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归元禅寺由浙江僧人白光、主峰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依王氏葵园而创建。太平天国时,遭到毁灭,后陆续重建,并得到了清朝光绪皇帝敕赐的“归元禅寺”四字匾额以及《龙藏》一部。武昌首义爆发,清军攻破汉阳后,摧毁了寺内大雄宝殿、禅堂等建筑,仅五百罗汉堂、老藏阁、普同塔三处幸免于兵祸。民国元年(1912年),归元禅寺募化重建。到民国十一年(1922年),归元禅寺恢复原貌,寺庙格局保存至今。</p> <p class="ql-block"> 入寺后可免费领取三根香,禁止自带香火。殿内不许拍照。</p> <p class="ql-block"> 韦驮殿设放生池,池中南北各置喷水莲花,水中鱼龟游动,怡然自得,别有一番生趣。韦驮殿正上方“归元禅寺”匾额为黎元洪所提,殿内还有一处昌明老和尚的题字,位于正面供佛的弥勒佛像上方,为“皆大欢喜”。佛像两旁的楹联上写“大度能容容世间难容之事,慈悲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是寺庙的主殿,是寺内僧人上早、晚课的场所。殿堂中央的高台上,供奉的是佛祖释迦牟尼的雕像,佛祖塑像背面的佛龛中,是“海岛观音”的彩色泥塑。是归元禅寺最具特色的佛像——“海岛观音”的彩色泥塑,据材料记载,这组群塑像高6米、宽4米、倾斜度为30度,群塑的塑造完全没有采用钢筋、水泥,全部使用丝绸、棕麻等原生材料塑成,人物众多,层次丰富,色彩艳丽,历经战乱也毫无残损。</p> <p class="ql-block"> 来寺里拜佛祈福,大部分是年轻人。</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罗汉堂是归元寺最具特色的建筑,</span>始建于清道光年间,毁于咸丰年间,重建于光绪年间,迄今已百余年历史。整个建筑布局呈田字形,罗汉堂内的五百罗汉是湖北黄陂县王氏父子用九年时间塑成的,采用“泥塑脱胎法制成,形态各异, 栩栩如生,为全国保存最完好的五百罗汉群塑,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p> <p class="ql-block"> 双面观音佛像位于观音阁景区内,整尊佛像高达21.8米,全部由黄铜铸成,重达20余吨,其基座高3米,佛像的身高为18.8米。双面观音为二臂正观音基本形,亦称圣观音像。她一面朝东,一面朝西;一手持净瓶,一手结手印。其净瓶微倾,意在洒甘露于世间。佛像的头顶发出圆轮的光焰,意味法力无边。</p> <p class="ql-block"> 圆通阁2012年竣工,风格为内五层外三层四滴水楼阁式建筑。圆通阁基座为纯石结构,也称为台宫。台宫有四方入口、内圆外方,形成四道空间,由石梁、石枋、石板、石门拱构筑而成,空间的中心拱采用半球型石拱顶砌筑。其中供奉各种观音菩萨石刻像,以及佛教四大名山石刻等。台宫内以石刻的形式再现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榆林石窟、大足石刻等古迹中的观音菩萨壁画,这些观音像各具不同的时代特点和艺术形式。</p> <p class="ql-block"> 昌明老和尚手书“福、禄、寿、禧”</p> <p class="ql-block"> 藏经阁是北院的主体建筑,是收藏佛教经典和艺术珍品的地方。现存的藏经阁高约20米,共两层五间,是武汉市内唯一的砖木结构古建筑物,复建于民国九年(1920年)。藏经阁内殿堂高阔,正中供奉白玉释迦牟尼佛坐像,由缅甸佛教三宝弟子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8月赠予归元禅寺。</p> <p class="ql-block"> 翠微古泉,位于北苑翠微亭中央,古井深14米,现保存完好。相传泉源是“大海之水越石穿土而,取之不竭,若静心在井口贴耳倾听,甚至可听到海浪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