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楼名人双高峰——潮汕纪行之十

高峰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潮州广济门城楼</span></p><p class="ql-block"><b> 初夏出游,“偏偏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淅淅沥沥,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里。”六天里,虽有淋漓之苦,也有雨趣之乐,“自然也就格外感到意兴盎然。”——谨借李健吾《雨中登泰山》的话为序</b></p><p class="ql-block"> 在潮州,我借住上东平街,出门不远抬头即可望见古城东门广济门城楼。广济门城楼 “广济楼”,也称“韩江楼”,民间俗称“东门楼”,是尚存4座古城楼中最巍峨壮观的一座——另3座为上水门(我未曾到达)、下水门、竹木门——连日梅雨不歇,唯一登上城墙的机会,我也止步于城楼台基之前,留下了望“楼”兴叹的遗憾!</p><p class="ql-block"> 广济楼始建于明洪武三年,历代均有不同程度的维修,1931年的大修是解放前最后一次重修。现今的城楼是经2004年重修的。重修后的广济楼城门建筑总高度为24.43米,比原城楼约高出2.4米。这次重修依据是清代《潮州古城图》和有关的历史文献,并参照同期明代的城楼建筑风格,恢复了1931年重修前的原貌,保持了它原有防守、防洪和观景的功能,体现潮州古建筑特点和城防建筑粗犷的风格。</p><p class="ql-block"> 新修的城楼上的匾额和柱联,不仅彰显了潮州在岭东地区的重要地位,更蕴含着深厚的人文风俗和文化内涵:一楼有刘炳森题写的匾额“岭东首邑”以及陈景舒书写的柱联“城抱江如带,天垂嶂列屏”;二楼有饶宗颐书写的匾额“东为万春”及柱联“万峰当户立,一水接天来”;三楼有肖娴题写的匾额“广济楼”与卢瑞华书写的柱联“得山水清气,极古桥秀风”。 </p><p class="ql-block"> 广济门城楼是潮州一座充满历史韵味与文化底蕴的标志性建筑!</p><p class="ql-block"> 潮州还有一座名楼,“镇海楼”。镇海楼又称府楼、谯楼,位于古城区昌黎路西首。原楼始建于明洪武二年,毁于辛亥革命,是明清时期潮州府府衙前的过街楼建筑。“府衙钟声”曾经是潮州八景中的一景。新镇海楼仍坐落于昌黎路,但坐北朝南,是依照明代传统谯楼建筑的形制、结构、材料、工艺复建。复建工程启动于2021年5月25日。镇海楼一楼正中横匾上书“镇海楼”,二楼竖匾“潮州府”十分醒目。楼前是一大广场。清晨老人在楼前晨练,白天“簪花女”在广场卖萌拍照,入夜之后,这里灯火通明,五光十色。在潮州新八景中有一处“府楼焕彩”,指的就是镇海楼。</p><p class="ql-block"> 一天我经过县衙后街时,见到镇海楼后边的大片空地被围着,里面掘土机声轰鸣,外面污水横溢。我估摸那里将诞生一座新的潮州“府衙”。</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潮州素有“吾邦文献”、“岭海名邦”、“南国邦郡”、 “海滨邹鲁”美誉,出现过“潮州前八贤”(唐宋时期),和“潮州后八贤” (明朝时期)等诸多德才兼备的能人贤士。现代有“华夏影界三老”之一的陈复礼、“南饶北季”的饶宗颐等。饶宗颐博物馆“颐园”就在广济楼附近的下水门西侧。</p><p class="ql-block"> 饶宗颐1917年6月生于潮州的书香门第“莼园”。从幼年开始,他就沉浸于父亲饶锷的数以万计的藏书中,每天与书结伴,与诗为偶。虽然只上过一年中学,16岁的饶宗颐继承先父遗志,续编饶锷的《潮州艺文志》。他29岁编撰的《楚辞地理考》开辟了楚辞研究的新领域,一举成名。从此他专攻文史,又沿乡邦文化拾级而上,最终成为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经学家、教育家和画家,“业精六学、才备九能”。他开创了敦煌学及潮学,研究范围包罗上古史、甲骨学、楚辞学等共13大类,与季羡林并称“南饶北季”,人称“东洲鸿儒”。2011年10月19日, 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一颗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编号为10017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饶宗颐星”。</p><p class="ql-block"> 饶宗颐先生一生爱国爱乡,关心支持乡邦的发展建设,特别重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晚年更是在家乡兴教办学、弘文扬道,感召提携后生晚学。在潮州对饶宗颐的研究已成为一门学术研究——“饶学”。1995年,潮州市经过两年的筹建建成了国内首个潮籍名人馆、海内外第一个“饶学”研究机构“饶宗颐学术馆”。十年后,在香港饶学基金会等机构和热心人士捐助下,学术馆得以进一步扩建。 2006年11月,潮州市饶宗颐学术馆新馆落成,并命名为“颐园”。 </p><p class="ql-block"> 2023年10月,饶宗颐学术馆改名为“潮州市饶宗颐博物馆”,并通过国有博物馆设立备案,纳入国有博物馆管理,成为海内外唯一的专门保护和展示饶宗颐先生文化遗存的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在我到潮州的一个月前的4月22日,饶宗颐博物馆举行揭牌仪式,正式向公众开放。在我即将离开潮州的前一天下午,天空突然放晴。赶在闭关前半小时,我进馆参观,浏览了大师成就非凡,蜚声海内外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走出博物馆,本还想赶往不远处下东平街305号 “莼园”参观——“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的大师生活和翰墨春秋起步并走向辉煌的故居——可是,为时已晚矣!</p><p class="ql-block"> 在潮州,诸如“城楼前”和“颐园前”这样因梅雨而起的遗憾今生是无法弥补的了,但走能近名楼广济楼和名人饶宗颐这两座高峰,物质的古代的,文化的当代的,在我心中已是极大的满足了。</p><p class="ql-block"><b> 高 峰</b></p><p class="ql-block"><b> 2024年12月29日</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广济楼和天后宫(左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雨中城楼广济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外城门原有一块“东为万春”门额,传说清末某年,被台风吹落。潮州府曾向民间广泛征集新的牌匾,最终东门街市油炸郎的书法作品脱颖而出,被选中从此高悬于城楼之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东门街广济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广济楼夜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下水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竹木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镇海楼(下为旧照)</span></p> <p class="ql-block">▲县衙后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下水门和颐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潮州市饶宗颐博物馆位于潮州古城区下水门西侧,为全世界唯一陈列展示国际汉学大师饶宗颐先生学术和艺术成就的名人博物馆。潮州新八景之一的“颐园翰墨”指的就是这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他出身书香名门,自学而成一代宗师。其茹古涵今之学,上及夏商,下至明清,经史子集,诗词歌赋,书画金石,无一不精;其贯通中西之学,则甲骨敦煌,梵文巴利,希腊楔形,楚汉简帛无一不晓。人谓‘业精六学,才备九能,已臻化境’……”(全球华人国学奖终身成就奖颁奖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博物馆中饶宗颐先生塑像,父亲为他取名“宗颐”,是期望他师法“宋五子之首”周敦颐</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近年来,国内出现各式各样的大师,而我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季羡林)</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饶宗颐是“旷世奇才”。(钱锺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有了饶宗颐,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金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颐园内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韩文公祠“韩愈橡木园”中的饶宗颐塑像</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