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日洗马池巷东端(贺孝贵 摄于2024年12月28日)</p> <br> <div> 洗马池巷,是西正街北端转而向西,连接西后街的一条巷子,因有清代军队洗马的池子而名。洗马池为长方形,广阔42平方米,深1.5米,今已废,但池门保存尚好。池门为两层牌楼式建筑,高3.5米,宽3米,嵌长1.5米、宽0.6米青石碑额,额面从左至右横刻0.15米见方“洗马池”三个宋体大字,后有小字题款数列,全文为:“古人云,晚凉看洗马,亦军中要务也。署前旧有池,淤废日久,今特浚而新之。庶马政复修蕃,鹿因之而兆兹,当春日融和,桃柳掩映,见二、三良马腾骧其中,洵有一洗空凡之象而乐。国家之升平焉,故识之。光绪壬辰年春日,楚南熊朝鉴题”。<br><br></div> 洗马池门墙现状(贺孝贵 摄于2024年12月28日) <div> 这里为什么会建军队洗军马的池子,与施南协有关。清朝政府在雍正十三年(1735年)对鄂西南土司“改土归流”后,设立施南府,同时设立施南协。协是一府之地的驻军机构,相当于后世的师、旅。协的最高指挥官为副将,俗称协台,下辖左中右三营,中营指挥官为都司,左右营指挥官为守备。协、营办事机构为署,中营都师司署设府城南门内(今武警支队驻地),左营守备署设咸丰县城内,右营守备署设利川县忠路镇,协署设府城西今洗马池巷北面,民间称协台衙门。<br> 施南协署坐北朝南,由左右辕门、左右鼓楼、头门、仪门、大堂、二堂、宅门、前后内署、官厅、慎余堂、书房、福神庙、箭场门、演武厅等25栋建筑组成,另有宽大的演武场,规模庞大,西抵城墙,东抵西正街北端,后抵府后街(今和平街)。协署对面是圈养军马的地方,并建有洗涤军马的池子,后废,光绪辛卯年(1891年),施南协副将(协最高指挥官)熊朝鉴主持复修洗马池。<br><br></div> 施南协遗址处(贺孝贵 摄于2024年12月28日) <div> 以后洗马池两旁增设建筑,与协署相向成巷。清末,因清政府财政困难,军费拮据,协署失修,房屋破败,至清朝廷大规模裁撤军队后被弃用。1935年7月湖北省高等法院第三分院曾设协署旧址,后因房屋太破旧迁大十街考棚旧址。1946年春,恩施县简易师范学校在协署旧址兴办,有4个班共100多名学生,一年后迁走。以后协署旧址被分建成数户民居。<br><br></div> 今日洗马池巷西端(贺孝贵 摄于2024年12月28日) <div> 协署不存在了,但协署洗军马的池子保存,成为协署最后的标志。人们出于对协署的怀念,称这一带为洗马池,称洗马池前的街巷为洗马池巷。解放后原洗马池范围建有恩施县商业局幼儿园、县招待所。1986年市政府将原招待所面临洗马池巷的房屋划给市文化局办公,洗马的池子在其左侧,石条镶砌的池子保存尚好,只是里面掩土成了菜地。现在池子处建了民房,唯剩洗马池门墙及门额题文见证过去的历史。(原名《施南协署的历史变迁》,载贺孝贵著2014年西安出版社《历史恩施》,本次改写成此文发表)</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