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意一一指事字的区别 <p class="ql-block"> 我好像不只一次或一处提到“六书”是中国文字文化中,用六种方法造字的基本规律。是后来学者文人,通过对大量文字的考察研究的。才有中国汉文字“六书”的研究成果。《六书通》这样的著作就是继汉代文字学家许慎《说文解字》之后的一部字书或叫字典。而后大型的四庫全书,更是经史子集,浩浩八亿之巨,人间奇迹。盛世修书,前无古人,盛举之余,亦有感叹!可惜凡有悖儒释道之书,不利于当政统治者,便付之一炬,上万卷佚,毁于一旦。然而。训古文字几无大碍。基本上对于我们考证文字研工作不会有多大影响。因为《四库全书》涵概广泛,不只是一部单纯的字典,删减销毁了的是有悖统治者的言论观点。此种修纂之弊,只是给乾嘉王朝,如此旷世功德,政迹煌煌之上,锈蚀了难拭的历史尘埃。民国时期大量出土的殷墟甲骨文,才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宝贵财富。里边的文字训古更应是我们文字考证,取之不尽的渊薮宝库!</p> <p class="ql-block"> 六书中,象形字,形声字,会意字指事字是造字大户。剩下的假借字,转注字,虽亦算造字法,但字数了了,纵能在造字法中,增加字数,也是固有字的字意衍生而己。有人说假借转注与其说造字之法不如说用字之法。莫衷一是,暂且不表。</p> <p class="ql-block"> 形声字,上篇中大概朋友们知道了它的来龙去脉了,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它们各自承担的责任功能不同,形旁一边表形与意而声旁一边表声音相同的,相近的读音。这就是形声字。而六书中的会意字与指事字相近又不同,往往辨来。容易让人混淆不清,这是值得说清楚的。它们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的特点,是有明显区别的。</p> <p class="ql-block"> 首先,最大的相同点,它们都基于象形字上。这一点。和形声字是一样的。形声字是在象形字基础上加了个表声音的偏旁,比如胖、膏、苣…,会意字是一个象形字或表意的偏旁基础上再加上一个表意的偏旁后,产生一个新的字。这个字通过领会它们撞出的意境火花,领会新的意思。如朋,北、从、明、好…。指事字是在一个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了一个指事符号,就是把某一方面或部分指出来,表示一个新的字意,就是说造出了一个新字。又譬如本、末、亦…。这段话下来,大家也许有人领会了它们的区别。噢,胖,形声字月肉旁表示身体,半是与pang读起来象的声音表示读音,苣,一种野菜,甜苣。苦苣。谁也知道上边十一艹头部分表示它是一种草本植物,下边一部分巨字旁。表读音,读巨,这都是形声字。会意字呢,朋,噢,两个结伴相行的人,肯定是一伙的,所以朋党一词就有了,引伸为朋友,而友是怎么来的呢,两只手互相握着。当然是好朋友啦,握手交好为友。那北又是什么呢,噢,那是两人坐着,一个向东一个向西,老百姓有句话叫"牛𡰪则朝东,马𡰪则朝西,又妥妥的一个感情不和意见相背的景象,这就是背叛违背的背的本字,败北应该是它的作为会意字的本意。我怀疑南来北往的北的这个表方向的意思肯定是他被抓差了,人们谁也知道他被抓了的差事,说它是北方的北,谁也没人反对,殊不知它在这个违背的背这个字义上,己经又充当了表声音的声旁北,表示人身体的背影,脊背的意思是月肉旁表示的。所以这个背字就是形声字,说明这个北的字的脊背和违背的的意思。被背字这个后起字取代了,从会意字北到形声字背,用形声字造出了一个新的字。北是两个人向背的意思,而背是两个向北,加了个月肉旁。所以说它们都基于象形字的基础上。造出了新的字,而指事字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又比如这个“木”字,是一个象形字,把主要的部分指出来,“木”字一竖上加一个横,就成“本”这个字了,它这个主要部分是木的主杆。主杆上加一横不是本吗,可不就成了根本的本了。由木到本,本,这个字就又造出来了。如果木要是把它的枝枝梢梢,不重要的部分,指出来,就成“末”和“未”这两个字了,从木这个字的基础上又造出来了“末”和“未”这两个字来,这不就是枝梢末节的“末”,和未一来的“未”么!古人就这么聪明,一造两个字。双胞胎,既相同,又不同,一个头大。一个头小,头小的未来的“未”还在变!总上所说,形声字与会意字指事字都是在象形字旁的基础上造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 如果还不明白,再举个例子,好比说带女字旁的字,好,这个字是会意字两个表意的字合起来,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就是相好,把一个女人用手控制了,没有自由,或是一个女人只知道手不停息的干活,那就是奴隶的奴,这也是会意字,也许是形声字,平遥人念奴隶,就念nouLi,又字旁这是个表劳动的手,又字这个偏旁既表意又表声。又与奴。ou韵。不是又表意又表声么!如果女这个字,指出它胸前还有兩点,那是又是什么呢。奶么,有奶便是娘。母字就这样造出来了。你看一个象形字的女字旁的基础上造出来了好、奴、母这三个新字,这三个字用了不同的造字法,三个字与女字都有关,母亲是生我养我的人,好字是一生相守相伴的人,奴是奴隶也好佣人保母也罢,反正奴家是歇不成的。奴隶佣人地位低下,那是以前的事儿,保母可不一样的。没钱不干,不是以前叫的佣人奴隶那么简单。呵呵,扯远了。甲骨文中母亲的母字,就是一个女字。把它胸中间指出来两个点,把胸中间的两点指出来。那两个肉馒头不是奶么,有奶便是娘啊。伟大的母亲的母,可不是人们现在说的那些“有奶便是娘”,唯利是图,认贼作父见利忘义的人。从女到好,到奴,到母,这是分别用会意、形声、指事三种造字方法造出来了的新字。</p> <p class="ql-block"> 其次,会意字是两个表意旁相加,兩者是并立关系,形声字也是并立关系。而指事字则是一个表意的字旁,再加上个指示,或指事符号。造出新字来的,两者的关系是偏正关系。这一点也是有区别的。“亦”这个字是指示字,本意是腋字,这个字是形声字。是后来造出来的字,它表示人的腋下的腋字,在古代是用“亦”来表示的,我看它也是被抓差了,充当“也”这个意思的临时差事,原来腋下的腋的意思被后来的关系户腋顶班了,亦就成纯粹的虚词了。其实亦是一个指事字,亦即一个人两手胳膊下加了指出来的两点,现在字形书写进化的不认识了,两胳膊下边那两点指出来是什么意思,什么位置,那不是人的腋下么,腋窝的腋么?胳肢窝,人是象形字的人字旁,可以独立。那依附于人的两点就是不能独立的两个指出来的两个点,一实一虚,当然是偏正关系了,这样的例子也很多,比方“哭”,“笑”,都应该是一张人脸的表情,加了一点就哭了。笑起来两眉眼都弯了。用竹字头写出来就认不出来了!这是我的推断。不然笑与竹子,哭与狗有都有什么关系?怀疑这个哭字也是两眼下有一滴什么东西。不是指出来,就是泪!呵呵,历史上苏东坡也提过这一点。</p> <p class="ql-block"> 这个亦字,甲骨文大篆写法都很形象,不过小篆写法也变化不大,只有变成楷书的亦字,变得腿长胳膊又短又直了,人不人鬼不鬼的了,才失去了它的本来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 第三,会意字是两个形象符号的叠加,而指事字是一个形象符号外加一个抽象的措示符号。这个符号不仅不能独立,而且写法简单化,不是一个独立完整表情达意的符号,或一横,或一两点?这一点上,和第二个特点是相辅相成的。就是我认为的偏正关系偏的部分。再比如⊥丅,天…等字,上是地平线一上加一杆,下是地平线下加一杆。而天字是说人字的头顶上那一片就是天,大有多大。就是人展开四肢等大的那么大?侧面的人就是人,正面的人展开两臂叉开两脚就是大。</p> <p class="ql-block"> 中国文化就是这么有趣,还是文武兼备的魏主曹操,求贤若渴,不惜用重金赎回了流落草原,已成公主的蔡文姬。当曹操看到蔡文姬家里挂着一幅画,上面题写了"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时,便动起了脑子思考起来,这八个字本来是蔡文姬也看不懂,请教他解释的,结果曹操也看不懂这几个字的意思,最后还是他的谋士杨修给解了出来了。</p> <p class="ql-block"> 这里就用了好几个造字或拆字的方法,原来这几个字是蔡文姬的父亲蔡邕看了曹娥碑的碑文后,题写了曹娥碑的评语,蔡邕据说也是曹操的忘年知交,蔡邕作为名振一时大文学家,著述千万。传世之作十不及一二,曹操爱才,痴迷如此,大有千古情未了之宿愿,八个字,何其简单,何其迷离!“月明星稀,…”何枝可依?沉思良久,费猜疑问,既怀故友又斗才思,人们说,这八个字就是一组字谜构成的谜语,是中国字谜的鼻祖。不怕大家笑话,我费了好大劲才理解了这八个字的谜底的意思。黄绢不是有色的丝织品么,有色丝绢就是黄绢,纟加一个色,古色丝大都以黄色为主,黄绢就是绝,幼妇是说什么呢,女子年龄小,那就是女子少小,少和女组在一起,就是妙,不过,我不解幼妇为何不说成少女呢,倒过来不就是妙么,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后来想,还是“幼妇”有道理的,谜面谜底不能太露白了,至于有人纠缠女和妇的区别,就跑题了。大才子蔡邕还不知道这个区别么?是少女呢还是幼妇呢,弄清楚干嘛啊。前四个字两两分别折了两个会意字,绝妙。外孙是谁,外孙当然是女儿的孩子了,往女之子这个思路上猜,不能猜女和子,外孙也不是指女和子,而是指女儿的孩子,也就是好了,别解,没什么不好。理解“齑臼”的意思。就难一些了,我钻牛角尖那样查找齑臼这两个字形,怎么也靠不上辞这个字形,因为别人告诉我这个字谜的谜底是绝妙好辞,前三个找对了,也严丝合缝了,唯独齑臼对不上,那个齑怎么复杂写的篆书,也与辭这个繁体字差远了,好长时间,发现我钻牛角尖了,齑臼不是古代的一种石头或铁质等硬物做的器具么,它的功用就是,把葱姜蒜捣拈碎用的东西,这说白了不就是咱老百姓说的捣蒜钵子吗?它里边的味道咋样?用舌头添起来,有点辛辣,所以说它的隐意是说“辞”这个字舌头的“舌”,加上个辛辣的“辛”,不是辞么,原来“绝妙好辞”就是这样来的,后边的外孙齑臼,才慢慢的隐隐的解开其中的意思,领悟了它的意思。就是说给你个捣蒜钵子,想想舌头上添起来也是辛辣的不行。才解出“辞”这个字来。这样的谜语鼻祖,曹操还一时语塞,反映不过来,何况是你我呢!呵呵,这样也好啊,杨修也不知道的这个哲理,是不用韬光养晦,寿命傻长,本来傻子就命长的。老土话,杨修却自作聪明,就要往前头圪伸(she,四声)。圪伸甚嘞,快了!</p> <p class="ql-block"> 总之会意字与指事字是有区别的。一个民族有他共同的思维特性,我们热爱自己的文化。是否有更科学正确的观点去研究古文字,古汉语,希望诸位,各抒己见,不吝赐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