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乐:不断刷新河北集邮文化的新高度

河北红藏

<p class="ql-block"> 牛双跃</p> <p class="ql-block">2024.12.27《中国集邮报》整版报道了常乐先生执著追求、热爱集邮事业的事迹。</p> 在河北集邮事业的发展历程中,有一位集邮人以其独特的领导风范和卓越的工作能力,为河北集邮事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篇章。他以其深厚的集邮学识、高瞻远瞩的视野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带领河北集邮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他就是河北省集邮协会副会长,原秘书长常乐先生。 <p class="ql-block">常乐先生(左)与河北省集邮协会副会长、英国皇家邮学会会士张华东</p> <p class="ql-block">常乐先生主编的《燕赵邮文——河北省集邮协会成立四十周年集邮文选》</p> 一、深抓集邮学术研究,提升河北集邮水平<br>  常乐先生深知集邮学术研究对于提升河北集邮水平的重要性。集邮不仅仅是一种爱好,更是一种文化、一种传承。因此,他积极投身于集邮学术研究中,深入挖掘邮票背后的历史与文化内涵,不断提升河北集邮的学术水平。<br>  在当今社会,集邮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早已超越了简单的收藏范畴,成为了一种承载历史、弘扬文化、促进交流的重要载体。在河北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集邮活动更是蓬勃发展,而在这背后,离不开对集邮学术研究的持续深耕与推动。常乐先生,作为河北集邮界的领军人物,深知集邮学术研究对于提升河北集邮水平的重要性,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了一段段推动集邮文化繁荣发展的佳话。<br>  常乐先生深知,集邮学术研究是提升集邮水平的关键所在。它不仅能够深化我们对邮票背后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认识,还能促进集邮爱好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集邮文化的传承与创新。<br>  常乐先生的努力不仅为河北集邮学术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集邮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在最近举办的“上海2024亚展”上由常乐主编的《燕赵邮文——河北省集邮协会成立四十周年集邮文选》又荣获了“银奖”,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抓集邮学术研究,提升河北集邮水平”的深刻内涵,为河北乃至全国的集邮爱好者树立了榜样。<br> <p class="ql-block">常乐先生主编的《河北集邮》报</p> <p class="ql-block">常乐先生(左)和石家庄文化名家王律先生一起为《白毛女》邮资机签首发揭幕</p> 二、做抖音、编报纸、讲邮票,推广集邮文化<br>  更令人钦佩的是,常乐先生的宣讲并不仅仅停留在学术研究的层面。他深知,要让集邮文化真正深入人心,就必须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亲身体验集邮的乐趣。因此,他不仅在视频中展示邮票,还积极与网友们互动,解答他们的疑问,分享自己的集邮经验,甚至组织线上线下的集邮交流活动,为集邮爱好者们搭建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在主编好每月一期的《河北集邮》之外,常乐先生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抖音这一拥有庞大用户群体的短视频平台,亲自上阵,宣讲邮票知识,推广集邮文化。在他的抖音视频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各种珍贵的邮票,还能了解到邮票背后的故事,感受到集邮文化的独特魅力。常乐先生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将原本枯燥乏味的集邮知识讲解得引人入胜,让网友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长见识,拓宽视野。通过常乐先生的不懈努力,集邮文化在抖音平台上焕发出了新的生机。越来越多的网友开始关注集邮,了解集邮,甚至加入到集邮的行列中来。这一变化不仅提升了河北集邮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更让集邮文化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在信息时代焕发出了新的光彩。在他的带领下,集邮文化将会吸引更多人的关注与参与,成为新时代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线。<br> <p class="ql-block">常乐先生(右)与集邮家们一起评审参展邮集</p> <p class="ql-block">常乐先生(中)与集邮家唐秋涛(左)张万国一起评审参展邮集</p> 三、举办邮展,展示河北集邮成果<br>  邮展不仅是集邮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展示集邮成果、传承集邮精神的关键平台。常乐先生,一位深谙此道的集邮大家,深知邮展对于推动集邮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展示河北集邮成果方面,他更是不遗余力地投身于邮展的组织与策划之中。因此成功举办的“河北省第十二届集邮展览”被广泛誉为“近时期很难被超越的邮展。”<br>  常乐先生说:“每一次邮展都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它不仅能让集邮爱好者们近距离欣赏到珍贵的邮票藏品,还能让更多人了解集邮文化,感受集邮的魅力。”因此,他亲自上手,从策划到实施,每一个环节都力求精益求精。在他的精心筹备下,一系列大型集邮展览在河北这片热土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集邮界带来了一场场视觉与文化的盛宴。<br>  通过邮展这一平台,河北集邮人不仅展示了自己的集邮成果,还与其他地区的集邮爱好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互动。他们分享集邮心得,探讨集邮文化的发展趋势,共同为推动集邮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这种跨地域、跨文化的交流,不仅拓宽了集邮人的视野,也促进了集邮文化的交流与融合。<br>  更重要的是,邮展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提升了河北集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河北集邮,了解河北集邮的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这不仅为河北集邮人赢得了更多的尊重和认可,也为河北集邮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br> <p class="ql-block">常乐先生组织的河北省集邮文化宣传培训班结业典礼</p> 四、组织专业培训,提升河北集邮队伍素质<br>  常乐认为:“河北作为一座集邮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应该始终致力于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集邮队伍。”为了这一目标,常乐先生以其卓越的远见和务实的行动,成为了推动河北集邮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积极策划并组织了多场高质量的培训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涵盖了集邮基础知识、珍稀邮票鉴赏、集邮市场趋势分析等多个方面,还特别邀请了国内外知名的集邮专家和学者前来授课。他们带来了前沿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独到的市场见解,为河北集邮人打开了一扇扇通往集邮殿堂的大门。<br>  在这些培训活动中,常乐先生特别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他鼓励学员们不仅要认真听讲,更要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通过现场观摩、互动问答、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学员们不仅加深了对集邮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学会了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运用这些知识,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br>  经过这些培训活动的洗礼,河北集邮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不仅掌握了更多的集邮知识和技能,还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他人合作与交流。这些变化不仅体现在个人的成长上,更体现在整个集邮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上。如今,河北集邮队伍已经成为了一支充满活力、勇于创新的队伍,为推动河北集邮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br> <p class="ql-block">常乐秘书长在少年邮局邮寄纪念封</p> <p class="ql-block">常乐先生在《中国古钱币》邮资机戳首发式上</p> <p class="ql-block">五、用心热爱,身在其位比谋其政</p><p class="ql-block"> 由于不可抗拒的种种原因,常乐曾一度卸下了河北省集邮协会秘书长这一重任,对于常乐而言,职位的变动并未削弱他对集邮事业的热爱与执着。他的心,依旧紧紧系在那方寸之间的邮票上,每一枚邮票都承载着他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对未来的无限憧憬。</p><p class="ql-block"> 在常乐离开的这段时间里,河北省集邮协会的领导岗位始终空缺着一个难以填补的位置。这不仅是因为他的专业能力无人能及,更因为他那份对集邮事业的深厚情感,是任何职位都无法替代的。于是,当常乐接到邀请他重新出山,继续为河北集邮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时,他没有丝毫犹豫。这份邀请,对他而言,不仅是荣誉的回归,更是责任的召唤。他深知,身在其位,必谋其政,无论身处何种境地,只要心中有爱,有责任,就应当全力以赴,不负韶华。</p><p class="ql-block">  重新走马上任的常乐,带着对集邮事业的无限热爱与敬畏,迅速投入到新的工作中。他深知,集邮不仅仅是一种收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情感的寄托。因此,他着手规划了一系列旨在提升河北集邮影响力的活动,从邮票展览到集邮讲座,从青少年集邮教育到国际集邮交流,每一项活动都凝聚着他的心血与智慧。</p><p class="ql-block">  常乐常说:“用心热爱,身在其位必谋其政。”他的所作所为正是对这一信念的最好证明。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地,只要心中有爱,有责任,就应当勇敢地站起来,为自己热爱的事业奋斗,在集邮这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不断超越,不断飙升集邮文化的新高度。</p><p class="ql-block">(本文原载:2024.12.27《中国集邮报》第四版)</p><p class="ql-block"> 2024.12.4 </p><p class="ql-block"> 于白毛女集邮工作室</p> 作者简介:<br><br>牛双跃,笔名:师也非、牛朋、牛歌。<br><br>一、现任职务:<br>中国收藏家协会理事;<br>全国纸品收藏联盟副主席;<br>全国钱币收藏联盟副主席;<br>中国文化信息协会红藏会执行会长;<br>中国收藏家协会扑克牌分会常务副会长;<br>中国跨界集藏联盟副主席;<br>河北省集邮协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br>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br>白毛女艺术陈列馆馆长等。<br><br>二、写作并出版:<br>①、诗歌及散文作品散见于《解放军报》《战友报》《诗神》《世界华人诗报》等报刊。曾出版诗集《飘逸的风景》《回归自然》、《牌缘悟语》、《路上的沉思》等;出版散文集《从军琐忆》。<br>②、出版文献类著述10部。文章或著作多次获奖。<br>③、曾在《中国集邮报》《燕赵都市报》《藏书报》《燕赵晚报》等报刊独立执笔《收藏与鉴赏》专栏。<br>④、《晋察冀边区货币图鉴》《冀南银行货币图鉴》《白毛女邮票引发的追寻与探索》等著作入藏河北博物院及多家国家级博物院和纪念馆。<br><br>三、社会影响:<br>  事迹曾经登录《人民日报》《金融时报》《人物周报》《中国集邮报》《中国商报》《中国工商报》《中国税务报》《中国铁道报》《河北日报》《燕赵都市报》等报刊,以及中央电视台、河北、湖南、吉林、河南等省电视台,《收藏》《中国收藏》以及新华社、中新网、中红网等多家新闻媒体及200余部辞书和年鉴。<br><br>四、所获名誉:<br>1997年荣获:“华夏优秀收藏家”;<br>2003年荣获:“河北省民间收藏家”;<br>2004年荣获:“中国杰出扑克牌收藏家”;<br>2013年《白毛女》主题收藏始创大世界基尼斯之最;<br>2015年荣获 :“中国红色收藏家”;<br>2017年荣获 :“中国铁路文化收藏二十年资深收藏家”<br>2019年荣获 :“河北省首届十大藏书家”。<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