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园,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 1997年12月,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拙政园与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共同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br> 2007年,“苏州园林”(拙政园-留园-虎丘)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北街178号。<br> 明正德八年(1513年),解官回乡的御史 王献臣,以大弘寺基建造宅园,取西晋潘岳《闲居赋》“筑室种树……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意题名拙 政园。<br> 后屡易其主,并几度入官,迭经兴衰分合。<br> 1860年至1863年曾属太平天国忠王府。 拙政园 占地面积78亩(52,000平方米),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南有住宅部分,现为园林博物馆展厅。<br> 东部 明快开朗,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br> 中部 为 拙政园 精华所在,池水面积占1/3,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br> 西部 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主体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卅六鸳鸯馆。 东部原称“归田园居”,是因为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园东部归侍郎王心一而得名。<br> 东部约31亩,因 归园 早已荒芜,全部为新建,布局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配以山池亭榭,仍保持疏朗明快的风格,主要建筑有 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缀云峰等,均为移建。 “天泉亭”是一座重檐八角亭,出檐高挑,外部形成回廊,庄重质朴,围柱间有坐槛。<br> 四周草坪环绕,花木扶疏。亭北平岗小坡,林木葱郁。 亭子之所以取“天泉”这个名字,是因为亭内有口古井,相传为元代大宏寺遗物。此井终年不涸,水质甘甜,因而被称为“天泉”。 听雨轩 在嘉实亭之东,是一个独立小院中的主体建筑,为一座三开间的小轩,单檐卷棚歇山顶,轩采用四面厅形式,前后有长窗。东有长廊通“海棠春坞”,西面曲廊与“玲珑馆”相接。<br> 轩名取五代南唐 李中 诗:“听雨入秋竹,留僧覆旧棋”和宋朝 杨万里 诗:“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之句意。 玲珑馆 取名自宋 苏舜钦 诗“日光穿竹翠玲珑”。<br> 庭院有竹,青翠欲滴,馆前原有玲珑剔透的湖石峰峦。<div> 馆内悬有“玉壶冰”横额,取南朝宋 鲍照 诗“清如玉壶冰”,指环境安静,洁净。</div> <p class="ql-block"> 中部是 拙政园 的主景区,为精华所在,面积约18.5亩。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p><p class="ql-block"> 总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p> 拙政园 布局主题以水为中心,池水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各种亭台轩榭多临水而筑。 <p class="ql-block"> 香洲 是 拙政园 中的标志性景观之一,为典型的"舫"式的结构,有两层舱楼,通体高雅而洒脱,它的身姿倒映在水中,越发显得纤丽雅洁。</p><p class="ql-block"> 船头是台伸入水面;前舱为亭高敞飘逸;中舱为榭,半墙上连续的窗棂质朴无华;船尾是阁,阁上起楼,可登高远眺。 线条柔和起伏,比例大小得当,让人联想起古时苏州、杭州、扬州一带山温水软、画舫如云的景象。 </p> 倚玉轩 之西有一曲水湾深入南部居宅,这里有三间水阁“小沧浪”,它以北面的廊桥“小飞虹”分隔空间,构成一个幽静的水院。 西部原为“补园”,面积约12.5亩,其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因被大加改建,所以乾隆后形成的工巧、造作的艺术的风格占了上风,但水石部分同中部景区仍较接近,而起伏、曲折、凌波而过的水廊、溪涧则是苏州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的佳作。<div> 西部主要建筑为“卅十六鸳鸯馆”,另一主要建筑“与谁同坐轩”乃为扇亭,扇面两侧实墙上开着两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倒影楼”,另一个对着“卅十六鸳鸯馆”,而后面的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顶盖又恰好配成一个完整的扇子。</div> 每当日光斜照,窗棂中的彩玻璃映照壁上,绚丽流光,将这晚清建筑的富丽豪派表现得尤为明显。 卅六鸳鸯馆 为拙政园西花园的主体建筑,精美华丽,是一个带有耳室的鸳鸯厅。<div> 其实,鸳鸯厅 并非是厅堂的名字,而是私家园林的一种厅堂形式。</div><div> 所谓“鸳鸯厅”,是在进深较大的厅里用隔扇、屏风等把厅分为前后两个空间,而且着意使这两个空间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美。</div><div> 室内分隔为空间相等的南北两部分,其南厅是向阳空间,厅南有墙围合成小庭院,既挡风,又聚暖,并使厅内有适量的阳光照射,宜于冬春居住;北厅是背阳空间,外有荷池,由于池水降温作用及一池荷风吹拂,清凉爽快,宜于夏秋居住。</div><div> 拙政园 的鸳鸯厅,南厅名为十八曼陀罗花馆,北厅名卅六鸳鸯馆。</div> 卅六鸳鸯馆,取《真率笔记》中“霍光园中凿大池,植五色睡莲,养鸳鸯卅六对,望之灿若披锦”的语意命名。<div> 此馆环境优雅,陈设古色古香,兼顾生活、宴饮、聚会、演出等多种功能,此厅还用于昆曲拍曲。</div><div> 夏秋间推窗观赏,荷池中芙蕖飘香,鸳鸯戏水,别有一番情趣。</div> 曼陀罗花是山茶花的别名。根据翁方纲《跋拙政园记》拙政园的选址似与山茶花有关系,因为王献臣喜欢山茶花。<div> 馆内悬挂的匾额“十八曼陀罗花馆”是清朝末年状元 陆润庠 所题。</div> 馆南厅前有小院,栽植多株名贵山茶花“十八学士”,故称十八曼陀罗花馆。“十八学士”是茶花中的极品。<div> 馆前小院略点小块湖石,成为春季游览之绝佳去处。晚清蒋吟秋有诗赞曰:“梅村诗好久留传,拙政山茶写笔颠,十八曼陀罗尚在,宝珠色相永春妍。”</div> 留听阁 是位于西部的单层阁,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年)。<div> 留听阁,背以青山为屏,南有临水之平台,东侧是山间小溪汇入大池之处,东南向隔水与主厅卅六鸳鸯馆相对。<div> </div></div> 留听阁 体型轻巧,四周开窗,阁前置平台,是赏秋荷听雨的绝佳处。它的由来为唐代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之句。仲秋季节,于此聆听雨打残荷的滴嗒声,确实饶有风趣。 留听阁 建筑及装饰极为精美,阁内有雕刻成云龙图案的楠木落地罩和螺铀雕漆屏风等,雕刻极其精巧 。<div> 正门上为清代银杏立体木雕飞罩,正上为“喜鹊登梅”寓喜上眉梢,其下为松、竹、梅“岁寒三友”,将"岁寒三友"和"喜鹊登梅"糅和在一起,构思巧妙,技艺高超、浑然天成,是园林飞罩中不可多得的精品。</div> 倒影楼 是 拙政园 中一座以倒影为主题的建筑,楼下的水池清澈见底,楼上的雕花和倒影相映成趣。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美丽的倒影,感受建筑的韵味和江南水乡的独特风情。<br> 倒影楼 下层为“拜文揖沈之斋”,“文”指 文徵明,“沈”指 沈周,二人俱为明时苏州名士,诗书画俱佳。拜文揖沈,表达了园主 张履谦 对 沈周、文徵明 二人的敬慕之情。 虽已是深秋,依然垂柳依依,丝毫不见寒意。 拙政园 的整个环境虽由人做,自然生态的野趣却十分突出,尚保留着明代建园之初的风范,被认为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和中国园林艺术的珍贵遗产。 后记:<br> 2024年11月28日,天高云淡,秋意正浓,正是赏秋好时光。赴苏州游览,首先来到 拙政园 ,枫叶红,银杏黄,五彩缤纷,不负盛名。 注: 文中部份文字摘自”百度百科“ 等网络资料。 Qi Hang 摄影 制作 于 2024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