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碳火烧烤别具一格

晓雨

<p class="ql-block">彝族的炭火烧烤被称为“火盆烧烤”‌。</p><p class="ql-block">火盆烧烤源于西昌彝族地区,由于海拔高气候冷,人们习惯围坐在火炉边取暖,后来发现可以在取暖的同时烤制肉制品,经过文火烤制的肉类外焦里嫩,别有一番风味‌。</p><p class="ql-block">火盆烧烤的具体做法是将肉类放在火盆上烤制,通常使用新鲜竹子制成的烤签,烤出来的肉带有清新的竹木香。</p> <p class="ql-block">由于做法新颖独特,被四川电视台《吃八方》节目组特别推出,获得具有特色的地方名吃。</p> <p class="ql-block">烤炉被改成了上下两层,下面放炭火烤肉,上面一层用来烤生蚝等,这样设计可以一次性烤制更多的食物,大大提升了烤肉的效率‌。</p><p class="ql-block">火盆烧烤在彝族地区非常受欢迎,不仅是因为其独特的烤制方式,还因为其简单朴素的烹饪方式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肉类的原始香味。这种烧烤方式不仅在节日里常见,平时也是人们聚会时的首选美食‌。</p> <p class="ql-block">在彝族节庆以及日常生活中,酒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走访亲友要带酒,参加婚礼要送酒和牲畜,参加丧葬活动也要送酒送牛羊,参加宗教活动更离不开酒和牲畜。</p><p class="ql-block">大小凉山的彝族,他们在社交活动中很注重酒,如客人来到你家,应先斟上一杯酒给他喝,事后就算是来不及煮饭给他吃,客人也不会见怪。“一个人值一匹马,一匹马值一瓶酒”。彝族最正统的酒文化是“转转酒”,没有强迫喝酒的习俗,有人敬酒要接下,但能喝则喝,不能喝的咪一下就可以了。</p><p class="ql-block">喝酒时不分生人熟人,席地而坐,围成一个圆圈,递传酒杯,依次饮用,所以称作“转转酒”。逢年过节,各家各户的阿妹子会捧出一坛自家酿的美酒放在门前,插上几枝锦竹或麦杆,凡从门口路过的人都会被热情相邀,用竹杆咂吸几口。因此,转转酒、秆秆酒、坛坛酒已成为了彝族酒文化的象征符号。</p><p class="ql-block">彝族女人喝酒不比男人差,也是豪爽大气的,但是不能喝醉。</p> <p class="ql-block">黑暗料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