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虹口中学走过了七十五年的光辉历程。1949年11月21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虹口中学支部成立,这一天被定为“校庆日”。这所“与共和国同龄,与行政区同名”的学校与时代同行,与日月同辉,与共和国同步。<br> 这七十五年中,虹口中学经历了三次体制改变,两次更改校名,两次搬迁,且辗转虹口区内的三处校址。<div> 1949年11月~2003年4月为“虹口中学”,初中、高中共存; </div><div> 2003年5月~2024年8月为“虹口高级中学”仅有高中年级;</div><div> 2024年9月~至今为“上海师范大学附属虹口中学”,虹口高级中学与市五中(初级中学)合并,成为一所完全中学。<br></div><div><div> 1949年11月~2006年7月,校址:虹口区武进路86号;<br> 2006年8月~2024年8月,校址:虹口区</div><div>广粤路138号;<br> 2024年9月~至今,校址:虹口区</div><div>三门路1126号。</div></div><div><br></div> ▲ 上世纪七十年代,上海市虹口中学<br> “武进路86号校园”校大门 ▲ 2006年9月~2024年8月,上海市虹口高级<div> 中学“广粤路138号校园”校大门</div> ▲ 2024年9月~至今,上海师范大学附属虹口<div> 中学“三门路校园”(虹口区彩虹湾),<br> 照片为“上海师范大学附属虹口中学”<div> 三门路1126号校大门(北大门、</div><div> 二号门、亦为学校正大门)</div></div><div><br></div><div><br></div> 第一章 校庆篇 ▲ 2024年10月19日,上海市虹口中学校友会<div> 发出“致校友联络人的一封信”,欢迎广</div><div> 大虹中校友于2024年11月16日(周六)</div><div> 参加 “虹口中学建校75周年”校庆纪念</div><div> 活动,地址:“凉城路2236号”。<br> 期待校友们来母校新址探望<br></div> ▲ 2024年11月16日(星期六),上海师范<div> 大学附属虹口中学举办“校友返校日”</div><div> 活动,庆贺“虹口中学建校75周年”。</div><div> 设在学校大门口的接待站发给每位 </div><div> 返校校友佩戴的“虹口中学75周年</div><div> 校友返校日”标识牌</div> ▲ 2024年11月16日(星期六),上海师范<br> 大学附属虹口中学西大门口的接待站<div> 赠送给每位返校校友“盖好纪念章的</div><div> 校园风景明信片和校庄纪念贴签”</div> ▲ 位于“凉城路2236号”大门口(一号门、 <div> 西大门、学校边门)围墙上的醒目校名</div><div>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虹口中学”及校徽</div> ▲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虹口中学西大门<div> (一号门)处“凉城路2236号”<br> 的学校西大门传达室<br></div> ▲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虹口中学“凉城路<br> 2236号”西大门内,红旗招展,<div> 标语林立,“75” 下标悬挂。</div><div> “欢迎虹中各届校友探望母校”</div> ▲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虹口中学“凉城路<br> 2236号”西大门内路北侧设有<div> “接待站”</div> <div>▲ 2024年11月16日,“上海师范大学附属</div><div> 虹口中学”在凉城路2236号校址西大门</div><div> 内竖起别具一格的“迎宾信封”标牌,</div><div> 寓意“通信联系”。上面的邮戳标明</div><div> 《1949—2024》其上书写“时光不老 </div><div> 我们不散”的壮语,以此激励广大</div><div> 虹口中学校友常回家看看<br></div>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虹口中学”西大门口<br> 学校领导(校长李鹏,书记吕凌)<br> 及高一学生在迎接虹中校友回家 ▲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虹口中学校长李鹏,<div> 党总支书记吕凌与笔者崔正翔在</div><div> “迎宾信封”标牌前合影留念。</div><div> 照片中——</div><div> 左起:吕凌、崔正翔、李鹏</div> ▲“虹口中学64届高三(3)班”返校校友<br> 在“迎宾信封”标牌前合影留念。<br> 照片中——<br> 左起:崔正翔、尹雷方 ▲“虹口中学64届高三(3)班”返校校友<br> 在“迎宾信封”标牌孔中合影留念。<br> 照片中——<br> 左起:崔正翔、尹雷方 ▲“虹口中学58届初三(7)班”返校校友<br> 在“迎宾信封”标牌孔中合影留念。<br> 照片中——<br> 左起:吴国贤、王学根 ▲ 虹口中学王洵老师与64届校友叶阁丰<br> 在“迎宾信封”标牌前合影留念。<br> 照片中——<br> 左起:叶阁丰、王洵<div><br></div>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虹口中学位于三门路1126号,由“善体楼、善知楼、善学楼、善行楼”等主体建筑和运动场共同组成。校园开有三个大门:西大门(凉城路2236号,一号门,为学校边门)、北大门(三门路1126号,二号门,为学校正大门)和北小门(三门路1016号,三号门,亦为学校边门)。 ▲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虹口中学平面布置图 ▲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虹口中学“校史馆”<div> 位于“善行楼”的西南角<br></div> ▲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虹口中学“校史馆”内<div> 的展览中大厅及校徽。虹中返校校友须</div><div> 首先参观“校史馆”</div> ▲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虹口中学的学生校徽 ▲ 走廊屏幕上打出“上海师范大学附属<div> 虹口中学欢迎你”的字样</div> ▲ 楼梯前铺着红地毯,上面写着<br> “歡迎光臨 WeIcome” ▲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虹口中学“善体楼”。<div> 学校的高中部就设在“善体楼”中</div> ▲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虹口中学“善体楼”中<div> 1F~6F的学校各部门安置标牌</div> ▲ “虹口中学建校75周年校友返校日”<div> 各届校友的活动就被安排在</div><div> “善体楼”3F~5F各教室进行。</div><div> “教室安排表”上已详细标明</div> ▲ 在“善体楼”二楼与“食堂”走道安排有<div> “57届校友丁黔”的钢琴表演</div> ▲ 虹口中学57届校友丁黔正在弹奏钢琴,悠扬<div> 的琴声为“校友返校日”增添浓郁的气氛</div> ▲ 参加返校活动的各届校友被安排的教室门<div> 口前都有两名高一年级的小同学做接待员。</div><div> 校友签到后,即刻收到第56期《校友通讯》</div><div> 一份。这一期的头版上刊登了“同心筑梦 </div><div> 卓越启航——上海师范大学附属虹口中学</div><div> 揭牌”的报道</div> ▲ “虹口中学建校75周年校友返校日”<br> 1950~1960届校友被安排在<br> “善体楼”中的302教室 ▲ 在“善体楼”中302教室的59届虹中校友 ▲ 虹口中学王洵老师(物理),是美篇<div> 《2021.12虹中原部分退休老教工</div><div> 照片》的编者。王洵老师是虹口</div><div> 中学61届高中毕业生,1973年</div><div> 调入母校虹口中学执教。现为</div><div> “虹口中学校友会顾问”</div> ▲“虹口中学建校75周年校友返校日”<br> 61、62届校友被安排在“善体楼”<br> 中的303教室。王洵老师是虹口<div> 中学物理教师,同时也是虹中</div><div> 61届高中毕业校友</div> ▲ 三位虹口中学61届女校友合影留念 ▲ 虹口中学61届返校校友集体合影留念 ▲“虹口中学建校75周年校友返校日”<br> 1963、1964届校友被安排在<br> “善体楼”中的305教室 ▲ “善体楼”中305教室的黑板屏幕上显示:<br>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虹口中学热烈欢迎<br> 1963、1964届校友” 的迎宾标语 ▲ 305教室的黑板上写着“致63、64届校友:<br> 欢迎回家!” ▲ 1964届校友仅来两名,他们是“虹口中学<br> 64届高三(3)班”的尹雷方和崔正翔;<br> 两人在黑板大屏幕前合影留念。<br> 照片中——<br> 左起:尹雷方、崔正翔 ▲ 305教室是上海师范大学附属虹口中学<br> 高中一年级某班的教室,教室后墙<br> 的黑板上办有《班级墙报》“迎新<br> 蓄力 扬帆起航”及奖状<br> ▲ “虹口中学建校75周年校友返校日”87届<br> 校友被安排在“善体楼”中的405教室。<br> 黑板上写着“青春终散场,<div> 独记忆永朽”。<div> 王洵老师(左4)与自己任教过的87届</div><div> 学生合影留念</div></div> ▲ 王洵老师与自己任教过的87届学生合影留念<div> 照片中——</div><div> 左起:傅惟本、王洵、女学生</div> ▲ 虹口中学87届返校校友合影留念<br> ▲ 上海市虹口高级中学党总支书记,<div>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虹口中学<br><div> 党总支书记吕凌老师(语文)。</div></div><div> 虹口中学88届高中毕业生,</div><div> 虹中校友</div> ▲ 87届校友傅惟本向学校现任党总支书记<div> 吕凌老师赠送刊登他所作国画的明信片</div> ▲ 虹口中学87届校友傅惟本赠送给母校的<div> 用他绘得国画作品印制的纪念明信片</div> ▲ 虹口中学陈晓峰老师(生物),<br> 曾任高中班主任。虹口中学<div> 62届高中毕业生,虹中校友</div> ▲ “虹口中学建校75周年校友返校日”90届<br> 校友被安排在“善体楼”中的405教室。<br> 黑板上写着“青春终散场,独记忆永朽”。<div> 照片为陈晓峰老师(前排右3)和90届</div><div> 学生合影</div> ▲ 虹口中学90届返校校友聚集在<div> “善体楼”中的405教室座谈</div> ▲ 虹口中学孙秀明老师,现为<br> 虹口中学“退管会”负责人 ▲ 孙秀明、王洵老师在办公室与虹中<div> 98届毕业学生合影留念</div> ▲ “虹口中学建校75周年校友返校日”00届<br> 校友被安排在“善体楼”中的406教室。<br> 大屏幕示“1991~2000届校友欢迎回家” <div> 黑板上写着“岁月如歌谱新曲,春华<div> 秋实展宏图”。照片为孙秀明老师(左4)</div><div> 与00届学生合影留念</div></div> ▲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虹口中学党总支书记<div> 吕凌(左5)、孙秀明老师(左6)、</div><div> 校长李鹏(左7)与虹中00届学生</div><div> 在校史馆前合影留念</div> ▲ 上海市虹口中学鲍克斌老师,原校友会<div> 会长,现任虹口中学校友会名誉会长。</div><div> 虹口中学66届高中毕业生,虹中校友</div> ▲ 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虹口中学“善体楼”<div> 6F的“工会办公室”内鲍克斌老师(左)</div><div> 与崔正翔(右)合影留念</div> ▲ 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虹口中学“善体楼”<br> 6F的走廊内鲍克斌老师(左)<br> 与崔正翔(右)合影留念 ▲ 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虹口中学“善体楼”<br> 6F的“工会办公室”门外鲍克斌老师<br> (左)与崔正翔(右)合影留念 ▲ 虹口中学61届校友沈义英在上海师范大学<div> 附属虹口中学西大门(凉城路2236号)</div><div> 外,校名围墙前留影</div> ▲“虹口中学64届高三(3)班”的同学<div> 尹雷方(左)和崔正翔(右)在</div><div>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虹口中学“三</div><div> 门路1126号”校大门(北大门、</div><div> 二号门)合影留念</div> ▲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虹口中学“三门路<div> 1126号”校园里挂满了“国旗”</div><div> 与“校旗”</div> ▲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虹口中学“三门路<div> 1126号”北大门(二号门)内</div><div> 也设立了接待站</div> ▲ 原坐落于虹口高级中学广粤路138号<div> 校园里的少女“多善”塑像</div> ▲ 从广粤路138号“虹口高级中学”迁移<div> 过来的少女“多善”塑像矗立在</div><div> “三门路1126号”校园内,与</div><div> 校园原有的“善学楼”相匹配</div> ▲ 在少女“多善”塑像旁合影留念。<div> 照片中左起:崔正翔、尹雷方</div> ▲ 六位虹口中学87届返校校友在少女<br> “多善”塑像旁合影留念<div><br><div><br></div></div> 第二章 校史篇 ▲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虹口中学“校史馆”路标 ▲ 位于“善行楼”西南角的上海师范大学<br> 附属虹口中学“校史馆” ▲“校史馆”楼底层有三个大厅组成——<div> 东大厅为“虹口中学”校史陈列馆;</div><div> 西大厅为“市五中学”校史陈列馆;</div><div> 中大厅挂“上海师范大学附属虹口中学”</div><div> 标志校徽</div> ▲“校史馆”的东大厅为“虹口中学”校史<div> 陈列馆;壹——<div> 序言“历史变迁 时代足迹”</div></div> ▲“校史馆”的东大厅为“虹口中学”校史<br> 陈列馆;贰——<br> “二十世纪 五六十年” ▲“校史馆”的东大厅为“虹口中学”校史<br> 陈列馆;叁——<br> “二十世纪 八九十年” ▲“校史馆”的东大厅为“虹口中学”校史<br> 陈列馆;肆——<br> “进入二十一世纪” ▲“校史馆”的东大厅为“虹口中学”校史<br> 陈列馆;伍——<br> “为人师表 薪火相传” ▲“虹口中学”校史陈列馆中“为人师表 <div> 薪火相传”栏目展示的“虹口高级<br> 中学的优秀教师”</div> ▲“校史馆”的东大厅为“虹口中学”校史<br> 陈列馆;陆——<br> “虹中学子 社会栋梁” ▲ 上海市虹口中学具备优良的“校风”<div> ——勤奋、踏实、俭朴、友爱<br></div> ▲ 上海市虹口中学具备优良的“教风”<br> ——“严、勤、实、活” ▲ 上海市虹口中学具备优良的“学风”<br> ——勤学苦练、 多思善问、<br> 联系实际、 精益求精<br> ▲“虹口中学”校史陈列馆展示的<br> 《虹口中学之歌》陈宗义作词、<div> 徐景新作曲<br>注:陈宗义是虹口中学第十任校长。</div> ▲ 1994年~1996年,虹口中学第十任校长<br> 陈宗义(语文) ▲ 作曲家徐景新是虹口中学57届初三(3)<br> 班、60届高三(1)班毕业生,虹口<br> 中学杰出校友。1960年8月考入上海<br> 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名家邓尔敬、<br> 陈铭志、施咏康、桑桐等人。1966<br> 年毕业于该院,1967年进上海电影<br> 制片厂任作曲,1988年 后出任上海<br> 电影乐团团长和艺术总监。徐景新<br> 是国家一级作曲家,为多部电影和<br> 专辑作曲,曾担任过中国电影音乐<br> 学会副会长和上海音乐协会副主席 ▲ 进入“校史馆”大门的东大厅墙上开辟了<br> 《荣誉虹中》栏目,这里的“虹中”指的<br> 是合并的“上海师范大学附属虹口中学”,<br> 其中也包括“上海市第五中学” ▲《荣誉虹中》栏目中的“学校荣誉"专题,<br> 学校包括“虹口高级中学和市五中学” ▲《荣誉虹中》栏目中的“教师荣誉"专题,<br> 教师包括“虹口高级中学和市五中学”<div> 的优秀教师</div> ▲《荣誉虹中》栏目中的“学生荣誉"专题,<br> 学生包括“虹口高级中学和市五中学”<br> 的优秀学生 ▲ 上海市虹口高级中学——<br> 校风——勤奋、踏实、俭朴、友爱;<br> 教风——严、勤 、实、活;<br> 学风——勤学苦练、多思善问、<br> 联系实际、精益求精 ▲ 位于“校史馆”中大厅柱子上的“校风”<div> 字样:“勤奋、踏实、俭朴、友爱”</div><div> 作为上海师范大学附属虹口中学</div><div> 的“校风”</div> ▲ 位于“校史馆”中大厅柱子上的“教风”<div> 字样:“严 、勤、实、 活”,作为</div><div>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虹口中学的“教风”</div> ▲ 位于“校史馆”中大厅柱子上的“学风”<br> 字样:“勤学苦练、 多思善问、<div> 联系实际、 精益求精”</div><div> 作为上海师范大学附属虹口中学</div><div> 的“学风”</div>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请继续阅读《越搬越好,越办越好——</div><div> 记虹口中学75周年校友返校日-2》<br></div><div><br></div><div><br></div><div>撰 稿人 崔正翔、尹雷方 (虹口中学64届</div><div> 高三(3)班校友)</div><div><br></div><div>完稿时间 2024年12月12日</div><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