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27日,新绛县一天的审核在夕阳西下之时总算告一段落。因时间尚早,外边的天气晴和,小许总带我去当地的龙兴寺去参观。</p> <p class="ql-block"> 龙兴寺始建于唐,原名碧落观。跨进山门,依次是108级台阶、碧落碑、大雄宝殿、东西配殿、龙兴宝塔及宋金古墓。据史记载,唐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年),碧落观改称龙兴寺。沿台阶而上,仰望龙兴宝塔,在铁红的东西配殿和大雄宝殿映衬下,格外显得高大。走上台阶,首先看到的是一个碑亭,碑位于亭内,亭位于碑上,题名碧落碑。系唐高宗李治咸亨元年(公元670年),高祖李渊第十一子韩王元嘉的儿子李训、李谊、李撰、李谌四兄弟为其母房太妃祈福而立,目的是为了歌颂其母房妃之懿德风范。绕过碧落碑我们就进了大雄宝殿,宝殿内有几个香客在跪拜祈福。大雄宝殿内存有元代彩塑7尊,但因殿内光线黯淡,我无法辩识7尊彩塑的身份,所以就匆匆离开了。</p> <p class="ql-block"> 出了大雄宝殿,顺着箭头指向,我和小许总随着游客来到了大雄宝殿后边的的龙兴宝塔,塔身总计十三级,高42.4米,其平面呈八角形,每边长4.3米,为楼阁式砖塔。游客也不多,我们也顺着塔内的木梯爬上了塔顶,因塔内很狭窄,只能容一个人沿着楼梯往上爬。下的人和上的人只能错开行走。虽然如此,但我也觉得爬的很意义,或许某个时候因文物保护就不能爬了。从塔内到塔外的瞭望孔,只能容一个人爬着出去,为了站在塔身远眺新绛县,我就从塔内爬了出去。站在瞭望孔的外边放眼望去,新绛县整个城市一览无余,特别在太阳光余晖的照耀下,感觉城市很美丽。塔每层檐角悬挂一铁铎,风起的时候,随风摇曳,清脆的叮当之声不绝于耳。在爬出瞭望孔的瞬间,低头面对瞭望孔内匍匐的一面,已经被人的手掌和膝盖磨出了包浆,非常光滑,手摸其上就好像在触摸历史的皮肤一样。</p> <p class="ql-block"> 虽然塔内非常狭窄,我还是爬上了塔顶,但我只是到了顶部,没有爬出塔顶的瞭望孔,因为有两个小朋友在塔顶的瞭望孔外边瞭望,容纳不了第三个我站上去,所以我就顺着木梯原路返回了。</p> <p class="ql-block"> 离开龙兴寺,我们驱车来到了鼓楼、钟楼和乐楼。三楼位于山西省运城新绛县城西部高垣之上。目前所看到的钟楼为明万历年间遗构,清代有修葺。内悬万斤巨钟,为金天德大定年北关“天庆观”所铸,因铸造技术科学先进,钟声清脆、悦耳、宏亮,夜静可声闻数十里。</p> <p class="ql-block"> 乐楼也为明代遗构,楼北面有逐阶增高的石砌七星坡,乐楼为酬神演戏之戏台,又是城内过年过节戏曲活动的主要场所,台前坡道宽广呈倾斜状,观众可以就势观看演出,不受任何遮挡。</p> <p class="ql-block"> 鼓楼,据碑记创建于元至正年间,明清均有重修。现存木结构为明代遗构。因年久失修,1994年进行抢救性翻修并彩绘,现面貌已焕然一新。沿着鼓楼旁边的七星坡至上就是城隍庙,目前的城隍庙不是古迹,是新绛县政府2011年投资1200万元,拆除了党校,对照清光绪版《直隶绛州志》中的建筑图,在其原址上复建的新庙。</p> <p class="ql-block"> 绛州署,位于鼓楼的西北侧,为明清时期绛州府的官署衙门,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当时称为文昌阁。清顺治年间进行了重建,乾隆二十六年修缮,咸丰八年、光绪十二年、民国元年和解放初期均进行过局部维修。我到达绛州署时已经华灯初上,听说绛州署基本不对外开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