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博看展

疏影暗香

<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27日,参观辽宁省博物馆两位旅美画家的画展。欣赏油画作品,感受艺术魅力,提高审美修养,体会世间美好,上了一堂生动的美学课。</p> <p class="ql-block">《梦里家山》~辽宁籍旅美画家侯北人捐赠作品展</p> <p class="ql-block">  侯北人,名绍章,字北人,1917年出生于辽宁海城,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1949年转往香港,担任报纸专栏作家。1956年移居美国加州,从事中国绘画教育工作。1979年创立“美国中华艺术学会”,并担任首任会长和永久性名誉会长,大力推介中华文化艺术。</p><p class="ql-block"> 侯北人幼时受李仲常启蒙习画,后求教于黄宾虹及郑石桥二位先生。与张大千、傅抱石、朱屺瞻等大师过往甚密,尤其颇受张大千绘画风格陶染,兼受美国抽象主义的影响,画风骤变,为中国画赋予了新的内涵和形式。</p><p class="ql-block"> 二十世纪,中国绘画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候北人是这一进程的实践者,其作品早期采用中国画传统技法,中后期出现泼墨及大面积色块对比,开创了风韵独特的水墨重彩,作品气势磅礴 ,大开大合,彩墨交融,色彩斑澜,亦真亦幻,慑人心目。真正实现了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抽象与具象、点线与块面、诗意与画境的高度融合,堪称大师巨匠。</p> <p class="ql-block">中年侯北人</p> <p class="ql-block">  侯北人既是造诣深厚的大艺术家,又是一位令人尊敬的爱国主义者。他运用画笔描绘着对祖国家园的思念和眷恋,他经常使用的“梦里家山”“魂寄神州”印章正是他内心深处故园情结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侯北人与张大千</p> <p class="ql-block">  自 2010年起,侯北人张韵琴夫妇陆续向辽宁省博物馆捐赠先生不同时代的创作的书画作品,本次展览遴选了 60 件组,代表了先生融汇古今、和谐中西的艺术成就,让我们有机会领略一位旅居美国辽宁籍画家的艺术风采。</p> <p class="ql-block">侯北人(1995年摄)</p> <p class="ql-block">蔬菜与梅图(1955年)</p><p class="ql-block">款识:乙未冬十二月写于他山阁。</p> <p class="ql-block">红荷花图(1972年)</p><p class="ql-block">款识:壬子年夏、忆及故村池塘风趣写之。侯北人时客北美加州。</p> <p class="ql-block">松下对弈图(2013年)</p> <p class="ql-block">《寒香图》</p><p class="ql-block">款识:寒香。侯北人作于老杏堂,二OO三年岁末,八十七岁。</p> <p class="ql-block">《傲霜图》(2003年)</p> <p class="ql-block">《清风图》(2003年)</p> <p class="ql-block">《山居十景》(2004年8月)</p> <p class="ql-block">《侯氏树人堂记》(2014年11月)</p> <p class="ql-block">泼墨荷花六条屏</p><p class="ql-block">款识:</p><p class="ql-block">旧家宅前一池塘,夏季荷开满里香。</p><p class="ql-block">七十年来无定处,梦魂依希在笔端。</p><p class="ql-block">候北人偶忆海邑旧居,写此聊慰相思耳,今已九十八岁老丈,乡思何时了了。题此俚语为记也。二O一四年一月于老杏堂中。</p> <p class="ql-block">款识::野寺萧条门半掩,夕阳满地一僧还。候北人作画于老杏堂,九十四岁。(2014年)</p> <p class="ql-block">杜甫《玉华宫》诗意图</p><p class="ql-block">款识:秋色正潇洒,杜甫诗句。(2006年)。</p> <p class="ql-block">杨万里《春日》诗意图</p><p class="ql-block">款识:</p><p class="ql-block">远目随天去,斜阳着树明。</p><p class="ql-block">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p><p class="ql-block">杨万里诗。候北人作画。二00四年七月,八十八岁。昨年旧作,略有点染。零五年八月,北人。</p> <p class="ql-block">《李白诗意图》</p><p class="ql-block">款识:李白诗意图。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p><p class="ql-block">侯北人作画于老杏堂,时已午夜,窗外春雨不停,居他乡已五十年矣!二00六年五月二十日。</p> <p class="ql-block">《白居易诗意图》</p><p class="ql-block">款识:浪搖花影白莲池。白居易诗句。侯北人作画于老杏堂,年九十。</p> <p class="ql-block">《隐约山中寺》</p><p class="ql-block">款识:隐约山中寺,禅语伴飞花。侯北人作画,二00八年。</p> <p class="ql-block">苏轼《咏荷》诗意图</p><p class="ql-block">款识:花背风翻白,莲腮雨褪红。</p><p class="ql-block">苏轼咏荷诗句。候北人写雨后莲荷于老杏堂,二O0八年一月,窗外冬雨不停,时已午夜矣。九十二岁老人可谓建乎。</p> <p class="ql-block">自作《秋感》词意图</p><p class="ql-block">款识:云锁秋山,叶红飞残。无声轻落微雨间。岁月匆匆去了。白发暮年,丹青泼染,问腰脚健否?望眼来观,夕阳苍茫斑斓。《念奴娇》即兴偶成。候北人作画并题,二OO八年十二月。</p> <p class="ql-block">自作《金秋》诗意图<span style="font-size:18px;">(2013年)</span></p><p class="ql-block">款识:秋来黄叶萧萧雨。侯北人作九十六岁。</p> <p class="ql-block">自作《泛舟溪岸》(2008年)</p><p class="ql-block">款识:晚霞丹,云飞白,翠锁春山。泛舟溪岸,遙看红飘散。候北人作画并題俚语,九一老人。</p> <p class="ql-block">峡江秋意图(2014年)</p><p class="ql-block">款识:峡江秋。侯北人作于加州老杏堂,九十七岁。</p> <p class="ql-block">《云壑春晓》</p> <p class="ql-block">《秋山红遍图》</p><p class="ql-block">款识:秋山红遍。候北人作于老杏堂,九十七叟。</p> <p class="ql-block">侯北人近照(外孙女何安安摄),老先生已经108岁高龄。</p> <p class="ql-block">乐居~旅美华人艺术家侯宁油画作品展</p> <p class="ql-block">  侯宁1957年生于南京,在上海长大,父亲 、母亲都是医生,13岁时从虹口区搬到淮海路与刘海粟先生为邻,17岁起随刘海粟先生的弟子周宗琦、陈钧德学习油画。1977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80年毕业。次年侯宁父母带着他去向刘海粟先生求教,刘先生对侯宁说:“拿油画笔,要像拿篆刻刀一样,从45度角切入。”此后,侯宁不时上门请刘先生指点。时至今日,侯宁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刘先生说的:“画要有金石气。”</p> <p class="ql-block">侯宁年轻时的写生照片</p> <p class="ql-block">  1983年在刘先生的建议下,侯宁赴美国旧金山艺术大学留学。1986年完成本科学业,留校攻读抽象画的艺术硕士(MFA)学位,1987年毕业后立志要用画笔,以当代写实主义 (ContemporaryRealism)去寻找这座自己喜爱的城市的灵魂。1989年,毕业两年之后,侯宁获聘到母校旧金山艺术大学教授素描和具象绘面,成为该校历史上首位华人教授。他对艺术的虔诚、 精湛的画技和宽阔的画路很快吸引了众多的学生。</p> <p class="ql-block">  2018年4月,侯宁在上海淮海路旧居看他1982年创作的《自画像》。</p> <p class="ql-block">友好宫(1981年)</p><p class="ql-block"> 这是侯宁早期在上海的作品。画面采用对角线构图,绿树和蓝天映照下的中苏友好宫显得雄伟壮观,金顶在阳光的反射下熠熠生辉。树梢伸展的方向将观众的目光引向画面的中心~友好宫顶的旗杆,这种表现手法不禁让人想起《开国大典》中灯笼下的流苏。整个画面庄严而不失灵动,是侯宁早期完成度很高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城隍庙(1983年)</p><p class="ql-block"> 侯宁尚未出国,选择上海的标志性建筑城隍庙,以刘海粟的油画调子奠定整个画作的基调。飞檐高高翘起,柱子在阳光下红得耀眼,人们三三两两悠闲地散步聊天,历史和现代穿越时空融合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自画像(1998年)</p><p class="ql-block"> 这幅自画像是侯宁壮年时所作。整个人物面部充满画面,观之令人震撼。画面上侯宁眉头紧锁,眼神忧郁,嘴角微扬,仿佛下一秒就要开口向观众讲述他的人生故事。画面的光源来自右侧,将人物面部一分为二,右侧受光呈暖色调,左侧背光呈冷色调,和谐统一,突显出立体感。</p> <p class="ql-block">远方的路(1988年)</p><p class="ql-block"> 美国西部的荒僻乡村小路,旱季到来,寸草不生,愈发显得荒凉。一望无际的平原和山丘,不见人迹,只有一条公路伸向远方。天空蔚蓝而广大,白云如丝带般点缀其上。画面最妙之处在于两根笔直耸立的电线杆,仿佛卫士在守护这片士地。</p> <p class="ql-block">绍兴水乡(1984年)</p><p class="ql-block"> 绍兴水乡的蓝调,是侯宁到旧金山求学第二年乡愁的投射。侯宁说:“那时候,陈逸飞的周庄水乡题材已在美国出了名。他用的是前印象派,而我是在设想,假如塞尚、高更见到过中国的水乡,他们会怎么画?”</p> <p class="ql-block">向日葵(1988年)</p><p class="ql-block"> 〝向日葵是梵高的标志。有志气的画家可以继续画,去挑战他。”侯宁说自己画过各式各样的向日葵,有茂盛昂扬的,有枯萎蔫然的,有独株的,有大片的。本幅作品颜色明丽而厚实,向日葵姿态生动而有力,像在风中摇曳。这片奇崛高昂的向日葵恰如艺术家正昂起头颅,坚定地追逐其艺术信仰的生动写照。现任加州州长加文•纽森在副州长任上,曾向候宁借得此幅《向日葵》,在他的办公厅里挂了整整八年。</p> <p class="ql-block">艺术创作心得语~侯宁</p><p class="ql-block"> 大自然是最难以捉摸、神秘、启迪、教导和鼓舞我的。大自然向我展示了美、真理和尊重,但她并不通过语言告诉我,而是通过思想感受和震动。在这些中,她向我展示了如何在空间的画布上绘画生命。</p> <p class="ql-block">鸢尾花(1996年)</p><p class="ql-block"> 鸢尾花是侯宁喜欢描绘的题材,但白色的不多。这幅作品比较写实,景深不大,以一簇白色<span style="font-size:18px;">鸢尾</span>为近景,用细腻的笔触刻画出花辦美丽的褶皱,不是用线勾勒,而是直接用色彩表现。细看之下,一片花瓣中有白、蓝、紫、粉、黄很多层次,充分展示了鸢尾花瓣如白裙飘飞的美丽动态。</p> <p class="ql-block">郁金香 (1990年)</p><p class="ql-block"> 这幅画表现了侧逆光中五枝婀娜多姿的郁金香。乍看它们不论是颜色还是姿态都大同小异,但细看它们却各有不同。尤其是在逆光中,花瓣重叠的阴影和每瓣花瓣周围的金边,画家都观察入微悉心刻画,用厚重到几乎像浅浮雕一样的油彩把轻薄的花瓣描绘得栩栩如生,其功力可见一斑。五朵花像五姐妹,相互依偎,又各自独立,尽情释放着青春魅力。值得一提的是,画家还精心安排了两朵花苞,穿插其中,打破了五朵花对称的布局,让画面平衡中富有灵动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蓝色的太阳(1995年)</p><p class="ql-block"> 蓝太阳是侯宁独创的意象。他长期在野外写生,很多时侯为了不让遮阳伞甚至遮阳帽的阴影干扰画面,他就暴晒在加州的阳光下埋头创作。他发现加州的阳光在水雾气中是偏紫的。这一感受在他的画笔中汨汨而出,在画面中流淌。他对紫色有些偏爱,最终在这幅《蓝色的太阳》中定格,也是升华。</p> <p class="ql-block">早期素描作品</p> <p class="ql-block">孤松(1988年)</p><p class="ql-block"> 1988年,候宁在新创不久的旧金山艺术大学的抽象画专业获得硕士学位后,正值美国经济不振、艺术市场低迷之时,能否在美国以画笔谋生、扎根成长,使他焦灼不安。当时他住在旧金山渔人码头附近山冈上,有一个夏日的早上,在阴冷的雾气中,侯宁看到这棵路边的松树,高大挺立,生机勃勃,有谁会在山冈上特意种棵松树?也许是从海鸥嘴里掉下来的一枝嫩芽、一粒松果,在山石间成长起来的吧。一棵树尚能如此,人为什么不能坚强呢?此时此刻的侯宁,忽然热泪盈眶。</p> <p class="ql-block">  1988年正是春风三月时节,侯宁和太太来到加州首府沙加缅度南郊的乐居村口,这是美国唯一的华人村落,村口停车场边上就是一大片盛开的梨花,像片低垂的白云,站在紧贴主街的沙加缅度河的堤边,放眼望去,樱花、杏花、桃花、梨花还有金黄色的油菜花,绵延无际,像幅巨大的油画在大地上展开。侯宁打开随身的画箱,立起画架,开始写生。黄昏时分,在回程的车上,他回望消失在暮霭中的乐居村,心里久久难以平静。1992年,侯宁移居乐居村。1994年春,侯宁在老梨园里完成了他人生中特别重要的作品《梨花》,很兴奋地对助手说:“刘海粟老师当年对我说的画要有金石气,我今天才真正领会透了!”至此侯宁的创作迎来了高峰期。乐居的田园、果园、池塘、林木、灌木、鸢尾花,无一不是他画画的题材。他在乐居定居30年间,创作了1500多幅油画作品。侯宁说:“没有人要求我画什么、画多少,是我自己觉得要替这片士地说话。”</p> <p class="ql-block">呼啸(2005年)</p><p class="ql-block"> 《呼啸》是用大红色打底的,艳到不能再艳,画家就这样挑战自己。奥斯卡•王尔德在19、20世纪之交用大红配大绿的衣裤来炫世,在灰调沉闷的伦敦成为一道奇异的风景。侯宁在画面上处理红、绿调色的和谐上,是深思熟虑的。</p> <p class="ql-block">梨花开(2013年)</p><p class="ql-block"> 北加州的冬天,往往阴冷多雨。立春已久,仍然萧瑟的如同深秋。春寒料峭中,乐居的梨花静静地盛开了。侯宁在画布上留下了她们怒放的时刻,为她们谱写了生命的颂歌。</p> <p class="ql-block">雨后梨园(2019年)</p><p class="ql-block"> 这幅巨制梨花,是侯宁在一个春天雨夜构思的,第二天一大早,天色濛濛中,他在梨园中架好大画布,现场创作。</p> <p class="ql-block">梨园的秋天(2022年)</p><p class="ql-block"> 侯宁的作品对光线的捕捉非常准确且细腻。他常常表现顺光的事物,但对逆光的景物也情有独钟。这幅画表现的是秋天梨园在侧逆光下,斑斓的树叶被阳光照耀的五光十色。“霜叶红于二月花”,秋景有时比春色更加迷人。在这幅面中,侯宁的笔触运笔草草,但表现出的景色却细腻动人。</p> <p class="ql-block">冬天的梨园(2000年)</p><p class="ql-block"> 树叶落尽,梨树只剩光秃秃的枝干,一场冬雨过后,果园中低洼处形成一个个水塘。无风无人,水塘仿佛明镜,倒映出天光树影別有一番意趣。画家特意在近处安排了两株梨树,枝桠黝黑遒劲,树梢上黑影片片、不知道是枯叶还乌鸦,和倒影一起,给静谧的果园冬景增添了一点诡秘的气氛。</p> <p class="ql-block">乐居梨花开(1995年)</p><p class="ql-block"> 侯宁出生于上海,人生前四十年都生活在大都市~习惯了都市中的高楼林立、人流匆忙、车水马龙。当他1990年偶然来到乐居小镇之时,突然像被雷电击中一样,立刻决定要在此定居下来。这是早期华工建造的小镇,他们在此安居乐业,给小镇取名“乐居”。自1992年起,侯宁在此隐居了三十多年,他非常快乐。在这里,他画得最多的就是乐居的梨园,这棵梨树却不是果园里的,它独立在路边,冬天叶子落光的时候显得有些孤寂。可现在春风唤醒了它,这是它一年之中最美的高光时刻。</p> <p class="ql-block">杏花湖畔(2023年)</p><p class="ql-block"> 乐居镇的周边有很多当年华人劳工围堰改造三角洲形成的水塘,其中较大的一个就在候宁住所走路5分钟的堤岸边。宽大的堤岸上原有的铁路早己废弃,零星的枕木残片依稀可寻。这是侯宁散步和遛狗的地方。他喜欢晨曦和夜幕降临时这儿树木的姿态,水面的雾气和远方城市的灯火。尤其在春天的雨后,在荒凉中盛开的杏花是那么楚楚动人。侯宁把这一水塘称作“杏花湖”。</p> <p class="ql-block">紫色阳光(2015年)</p><p class="ql-block"> 加州总是阳光明媚,但紫色阳光却从来没有见过。有时候,天气炎热,傍晚的天空会出现绚烂的火烧云,红、粉、紫、蓝,交相辉映。但侯宁笔下是正午的紫色阳光,梨园的正午阳光。侯宁常常搬了画架到梨园写生,一画就是大半天,为此得过皮肤癌。他喜欢写生,因为只有写生,才能捕捉到微妙的光影变化。盛开的梨树似乎在举手向太阳朝拜,有一种神秘的仪式感。</p> <p class="ql-block">梨花(1996年)</p><p class="ql-block"> 在一次导览中,侯宁提醒过观众:“你们注意到了吗?画的右侧有个小白杆,它不是树桩,也不是树苗。它是梨园开始时的标竿,按照这片园地的水士特点,梨树到了这个高度,开始摘顶,让它分杈。等梨树老了,或者枯死了,需要补种时,就参照这个标准。我的理解是,旺盛的生命力是需要自律。</p> <p class="ql-block">春天的杏花(2019年)</p><p class="ql-block"> 这幅画作描绘的是杏花在春雨过后盛开时的情景。我们能感受到整个画面的湿润。画家是以玫瑰紫颜料打底,这种最早由提香发明的颜料曾经贵如黄金,名画家们也只有在画人体的关键部位时才舍得用。侯宁说,雨气和雾气中的加州阳光是偏紫的,这样用底色才能捕捉到雨后杏园的光色与韵彩。</p> <p class="ql-block">郁金香(2008年)</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幅小画,描绘了粉色郁金香,她们整齐地排成两列,阳光把她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这样的构图很考验画家的功力,一不小心就会显得呆板和单调。但侯宁处理得非常老道,几朵花姿态各异,色彩丰富,和绿叶、褐土相映成趣。我们站在侯宁的画前,桃花、李花、杏花、梨花、罂粟、鸢尾,他用一支妙笔,让十二花神流连驻足,把春天最动人的瞬间全都牢牢定格在画布上。</p> <p class="ql-block">桃花(2013年)</p><p class="ql-block"> 有人问侯宁,他是不是最喜爱春天?侯宁说,他爱四季。观众会有此一问一点都不奇怪,因为侯宁描绘最多的就是春天的景色。这幅桃花很大,近两米的宽幅,观之颇为震撼。桃树枝干粗壮,开满绚烂的粉红色花朵,可谓老树发新花,美不胜收。草地绿色的点缀和天空的留白恰到好处,极好地烘托了主体。侯宁笔下的桃花林有与众不同的魅力,总让人不知不觉仿佛置身于桃花源中。</p> <p class="ql-block">苹果园(2018年)</p><p class="ql-block"> 乍看这幅画,立刻让人想起莫奈故居的花园。虽然莫奈描绘的是花草,侯宁表现的是果树,但无论从光影、构图还是色彩上,两者都有异曲同工之妙。苹果已经成熟,果实累累,红彤彤的苹果与绿叶相映成趣,煞是可爱。天空中一只鹰在盘旋,给画面增添了动感和生气,它无心看风景,而是在寻觅猎物。</p> <p class="ql-block">李花盛开(2005年)</p><p class="ql-block"> 加州的春天是色彩斑娴的,因为是农业大省,所以州内遍布果园。要赏春踏春,不必去花园,果园里走一遭也是赏心悦目的。白色的是梨花、杏花、苹果花,粉色的是桃花、樱花和李花。李花一开,侯宁便按捺不住,拾起画架就往果园里跑,一定要用他的一支妙笔把“她们”最好的容颜留住。这幅画以色彩将画面切割成四大块,黄土、绿草、粉花、蓝天,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后院(2011年)</p><p class="ql-block"> 一棵花树占据了大半画面,粉红色的盛开的桃花或是樱花缀满枝干,如同给后院撑了一把花伞。花下两把白椅悠闲而随意地摆着。看似平凡的后院在侯宁的笔下真是太美好、太闲适了。在侯宁眼中,世界上没有平凡的事物,平凡是人类的定义他说:“平凡是美,是存在。让世界看见美、留住美,是艺术家的责任。”</p> <p class="ql-block">海棠盛开(2015年)</p><p class="ql-block"> 画家在构图中,特別忌讳居中的十字结构,尽量避免刻板。侯宁被乐居镇边一处篱笆外盛开的海棠深深吸引,“为了‘她’的像火焰一般的艳丽,我的画笔只能像子弹一样寻找靶心。于是,才会有主杆的十字交叉,在画面的正中心。”在创作时,侯宁还是有微调,正中的竖线是微斜的,正上端正好是上边线的中间点,到了中间点,树杈间形成一个小洞,这才是画面真正的中心点。</p> <p class="ql-block">李花开(2000年)</p><p class="ql-block"> 每到春天,乐居的李花就与樱花和梨花争艳,观众谓之“三白”。侯宁观察到镇里的李花树枝繁密,尽力往外挑出,不像樱花、梨花那般静谧。此画李花炸开般的绽放,动感强大,高耸往上,好像与天上舒卷的白云连为了一体。</p> <p class="ql-block">雏菊(2001年)</p><p class="ql-block"> 雏菊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路边野花,在加州非常常见。侯宁选取了树荫下一丛盛开的雏菊为“她们”写真,是艺术家发自内心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喜悦。侯宁曾经在去医院做手术的路上,看到池塘倒映的橡树非常优美,不顾身体的病痛,停车画画。对美的追求是艺术家原始的冲动,在打动他的美景之前,他已经顾不得那么多其他因素了。</p> <p class="ql-block">鸢尾花(2020年)</p><p class="ql-block"> 杰出的艺术家一定有着丰富而敏感的内心世界,生活中微不足道的点滴都能激起他内心的波澜。他会有感于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也会为公鸡啼鸣而欣喜,为雄鹰展翅而欢呼,他用赤子之心来接纳这个世界。墙角盛放的一丛鸢尾花吸引侯宁驻足观赏。鸢尾的花期不长,几天后就会调谢,他不能放任“她们”匆匆逝去,他要为“她们”谐写生命的颂歌。这幅作品的出现,让侯宁和鸢尾互相成就,鸢尾花留下了最美的容颜,侯宁在画上留下了生命的激情。</p> <p class="ql-block">虞美人(2023年)</p><p class="ql-block"> 虞美人是美国加州的州花。这幅画展现了一片绚丽多彩的虞美人花田。色彩鲜艳、层次丰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画面中的红、黄、蓝等各色花朵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给人一种繁花似锦的感觉。天空中蓝白相间的云朵与花田相映成趣,仿佛可以感受到微风拂过花海时的摇曳。整幅作品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充满活力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到无限的自由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乐居小镇(1997年)</p><p class="ql-block"> 侯宁移居到乐居后为小镇创作过很多“肖像”。乐居是早期华工建造的安居乐业的小镇,有百年历史,历史上最盛时有上千人口,现在只剩零星几户。一条主街,两旁的房子摇摇欲坠,小巷更是仅剩断井残垣。但这样的景象正好入画,侯宁把不起眼的小巷描绘得十分动人。他采用了印象派的手法来表现写实,可以看出,小镇在侯宁心中的分量,这不是随便一个小镇,是他的家,他心灵的故乡。</p> <p class="ql-block">工作室(2022年)</p><p class="ql-block"> 侯宁住处兼画室边上这间堆放杂料的工具间,在2022年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突然进入侯宁的视野。当时,他正要洗刷调色盘和画笔,从水池边的窗户望去,他感觉小房子像个京剧演员,彩妆已就,正准备走上舞台。侯宁拿出画布和架子,在门口开始写生。他挥动的画笔中,一笔中能出现六七种颜色。</p> <p class="ql-block">已倒的工棚(1996年)</p><p class="ql-block"> 在侯宁眼里,没有什么是不能入画的。加州乡村常常可以见到废弃的工棚或谷仓,仿佛在诉说过去的繁荣和辉煌。每一块木板都五彩缤纷,但整体组成了灰色调,侯宁对色彩的把控令人叹服。</p> <p class="ql-block">黄桥(2000年)</p><p class="ql-block"> 这是距离侯宁隐居的乐居小镇不远的一座铁桥。它横跨在萨克拉门托河的两岸,一侧被绿树掩映,另一侧暴晒在阳光下。加州金色的阳光让铁桥金光闪闪。为了凸显铁桥的明亮,画家特地调暗了天空的明度,灰蓝的天空进一步烘托了主体。</p> <p class="ql-block">小镇(2006年)</p><p class="ql-block"> 侯宁在学生吋代读到印象派大师雷诺阿的名言:一条泥泞的路就是最好的调色盘。他在怀旧情绪的铺陈中选择了泥灰调,黯淡但不忧郁,深沉中带着些许亮色。通过《在上海的父亲》《在乐居的自画像》《三峡纤夫》《乐居最后的中国老人》《农场》等系列作品,泥灰调成为他的一个标记,本幅纵深感中渗透着宁谧的《小镇》,就是他对乐居的一曲颂歌。</p> <p class="ql-block">石榴(2021年)</p><p class="ql-block"> 除了户外写生,侯宁也常常作静物写生。他很少精心设计和摆放要写生的对象,而是让它们呈现出一种自然的状态,好像那是水果摊或菜市场里的日常一景。他选取的写生对象也往往非常平凡,有下锅前的鱼、要炒的菜、即将烂掉的水果……。在別人看来毫无美感和新鲜感的食物,在他的笔下会熠熠生光,焕发出平凡生命中短暂的光彩。</p> <p class="ql-block">桃(2012年)</p><p class="ql-block"> “灼灼其华”,是《诗经》用来描绘桃花的经典意象,历二千五百多年而不衰。画家们对桃花的偏爱总是胜过桃实,通常都是以静物写生来对待。侯宁说:“我不想画孤单的桃子,我要画满桌的桃子,表现它们每一个的命运。”</p> <p class="ql-block">高粱地(2020年)</p><p class="ql-block"> 这一片火红的高粱地好像不是加州,而是莫言笔下的山东高密。高粱结实的穗像一团团火,不断累积堆叠的色彩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仿佛置身于秋日之中,看沃野之上满目的火团,在风里摇曳。耐旱、耐涝、耐盐碱的高粱,是坚韧顽强生命力的象征。炸穗的、笼穗的、低垂的、挺立的,在秋天里红红火火的红高粱,成为画家表现乡士情境,人文情怀的立足点。</p> <p class="ql-block">三角洲的春天( 2002年)</p><p class="ql-block"> 侯宁隐居的乐居镇就在萨克拉门北三角洲上,他对三角洲一年四季的风景都烂熟于心。每天晚上,侯宁都要带着爱犬在萨克拉门托河边小径上散步。小径上没有路灯,天黑以后看不清路,侯宁说:“没有路灯也没有关系的,我是靠看到的颜色来看路的,看到蓝紫色,那是天空洒下的月光;看到红紫色,那是地面上的反光;看到蓝色带一点橘黄色,那是树枝的边缘…“画家的雷达,是色彩。</p> <p class="ql-block">麦田(2017年)</p><p class="ql-block"> 侯宁创作这幅麦田的手法犹如苏绣中的乱针绣,近看似乎杂乱无章,退远一点,形象和立体感逐渐显现。画面以金黄色为基调,但细看色彩极其丰富,看似随意,其实是经过精心安排的,是一个艺术家在半生的沉淀后肆意地挥洒,将书法的提按和使转运用到油画中,融抽象与具象于一体。</p> <p class="ql-block">麦田(2019年)</p><p class="ql-block"> 我们想象中的麦田应该是金黄一片,而侯宁偏偏独辟蹊径,创作出这幅黑白的麦田。香港著名摄影师何藩先生曾为侯宁的画展题写“黑白万岁”四字,“知白守黑”为其所追求的难得之境。中国书法也讲究“计白当黑〞,在下笔之前对着墨处与留白处已有谋划,意在笔先,用白来烘托黑。侯宁的这幅画通过黑和白之间的灰色调节和搭配衍生出二元对峙与融合,从而营造出別样的审美体验。</p> <p class="ql-block">三角洲的霞光(2022年)</p><p class="ql-block"> 这幅画的色彩较侯宁的其他作品并不是最丰富的,以红黄紫为基调,表现萨克拉门托河三角洲日落时分的壮丽景色。但仔细看,在大色块之下,笔触的色彩是非常细腻的,各种色彩之间的融合和转换处理得很自然,水色和天色也采用了不同的表现手法。河岸上两株伞状的树静静伫立,在霞光中呈现出剪影,整个画面热烈又祥和。</p> <p class="ql-block">独行(2004年)</p><p class="ql-block"> 《独行》取材于乐居附近一位在硅谷风险投资家在萨加缅度河三角洲的庄园。天上白云厚实,露出的蓝天与河水映照,河水把树林和牛群分开,空间感自然而又错落,有的牛在歇息,有的在吃草,唯独正中的这头白色的牛,躯体壮实,目光坚毅。画家用白色来描绘牛的形体,似易实难,特显功力。庄园主人告诉侯宁:“这头白牛是从粗犷的德州运来加州的,是头牛。〞侯宁说:〝我知道它是牛群中的头牛。”对方问为什么。侯宁说:“你看它的左角是断的。”</p> <p class="ql-block">美洲沙鹤(2015年)</p><p class="ql-block"> 仙鹤因其吉祥的寓意成为中国画的传统题材,在油画中却不多见。这里画的是美洲特有的一种鹤,十分优美,有着长而弯曲的脖子和长长的腿,喙尖而长,头部红黑相间,翅膀很大,展开有2米,翅尖为黑色。它们多栖息在湿地,叫声嘹亮,寻找配偶期间喜欢双双起舞。侯宁描绘的大约就是这个时期的景象。晨光微明,几只美洲鹤昂首展翅,翩然起舞,仿佛在进行一场迎接朝阳的仪式。侯宁用细腻的笔法和丰富的色彩将鹤身上白色的羽毛表现得准确而分明。他从来不用油画刀,因为他觉得笔是活的。蔡邕论书法时曾说:“惟笔软而奇怪生焉”,正是运用了柔软的书写工具,创作出的书法作品才不同寻常。侯宁的油画也是书写。</p> <p class="ql-block">  1996年侯宁辞去旧金山艺术大学的全部教职后,成为职业艺术家,以乐居为中心,辐射了他的创造力。此前一年,他和太太去中国旅行,足迹到上海 北京 江西 广西和四川,也到了彝族地区,画了一些小幅的现场写生作品,回来后,又创作了一批写实性的大画。</p> <p class="ql-block">农场草堆(2010年)</p><p class="ql-block"> 这幅画因其大色块、直线条而具有强烈的装饰意味,侯宁最喜爱描绘的主题是春天,但不光是春色,他笔下的海浪、丘陵、秋园、静物,都焕发着春天的光彩,凝聚了生命的力量,就连乡间最平凡的农舍和草堆都可以被他焕发出光彩夺目的生命力。农场的工作和生活是繁重而枯燥的,但当我们站在这幅大画前,感受到的不再是辛苦,而是美好和诗意。</p> <p class="ql-block">草舞(2002年)</p><p class="ql-block"> 这幅画在侯宁的作品里非常特别,灵感来自杂志上的一张非洲土著草裙舞照片,他创作过多幅干草垛,让干草舞动起来的却找不出第二幅,干草在这幅画中充满动感和生命力,仿佛涅槃重生一样。侯宁非常大胆地将主体置于绝对的中心,而且占据了九成的画面,再加上金黄的色彩,在一众作品中特别引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燃烧(2021年)</p><p class="ql-block"> 1983年,侯宁在刘海粟的建议下,赴美留学。在申请旧金山艺术大学时,评审委员看到候宁当时的画作,认为他的技法已经比较成熟,如果继续学习古典画法意义不大,可以转学其他专业。为了可以留在旧金山艺术大学学习,侯宁转而攻读抽象画专业,后来又在旧金山艺术大学教授抽象画课程,他对学生说:“抽象画,所谓抽,就是提炼。提炼到什么程度?就是提炼到团块和几何图形,之所以抽象,目的就是为了产生诗意。如果要还原,就是根据观者的需要和愿望进行。观者可以还原到任何程度都可以,画家自己不会去还原,画家是想为观众作诗的。”</p> <p class="ql-block">野红花(1997年)</p><p class="ql-block"> 侯宁在广阔的田野边架设画布,在没有树荫和任何遮阳设施的情况下,站在画布前整整七个小时,连一口水都没有喝过,现场创作了这幅《野红花》。繁花似锦,摇曳生姿,像风吹篝火那样。有人问侯宁为什么乐此不疲?侯宁说:“油画是光的艺术,而光的本质,不是亮,而是明,是爱。 ”</p> <p class="ql-block">成热的向日葵( 1997年)</p><p class="ql-block"> 从旧金山通往加州州府萨加缅度的80号公路边有一片向日葵,从盛开到枯衰,从晨曦到正午,从正午到暮色,都在侯宁的画笔下呈现。这幅衰暮的向日葵,让很多观者都不由自主想起一句名言:老兵永远不死。</p> <p class="ql-block">向日葵(2022年)</p><p class="ql-block"> 向日葵是侯宁经常表现的题材,加州阳光充足,有很多向日葵田。侯宁使用西方油画的媒介,通过具象的色彩和几何形状,营造出中国山水的写意和抽象画的韵律,外观写实,内核抽象是他的艺术表现形式,也只有这样的艺术表现,才能为观者创作出一首充满生命激情的田园诗。</p> <p class="ql-block">葵田晚霞(2021年)</p><p class="ql-block"> 1999年,侯宁患上脑膜炎,他当时心里最大的痛苦和恐惧,不是死亡,而是不能再作画。〝在生病之前,我仅仅是一个热爱绘画、通过绘画来表达生命的艺术家。而在生病之后,我意识到,艺术本身就是奉献,如果考虑太多个人得失,就不能做一个伟大的画家。人,不能仅仅为自己而活,而要为他人、为世界留下些什么。人生太短暂,如果我可以继续活下去,生命本身就是一种无限的幸福。生命有开始,就有结束。每天朝着结束的方向走,我是带着信心的,兴奋地往死亡走。因为我的死亡可以让一批人看清: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一种奉献,而不是占有。只有在这样的激情下面,生活才是有意义的。”晚霞映照下的向日葵田让我们感受到了侯宁的这种心境。</p> <p class="ql-block">睡莲(2005年)</p><p class="ql-block"> 虽然侯宁在美国学的是抽象画,但他在自己的绘画艺术探求中,并没有走抽象派的路线,而是在当代写实主义~这一条艰难而不讨巧的路上探索。侯宁早年深受印象派影响,经年累月外出写生,练就一身扎实的基本功。在侯宁看来,当代写实主义要做到两点:一是逼真的光线;二是生动的有个性的人物体现。所以仅仅做到逼真的、照相机式的呈现事物还不行,更重要的是生动的、有画家的个性地去表现所画的事物。这幅睡莲是侯宁在佛罗里达海汊写生所见,回到加州后创作的,可以看到前辈大师的影响,但侯宁的个人风格也非常鲜明。</p> <p class="ql-block">白杨树林(2006年)</p><p class="ql-block"> 这幅画是侯宁2005年去科罗拉多州写生回来创作的。构图借鉴了传统中国画的散点透视,观众在欣赏的时候移步换景,秋色的长卷慢慢铺开。无论描摹的对象是什么主题,候宁雄阔的笔力,丰沛的用色和浓烈的情绪是一以贯之的。</p> <p class="ql-block">待收的玉米(2012年)</p><p class="ql-block"> 玉米是加州普遍种植的农作物,一到金秋时节,玉米的枝干和叶子转黄,玉米也就成熟了。这幅画描绘的就是玉米果实累累,等待收获的景象。侯宁曾说,他每一笔上都有十三种颜色。十三当然是个虚数,但侯宁的笔触色彩异常丰富是事实。往往一幅色调鲜明的山,远看是一种基调,越近越会发现在主色调的基础上,各种色彩融合在一起,而且调和得非常自然,细腻又准确地复刻了当时当地的光线,跟照相写实主义不同,他画中的内涵丰富得多。除了准确性,侯宁的作品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和风格,让人过目不忘。</p> <p class="ql-block">蒙特利海湾(2006年)</p><p class="ql-block"> 蒙特利海湾是旧金山附近的胜景,张大千旅居加州时的住所环荜庵就在此处。这里有蔚蓝的海水、嶙峋的礁石、细腻的沙滩、灿烂的野花。千奇百怪的柏树更是深得张大千喜爱,他常常在树下流连。清晨,海湾上水汽氤氳,如同仙境,当太阳升高,雾气散去,海水就会呈现出碧蓝的色调,惊涛拍岸,波澜壮阔。这幅画尺寸很大,高过人头。2006年,侯宁借住朋友在十七英里海岸线附近的房子两周,选定了海岸风景线一个转弯处,在路边将画架立起,用铁块固定,先用明黄色打底,然后开始现场创作,每天早出晚归,连续一周,在礁石边和浪涛声中写生。创作期间,曾有位好奇的居民每天来看他的进展,惊叹他画面的海浪与眼前的大海融合无间,问侯宁:“你为什么对画海这么痴迷?”侯宁回答说:“大海是世界的尽头,也是人欲望的尽头。〞对话时,略带腥味的海风携带着海浪的细珠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四月的山丘(2023年)</p><p class="ql-block"> 虞美人是美国加州的州花,是罂粟花的一种,但与我们熟知的有毒罂粟不同,加州的这种是“金罂粟”。野生,耐旱,生命力顽强,甚至能在贫瘠的土地上灿烂开放。曾经一度,一到4月,加州的山坡上漫山遍野都盛开着这种“金罂粟”,但由于城市发展,虞美人越来越少,加州政府为此已设置了好几个保护区。虞美人花期很长,从2月持续到9月,但开得最密的时候是4月。侯宁选取虞美人形好的年华,用写生的方式为“她们”描述生命的故事。这幅画中的虞美人从嫩黄、橙黄、橘红到火红,娇艳欲滴,被深深浅浅的绿色烘托映衬,更显得明艳动人。虽是野花,却有着惊人的魅力,让人不得不感叹生命的力量。左上角一抹白云点缀的蓝天至关重要,通过在色彩上与铺满虞美人的山坡形成鲜明对比,在结构上画面更加平衡,使作品有了呼吸感,是油画中的留白。</p> <p class="ql-block">海边拱石(2000年)</p><p class="ql-block"> 加州一号公路沿海而建,婉蜒曲折,俯瞰太平洋。海边有一些被海水腐蚀的形态各异的巨石,桑塔克鲁兹海滩的拱门石即是其中之一。侯宁选取了一个近景,好像摄影师把镜头拉得很近,有意忽略了拱门的外形,而把焦点集中在中间的孔洞。光从洞里射过来,不禁让人想起《桃花源记》里的“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的场景,吸引观众走进去一探究竟。</p> <p class="ql-block">铁路拱桥(2017年)</p><p class="ql-block"> 美国太平洋铁路的修建离不开早期华工的贡献,加州境内有不少遗迹。这座铁路拱桥即其中之一,历经百年仍然完好。侯宁选取仰视的角度,从河岸上仰望拱桥,更显其雄壮。构图大胆而独特,河岸占据了几乎一半画面,鹅卵石色彩鲜艳,跟拱桥灰暗的色调形成鲜明对比。自然和人力在此交会和融合。</p> <p class="ql-block">西湖荷塘(2018年)</p><p class="ql-block"> 侯宁自留学美国并定居后,就没有回国长期住过,但他很想念江南,向往江南。2018年,硅谷亚洲艺术中心和杭州钦哲艺术中心联合邀请侯宁在杭州居住了三个月,让他有机会沉浸式地感受江南春夏。他在西湖边立起画架,给游人如织的西湖增添了一道风景线。他也曾写生过萨克拉门托街心公园的荷塘,但那远不是杭州西湖“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井冈山人家(1999年)</p><p class="ql-block"> 这幅也是侯宁早期的写生作品,规范、严谨、平稳,从焦点透视的黄金分割构图到写实的用色,都显示出他训练有素的绘画基础和扎实的功底,几只家禽打破了呆板,增添了乡村生活的生气和活力。</p> <p class="ql-block">秋天的银杏树 (2018年)</p><p class="ql-block"> 2018年夏,侯宁在杭州暂住期间曾选取了一些与在美国时期不同的创作题材,比如银杏。江南有很多银杏,一到秋天便满树金黄。侯宁选取了这棵千年大树的局部,着重描绘了四五枝笔直伸向天空的枝干,好像张开的一只大手。银杏叶层次分明,有的还带绿,有的已橘黄,但绝大多数是深浅不一的金黄。看着这满树金黄,你是否呼吸到了江南金秋凉爽的空气?感受到“她”的茁壮和生机?</p> <p class="ql-block">春天的银杏树( 2018年)</p><p class="ql-block"> 2018年6月的一天,侯宁到钱塘江源头的开化县写生,在金星村看到了一棵千年老银杏。这幅画主体非常突出,侯宁将这棵高大的银杏树摆在绝对的视觉中心,占据整个画面。银杏的树形非常优美,主干笔直,枝条越往上越散得开,到达一定高度后又优雅地下垂,形成直线和曲线交错呼应的状态,很是入画。银杏生长缓慢,这棵银杏没有千年也有好几百年,依然枝叶繁茂,亭亭如盖,画家用国画中的疏密、浓淡和西画中的光影、色彩多种手法,在不大的画幅中表现出这棵大树的壮美,功力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桂林山水(1999年)</p><p class="ql-block"> 这是侯宁20世纪90年代末回中国写生时,在桂林的写生作品,用西画媒材和技巧表现中国山水,但细看他的笔触,会发现他已经开始尝试将书法的使转和提按运用到油画中去了。这种尝试始于刘海粟的点拔,后来在描绘美国景物时达到成熟。</p> <p class="ql-block">布鲁斯峽谷(2021年)</p><p class="ql-block"> 布鲁斯峡谷是美国西部众多国家公园中的一个,位于犹他州西南部,但其并非真正的峡谷,而是沿着庞沙冈特高原东面,由侵蚀而成的巨大自然露天剧场,大片的红色岩柱林立,形成壮丽的天下奇观。侯宁选取的是观景台上俯视的角度,用近2米的画布展示了布鲁斯峡谷雄壮的全景。红色的石柱形态各异,在篮天白云的映照下格外艳丽,让人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山谷(1999年)</p><p class="ql-block"> 这幅画描绘的是北加州印第安人部落领地内一处火山遗址。说起美国的火山,人们立刻会想到夏威夷的活火山和岩浆入海的壮美景色。但其实,美国西部大部分地区都有着丰富的地热活动,留下很多古老的火山活动遗迹,熔岩的切割,水流的侵蚀及风化,形成了独特的地貌。这幅画中,蓝天白云、绿草红岩,色彩对比非常鲜明,可侯宁觉得还不够,他选取了一个侧逆光的角度,给画面加上了大面积的阴影。这些阴影有山的影子,也有云的影子。在美国西部,当天朗气清,天空高远,云就会显得特別低,在地上投下的影子尤其清晰。中国画讲究墨分五色,侯宁的阴影层次也非常丰富,甚至比高光部分更加丰富。</p> <p class="ql-block">  侯宁先生的作品,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对人性的思考。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是他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是他对世界的深刻理解与表达。这种充满力量的艺术表达,不仅让观者感受到视觉的冲击,更让人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在侯宁先生的作品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艺术的美,更看到了文化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仅来自于他对故土的深情厚谊,还来自于他对东西方文化融合的探素与创新。侯宁先生用他的作品,既向我们传递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执着,对文化的敬仰,更为我们开启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对文创产品越来越重视,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相结合的文创产品琳琅满目。</p> <p class="ql-block">文创产品助力文化传承</p> <p class="ql-block">辽博展出的文创产品</p> <p class="ql-block"> 我在旅游途中收集的文创产品,可以媲美文创店了😀</p> <p class="ql-block">  《丰神有仪》临展有《洛神赋》原件展出,等待看展的观众排着长长的队伍。今天看展时间有些久,改日再来欣赏这件国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