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情怀一唐之文故事

石头肖

<p class="ql-block">唐老兵奇石馆留影</p> <p class="ql-block">老兵情怀一唐之文故事</p><p class="ql-block"> 一位在铁道兵部队服役20余年的老兵,曾在铁道兵5师23团3营任教导员。于83年从部队转业。来到攀枝花后,他仍保持部队的优良本色,在关工委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积极奉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于2013年“关工委成立10年纪大会“上被评为10佳模范人物之一,还相继被评为东区教育局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他就是铁道兵退伍营教导员唐之文。</p><p class="ql-block">《铁道兵之歌》唱出了铁道兵真实而贴切的军营生活和为国家为人民建设铁路的奉献精神,是铁道兵官兵们最喜欢吟唱的富有激情和斗志的歌。“背起那个行装,扛起那个枪,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四海为家的铁道兵,自己“居无定所”,却让千家万户安居乐业。每当一条铁路刚建好,新的任务又在召唤了。这不,贵昆铁路刚通车,成昆铁路又“张开双臂热情迎接”了。</p><p class="ql-block"> 于1965年初底,铁5师从云南转移到川滇交界处与云南省交界处的攀枝花地区,他们团负责成昆铁路三堆子、青龙山、手攀岩和牛坪子隧道建设。身为23团3营教导员的唐之文在这里一干就是6年,经历了部队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见证了官兵们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和超凡的勇气。</p><p class="ql-block"> 攀枝花地区的气候与云南的气候不同,气温炎热而干燥。尤其是3一5月,骄阳似火,战士们很不适应,早操时,常有休克现象。更有甚者,天上太阳炙烤,地面水源缺少。连队的营房工地都在半山腰,眼望金沙江和雅砻江水,奔流不息东流去,官兵们只能“望梅心叹"。吃喝用水只能依赖汽车运输,或上天恩赐!节约用水势在必行!一盆凉水,早上洗脸,中午擦汗,晚上洗脚,还不能就此倒掉,制土坏修营房,还在等着这盆洗脚水的奉献。生活艰苦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部队施工的青龙山,牛坪子等几个隧道,与其联接的是陡峭岩壁。仰望高山挺抜,险峻异常。雨季,暴雨泛滥,山洪倾泻而下,滾石和泥石流,似野马奔袭,所到之处。恐怖异常。这样险象环生的环境,折射出战士们不怕牺牲的勇气和坚靭不拔的毅力!</p><p class="ql-block">一天晚上倾盆大雨,山体损毁,一块滚石,如脱缰野马从天而降,砸向营房,惯性趋使,又腾空而起,直飞山下,砸穿营房屋顶,砸向战士床头,骇人听闻,惊心动魄!让人目瞪口呆,膛目结舌!</p><p class="ql-block"> 修路任务紧迫,修路大军大量拥入,沿途蔬菜凤毛麟角。连领导鼓励战士们剩用早晚间息,开荒种菜,缓解吃菜困难,把大家从“干咸菜和盐水泡饭”中解脱出来。</p><p class="ql-block"> 几年抢修,艰苦奋斗,终于迎来成昆铁路胜利通车。有力的支援了攀枝花钢铁厂等城市综合配套建设。还对巩固国防做出了积极的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 当成昆铁路通车捷报传出,襄渝安康隧道这块硬骨头又等着他们去啃!当“硬骨头”被啃掉,又马不停蹄奔向南疆铁路。</p><p class="ql-block"> 于72年,转至南疆,将长6152米,海拔高3000多米的奎先大板隧道修通。</p><p class="ql-block"> 在部队,自觉学习文化是他的一大爱好,他的文化素养和理论水平得以提高就源于此。 </p><p class="ql-block">那时部队学习资料有限,只能凭借自己多留心,一旦碰上机会,便抓住不放,把自已喜欢的内容记录下来,挤出时间学习。</p><p class="ql-block">他有一个小本子,上面记录着很多学习笔记,其中就有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在贵昆铁路梅花山隧道修筑期间,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前来部队视察,了解修路情况。看到战士们施工艰辛付出的场景,指导性的提出了“统筹施工法“,被部队采纳,加快了施工进度,受到了部队的普遍喜欢。</p><p class="ql-block">战士们忘我劳动,辛劳付出,忠于职守的精神,他被深深感动。即兴赋词一首,《西江月》赞扬铁道兵:“今日梅花绽放,明朝杜鹃花满山,铁兵巧手绘蓝图,彩虹飞上云天,不畏艰难险阻,何惧水深石顽,十万大山已凿穿,凯歌直冲宵汉"。这首诗词,被他抄录了下来,在部队战士中经常传颂。通过学习传颂,鼓励了战士们积极奋进!</p><p class="ql-block"> 他为人热情,乐于助人,受到老兵们的信任,他也理所当然的成了攀枝花市退伍老兵聚会的召集人。</p><p class="ql-block">他不骄不躁还表现在退休以后的工作中,他身为退休人员党支部书记,一有机会,就抓住不放,收集一些资料组织大家认真学习,常常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杨。负责每年战友聚会组织联络,他义不容辞。还有迎来送往,接受央视等采访,以及生老病死看望事宜,无一落下。大家对他的好评与尊敬不言而喻。或在老兵聚会上,或退休职工学习会上,不止一次的讲到,一定要继承我军的光荣传统,弘扬“三线建设“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为社会发挥余热。他是这样讲的,也是这样做的。</p> <p class="ql-block">指挥唱军歌</p> <p class="ql-block">给老战友讲话</p> <p class="ql-block">与老兵交流</p> <p class="ql-block">与云南前往攀枝花故地重游老兵合影</p> <p class="ql-block">在金沙江畔拉鲊老兵接待站合影</p> <p class="ql-block">重游成昆铁路一红卫隧道</p> <p class="ql-block">修成昆铁路横洞遗存</p> <p class="ql-block">与拉鲊老兵接待站长交流</p> <p class="ql-block">在拉鲊展厅里。</p> <p class="ql-block">与拉鲊老兵接待站长交流</p> <p class="ql-block">与老魏(左)合影</p> <p class="ql-block">在拉鲊码头</p> <p class="ql-block">与移民交流</p> <p class="ql-block">乌东德电站建成畜水,成昆铁路部分路段让位,移民搬迁。修铁路老兵唐之文等与大家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与搬迁移民交流</p> <p class="ql-block">走访搬迁移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在搬迁移民家走诱</p> <p class="ql-block">与移民亲场切交流</p> <p class="ql-block">与移民一一退休校长亲切交流纪念照</p> <p class="ql-block">与魏亨荣合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