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遗扩展·文博篇】 ‍历史从这里开始-走访河南博物院(下)

李朗诗

<p class="ql-block">美篇呢称:李朗诗</p><p class="ql-block">美篇号:3265353</p> <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3日上午我们乘座火车从河南省巩义市出发,8点半到郑州站,然后乘地铁1号线转2号线从关虎屯站出站C口走10分钟左右就到河南博物院了。河南博物院位于郑州市农业路,博物院现有馆藏文物17万余件套,以青铜器、陶瓷器、玉石器及石刻造像最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进主展馆,长长的通道,在灯光映照下,好似一条深邃的时空隧道,引领我们穿越历史。穿过通道,来到大厅,首先看到一尊巨大的金色塑像,称为“华豫之门”。一人身披铠甲,双腿叉开,两只胳膊左右伸开,推开两头大象。这座雕塑,寓意了人类的出现,占领了长期被野兽统治的中原大地,推开了文明历史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河南博物院基本陈列共分10个展厅,展览以时间为序,由新石器时代、夏商、西周、东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七部分组成。</p> <p class="ql-block">每一个展厅都是一个独立的故事,每个故事都在努力呈现着一段段辉煌的历史,件件文物向我们展示着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每一件文物拿出来有其举足轻重的学术价值,特别是“九大镇馆之宝”,更让人大开眼界。</p> <p class="ql-block">秦汉时期,国家统一,国力强盛。庄园经济及手工业发展迅速,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外经济交往,中原地区成为世界的商贸中心。文化上独尊儒术,出现了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p> <p class="ql-block">魏晋南北朝时期,儒释道三教并存,文学、绘画、石窟艺术等繁荣兴盛,体现着民族融合的特色,为隋唐时期的繁荣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来到汉晋展厅。主要展品是古墓出士陶院、陶楼、陶屋以及陶瓷、彩色画像砖等文物。</p> <p class="ql-block">庄园经济是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大特征,庄园之中亭台楼阁林立,人们相互拜谒,畅饮美酒,载歌载舞,在生活享受的同时也创造了多彩的文化,这些内容我们可从出土的大量画像砖以及墓葬砖上看到。</p> <p class="ql-block">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座四层灰陶楼,这就是一件随葬品。</p> <p class="ql-block">从陶制院落可看到古代贵族生活起居十分讲究,居住条件也很舒适,反映了两汉中小地主的庄园生活。</p> <p class="ql-block">灰陶彩绘双连仓-汉代(公元前206年一公元220年)·焦作市轮胎厂出土</p> <p class="ql-block">绿釉陶水榭-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三门峡市出士</p> <p class="ql-block">东汉末都:许昌故城,位于许昌市东18千米古城村。196年,曹操迎汉献帝(刘协)都许,许昌从而成为汉未北方的政治中心。220年曹丕接受汉献帝禅让,建立魏国,定都洛阳,列许昌为“五都”之一,将其作军事文化重地,自此开始了魏、蜀、吴三国时代。</p> <p class="ql-block">画像石、画像砖是贵族墓室壁面上的装饰构件,以浅浮雕技法雕刻或模印的方式表现艺术形象及花纹图案,其表现形式和艺术效果具有雕刻与绘画的特征。南阳出士的画像石、砖数以万计,题材丰富,包含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天象星宿、车骑出行、舞乐百戏、奇离怪兽、狩猎斗鸡和楼阙建筑等,堪称汉代社会的百科全书,是帝乡南阳贵族生活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石辟邪:东汉(25-220年)-许昌市出土·辟邪为汉代陵墓前的仪仗神兽,常与天禄配对。此曾以巨型青灰色石灰岩整块雕凿而,成,形似虎似畅,体态威猛健壮。</p> <p class="ql-block">七盘舞画像砖-东汉(25-220年)·新野县后岗村出土-七盘舞是汉魏时期著名的宫廷舞蹈,舞时将盘、鼓覆置于地上。舞者在盘、鼓上高纵轻蹑、浮腾累跪,踏舞出有节奏的音响,舞姿各异,优美矫健。</p> <p class="ql-block">斜索戏乍画像修-东汉(25-220年)·南阳市出土</p> <p class="ql-block">雄性石鹿-东汉(25-220年)·南阳市出土</p> <p class="ql-block">奏乐画像砖-东汉(25-220年)·南阳市出土</p> <p class="ql-block">胡汉战争画像砖-东汉(25-220年)·南阳市出土</p> <p class="ql-block">百戏宴饮车骑出行画像石东汉(25 -220年)·南阳市出土</p> <p class="ql-block">丹淅吉金:楚人以帝高阳之苗裔自居。周成王时,熊绎立国于楚地,都丹阳(今河南淅川),筚路蓝缕,励精图治;春秋时期,楚先后吞并汉淮之间四十余国,楚庄王一度饮马黄河,败晋服郑,问鼎中原。雄厚的国力与多元的传统造就了独具特色的楚文化。丹淅流域是楚文化滥觞之地,楚人在此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这里展出的浙川春秋楚墓青铜器,以其富丽纹饰和精湛工艺,展现了楚文化独领风骚、彪师干秋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镇院之宝:云纹铜禁。春秋晚期青铜器,1978年出土于河南省淅川下寺2号楚墓。为国家一级文物,是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之一。云纹铜禁由禁体、12条龙形附兽、12条龙形座兽三部分组成。其纹饰繁缛,工艺复杂。十二条龙形附兽,昂首鼓腹翘尾,头顶的冠饰与两旁的角饰都是浮雕透孔云纹;兽首,面对禁面张嘴吐舌,舌头翻卷着,在禁面上边;兽尾插着尾花。</p> <p class="ql-block">“王孙谐”编钟,1978年浙川县下寺楚国墓地M2出土,春秋文物。是目前我国出土的春秋时期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一套角编钟。“王孙浩”编钟共26枚甬钟,最大的一枚重152.8公斤,最小的重2.5公斤。每件甬钟都铸有精致的花纹,在突起的乳钉纹中均有许多铭文,共113字。</p> <p class="ql-block">青铜水器主要用于礼仪活动中的盥洗仪式,以表恭敬和虔诚。大致可分为盛水器鉴、浴缶、承水器盘和注水器匜等。</p> <p class="ql-block">克黄州鼎为楚庄王时箴尹,冷男子文之孙“克黄”所铸。《左传:宣公四年》记载克黄出使于齐,返国途中,闻楚国内乱,其家族若敖氏被楚王诛灭,将殃及克蕉,而克黄不畏死,毅然回国复命,终得楚王赦免,后更名目“生”。此鼎铸造应在公元前605年克黄更名以前,是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楚国升鼎,具有珍贵的断代价值。</p> <p class="ql-block">“灭火东井”陶井-东汉(25-220年)·偃师市出士</p> <p class="ql-block">绿秈陶廾-东汉(25-220年)·灵宝市张湾汉墓M2出土</p> <p class="ql-block">汉代陶器:汉代陶器以灰陶为主,也有一些红陶和黑陶。釉陶工艺吸取了原始瓷器器表着釉的经验,创烧了以铜为呈色剂的低温铅釉陶器。常见的日用陶器有鼎、釜、罐、壶、缸、碗、钵、杯等,此外还专门烧造用于随的明器,如井、灶、困、仓等。</p> <p class="ql-block">汉代陶俑:两汉时期的陶俑,在继承前代陶塑艺术的风格上,注重细节刻画,形象生动逼真,彰显了墓主生前享乐和死后哀柴,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神采飞扬的夸张造型,寓巧于拙的豪放风格,正是汉代人对生命价值的感悟。</p> <p class="ql-block">红秈陶骑射-西汉(公元前206 公元25年)·济源市泗洞沟M8出士</p> <p class="ql-block">陶俑头-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宜阳县出土</p> <p class="ql-block">绿釉立姿陶狗-汉代</p> <p class="ql-block">天文与科技:日月之行,星汉灿烂,古人通过对宇宙本源的探索,对星体运动的测量,创造了以“天人合二”思想为核心的中国古代天文学体系。在“天地之中”的河南,伟大的古代天文科学家和发明家人才辈出,张衡的候风地动仪、蔡伦的造纸术,马钧的指南车等发明创造领先世界,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四神瓦当-汉代(公元前206一公元220年)·瓦当上分别模印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图案,分别代表天上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星宿。</p> <p class="ql-block">白虎星座画像石-东汉(25-220年)·南阳市出土</p> <p class="ql-block">制瓷工艺: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陶瓷生产的跃进时期,青瓷生产区域由南方扩大到北方,瓷器制作技术在此时臻于成熟。</p> <p class="ql-block">彩绘陶持盾武士俑-北齐武平六年(575年)·1971年安阳市范粹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绘彩陶骑马俑-北齐武平六年(575年)·1971年安阳市范粹墓出士</p> <p class="ql-block">邓州南朝画像砖:邓州学庄南朝墓,位于邓州市张许村。该墓南北长10米,东西宽约3.1米,高约3.2米,砖砌而成。墓壁用朱红、黄、棕、蓝、紫、浅红、黑七种颜色绘制出各种彩色画像达34种。这些模印加彩画像砖,集雕塑、绘画于一体,除仪仗、乐舞、军队、仆侍等常见题材外,还有宣扬儒家孝道思想的二十四孝故事图,以及当时流行的佛、道、玄学有关的题材,汇南北而秀出,是多种文化融合的产物。</p> <p class="ql-block">玄武画像砖-南朝(420-580年)·1958年邓县学庄画像砖墓出士</p> <p class="ql-block">文吏俑浮雕砖-南朝(420-580年)·1958年邓县学庄画像砖墓出士</p> <p class="ql-block">宗教文化:两汉魏晋南北初时期,社会思想处于则烈的转型期。儒学的道德礼学、道教的天人合一、佛教的轮回转生等观念交玩杂揉,文化在多元激荡中得到深化,构成了一个自由竞放的精神世界。</p> <p class="ql-block">刘绍安造像碑-北齐天保十年(559年)·新郑市出土</p> <p class="ql-block">高海亮造像碑-北齐天保五年(554年)</p> <p class="ql-block">盘龙石座-唐长庆元年(821年)·登封市出士</p> <p class="ql-block">白釉黑彩瓷:张盛墓出士的白瓷质地坚密,釉色接近纯白,品类丰富,是中国早期白瓷的成熟作品,应为相州窑所产。其中白瓷俑在不同的部位施以釉下黑彩,为后世釉下彩瓷的发展开创了先河。</p> <p class="ql-block">镇院之宝:武则天金简,1982年出土于河南省登封县嵩山峻极峰北侧石缝中。为国家一级文物,是中国发现的唯一金简。是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之一。金简,长36厘米,宽8厘米,厚0.1厘米,重223克。金简长方形,正面镌刻双钩楷书铭文3行63字:“大周国主武曌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谨诣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迄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太发庚子七月甲申朔七日甲寅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谨奏”。该文物为道教祭祀用品,武则天久视元年(公元700年)七月七日来嵩山祈福,遣使臣胡超向诸神投此简以求除罪消灾。</p> <p class="ql-block">踏进隋唐展厅,展出很多民族色彩浓郁的唐三彩。隋唐时期,陶瓷生产形成了“南青北白” 的格局。河南成为此时一个重要的陶瓷中心,白瓷工艺臻于完美,釉色透亮、洁白如玉曾为贡品,主要窑口有巩义窑、相州窑、鹤壁窑等。鲁山段店窑创烧的花种瓷,巩义黄治窑烧制的釉色丰富的唐三彩、绞胎器及最早的青花瓷,充分展现了唐代陶瓷工艺的推陈出新。</p> <p class="ql-block">三彩鹰首壶-唐代(618-907年)·1965年洛阳市东郊塔湾村出土·此壶两侧图案生动,釉彩匀润鲜亮,极具艺术魅力。其奇特造型系摹仿波斯金银器而来。</p> <p class="ql-block">三彩舍利匣-北宋成平元年(998年)·1966年密县法海寺塔基地宫出土</p> <p class="ql-block">三彩舍利匣的基座按照砖石结构的叠涩须弥座制成,身为直口中空方形,四壁中部设假门,堲天王、爵狮,并贴团花和酸印花纹。施糊、黄、绿三色低温抽。匣身和顶盖内壁刻有“咸平元年十一月三日”题记。</p> <p class="ql-block">绘彩陶载物骆驼-唐代( 618-9074)·孟津泉出士</p> <p class="ql-block">三彩骆驼及牵驼胡俑-唐代(618-907年)·1962年洛阳市南郊唐墓出士</p> <p class="ql-block">三彩鸳鸯尊-唐代(618-907年)·1974年新安县十里村出士</p> <p class="ql-block">三彩轿车-唐代(618-907年)·巩义市出土</p> <p class="ql-block">唐代经济繁荣、政治开明、社会富足,文化生活异彩纷呈。唐人创造的众多艺术品,丰润饱满、富丽荣华,体现出唐人的审美旨趣,再现了当时的社会时尚和人们的精神风貌,折射出悦近抚远、融汇八方的盛世气象。</p> <p class="ql-block">唐三彩是以高岭土或黏士作胎素烧,然后施以含有铁、铜、钻、锰等不同成分的彩釉,再次人窑焙烧而成的一种铅釉陶器。在烧制中各种色釉流动浸润,变幻莫测,艺术效果自然天成。</p> <p class="ql-block">三彩武官俑-唐代(618-907年)</p> <p class="ql-block">三彩文官俑-唐代(618-907年)·1931年洛阳市出土</p> <p class="ql-block">隋唐道教与佛教:隋唐采取了兼收并蓄的宗教政策,道佛两教空前繁荣。唐代尊老子为“圣祖”,促使道教不断发展,出现上清派、茅山宗、楼观道等诸多流派。同时,佛寺林立,高僧辈出,译经大兴,多个宗派并立,完成了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中原是当时道佛传搔的主要区域,现存大量的道教及佛教遗迹、遗物,传递看大唐的盛世流韵。</p> <p class="ql-block">石菩萨头像-唐代(618-907年)·1976年荥阳县大海寺遗址出士</p> <p class="ql-block">绘彩陶塔式罐-唐代(618-907年)</p> <p class="ql-block">长象牙白菜-清代(1644-1911年)·河南博物院藏-长约23厘米,重260克。白帮、绿叶、黄心、褐根。菜叶层层相叠,脉络清晰,叶茎有两朵小花。菜叶背面趴着一只蝈蝈,通体绿色,正尽情吮吸白菜的鲜嫩汁水。旁边静卧一只瓢虫,似乎也在埋头享用大餐。</p> <p class="ql-block">象牙萝卜-清代(1644-1911年)·河南博物院藏-长约27厘米,重229克。绿叶、红茎、白根。根茎由上部的红色渐变为中部的粉红和根部的白色,根须自然弯曲。一只蝈蝈伸着前肢由萝卜叶爬向茎部,张开嘴欲吸吮甘甜的汁水,画面动感十足。</p> <p class="ql-block">我们参观了河南博物院,见识了许许多多文物,每一件都是价值连城的历史文化瑰宝。从文明曙光初现的新石器时代、展示辉煌的夏商周时代、兼容并蓄的两汉魏晋南北朝时代,到盛世繁华的隋唐时代,再到光彩熠熠的宋金元时代,一件件古朴典雅厚重庄严的历史文物,诉说着跨越千年的美丽荣光。在河南博物院,我们不只从文物里了解了古代祖先的生活方式,更让我们深刻地认识了河南,认识了中国。一座博物院,半部河南史,半部华夏史。那厚重的历史,那璀璨的文化,那瑰丽的珍宝,无不令人震撼,深感不虚此行。对于历史文化爱好者来说,河南博物院绝对值得去看一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