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衡山

旅乐摄

<p class="ql-block">2023年11月29日,我与杨湘慈、唐汇龙夫妇、王进忠夫妇、王和平夫妇一行八人,开启了从张家界到南岳衡山的自驾之旅。虽为湖南人,但此行却是我们首次游览衡山,心中满是对这片神秘土地的好奇与期待。</p> <p class="ql-block">衡山,又名南岳、寿岳、南山,主体部分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衡山县和衡阳县东部。据战国时期《甘石星经》记载,因其位于星座二十八宿的轸星之翼,“变应玑衡”,“铨德钧物”,犹如衡器,可称天地,故名衡山。衡山主要山峰有回雁峰、祝融峰、紫盖峰、岳麓山等,最高峰祝融峰海拔1300.2米。衡山主体呈东北—西南走向,长38千米,最宽处17千米,总面积640平方千米。衡山不仅是著名的道教、佛教圣地,环山有寺、庙、庵、观200多处,还承载着上古时期君王唐尧、虞舜巡疆狩猎祭祀社稷,夏禹杀马祭天地求治洪方法的厚重历史。衡山山神祝融,被黄帝委任镇守衡山,教民用火,化育万物,死后葬于衡山赤帝峰,被尊称为南岳圣帝。道教“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有四处位于衡山之中,佛祖释迦牟尼两颗真身舍利子藏于衡山南台寺金刚舍利塔中。南岳衡山旅游区是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其神秘之美。</p> <p class="ql-block">南岳衡山牌坊,这座1989年4月建成的宏伟建筑,是进入衡山风景名胜区的标志。它矗立在南岳区衡山路,坊高20.4米,宽21.7米,由花岗岩石砌成。坊上端嵌有白色大理石额各一方,正面坊额上“南岳衡山”四字出自当代艺术大师刘海粟之手,上方图案为南岳衡山山徽;北面坊额上“文明奥区”则是当代书法艺术家吴作人的墨宝。牌坊不仅是衡山的门户,更象征着这片土地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游客中心乘车出发,沿途经过神州祖庙、忠烈祠、诚信林、延寿亭、穿岩诗林、半山亭、磨镜台、西岭门票口、民俗文化城,直至南天门(祖师殿)。沿途公路两旁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宜人,仿佛置身于一幅天然的画卷之中。下车后,我们徒步观光游览至山顶的祝融峰,每一步都仿佛在与历史对话,感受着衡山的宁静与神秘。</p> <p class="ql-block">南天门牌坊,这座坐落在祝融峰下的精致石牌坊,又称“通天之门”。它高大雄伟,牌坊上书写着“南天门”三字。左右石柱上还刻写了一副对联:“门可通天仰望碧落星辰近;路承绝顶俯瞰翠微峦屿低”这幅对联生动地描写了衡山的雄伟、险峻、壮丽的自然景观。南天门不仅是南岳前后山的分水岭,也是连接主峰的纽带,紫盖峰在东,烟霞峰在南,天柱峰在西,碧罗峰在北,它们从各自方向环抱过来,伸展开去,共同构成了衡山壮丽的山川画卷。穿过南天门,仿佛越过凡间,踏入九天之上的仙境,令人不禁心生敬畏。</p> <p class="ql-block">衡山祝融峰附近的石刻“平正真诚”,这四个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平正”表示不歪斜、公平正直,佛教中也常用来形容心境的平和与正直,强调内心的清净与正直;“真诚”则强调真率诚挚,即真诚待人、真诚处事。在佛教中,真诚是修行的重要品质,意味着在言行上保持真实和诚实,不虚假、不伪装。“平正真诚”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要求,也是对人们行为的一种期望,提醒人们在生活中保持公平正直的态度,真诚待人,不歪斜、不偏颇,以达到内心的平和与清净。</p> <p class="ql-block">衡山祝融峰附近的石刻“禹王城”,是指祝融、喜阳、金简、紫盖诸峰夹抱的一个狭长谷地,长达20余里,其形状似洞,因此被称为“毗卢洞”。相传大禹曾来南岳求金简玉书并驻扎在此地,因此得名“禹王城”。周围遗迹包括禹碑岩、禹洞等,这些遗迹见证了大禹治水的艰辛历程,也承载着衡山悠久的历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孝心石,位于衡山祝融峰附近,是曾国藩为家乡父老重新修建的古道旁的一块石刻。曾国藩小时候常跟随母亲到衡山烧香拜佛,亲眼目睹母亲及乡邻们爬山的辛苦,决心长大后重修古道以报答母亲和家乡的养育之恩。这条古道被当地人称为朝天圣路,并刻下孝心石以感念曾国藩的孝心。孝心石不仅是一块石头,更是一种象征,代表着孝道的传承和弘扬,它静静地诉说着曾国藩对母亲和家乡深深的爱。</p> <p class="ql-block">朱陵洞天,道教的重要圣地之一,被誉为“南岳四绝”之一,以其独特的水景闻名。泉水奔涌,光、声、影三绝的水景构成独特景观,自古令无数文人墨客倾倒,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章。传说中,大禹治水时曾来南岳求金简玉书,并在朱陵洞天举行祭祀典礼。唐朝开元年间,唐玄宗派遣内侍张奉国和道士孙智凉专程从京师来到南岳朱陵洞投放金龙玉简,这一“洞天投龙”的盛况被详细记载在《南岳志》中。朱陵洞在石鼓山东侧的悬崖下,是道家的所谓“洞天福地”,它见证了道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承载着无数历史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衡山的崖刻篆书“观海”、楷书“雍容大雅”,以及大量的崖刻,彰显着衡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些崖刻不仅是艺术的瑰宝,更是历史的见证,它们记录了古人对衡山的赞美与敬仰,也承载着衡山的千年文化传承。</p> <p class="ql-block">关于“寿比南山”的传说,有多种版本。一种说法是衡山对应星宿28宿之轸星,轸星旁有一颗主管人间寿命的“长沙星”,因此衡山有“寿岳”之称。另一种说法是祝融氏是上古轩辕黄帝的大臣,因住在衡山并葬在衡山,且衡山对应星宿28宿之轸星,故有“寿岳”之称。这些传说不仅增添了衡山的神秘色彩,也表达了人们对长寿的美好祈愿。</p> <p class="ql-block">上封寺,位于南岳衡山的最高峰祝融峰额下,是南岳最早的古刹之一,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上封寺最初是东汉时期的道教宫观,名为“光天道观”,后被道教尊为“第二十二福地”。隋大业年间(605-618年),隋炀帝南巡至此,下旨将观改为寺,并赐名“上封寺”。唐末诗僧齐已曾住此寺,北宋末年,著名僧人佛心、善果先后主持上封寺,殿宇规模逐渐扩大,香火也日渐旺盛。明朝中期,上封寺、祝融殿都变成了铁瓦石墙,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上封寺新建天王殿,信士罗枬还特地捐资铸成铁质四大天王立像,进行供奉。上封寺布局严谨,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浓厚的宗教氛围和文化底蕴。上封寺不仅是佛教信徒的朝圣之地,也是游客欣赏衡山美景、体验佛教文化的重要景点。</p> <p class="ql-block">南岳衡山祝融峰桃形巨石上的“南岳衡山”四个大字由赵朴初题写,这四个大字不仅彰显了衡山的雄伟壮观,也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衡山祝融峰桃形巨石前合影留念,记录下这段美好的旅行。那一刻,我们仿佛与衡山的历史文化融为一体,成为这片神奇土地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我在刻有“南岳衡山”桃形巨石前拍下这张纪念照,这张照片不仅记录了我与衡山的美好瞬间,也成为了我心中永恒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桃是长寿的象征,美女罗秀英在桃形巨石前留下靓照,祚福健康长寿</p> <p class="ql-block">此时的王和平先生精神焕发,显得特别帅气,在象征长寿的桃形石前拍下了这张英俊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祝融峰‌是南岳衡山的最高峰,海拔1300.2米,挺拔突起,高出其他诸峰之上,被誉为“南岳四绝”之首。‌祝融峰是根据火神祝融氏的名字命名的。祝融氏是上古轩辕黄帝的大臣,因其在管火用火方面的卓越贡献,黄帝任命他为管火的火正官,并住在衡山的最高峰上。祝融氏教会了人们用火,帮助人们熟食、取暖、驱赶野兽,因此人们为了纪念他的贡献,将衡山的最高峰命名为祝融峰。</p> <p class="ql-block">‌祝融殿位于南岳衡山祝融峰顶,是纪念火神祝融的殿宇。‌祝融殿始建于隋代,历经多次重建与修缮。最初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名为开元祠,内祀祝融火神。清代乾隆十六年(1751年)改建为殿,光绪七年(1881年)重修,殿宇以石墙铁瓦建成,后因年久失修被废,现仅留遗址‌。祝融殿整个殿宇分为两进,全部由坚固的花岗岩石建造而成。门额上刻有“祝融峰”三个大字,左右两侧刻有“寅宾出日,峻极于天”的对联。殿内正中供奉南岳圣帝,即祝融火神,也被称为南岳衡山之神‌。祝融殿不仅是祭祀火神的场所,也是历代帝王祭祀祈福之地。它见证了火神祝融的传奇故事,成为衡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站在祝融峰顶,感受山风的吹拂,仿佛能听到火神祝融的呼唤,体验到一种神秘而壮丽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游览南岳衡山,既感受到了衡山的雄伟壮观和自然风光,更感受到了衡山丰富的历史文化。不仅锻炼了身体,愉悦了心身。而且了解了衡山的历史和宗教文化,学到了知识,滋养了心智,净化了心灵,受益匪浅,收获颇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