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旧时,人们把现在的狄村正街及其向南北的延伸称作狄村官道。如清道光年间的《阳曲县志》即记,“狄梁公故里”碑在“狄村官道西”。</p><p class="ql-block"> 狄村官道历史久远。狄仁杰生于唐贞观四年(630年),距今1378年。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知,狄仁杰的爷爷的爷爷狄恭已“居太原”,至狄仁杰时,在狄村已传五代。由此推断,狄村官道的历史至少该有1500年。家居狄村时四代为官,他们个个从狄村官道走过。</p><p class="ql-block"> 狄村在太原城南十里,古有十里迎送之说。明崇祯年间,阳曲县令彭而述便因迎送宾客常在狄村小憩。在《狄梁公谱系祀田记》里,狄村、狄村官道在这位县太爷的眼里是这个样子:“县之南治十里,人烟可三五十家,相传为梁公故里。志乘所载,父老相传,人竟呼之为狄村云。余每以迎送,出郊少憩,(见)古槐苍沉,荒冈野火。”狄村地多古槐,现仍存千年古槐5株。其中一株相传为狄仁杰母亲手栽,现枯木逢春,枝叶婆娑。政府为保护它,1992年专门建立了“唐槐公园(北园)”。</p><p class="ql-block"> 清康熙年间,阳曲知县戴梦熊也应是狄村官道上常走动之人。任职期间,经他张罗在狄村立起了“狄梁公故里”碑。其负碑石趺近年被发现,今存“唐槐公园”。立于清道光六年(1826年)毁于“文革”的“唐槐”碑曾记载狄村先民竭力保护这株千年古槐的生动故事:“故老流传,此槐为(狄梁)公太夫人手植。”“是槐也,共切桑梓之爱久矣。昔南关人有私议伐者,赖村众力争而止”。古树名木也是文物,爱树护树传统理应代代相传。</p><p class="ql-block"> 近代史山西新军起义的出征地就在狄村。1911年10月29日凌晨4时,革命党人共推新军八十五标二营管带(营长)姚以价在狄村集合部队响应武昌起义,雄赳赳气昂昂沿狄村官道向太原新南门进发。起义胜利后,改新南门为首义门(新修门址在今五一广场)。</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狄村正街早已成为繁华的城中村了。狄村正街南北的官道已不复存在,它的东西分别是太原市的南北大通道建设路和并州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