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对掺酱油

讳裔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那些悠长而温馨的岁月里,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似乎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情感。回想起儿时,酱油作为厨房里不可或缺的调味品,不仅仅是一种味道的记忆,更是那个时代生活水平的缩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记忆中的小镇,没有如今超市里琳琅满目的瓶装酱油,有的只是两家老店里那散发着醇厚酱香的大木桶。太油和一号油,这两种简单却分明的选择,悄然划分着人们的生活层次。太油,色泽深邃,香气浓郁,是0.24元一斤的“奢侈品”,通常只出现在条件较为宽裕的家庭餐桌上;而一号油,颜色稍浅,味道也相对清淡,0.16元一斤的价格,让它成为了许多普通家庭的日常之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时的我,常奉奶奶之命,每次都是手拿一张2角纸币,途经粮站、食品厂,来到大木桥下的那家酒酱店。店里,一位烂脚阿四总是笑眯眯地用那只磨得发亮的竹制“提子”,为我精心舀取半斤太油、半斤一号油,两种酱油在一只玻璃瓶内交织融合,形成了我们家特有的“对掺”酱油。这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的考量,更是一种生活的智慧,让平凡的日子也能品出一丝丝不凡的滋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买酱油的过程,就像是一次微型的社会观察。有的人家只买太油,那是一种生活富足的象征;有的人家则只选择一号油,透露出生活的艰辛与不易。而我们这些“对掺”酱油的家庭,或许正是那个时代大多数人的生活写照——既不算富裕,也不至于贫寒,平平淡淡中透着一份知足与安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今,瓶装酱油早已取代了那些散装的记忆,但每当厨房里飘出那熟悉的酱香,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段时光,想起奶奶,想起那家酒酱店,以及那些用“提子”量出来的生活点滴。那些关于酱油的记忆,如同一串串温暖的灯火,照亮了我心中那段纯真而又质朴的岁月。</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