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深处是倔犟

酒神守望

<p class="ql-block">  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充满艰辛的奋斗史!昨天,我有幸跟随重庆医科大学思政教师张老师、重医一院李医生参加了“重庆罕见病病友年终交流会”,他们的现实生活,就是这句话的真实印证。罕见病,是指发病率非常低的疾病,又被称为“孤儿病”。</p> <p class="ql-block">  因为罕见,检测手段少,很多没有特效治疗,甚至很多医生都没有见过,所以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身体和心理负担。邢女士确诊用了10年时间,黄女士儿子的发病率为38万分之1,段先生的疾病全国只有5例......</p> <p class="ql-block"> 他们每一个人的疾病史,都是他们生命中的英雄史。他们的生活困境和心理压力常人难以想象,现代医学对他们的帮助十分有限。段先生的疾病有二十多年,现在只能对症治疗,见招拆招;傅女士罹患“短肠综合征”,正常进食无法保证充足营养,需要长期带胃管进行鼻饲,疾病发展曾导致她右前臂截肢;李女士满眼泪光诉说着自己的女儿因患病常常受到异常的眼光,心理很难受,即使是面对亲戚她都不愿开口诉说这些委屈;王先生是家族遗传病,家族中九人患病,目前就剩两人。</p> <p class="ql-block">  在与他们交谈中,我分明看见了那种内心深处的倔犟、执着和勇敢。王先生今年52岁,他最大的愿望是能活到七十岁;傅美女在鼻饲休整期会外出旅游,见见朋友;段先生一直积极组织病友参加各种社会活动;黄女士成立了“自毁容貌综合征联盟”,全国唯一。</p> <p class="ql-block">  黄女士的丈夫崔先生说: “每一个生命都有他自己的使命,不能因为困难就放弃。医院没有办法,我们自己想办法。没有办法就陪伴,尽自己的努力。每次看到儿子(8岁,6年病史)的笑容,我都感到幸福”。</p> <p class="ql-block">  “天作孽,犹可恕”,做自己该做的吧。这些患者与疾病共生十年,二十年,从开始的焦虑,到如今的从容;他们是病人,也是生活中的强者。想起贝多芬,生命给他以苦难,他却以欢乐回报世界,“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看清生活的真相,依然热爱生活”。举头三尺有神明,上帝帮助自救的人。 </p><p class="ql-block"> 2024-12-29</p><p class="ql-block"> 于重庆医科大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