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1月3日上午我们来到享有”吳哥古迹的明珠”“吴哥艺术之钻”盛名的女王宫观光游览。</p><p class="ql-block">说起女王宫的命名,还有一段故事。1914年法国地理学家在荒林野草丛中发现了一座被湮没的建筑,经艰难清理后,发现这座建筑非常华丽,墙上门上柱上到处雕刻着身姿曼妙的女性,又联想到封建帝王都是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的,推想这里一定是后宫佳丽的居所,于是就称之为“女王宫”,从此以讹传讹下来。</p><p class="ql-block">后来从有关碑铭考证,原来“女王宫”实际上一座神庙,供奉的是婆罗门教三大天神之一的湿婆神。它和吴哥寺其他主要遗迹群不同的是,这座寺庙并不是皇家寺庙,而是由阇耶跋摩五世(Jayavarman Ⅴ)的老师耶若婆罗诃修建的家庙。这位国师是罗贞陀罗跋摩时期的参赞大臣,也是当时王朝的实际掌权者。国王将濒临暹粒河上游的这块地赐给了耶若婆罗诃,他便与其弟于公元967年开始修建这座家庙。</p> <p class="ql-block">女王宫</p><p class="ql-block">位于柬埔寨暹粒省,吴哥城东北距暹粒市35公里处,是吴哥古迹中最重要的建筑群之一,它的建筑以小巧玲珑、精致剔透、富丽堂皇而著名于世,有“吴哥古迹明珠”和“吴哥艺术之钻”的美誉。女王宫是一座婆罗门教寺庙,是由拉真达拉跋摩国王和阇耶跋摩五世国王于十世纪后半叶所建。</p> <p class="ql-block">红色的女王宫</p><p class="ql-block">女王宫,建于公元976年,而吴哥窟,也称为小吴哥,建于公元1113年至1150年,女王宫的建筑时间明显早于吴哥窟。</p><p class="ql-block">吴哥窟的建筑材料主要是青砂岩,而女王宫的建筑材料是高棉特有的红土,这种土含有大量水分,便于运输,建筑和雕刻繁复的花纹。建造风干后,变成石头般坚硬,外观似红木一般,古香古色。因建筑材料不同,女王宫和吳哥窟相比,整体色彩鲜艳夺目,阳光照射下或雨水冲刷后格外迷人。</p> <p class="ql-block">小巧玲珑的女王宫</p><p class="ql-block">它坐西朝东,长200米,宽约100米,中心为3座并列的塔形神祠和左右对称的配殿。朱红色的塔祠建在一个一米多高的台基上,居中一座最高,约10米。正中的神祠供湿婆神,南面神祠供梵天神,北面神祠供毗湿奴神。每座塔祠的东、南、北各有一门,门高仅1.2米,礼拜者须弯腰屈膝方能入内。每个门前均有守护神石雕一对,两侧墙上有手持长矛的武士,及仙女的浮雕。塔祠外围3道围塔,内外围墙之间,有拱门,镂花石柱和石碑等。整个塔祠群和雄伟恢宏的吳哥窟相比,女王宫小巧玲珑精雕细琢,如同艺术品般。</p> <p class="ql-block">精雕细琢的女王宫</p><p class="ql-block">女王宫的雕刻是吴哥古迹中最精美的最细腻的,所认被誉为“吴哥艺术之钻”。</p><p class="ql-block">女王宫殿的墙壁、立柱和门廊上布满了细腻的浮雕,这些浮雕讲述着古老的故事,主题丰富多彩:有神话传说、有印度宗教场景和宫廷生活等。每一处浮雕都展现出高超的雕刻技艺:线条优美流畅,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人世间的神话和宗敢教义在这座宫殿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台湾作家、画家蒋勋称赞这里的浮雕“仿佛是凝固在石头上的诗篇,诉说着高棉古国的辉煌与沧桑”。</p> <p class="ql-block">自此及下二张图片均选自网上,向作者致谢</p> <p class="ql-block">这是通往女王宫中心殿的65米长的引道,道旁两排林加塑雕依然是吴哥时期对生殖器崇拜的图腾。(此照片选自网上)</p> <p class="ql-block">走进了女王宫,细心观赏</p> <p class="ql-block">女皇宫规模不大,现存的主体建筑有三座中央塔和大型藏书室,所有外墙全部布满精美的雕刻。每个门前均有守护神石雕一对,两侧墙上有手持长矛的武士。塔祠都有好几层相围,大门的山形墙和多数高棉庙宇一样面朝东方,整体层层布局也是有引道有院落。</p> <p class="ql-block">中心殿堂,内供奉印度教的湿婆神</p> <p class="ql-block">东方的蒙娜丽莎</p><p class="ql-block">中央殿堂内有一幅精美的女神浮雕,其柔和的身体线条和表情令人着迷。1923年,法国作家马尔罗(后任法国文化部长)就是因醉心于这幅女神浮雕而将其盗走,在企图运往国外时被人赃俱获。后来,他以这一事件为素材写了一部小说。这幅女神像从此被称为“东方的蒙娜丽莎”。如今,为了保护古迹,中央殿堂的周围拉上了绳子,禁止入内参观了,因此,也无法领略“东方的蒙娜丽莎”的风采了。</p> <p class="ql-block">中央殿堂的石猴保护神</p><p class="ql-block">女王宫殿堂每个门前均有守护神石像一对,两侧墙上有手持长矛的武士。</p> <p class="ql-block">女王宫周围也有护城河围绕,碧水蓝天绿树映衬下的女王宫犹如一幅油彩画。</p> <p class="ql-block">我被女王宫外护城河中的莲花吸引住了,这花不似我们常见的荷花,比睡莲也小很多,花朵只有小酒盅般大小,亭亭玉立,袅袅娜娜,别有韵味。真没想到女王宫旁的花儿也如此小巧娇美。</p> <p class="ql-block">上午在女王宫参观,下午又马不停蹄地去了吳哥窟观光游览。</p><p class="ql-block">吴哥窟(Angkor Wat,又称吴哥寺,或小吴哥)</p><p class="ql-block">是吴哥古迹重要组成部分,梵语意为“寺之都”。</p><p class="ql-block">被称作柬埔寨国宝,建于1113-1150年,是苏利耶跋摩二世的骨灰埋葬地。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类建筑,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高棉式建筑。</p><p class="ql-block">吴哥窟是苏利耶跋摩二世(1113—1150年在位)时为供奉毗湿奴而建,三十多年才完工。吴哥窟是吴哥古迹最精华的部分,也是柬埔寨早期建筑风格的代表。</p><p class="ql-block">吴哥窟是吴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庙宇,是高棉古典建筑艺术的高峰,它结合了高棉寺庙建筑学中祭坛和回廊两个基本的布局,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于世。吴哥窟的造型已作为柬埔寨的国家标志成为国旗的图案。</p> <p class="ql-block">小吳哥俯视图(取自网上)</p><p class="ql-block">吳哥窟是当时的国寺,巍峨高耸,中心建筑五塔三层,外有护城河,是吴哥古迹中最大的庙宇。吴哥寺的护城河宽190米,如一道屏障,在热带雨林中阻挡了四周森林的围困,因此吴哥寺比其它吴哥古迹,保存得更为完整。</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引道直奔吳哥寺</p> <p class="ql-block">吴哥寺结合了高棉寺庙建筑学中的祭坛和回廊两个基本布局,以其宏伟的建筑和精致的浮雕而闻名于世。寺内有三层台基,第二层台基四角各有一尖塔,第三层台基中央矗立一尖塔,五塔排列和谐,结构紧凑,状若芙蓉,气象甚是宏伟。</p> <p class="ql-block">吳哥寺塔旁的藏经楼</p> <p class="ql-block">吳哥窟的四周长着高大的椰子树和枝叶繁茂的棕榈树</p> <p class="ql-block">路上,柬埔寨导游给我们介绍了糖棕树。</p><p class="ql-block">糖棕树广泛分布于柬埔寨中部平原,它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都非常高。一棵糖棕树在开花期内可以产糖约150公斤。糖棕树的果实和花序有多种用途,果实可以用来制作糕点,花序则可以提取糖水,用于酿造棕榈酒和棕榈醋。此外,糖棕树的树叶、树干和树根也有多种用途,如树叶可以编制帽子和篮子,树干可用作建筑材料,树根可入药。</p><p class="ql-block">在文化上,糖棕树象征着生生不息和国家的繁荣。早在吴哥王朝时代,糖棕树就在柬埔寨广泛种植,成为国家的重要象征之一。2005年柬埔寨政府把糖棕树定为国树,发布了法令,鼓励民众种植糖棕树,并禁止砍伐和贸易活动,以保护这一国树。</p> <p class="ql-block">导游还讲了恐怖的往事:在红色高棉时期,糖棕树锋利的叶柄还用作过杀人的利器。</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旅行团全体成员首次在吳哥窟前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陡峭的登塔之路</p><p class="ql-block">在吳哥寺金字塔式的寺庙的最高层,可见矗立着五座宝塔,其中四个宝塔较小,排四隅,一个大宝塔巍然矗立正中,与印度金刚宝座式塔布局相似,但五塔的间距宽阔,宝塔与宝塔之间连接游廊,此外,须弥山金刚坛的每一层都有回廊环绕,这是吴哥窟建筑的特色。</p><p class="ql-block">吳哥塔主塔高只65米,但要攀登上去很不容易。那里的台阶陡峭,需要手脚并用地爬上去,这与吳哥当时信奉印度教有关。特意设计陡峭的路,攀爬者必须虔诚地、全神贯注地、近于匍匐地登临高塔,方能显示出对印度教信仰的忠诚,方能登临塔顶。</p> <p class="ql-block">爱情阶梯</p><p class="ql-block">就因通往庙塔的台阶较窄,且陡而滑没有扶手,1973年一名法国女游客失足跌落致死,她丈夫悲痛之余捐资修了台阶与扶手,以避免悲剧重演。从此这一阶梯也被称作 “爱情阶梯”。</p><p class="ql-block">我参观时特意找到这爱情阶梯,看着陡峭窄小且残破的台阶,想象当年赤手空拳、没着没落地登塔是多么令人心惊胆战。</p> <p class="ql-block">现在好了,上下寺塔都有了钢梯通行,但看来依然危险,攀登者仍必须步步谨慎,不可心有旁鹜。</p> <p class="ql-block">吳哥窟闻名于世不仅在于其精美雄奇的塔寺建筑,还在于寺内的浮雕极其真实、生动、精致。在吴哥窟回廊的内壁及廊柱、石墙、基石、窗楣、栏杆之上,都有浮雕,内容主要是有关印度教大神毗湿奴的传说,这都取材于印度史诗及印度教神话。浮雕中也有战争、皇家出行、烹饪、工艺、农业活动等世俗情景。雕刻装饰图案则以动植物为主题。其中围绕主殿第一层台基的回廊被称为“浮雕回廊”。</p><p class="ql-block">这些浮雕手法娴熟、场面复杂、人物姿态生动、形象逼真,表现了高棉能工巧匠的卓越艺术才能。吳哥窟的浮雕不仅是吳哥古城的艺术精华,更堪称世界艺术宝庫中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吳哥窟座东朝西,落日余晖的映落下,吳哥塔寺一片金黄,奇幻,雄伟,圣洁。</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金色的吳哥塔寺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吳哥寺迎日出(照片选自网上)</p><p class="ql-block">旭日东升,朝霞满天,小吳哥如剪影一般剔透玲珑。</p> <p class="ql-block">金色小吳哥</p><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落日余晖中的小吳哥身披金衣,情一般深,梦一样美。</p> <p class="ql-block">11月4日上午是我们在柬埔寨停留的最后半天,下午就要返回越南河内了。在柬埔寨旅游的最后行程是船游洞里萨湖,出发前导游动员我们准备些糖果类的小食品,并可以把酒店提供的没用过的牙刷,牙膏,梳子,小肥皂等也带到船上,准备送给湖上生活的孩子们,导游简单地告诉我们,洞里萨湖上生活着特殊人群,他们生活得很艰苦,且再三叮嘱我们:要注意安全。我们怀着忐忑的心情在湖岸的码头上登上了游船。</p> <p class="ql-block">洞里萨湖</p><p class="ql-block">洞里萨湖位于柬埔赛西部,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洞里萨湖湖面达3000平方公里,为高棉民族的经济发展和繁荣提供坚实的资源保障,是柬埔寨人民的“生命之湖”。</p><p class="ql-block">但多年来湖面上漂泊着众多无国籍,无身份的难民,湖两岸的国家一一越南和柬埔寨都不接纳他们,他们只能祖祖辈辈世世代代生生死死漂泊在洞里萨湖上。</p><p class="ql-block">这些难民是越南人,他们流离失所是有历史原因的:上世纪七十年代,越南和柬埔寨频繁开战,一些越南人为躲避战乱,逃到洞里萨湖上谋生。战争结束后,柬埔寨人视他们为“入侵者”,不允许他们上岸;越南方认为他们是“叛国者”,不允许他们返回祖国。他们的求生之路困难重重,令人堪忧。</p> <p class="ql-block">湖的另一岸边长满了红树林</p> <p class="ql-block">湖面上有人划船过来,远处的小房子也依稀可辨。</p> <p class="ql-block">水面上的越南难民</p> <p class="ql-block">小女孩脖子上缠着巨莽招徕游客,希望给些食物</p> <p class="ql-block">水上人家</p> <p class="ql-block">这应是混得还好的水上人家</p> <p class="ql-block">水上商店</p> <p class="ql-block">靠岸乞讨的孩子们</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狼吞虎咽地吃着游客送的食品,更小的孩子那渴望的目光,令人心酸……</p><p class="ql-block">这些难民流离失所是有历史原因的:上世纪七十年代,越南和柬埔寨频繁开战,一些越南人为躲闭战争逃到洞里萨湖上谋生,战争结束后,柬埔寨人视他们为“入侵者”,不许上岸;越南方认为他们是“叛国者”,也不允许他们回国。他们无国籍,无身份,只能凄苦地漂泊在洞里萨湖上。</p> <p class="ql-block">值得留存的记忆</p><p class="ql-block">这次回顾性地作了美篇主要为留存资料,旅途中随手拍了几张照片也想保存(不少是乘车途中拍的,有些模糊不清),仍属敝帚自珍。</p> <p class="ql-block">暹粒市市容一瞥</p> <p class="ql-block">柬埔寨的大象也是观光客的“坐骑”,坐在上面拍照真是高瞻远瞩</p> <p class="ql-block">旅游车掠过柬埔寨的乡村,田野</p> <p class="ql-block">柬埔寨虽属世界经济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但对待旅客诚恳热情,使我们有宾至如归之感。这是我们在一家酒店就餐时,我们点菜,厨师当即为我们烹饪,就餐食品颇丰盛,现场还有柬埔寨青年为我们表演歌舞。</p> <p class="ql-block">这几张是我们几位老同事老同学老大妈在异国他乡“聊发少年狂”的留影,希望不被后生嘲笑。</p> <p class="ql-block">整理照片的几天中,欣赏,重温,学习,收藏了美好,留住了记忆。</p><p class="ql-block">使我更加体会到旅行可以拓宽视野、增长智慧、丰富我们的人生经历和体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