座大楼。下次骑行要好好的去了解一下博物馆内陈列的历史。历史需保护,保护就是最好的传承;历史也需要参观,参观就是最好的续写。一代代保护,一代代传承,一代代续写,我们的历史就会一代代的进步与发展。</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快乐如小孩儿,猛摇黏枣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背手视察摇黏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树下捡黏枣</b></p> <p class="ql-block"> 三台山垭口是三台乡农贸市场与德昂博物馆的集中地;这里也是我们每次骑行的休息之地。每次骑行无论从哪个方向而来,到了三台山垭口都是我们必须休息的一个地方。此地也有小卖部,累了也可以给自己“加加油”,补充补充体力,调整调整疲倦的身躯。</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分黏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滇邦村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滇邦村内</b></p> <p class="ql-block"> 三台山德昂寨我们已经去过无数次。这次到了三台山垭口,可能人们都在想:骑行能有一些新的路线,那怕只改变三、五公里,也能缓解缓解多次在一条线上骑行的审美疲劳。于是我首先提出能否在此换个骑行线路,从三台山垭口叉到芒市到遮放最老的一条路:滇缅公路。再从滇缅公路返回到来时的三台山山脚。反正中午的午餐也定在芒市方向三台山脚绯红的一家饭店。意见提出,大家一致同意。这次骑行就在中途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整。</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树上结满黏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结满黏枣的年黏枣树</b></p> <p class="ql-block"> 骑行一共七人,还有一个骑友在三台山脚的户育村从另外一条路线骑往鼠冬瓜村。我们预定在鼠冬瓜村汇合,现在在我们又要改变路线,咋办呢?其实这都不是问题的问题。现在通信发达,一个电话,说我们从什么<span>路线</span>走,然后我们在哪里汇合,这问题就轻轻松松的解决。今天中午饭定在山脚的一个饭馆,那么我们就在饭馆汇合。问题搞定,一切皆可,稍作休息,我们又骑上另外一条路出发。</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与牛圈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与黄牛“对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与牛互动,牛不理。</b></p> <p class="ql-block"> 这路是一条村道,但在走过后我在想:这应该是以前从三台山最老的路滇缅公路岔向三台乡的道路。也算是一条乡道。从三台山垭口到滇缅公路交汇处全长3.4公里。以前从来没有走过,今天走走,路边的风景感觉与去德昂寨一路的风景又有很多的不一样。怎么说呢?反正视觉变了,风景也就变了。这很像心理学里讲得一句话“改变维度看世界,世界就变了”。其本意是指当一个人永远站在一个位置,不改变视觉去看眼前的一切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东西就会变得乏而无味,甚至是再美的东西都发现不了它的美。看风景是这样,其实看人也是这样,那么看事也是这样。就如简单的家务一样,它很平凡而又伟大。平凡的都是芝麻小事,伟大的是必须天天去做,而且还得一直坚持。所以家务活这事儿,如果不改变心理视觉去感受的话,时间一长就会成为夫妻感情的绊脚石。现在这样的家庭也不在少数,当静下心听对方倾诉时,说得最多的都是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时间一长,就把对事儿的情绪投射给了做事儿的人,总认为这人做不了大事,只会做一些小事儿,甚至小事都做不好还能做什么大事等等。当有这样的心理出现,那么逐渐逐渐的就会有很多种带着情绪理由去看待对方。所以好多学心理学人会发现,最初在研究别人,学到最后都是在解剖自己。</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村子中饲养的黄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牛儿眼光中对这伙人充满了好奇</b></p> <p class="ql-block"> 3.9公里,路途不长,可第一次走,视觉变了映入眼帘的山水也就变了。眼前的景变了内心的感受也就变了。所以说,骑行也不要经常在一条路上走。只有适当的改变线路,才有骑行的新鲜感、好奇感。而这种新鲜和好奇感才是内心坚持骑行的其中动力之一。很多人说人为什么会去改造世界,而就是因为这些人永远对世界抱有一种好奇的心理。而这种好奇又推动人类不断的去探索。比如今天改变的这几公里,虽然距离上有点短;但这段路上经过了竹林、以及在路边还遇上了一棵黏枣树,树上树叶已全部掉完,挂在树枝上全是人拇指大一个一个的黏枣。年枣,在我的家乡人们叫酸枣,因为吃在嘴里味道特别的酸爽。</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与村民聊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与村民讨论下次来吃乌骨鸡的价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都在聊乌骨鸡</b></p> <p class="ql-block"> 酸枣,黏枣,年枣,三个名称都是一个枣。我的家乡人以味来为其命名。而德宏人为何叫做黏枣。黏,顾名思义就是黏糊糊的。而这种枣在成熟之后,果肉呈白色果冻状,就像胶水一样黏糊糊<span>。</span>所以人们又把它叫做黏枣。用状态来为其命名。黏枣无<span>论</span>在我的家乡还是在现在生活的德宏,枣都是在过年这个季节成熟。而在德宏,特别是在德宏的梁河县,人们常常把这种枣的果肉加工成黏枣糕供人们食用。再加入一些佐料,味道酸酸甜甜,吃着别有一番风味。“黏”的发音同“年”,所以当地很多人又叫这种枣为“年枣”;然后做成的糕又取名为“年枣糕”。多么美好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从工业园到法帕间的一处风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从工业园到法帕间的一处风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从工业园到法帕间的一处风光</b></p> <p class="ql-block"> 今天在路边遇见了一棵结满黏枣的黏枣树。我们在这里花了<span>一点时间。一起就想各种办法弄下树上的黏枣。手拉着树枝,摇啊摇,晃啊晃,喊啊喊,那种快乐就像一群没有长大</span>的小孩儿。等黏枣掉下后又尽情<span>地</span>在树下捡着粘枣。</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工业园区到法帕间的道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还在讨论吃乌骨鸡的事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说好的乌骨鸡价格不变,中间的小朋友做证。</b></p> <p class="ql-block"> 德宏人特别喜欢酸酸辣辣的味道。酸耙菜是当地特别有名,味道又好,做法又特别简单的一道傣味菜。遇到树上的黏枣,今天一位骑友又分享了这道菜的另一种做法:用上好的青菜,加上筒子骨,放上一点上好的五花肉,然后再放上几个黏枣;用小火慢慢的将菜煮到似烂非烂状态,这样吃起来味道更是酸爽。菜,用青菜苔也可以,味道同样的好。起锅后再剁上一点小米辣拌入其中,那酸酸辣辣更是到位。在平时生中我特别喜欢吃这道菜,写到我都有点流口水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风平到芒市糖厂的路,这一段也是芒瑞大道的一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郭老骑在上三台山的路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钟老骑在上三台山的路上</b></p> <p class="ql-block"> 三台山垭口,是我们骑行经常休息的地方。三台山这个名字为何叫做这个名字?今天我终于知道了一个大概。在三台山菜市场问路时问到一个老人,应该是一个中年人。他说从那边到这边三公里要刚要翻过三个小山包,所以人们就叫这里为三台山。他说的那边就是指三台山滇缅公路,这边指的就是我们休息的这个地方——三台山垭口。</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美女小姐姐骑在上三台山的路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朱老骑在上三台山的路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邵老骑在上三台山的路上</b></p> <p class="ql-block"> 经过这段三公里多的公路,今天我们又与滇缅公路三台山段汇合。这段滇缅公路现存全长还有26公里左右,路面由水泥砖块铺成,也是一条比较理想的骑行路。这条路以前我们骑过几次,没有什么车,骑行很舒服。在半路上还有一个特别有特色的景颇族寨子。滇缅公路就从寨子中央穿过。今天我们没有专门骑行这条路,只是返回时在这条路上骑行了三公里,然后又与“320”国道汇合返回芒市。芒市法帕到芒市工业园区有条路车比较少,也是特别理想的骑行路,在返回时我选择了这条路返回芒市;其他人选择原路返回。路不同,但到达芒市的时间都相差不多,我走这条路要多出五公里左右。五公里对爱骑行的人不算什么,多踩踏几圈就完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中午“加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上三台山路边漂亮的双色紫荆花,树名又叫羊蹄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上三台山路边漂亮的双色紫荆花</b></p> <p class="ql-block"> 一伙人骑行时间一般都比较长,中午吃饭是一个必须进行的事项。今天在汇入滇缅公路上时,我们又绕进了一个叫做邦滇村的一个寨子。听村里百姓讲,这个寨子全部居住着汉族,完完全全属于一个汉族寨。整个寨子在三台山的一个小山顶上,视野特别开阔。在寨子里转了一下,发现全寨都是以养黄牛为主,然后每家每户还养了很多乌骨鸡。在与谋一村民攀谈中得知,中午也可以在她家做饭吃,并且还可煮她们养的乌骨鸡。交谈之后我们留下了她家的电话,决定下一次骑行就去这个寨子,品尝口尝她们自家生态养殖的乌骨鸡。乌骨鸡的价格都大概定了一个价:加加工费四十元一斤左右,下次骑行就去这里,品品生态状态下养殖<span>的</span>乌骨鸡。</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醉美的人与最美的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在历史前面留个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开开心心摇年枣</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