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28日晚上,厦门市安溪商会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之家举办了一场别具一格的集体生日会暨“志愿大讲堂”。此次活动特别邀请了志愿者叶贵阳、廖文楚夫妇,他们以亲身经历诠释了“育儿先育己,正人先正己”的深刻内涵。夫妇二人不仅以言传身教的方式,成功引导儿子廖俊杰从乡村中学考入安溪一中,成绩从年段三百多名跃升至前二,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本博连读,更以自身的努力和智慧为众多家庭树立了典范。厦门市安溪商会常务副秘书长杨两山、副秘书长陈泉兴、商会党委委员兼志愿服务队党支部书记吴益南、志愿服务队常务副队长林黎晖、志愿服务队副队长兼志愿者之家管理中心主任傅峥嵘、志愿服务队副队长苏琴花等30名志愿者参与。这不仅是一场集体生日会,更是一次关于家庭教育与自我提升的心灵盛宴。</p> <p class="ql-block">在志愿服务队管理中心主任傅峥嵘对廖文楚、叶贵阳夫妇的访谈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不仅是父母如何“教”,更是父母如何“做”。孩子是十足的观察型学习者,每天父母都在为他们做行为的榜样。廖文楚只有小学文化,在农村耕种时,总会带上年幼的廖俊杰,无论是种红薯还是割稻谷,父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朴实身影,深深烙印在孩子心中。他从小明白“粒粒皆辛苦”的不易,也懂得没有文化,付出体力劳动的局限。在初二时,他成绩特别优异,学校安排廖俊杰到共建学校泉州一中就读,他一个人不想去,父母没有干预,尊重孩子的择校选择。在孩子成绩下滑时,给予的是鼓励而非压力,当孩子从尚卿十四中到凤城中学读初三下学期时,离家独自居住,沉迷于手机游戏时,廖文楚赶紧让叶贵阳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陪伴孩子,带他参加劳动,走进大自然,重新找回孩子的学习动力。在初中时,父母就引导孩子树立目标,进清华,北大等名校,选择未来理想大学,朝着心中的目标奋勇前进。在生活中,他们彼此敞开心扉,分享生活琐事。在孩子学习压力大时,父母更多地是帮助孩子解压,而不是一味地催促,有时,叶贵阳会带孩子一起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静心。学校的家长会,夫妻两人一起到场,关注孩子的成长,在一种充满安全感、父母鼎力支持与全心爱护的关系中,孩子学得最好。闲暇时,他们夫妻经常做志愿者,耕种福田,当有人说:孩子考进清华北大是因为他们风水好。志愿者叶贵阳回答:多做善事就是最好的风水,我们一直在做志愿服务,一直在付出,就是在不断累积自己的福报。这些点滴,无不体现出“育儿先育己,正人先正己”的真谛。父母的言传身教,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不仅学会了知识,更学会了如何做人。</p> <p class="ql-block">在与北大学子廖俊杰的连麦访谈中,他分享了自己的心得:首先自己要上进,要有学习的欲望和自律精神。父母没有给予太大的压力,更多的是引导而不是监督,是殷切鼓励而不是发号施令,让他明白学习不是为了完成父母的期望,而是要有内在的驱动力追逐自己的梦想。他坚持错题题题过,多与老师同学互动解决难题。而在校领导推荐他调到创新班的时候,更多考虑的是学习环境的习惯及陪伴他两年的老师所付出的心血,心中充满感恩,选择继续留在原班级努力学习。廖俊杰的成长之路,不仅是个人的努力,还有一路走来所有老师、领导的教导与付出,更是父母智慧教育的结晶。父母的教育方式,让他在面对困难时,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p> <p class="ql-block">最后,服务队原队长杨两山做了总结分享:从他们两个人身上分享育儿的事,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一直有个信念:孩子一定会成功,也一直相信孩子。在育儿的过程中,他们以身作则,自强自立,也让孩子吃苦见福。从劳作中发现父母的不易,如果父母不自律,天天捧着手机玩,怎么指望孩子自律。成功的背后有他们夫妻朴实的身影,平凡中的伟大,他们在双向奔赴,虽然,不能人人上北大,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可以从他们夫妻的分享中,受到一定的启发,相信自己的孩子,有他的闪光点,一定可以活成他理想中的样子,而不是一味的埋怨。</p> <p class="ql-block">分享会结束,今日寿星纷纷合影留念,相信厦门市安溪商会志愿服务队给他们开展了一场特殊的生日会,让他们深深记得“育人先育己,正人先正己。”以身作则,努力提升自我,做好孩子的榜样。王东华的《发现母亲》一书中说到:“孩子的素质,更多出自家庭而不是学校,没有父母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有孩子素质的提高。”父母的身教胜于言传,让我们一起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做个合格上进的家长吧!</p> <p class="ql-block">厦门市安溪商会志愿服务队欢迎您的加入!</p><p class="ql-block">编辑:黄燕菊</p><p class="ql-block">审核:傅峥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