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行川陕·千佛崖

原野

<p class="ql-block">  11月2日下午四时许,我们抵达千佛崖摩崖石窟,整日阴沉的天空已放晴,这也是当日广元之行的第三旅程,组团游的便捷带来的快节奏终于可以放慢,让我们有充裕的时间遍览夕阳余晖下的千佛崖。</p> <p class="ql-block">  ▼千佛崖石窟位于广元主城以北5公里的嘉陵江东岸,其石窟造像历史自北魏开始一直延续至明清,1935年修筑川陕公路时曾遭部分损毁,就现存的石窟造像规模仍为四川最大、最丰富,其留存的历史文化信息也是研究巴蜀佛教传承和石刻艺术的重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  ▼前行首遇大云寺,大云寺始建于北魏,原名柏堂寺,武则天称帝后为寻求政治合法性,大力倡导佛教、供奉弥勒佛,並以印度佛经《大云经疏》所述:净光天女于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曾以凡胎降生人间,普释佛法深义,最终成为国王。武则天将自身转轮为女身弥勒佛降世,宣扬女性称帝的合法与正统,命各州均需修建大云寺並寺藏佛经《大云经疏》。</p> <p class="ql-block">  ▼广元本为武则天的出生地,当地官僧两界积极响应,将柏堂寺更名为大云寺,现存佛殿为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由广元县令张赓谟捐资修建。</p> <p class="ql-block">  ▼大云寺前的金牛道遗址得以保留,这里是沟通巴蜀与秦汉间的古蜀道,毗邻嘉陵江与千佛崖贴崖而行,1935年开建的川陕公路籍此开岩凿路,直至2009年,108国道改从山后隧道穿过,才结束了这段公共交通要道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广元千佛崖石窟全长380余米,崖高80余米, 离地最高45米,现存54窟,也是四川规模最大、雕刻技艺最为精斟的石窟群。</p> <p class="ql-block">  ▼相较著名的云岗石窟、龙门石窟、莫高窟、麦我山石窟等四大石窟,千佛崖石窟无法与之相比,但就目前存留的造像规模依然达到7000余尊。</p> <p class="ql-block">  ▼千佛崖摩崖石窟始凿于北魏,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历代不断开凿,其历史之长亦为四川之最,被称“历代石刻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这些石龛层层叠叠、密如蜂房,最多处上下折叠达13层;大小交错、左右相连,绵延380余米,规模堪称壮观。</p> <p class="ql-block">  ▼据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立碑记载,当时保有造像“一万七千有奇”,很可惜此后八十年,随着川陕公路的修建被毁大半。</p> <p class="ql-block">  ▼1961年,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创建为4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千佛崖石窟造像以大云古洞为中心分为南北两段,南段龛窟主要有大佛洞、莲花洞、千佛洞、睡佛龛、持莲观音窟,北段有中心柱窟、弥勒窟、卢舍那佛龛、藏佛洞等。</p> <p class="ql-block"><b>  ▼大云古洞 </b>大云古洞也是千佛崖最大的洞窟,开凿于唐开元三年(公715年),耗时7年完工,窟口上方有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所题“大云古洞”四字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窟内塑有234尊造像,左右两壁有148尊莲花观音像,洞窟中央为弥勒佛立像,据说为武则天的化身佛像。</p> <p class="ql-block"><b>  ▼莲花洞 </b>莲花洞开凿于北魏,是千佛崖的早期造像,其洞窟内刻有双层莲花浮雕而得名,並以雕刻技艺精美绝伦而著称,窟内造像为一佛二菩萨,中央为弥勒佛。</p> <p class="ql-block"><b>  ▼中心柱窟 </b>中心柱窟为双窟,窟门两侧刻有两力士,形状威武,中心间隔为未完工的方柱,正面为一佛、两菩萨、两天王五尊佛像。</p> <p class="ql-block"><b>  ▼持莲观音窟 </b>持莲观音窟开凿于初唐,释迦、多宝两佛並坐,背部浮雕天龙八部,左侧持莲观音体态婀娜、雕刻精美,被称“东方美神”。</p> <p class="ql-block"><b>  ▼苏颋龛 </b>开凿于唐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由升任紫微伺郎同紫微黄门平章事的苏颋敬造,故称宰相佛龛,一佛二菩萨的造像异常精美、线条流畅,系唐代雕像精品。</p> <p class="ql-block"><b>  ▼卢舍那佛龛 </b>卢舍那佛代表智慧与光明,佛像形态端庄、面容慈祥,融入了武则天的形象元素,其优雅睿智的姿态与洛阳龙门石窟的形象大师卢舍那大佛有着异曲同工之美。</p> <p class="ql-block">  ▼弥勒窟 三世佛中弥勒佛代表未来,千佛崖中许多佛龛都以弥勒佛为主供佛,这与武则天自喻女身弥勒转世的政治色彩一脉相关。</p> <p class="ql-block"><b>  ▼千佛洞 </b>千佛洞高2米,宽3.9米,深3米,有造像926尊,是千佛崖造像最多的洞窟。是盛唐艺术精华,其造像肌肉丰满,比例适度,衣纹流畅,装饰别致。佛背后为镂空雕刻的屏风,左右二壁为十尊之佛雕罗汉像,高为1.2米,姿态各异。整个画面布局严谨,立体感强,后壁光线充足,经千余年风霜雨雪剥蚀和地震摇撼仍完好无损。</p> <p class="ql-block"><b>  ▼睡佛龛 </b>睡佛窟内为佛祖湼槃造像,中央佛坛上佛祖右侧而卧,身后弟子姿态各异,佛头侧在祥云上,摩耶夫人用双手亲抚佛祖头部,尽显母子深情;六个女弟子奔走相告,佛已涅槃;十弟子或坐或卧,自焚金棺;娑罗双树下九位弟子与摩耶夫人围金棺而坐;十四位弟子共抬金棺。</p> <p class="ql-block"><b>  ▼神龙窟 </b>神龙窟开凿于唐神龙二年(公元706年),窟内造像弥勒佛一尊,神龙为武则天最后年号,中宗继位继续沿用。</p> <p class="ql-block"><b>  ▼大佛窟 </b>大佛窟亦开凿于北魏,为千佛崖最早石窟之一。</p> <p class="ql-block"><b>  ▼韦抗窟 </b>韦抗窟开凿于唐开元三年(公元715年),由刽南道按察使、益州大都督府长史韦抗所造,窟内有唐宋明清题记20余则,是千佛崖保留题记最多的洞窟。</p> <p class="ql-block"><b>  ▼藏佛洞 </b>藏佛洞开凿于清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为四世章嘉活佛赴西藏参加十一世达赖的坐床典礼后,在返京途中开凿,据考证内刻三世章嘉呼图克图活佛像。章嘉为青海佑宁寺活佛系统,三世章嘉曾主持藏传佛教寺院雍和宫改建,呼图克图大师手持嘎巴拉碗,“醍醐灌顶”一词就源于此宗教仪式。</p> <p class="ql-block"><b>  ▼柏堂阁 </b>柏堂阁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设计,高23.29米,长39.35米,面积470平方米,建筑采用钢架结构为主体,以陶瓦作为屋顶和墙面的主要建筑材料,并创新设计了陶瓦和钢架的涵接问题,是集文物保护和展示于一体的保护建筑。建筑既起到遮蔽风雨、减轻阳光直射、减弱风力的作用,又能有效地保证室内空气正常流通,达到最小干预环境的目的,同时又很好地解决了与周边环境相融合的问题。该项目的实施对千佛崖摩崖造像的保护起到关键性作用,对全国同类石窟的保护亦有借鉴及示范意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些北段石刻单独20龛远离主窟崖面,由于风化严重,现由新建的柏堂阁加以保护,以单窟单像为主,为盛唐时期作品,面相丰满、身躯健壮,部分造像虽为残留,却不失雍荣华丽风范。</p> <p class="ql-block">  千佛崖石窟与四大石窟相比虽然规模较小,但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不容忽视,许多佛像保存完好,展示出精湛的雕刻技艺,以及巴蜀地方特色,如果来广元千万不要错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