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在任中国驻法国大使馆陆军武官期间,我于1991年9月因公到比利时出差,除工作与游览比利时风景名胜外,还驱车到荷兰旅游了一天。风车、木鞋、郁金香是荷兰的三件宝,也是荷兰的象征。郁金香是春天的宠儿,9月已经不见踪影。木鞋现已难见穿用,成了一种纪念品,随处可见。所以,我们驱车直奔位于阿姆斯特丹市郊区的“风车小镇”。</h1> <h1> 进入荷兰后,一望无际的平原,蓝天白云之下,茫茫绿野之间,一座座风车,一个个牧场,牛羊悠闲地吃着草,马儿自在地跑着,一派田园风光。在荷兰,风车是美景的陪衬,但却是真正的主角。几十座大风车连成一线,组成一片,重现风车王国昔日的辉煌,让人想起荷兰那鼎盛的黄金时代,荷兰人民与海搏斗的那段激情岁月。</h1> <h1> 在欧洲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上帝创造了人,荷兰风车创造了陆地。”如果没有这些矗立在宽广地平线上的抽水风车,荷兰人无法从大海中取得近乎国土三分之一的土地,也就没有郁金香的芳香,更没有今天日益增多的环保能源。为此,荷兰人为这劳苦功高的风车,设立了一个“风车日”。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全荷兰的风车一齐转动,举国欢庆。到处都是风车或风车的图案饰物,商店摆满了造型精致、五彩缤纷的风车工艺品,店门悬挂的也是风车。</h1> 荷兰的地理位置 <h1> 荷兰地处欧洲西部海岸,与大不列颠岛遥遥相望,并构成漏斗形尾部的地理特征。大西洋季风从北海长驱直入,荷兰正处风带要冲,一年中风速5米/秒以上的有320天,风车也就应运而生。1229年荷兰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座风车,从此开始了人类使用风车的历史。到了18世纪,荷兰风车达到了鼎盛时期,全国有18000座风车。风车除了用来排水灌溉外,还用来磨面和发电,荷兰人依靠这些风车变沧海为良田,建设美好家园。</h1> <h1> 荷兰地势低平,全国四分之一的土地低于海平面,60%的国土海拔不超过1米。最低点低于海平面六七米,是世界有名的“低地之国”。一代又一代的荷兰人,围堤筑圩,与大海争地,采用风车逐级提水的方法,把倒灌的海水排入大海。正是这些风车不停地吸水、排水,保障了荷兰三分之二的土地免遭湮没的威胁,并且依靠这些风车变沧海为良田。然后通过种植不同种类的植物,把大片的盐碱地逐步改造成了茂盛的草场和鲜花的种植园。如今的荷兰,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鲜花输出国,人均奶牛拥有量居世界第四,奶酪生产名冠全球。</h1> <h1> 19世纪后,荷兰风车开始走下坡路,风车的用途逐渐被蒸汽机、内燃机和电力所取代。目前,荷兰仅剩一千来座风车,其中只有二百来座还在使用,余下的均作为历史古迹供人参观。荷兰人对风车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视风车为国家的“功臣”和国宝,把风车看成民族和国家的象征。</h1> <h1> 一路的观赏,片刻的回忆,纵情的畅谈,不知不觉汽车已经到了阿姆斯特丹郊外的“风车小镇”。遐迩闻名的“风车小镇”,荟萃了各个时期、不同类型和各种式样的风车,为这个有着碧水、蓝天、绿野的美丽国度融入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在人们寻求宁静,崇尚自然,追求返朴归真的今天,风车村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游人心仪的胜地佳境。</h1> 笔者留影于荷兰风车小镇 <h1> 沿着牧场边缘沙砾铺就的小径,我们漫步走进风车村,弥漫在空气中的淡淡草香扑鼻而来,顿时让人感到神清气爽,心旷神怡。挺拔伟岸的巨大风车矗立在阿姆斯特尔河的堤岸上,圆锥形的塔屋和颀长的风车翼板奋力伸向天空,仿佛一位饱经沧桑的耄耋老人,正在向人们诉说着什么。</h1> 上海浦东的风车 <h1> 看着眼前的风车,使我想起孩提时家乡上海浦东的风车。家乡的风车比较简单,高五六米,由6个用白布做成的风帆,风小时6个风帆全部张开,风大时张两三张风帆,主要在夏天用于抽水,灌溉稻田等,那时还没有用来磨面或发电。中国与荷兰相距万里,然而两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却如此相似,都在利用风能创造财富。</h1> 风车主人正在收起帆布 <h1> 荷兰的风车通常呈4角形,也有6角形、8角形和12角形的,在塔屋的顶端固定着四片长方形的翼板。荷兰最大的风车有4层楼高,巍峨壮观。风翼长达20米,每个翼片装着细木条方格支架,上面蒙着帆布,用来集中风力使之转动。风车下面是典型的荷兰民居——绿色的轻型小木屋。同这片木屋相连的是一条绿树夹道的小街,一侧临水,一侧疏疏落落地排列着卖纪念品的小店。</h1> 各式各样的木鞋 <h1> 这些小店出售小船似的木鞋、木制郁金香、陶土烧制的风车等。这些纪念品,或色彩艳丽,或雕刻朴拙,无不洋溢着荷兰人对生活的激情与热爱。</h1> <h1> 在荷兰,风车、木鞋、郁金香,还有运河和凡高的绘画艺术,带给游人无数的梦幻与想象。虽然风车已经风光不再,但是现代化的风力电站又出现在地平线上,尤其是在大坝沿岸或开阔平坦的地区。荷兰先人靠风车变沧海为桑田,建设了美丽的家园。荷兰后人继续在与其所处的“与海斗”特殊自然环境中创造传奇。</h1> 荷兰拦海大坝 <h1> 1927年到1932年,荷兰人又筑成了一条32公里长的拦海大坝,将须德海与北海切开,把它变成一个湖,最后被改造成陆地。1986年最后一道拦海大坝落成,这个“三角洲工程”历经半个多世纪,将几座岛屿连接起来,封闭了几条河流,成功地把海水拒之门外,形成新的垦区。</h1> 笔者与夫人留影于荷兰风车前 <h1> 观赏荷兰的风车,让人体味到古风车和古风车文化的意蕴,同时感受到现代文明的发展。</h1> 阿姆斯特丹市水网状似蛛网 <h1> 参观“风车村”后,我们游览阿姆斯特丹市。市内有50多条运河,纵横交错,状似蛛网,颇有层次地环绕着城市。河上有大小桥梁600多座,连接着每一条街道。市区运河和道路多而不乱,层次分明,船可以在市内运河自由航行到市区的任何地方,素有“北欧威尼斯”之称。</h1> 阿姆斯特丹市运河 <h1> 运河两旁大厦林立,宅邸鳞次栉比,街道芳草青青,环境恬静幽雅。市内有很多200多年前建造的古老建筑,它们一律朱红的墙和绿色的三角形屋顶,一般四五层高,门窗雕饰精致,砖缝勾勒得分明。</h1> 阿姆斯特丹王宫 <h1> 市中心的达姆广场是阿姆斯特丹的心脏。广场旁边坐落着著名的王宫。这是17世纪建造的巴洛克式建筑,整个王宫建在1.3万根基柱上,装饰精巧。昔日的王宫,今天已经改成荷兰王室的宾馆。有轨电车宽敞漂亮,人们相对而坐,悠闲地看报读书。城市郊区,草地连片,牛群散牧,一派田园风光。在这里,让人体味古建筑、古文化意蕴的同时,感受到高度的现代文明。</h1> 和平宫 <h1> 回程的路上,我们还游览了海牙。虽然荷兰法定首都是阿姆斯特丹,但海牙是荷兰中央政府所在地,荷兰国王居住办公地,所有政府机关与外国使馆也都在海牙。</h1> 笔者与夫人留影于和平宫 <h1> 我们参观了位于海牙市郊的和平宫,它是荷兰著名的建筑,是联合国国际法庭、国际法图书馆和国际法学院的所在地。海牙国际法庭,是联合国六大机构之一,是联合国的司法机构,解决其成员国之间的争端,同时也是战争罪的审判地。</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