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虹口中学64届高三(3)班校友<br> 崔正翔(左)、尹雷方(右)在<br> “校史馆”的中大厅,“上海师范<br> 大学附属虹口中学”校徽前留影<div> (半身照)</div> ▲ 虹口中学64届高三(3)班校友<br> 崔正翔(左)、尹雷方(右)在<br> “校史馆”的中大厅,“上海师范<br> 大学附属虹口中学”校徽前留影<div> (全身照)</div> ▲“校史馆”的西大厅为“上海市第五中学”<br> 校史陈列馆——“百年五中、追求卓越” ▲ 上海市第五中学——<div> “百年五中、追求卓越”<br><div><br></div></div> 上海市第五中学原址位于上海市虹口区武昌路556号。前身是“仁善学校”,是由法国天主教会创办于1893年(光绪18年)的教会学校。1928年,“仁善学校”改名为“善导女子中小学”。1952年12月30日,上海市教育局将“善导女子中小学”拆分改为海宁路小学和上海市第五女子中学,设初、高中。1968年学校改制后开始男女兼收,并更名为上海市第五中学。1989年,市五中撤销高中部,市五中原有高中部并入北虹中学。上海市第五中学迄今已有131周年历史,是虹口区鲜有的百年老校。2019年上海市第五中学(初级中学)搬迁至三门路1126号校园(虹口区彩虹湾)。2024年9月,虹口高级中学与市第五中学合并,成立“上海师范大学附属虹口中学“,成为完全中学,也为虹口区彩虹湾社区完善教育资源。 ▲“校史馆”的西大厅为“上海市第五中学”<br> 校史陈列馆——市五中学的前身是<br> 法国天主教会修女组织“拯亡会”<br> 于1893年创办的“仁善学校”。<br> 学生全部为外籍女生。校址<br> 位于武昌路、河南路交界处 ▲ 1895年“仁善学校”开始结纳中国籍女生,<br> 也有中国教师授课 ▲ 1928年“仁善学校”迁至“百官街21号”,<br> 同时改名为“善导女子初级中学<br> (附设小学)" ▲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学校停办。<div> 虽不久复学,但学生骤减</div> ▲ 1945年,抗日战争。“善导女子初级<div> 中小学”重新登记,学生陆续增多</div> ▲ 1949年,上海解放。“善导女子初级<br> 中小学”中的外籍学生全部退学,<div> 留有中国学生127人,教师9人,</div><div> 工人2人</div> ▲ 1951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派干部担任<div> 学校领导,学生中工农子女的比例</div><div> 迅速增长,学校规模日益扩大</div> ▲ 1952年,由上海市教育局接办,改为公立<div> 学校。并且中小学分开,中学部改名为</div><div> “上海市第五女子中学”;小学部改为</div><div> “海宁路第一小学”,两校暂时都在</div><div> 原址“百官街21号”</div> ▲ 1954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拨款在<div> “武昌路556号”另建校舍,</div><div> 学校开始设立高中</div> ▲ 1955年,“上海市第五女子中学”<div> 高、初中学生全部迁入新校址:</div><div> “武昌路556号”。“海宁路</div><div> 第一小学”仍留在原址:</div><div> “百官街21号”</div> ▲ 1957年,“上海市第五女子中学”第一届<div> 高中毕业生以优异成绩考入各类高等</div><div> 学府,以高三(1)班为例,95%</div><div> 左右学生进入各类大学</div> ▲ 1960年,“上海市第五女子中学”开展<div>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尤以乒乓活动</div><div> 最为突出。为使学生练就基本功,</div><div> 学校创作了“乒乓手法操”,配</div><div> 上音乐进行集体操练,市体委曾</div><div> 组织全市各校领导及体育教师来</div><div> 校现场观摩,上海电影制片厂</div><div> 特来摄制“纪录片”——</div><div> 《市五女中乒乓一日》</div> ▲ 1961年,“上海市第五女子中学”高、初中<div> 乒乓队在上海市16所女子中学联赛中一举</div><div> 夺得冠军。学校被列为上海市乒乓重点</div><div> 学校,先后接待日本、印尼、柬埔寨等</div><div> 国代表团参观访问</div> ▲ 1964年,“上海市第五女子中学”被评为<div> “上海市文教先进集体”。这一时期,</div><div> 学校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div> ▲ 1968年改制后,“上海市第五女子中学”<div> 开始招收男生,校名更改为</div><div> “上海市第五中学”</div> ▲ 1976年,“上海市第五中学”以<div> “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div><div> 的办学思路,开展“四课三检查”</div><div> 活动(即领导兼课,组织备课,</div><div> 虚心听课,认真评课;检查备课</div><div> 笔记,检查学生作业,检查课堂</div><div> 教学落实情况)</div> ▲ 1977年,“上海市第五中学”第77届、<div> 78届学生的升学率在全区(虹口区)</div><div> 名列前茅</div> ▲ 1980年,“上海市第五中学”被上海市<div> 教育局列为“市级外语”重点学校</div> ▲ 1981年,“上海市第五中学”被虹口区<div> 教育局列为靠拢重点中学的学校,享受</div><div> 重点中学待遇。“半日营”活动成绩</div><div> 显著。全校有70多项课外活动,仍属</div><div> “乒乓重点学校”</div> ▲ 1982年,“上海市第五中学”连续夺得<div> 全市“三好杯”乒乓联赛冠军</div> ▲ 1985年,“上海市第五中学”自主创收<div> 起步,1986年开始正式招标、运行,</div><div> 1987年即取得了22.5万的创收佳绩,</div><div> 日后逐年增加</div> ▲ 1989年,“上海市第五中学”由<div> 完全中学改为“初级中学”,原</div><div> 高中部并入“北虹中学”</div> ▲ 1991年,“上海市第五中学”被评为<div> 上海市“学陶(行知)先进单位”</div> ▲ 1993年,“上海市第五中学”举行了<div> 百年校庆的庆典。校友云集,忆过去,</div><div> 看今朝,想未来。时任上海市教育局</div><div> 局长袁采题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div><div> 副区长姚宗强题词“百年老校换新颜,</div><div> 争创一流志更坚”,为五中这所百年</div><div> 老校的庆典,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div> ▲ 2000年,“上海市第五中学”的“女子<div> 定向越野队”2000年、2001年、2002年</div><div> 三次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比赛,分别获得了</div><div> 第11名、第8名、第14名的佳绩,受到了</div><div> 教育部长陈至立和副市长周慕尧的勉励</div> ▲ 2003年,“上海市第五中学”110周年<div> 校庆,继往开来,共话未来</div> ▲ 2012年,“上海市第五中学”<div> 分层递进联盟校</div> ▲ 2015年,根据区域布局,“上海市<div> 第五中学”借址“百官街”,秉承</div><div> “人格健全,学力坚实”的培养目标,</div><div> 创设“受欢迎文化”课程,培养</div><div> 学生做一名受欢迎的人</div> ▲ 2017年,虹口区江湾教育联盟、<div> 新优质教育集群,并入车站南</div><div> 路441号。“上海市第五中学”</div><div> 主动变革,打造个人定制课程</div><div> “语文课本剧”、明日科技之星”、</div><div> “乐高机器人”等,学生在市、</div><div> 区各级比赛中屡获佳绩</div> ▲ 2018年,“上海市第五中学”获得<div> “上海市百所公办初中强校工程”称号</div> ▲ 2019年,“上海市第五中学”从武昌路<div> 556号迁至虹口区凉城路2236号,进入</div><div> 虹口区的彩虹湾社区。百年五中,历久</div><div> 弥新,追求卓越</div> ▲ 1952年12月30日,原"善导女子中小学"<br> 拆分为海宁路小学和上海市第五女子<br> 中学,并设立初中部和高中部。<div> 上海市第五女中迁 至新校址:</div><div> 上海市虹口区武昌路556号。<br> 照片为一九五四年十月,</div><div> 上海市人民政府教育局<br> 立碑“第五女子中學”</div> ▲ 1954年,在武昌路556号市五女中的<br> 教学大楼落成时,镶嵌在红砖绿瓦<br> 教学大楼院墙里的石牌匾 ▲ 当年的“上海市第五女中”教工校徽 ▲ 1954年7月,上海市第五女子中學<br> 張紈春的“初中畢業證書” ▲ 1955年7月,上海市第五女中初三(五)班<div> 畢業同學暨老師合影</div> ▲ 1964年7月,上海市第五女中十二届<br> 初三(9)班毕业留念 ▲ 上海市第五女子中学1964年第八届毕业<br> 高三(2)班全体师生留影 ▲ 1968年改制后,学校开始男女兼收,<br> 并更名为“上海市第五中學”(繁体字) ▲ 上世纪60年代,学校挂牌为繁体字<br> 的“上海市第五中學”<br> ▲ 上世纪70年代,武昌路556号,市第五中<br> (善导女中)1893年创办 ▲ 上世纪七十年代,上海市第五中学的<br> 校大门内,站立着学生迎宾队 ▲ 上世纪九十年代,上海市第五中学原址<br> 位于虹口区武昌路556号(见门牌) ▲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上海市第五中学<br> 原址武昌路556号的学校大门<br> ▲ 上海市第五中学(原第五女中)虹口区<br> 武昌路556号校园的教学大楼(四层)。<br> 在校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的不懈努力下,<br> 学校的教育秩序良好,教学质量稳步上<br> 升,初三毕业班学生99%被录取高中阶<br> 段的各类学校<br> ▲ 上海市第五中学(原第五女中)原址虹口区<br> 武昌路556号校园的教学大楼进楼大门,<div> 大门前两边有一对石狮子在守护大楼</div> ▲ 上海市第五中学(原第五女中)原址武昌路<br> 556号校园的教学边楼(三层) ▲ 上海市第五中学校训 ▲ 上海市第五中学学生校徽<br> ▲ 位于虹口区南浔路281号的北虹中学。<div> 1989年,上海市第五中学高中部被</div><div> 撤销,原有的市五中学高中部并入</div><div> 北虹中学。1989年后,上海市第五<br> 中学转变为初级中学<br></div> ▲ 1993年,上海市第五中学100周年<br> 校庆纪念章 ▲ 上海市第五中学标志校徽 ▲ 2019年,上海市第五中学(初级中学)<br> 搬迁至虹口区三门路1126号校园<br> (虹口区彩虹湾) ▲ 2019年秋季,上海市第五中学(初级中学)<br> 搬迁至虹口区彩虹湾后,发行的明信片 ▲ 2019年秋季,上海市第五中学(初级中学)<br> 搬迁至虹口区彩虹湾。照片为市五中学<div> 凉城路2236号西大门(一号门)</div> ▲ 2019年秋季开学来临之际,上海市第五中学<br> 搬迁至虹口区彩虹湾(三门路1126号),<br> 成功填补该区域的初级中学的空白短板。<br> 照片为市五中学三门路1126号北大门<br> (二号门,亦为学校正大门) ▲ 上海市第五中学三门路1126号北大门<br> (二号门)前的一对石狮子是从<div> 武昌路556号校园的教学大楼前</div><div> 迁移到彩虹湾,依然为上海市</div><div> 第五中学镇校助威</div> ▲ 上海市第五中学原武昌路556号校园<br> 被夷为平地,建起了商业大楼。<br> 照片为原市五中学校园东临<br> 四川北路一侧的建筑工地 ▲ 走进上海市第五中学“三门路1126号”<br> 北大门,就可看到路旁“善美”校园<div> 山水文化标识牌,它成为学校一道</div><div> 靓丽的风景线。<div><div> 标识左:仁善相传 历久弥新<br> 标识右:知者乐水 仁者乐山<br> 上善若水 水利万物而不争<br> 标识中:上海市第五中学教师区考平面图<br></div></div></div> ▲ 硕大的“善”字表明:“一八九三春,<div> 岁在癸巳,仁善学校立,后易名善导</div><div> 女中,此皆五中之前身也。”善为本</div> ▲“善导”的精髓被市五中学语文高级教师<div> 郑利乐用文言实词诠释了五中人</div><div> 传承“善导”的理念</div> ▲ 2024年8月,上海市第五中学与虹口高级<div> 中学完美合并,改名为:“上海师范大学</div><div> 附属虹口中学”。校址在三门路1126号</div> ▲ 2023年9月,虹口区与上海师范大学<div> 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共建</div><div>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虹口中学”;</div><div> 2024年9月28日,上海师范大学</div><div> 附属虹口中学揭牌典礼举行<br></div> ▲ 凉城路2236号校园西大门(一号门)<br> 围墙上的“上海师范大学附属<br> 虹口中学”校名标识 ▲ 如今“上海师范大学附属虹口中学”<br> 三门路1126号北大门(二号门),<br> 亦为学校正大门 ▲ 如今“上海师范大学附属虹口中学”<br> 三门路1016号北小门(三号门),<br> 亦为学校边门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虹口中学”标志校徽 ▲ 2024年9月2日,位于虹口区三门路1126号<br> 的“上海师范大学附属虹口中学”开学了。<div> 照片为位于三门路1126号的学校正大门</div><div> (北大门、二号门),学生健步走进学校</div><div><br></div> <div><br></div><div class="__assistant_translate_pnode __assistant_translate_pnode_block">第三章 校园篇<br></div>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虹口中学”的“三门路1126号”校园原是“上海市第五中学”的校园。2024年8月,“虹口高级中学”与“上海市第五中学”合并,“虹口高级中学”整体搬出“广粤路138号”,入住“三门路1126号”。如此提升了虹口区彩虹湾区域的教育服务能级品质;依托“上海师范大学”的资源优势,提升了“虹口高级中学”的办学品质;提升了市第五中学的校园利用率。 ▲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虹口中学平面布置图——<br> 东至铁路支线“南何线”、南至彩虹湾<br> “老年福利院”、西至凉城路、北至三门路。<br> 现总占地面积为29123平方米(43.68亩),<br> 是虹口中学“武进路86号校园”的4倍;<div> 是虹口高级中学“广粤路138号校园”的</div><div> 1.9倍;总建筑面积为62444.69平方米</div> ▲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虹口中学“三门路<div> 1126号”校园是由“善体楼、善知楼、</div><div> 善学楼和善行楼”四楼及运动场组成。</div><div> “善体楼”是高中部教学楼;</div><div> “善知楼”是初中部教学楼;</div><div> “善学楼”是学生活动中心;</div><div> “善行楼”是教研活动中心</div> ▲ 矗立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虹口中学<div> “三门路1126号”北大门校园内<br> 路边的“平面布置图”<br></div> ▲ 航拍上海师范大学附属虹口中学的<div> “善字楼”、大操场及三门路1126号</div><div> 学校正大门(二号门、北大门)位置图</div> ▲ 校园内的“善体楼、善学楼、善知楼、<br> 善行楼”之间均有“楼间走廊”相连接 ▲ 校园内的“善学楼”与“善知楼”连接<div> 的“楼间走廊”北面</div> ▲ 校园内的“善学楼”与“善知楼”连接<br> 的“楼间走廊”南面 ▲ 航拍上海师范大学附属虹口中学<div> “三门路1126号”校园俯视图</div><div><br></div> 善字楼的“善”字来历要追溯到1893年春,上海法国天主教会创办了“仁善学校”,也就是“上海市第五中学”的前身。1928年,“仁善学校”改名为“善导女子中小学”,奉行“与善信、言善信、居善地、心善渊“。所以上海市第五中学在“三门路1126号校园”兴建时,所有的楼房都以“善”字打头。 ▲ 三门路1126号学校正大门(北大门、<br> 二号门)以及从三门路看到的<br> “善体楼、善学楼” ▲ 三门路1126号学校正大门(北大门、<div> 二号门)以及从三门路看到的</div><div> “善体楼、善学楼”</div> ▲ 三门路1126号学校正大门(二号门)<br> 以及显露的“善体楼、善学楼、善知楼” ▲ 从“三门路”看“善体楼”的北面和<div> 西面风貌</div> ▲ 从“三门路”看“善体楼”的西面风貌 ▲ 看“善体楼”的东面风貌 ▲ 从校园运动场看“善体楼”的南面风貌 ▲ 从校园内看“善体楼”的南面和<br> “善学楼”的东面风貌 ▲ 面对“运动场”的“善学楼”东门 ▲ 运动场前的“善学楼”的东面与东门;<div> 以及“善行楼”的东面</div> ▲ 校园“凉城路2236号”西大门(一号门)<div> 内的“善学楼”西门</div> ▲“善学楼”西门以及“善知楼”<br> 和“善美广场”的位置 ▲“三门路1126号”北大门西侧的“善知楼” ▲ “三门路”与“凉城路”交口处的<div>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虹口中学<div> “善知楼”的北面和西面</div></div> ▲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虹口中学<br> “善知楼”的西面风貌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请继续阅读《越搬越好,越办越好——<br> 记虹口中学75周年校友返校日-3》<br></div> <div><br></div><div class="__assistant_translate_pnode __assistant_translate_pnode_block">撰 稿人 崔正翔、尹雷方 (虹口中学64届</div><div class="__assistant_translate_pnode __assistant_translate_pnode_block"> 高三(3)班校友)<br><br>完稿时间 2024年12月22日<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