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有一种生活叫周庄。</p><p class="ql-block">著名的山水画家吳冠中曾去周庄时畄言:“黄山集中国山水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p><p class="ql-block">这是古镇最外面新建的牌坊</p> <p class="ql-block">三十多年前随老板去西岑公干,酒足饭饱后慕名驱车前往周庄闲逛,那时周庄还没出名,连个小小的停车场也是非常简陋,周边都是菜地,我们是沿着乡间的土路进去的,那时不要说牌坊,连个大红🏮也没有,整个镇已破烂不堪,没商铺没饭馆,村民们就在河边没有遮风挡雨的破房子里售卖农副产品,只有沈厅附近的建筑比较完好,不过沈厅那时已经开始收费了,张厅还没出世(去张厅时听边上的导游说是后建的)。</p> <p class="ql-block">古镇收费口</p> <p class="ql-block">周庄古镇被称为“神州第一水乡”,这里环境幽静,建筑古朴,虽历经900多年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集镇的建筑风貌,全镇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民居仍为明清时期建筑,在仅有0.47平方公里的古镇有近百座古典宅院和60多个砖雕门楼,周庄民居古风犹存,最有代表性的当数沈厅、张厅。同时还保存了14座各具有特色的古桥,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美妙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景画……</p> <p class="ql-block">周庄地处江南水乡腹地,沪苏交界处,春秋时为吳王少子摇的封地,称“摇城”,陏唐时称贞丰里,宋元祐元年(1086)里人周迪功郎在此收获设庄,捐田建寺,里人感其恩德改贞丰里为周庄。</p> <p class="ql-block">双桥</p><p class="ql-block">是由一座石拱桥世德桥和一座石樑桥永安桥组成,清澈的银子浜和南北市河在这里汇成十字,河上的石桥联袂建筑显得十分别致,因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样子很像古人使用的钥匙,当地人称之为“钥匙桥”。</p> <p class="ql-block">双桥最能体现古镇的神韵,碧水泱泱,绿树掩映,欸乃声声的小船在桥洞穿行,陈逸飞坐在小船上无法用画板写生,只能用相机记录周庄,周庄的小桥流水人家景致深深吸引了陈逸飞,他仿佛回到了记忆中的童年,于是他以双桥为背景,创作了一幅名为《故乡的回忆》的油画。</p> <p class="ql-block">張厅</p><p class="ql-block">位于古镇北市街38号,坐东朝西,前临北市街,后靠箸泾,前后6进,大小房间60余间,张厅原名怡顺堂,为明代正统年间中山王徐达之弟徐逵后裔所建,后为张姓所有,改称張厅。</p> <p class="ql-block">沈厅</p><p class="ql-block">位于古镇富安桥东堍南侧的南市街,坐东朝西,七进五门楼,大小房间共有一百多间,分布在一百米长的中轴线两旁,占地两千多平米,沈厅原名敬业堂,清末改为松茂堂,由沈万三后裔沈本仁于清乾隆七年(1742)建成。</p><p class="ql-block">水墙门:专门供家人停靠船只、洗衣之用。为江南水乡特有的建筑。</p><p class="ql-block">也是三十多年前的游船码头。</p> <p class="ql-block">左上角为沈厅的走马楼,它是南方民居建筑中特有的建筑形式,即四周都有走廊可通行,甚至骑马也可在里面畅行无阻故而得名,沈厅的走马楼需另收费的30元一张门票,价格不菲,据说上面的地板,主人的卧室、书房……等都是原物,特别是一張被称为千功床,花费了整整三年时间才做成。</p> <p class="ql-block">南湖秋月</p><p class="ql-block">位于古镇南市街3号,园区分为春、夏、秋、冬四个主题区域,分别展现了不同季节的独特景观,春季以荷花池为中心,周围环绕着望湖楼、湖心亭和九曲桥等建筑以及凌波石舫。夏季则以红色的荷花和绿色的莲叶为主角,金鲤在水中嬉戏。秋季集中了厅堂、亭榭、轩祠和假山等建筑,展现出浓厚的古代气息,其中思鲈堂和季鹰斋是为了纪念張翰而建,而刘宾客舍和梦得榭则是为了纪念刘禹锡而设。冬季区围绕全福寺展开设计,形成独特的冬季景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全福讲寺</p><p class="ql-block">共有五进,主体建筑大雄宝殿,殿宇雄伟,殿內高达三丈有余的如来大佛巍然 盘膝而坐,佛掌中可卧一人,佛身倍于江浙各大寺院。</p><p class="ql-block">宋元祐元年(1086)里人周迪功郎舍宅为寺建于白蚬湖畔,后经历代扩建,梵宫重叠,香火旺盛,成为远近闻名的寺院,五十年代殿宇改作粮库,至止1995年才重建,历时不到一年,一座以水借景的寺庙园林建成了,如今仍在闭门整修。</p> <p class="ql-block">迷楼</p><p class="ql-block">位于古镇中市街127号贞丰桥畔,原名德记酒店,店主李德夫祖籍镇江,于清光绪末年,携眷迁徒周庄,因檀长烹调珍馐佳肴,掌勺开店,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南社发起人柳亚子、陈去病、王大觉和费公直等人四次在迷楼痛饮酣歌,乖兴赋诗,慷慨吟唱,后将百余首诗篇结为《迷楼集》流传于世,因此迷楼名声大振。</p> <p class="ql-block">室内陈设简洁大方,木质结构,还原保留了当年的风貌,这座临水而居的酒肆因文人墨客品茗赋诗得以成名,登上楼阁,看窗外重重屋檐,听袅袅歌声,也是不错的一种别样感觉。</p> <p class="ql-block">澄虚道院</p><p class="ql-block">位于古镇中市街,面对普庆桥,俗称“圣堂”,建于宋元佑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前后三进,占地1500平米,院内主要建筑有玉皇阁、文昌阁和圣帝阁等,从外表看其貌不扬,实际却是古镇一大古董,以前俗称“圣堂”,这说明澄虚道院在周庄历史上发挥过大作用的,当地的百姓对它很崇拜。</p> <p class="ql-block">砖窑</p> <p class="ql-block">夜游周庄</p> <p class="ql-block">双桥夜景</p><p class="ql-block">这幅运用油画和中国传统水墨画技法创作的作品,描绘了姑苏的小桥流水、江南田园风光,将美国观众带到了神话般的境地,引起极大轰动,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访华时以高价购藏的《故乡的回忆》作为礼物送给邓小平被传为佳话。1985年,《故乡的回忆》被制作成联合国首日封,从此,双桥走向世界……</p> <p class="ql-block">当晚我们慕名在此用的晚餐,价格不菲,口味不敢恭维,到点了也只有我们两人在用餐。</p> <p class="ql-block">周庄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原为民国初年一朱姓人家住宅,整个格局为前厅后堂,东西成梯形式,主要是展示民间的生活用具、农具等,馆内也有现代著名艺术家们的画、攝影和工艺美术作品,展示了周庄的历史变化,是了解周庄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古戏台</p><p class="ql-block">位于古镇北市街89号,它是一个了解昆曲文化的好去处,每天有固定时间欣赏到精彩的曲艺表演。</p> <p class="ql-block">逸飞之家</p><p class="ql-block">这里原来是民国时期的沈氏义庄小学,为了纪念画家陈逸飞,在2005年改为“逸飞之家”。</p><p class="ql-block">画家初到周庄时,将独立工作室设在这里,其创作的描绘周庄美景的油画“故乡的回忆”,使周庄闻名于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沈万三水冢</p><p class="ql-block">位于周庄银子浜(近古镇东出入口),在地面上的建筑依次有“沈万三水塚”石牌坊、石供桌、香炉和石碑亭等,石碑亭中的石碑一面写着“沈万三水塚”几个字,另一面刻着沈万三的生平介绍,石碑亭后就是银子浜,墓在水底,游客不可得見,非常神秘。</p><p class="ql-block">民间有传说“银子浜的尽头有水一泓,下通泉源,旱岁不枯,水下有一古墓,非常坚固,里面埋葬着沈万三的灵柩,晴天水清现,天雨水浊隐”。</p> <p class="ql-block">左下角的老太已是80后了,在走街串巷时偶遇,据说她为古镇的第一代船娘,墙角下都是放着当年报刊登载的她的事迹,还不时的解说过去的往事,非常健谈,如今仍在卖阿婆茶,只是腰板直不起来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