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北平镇革命故事—河洛堡村

蔚蓝天空

<p class="ql-block"><b>基本情况</b></p><p class="ql-block">河洛堡村隶属右北平镇,位于镇政府西部山区,距镇政府所在地北洼子20km,南北宽约5km,东西长约8km,总面积约40平方公里。东与头道营子接壤、南与喇嘛洞村为邻,北为白石头村,西与黑里河镇盆底沟村相连,紧靠紫蒙湖旅游景区,发展旅游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全村11个村民组,512户、1510口人。村部在河洛堡,辖河洛堡、西山、李家沟、土龙、河北、黑水营子等自然营子。</p> <p class="ql-block"><b>历史沿革</b></p><p class="ql-block">清、民国时期属八沟厅、平泉州、平泉县。</p><p class="ql-block">伪满时期称河洛堡甲,属头道营子村。</p><p class="ql-block">1946~1956年称河洛堡村,隶属宁城县四区。</p><p class="ql-block">1956~1958年9月,称十八台村,隶属头道营子乡。</p><p class="ql-block">1958·9~1983年称河洛堡大队,隶属于头道营子公社。</p><p class="ql-block">1983~2005年称河洛堡村,隶属于头道营子乡、镇。</p><p class="ql-block">2005——称河洛堡村,隶属于甸子镇,2018年更名为右北平镇。</p> <p class="ql-block"><b>自然资源</b></p><p class="ql-block">河洛堡村地处宁城县西部山区,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山高林密、野草丛生,为高寒山区,属高山气候,全年无霜期115天左右,耕地面积2790亩,森林面积8000多亩,坡地耕作灌溉条件差,地块零散,不能实施机械作业,农作物产量很底,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缺乏主导致普资源,得不到合理开发利用,因病、因残因素等致贫现象严重,是宁城县扶贫开发重点贫困村,全村人均纯收入不足3000元。</p> <p class="ql-block"><b>日寇的暴行</b></p><p class="ql-block">伪满时期,日伪在河洛堡村驻军并设鸦片收购点,收购鸦片。</p><p class="ql-block">1942年,日伪开始在宁城地区实施集家并村,1943年春至1944年秋大规模进行,当时河洛堡隶属头道营子村,属集家并村的重点地区,那时日伪强行将全村的人赶到集中点河洛堡营子居住。集家开始时,日伪采用先修部落后搬家,后来,便驱赶群众一律搬家,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有因抗日工作需要或家人有病,怜惜钱财不肯搬家者,日伪先组织镐头队扒拆房屋,后来干脆用火焚毁,强迫人们般入“人圈”。当时河洛堡村全村280全户880余人,全部被赶到“人圈”。在“人圈”,日伪设岗楼,四角设炮台,在部落内安插很多奸细秘密监视“人圈”里的人,如发现禁用的用品,便冠以通匪的罪名予以处罚。“人圈”里遍地泥泞污水,粪便到处皆是,苍蝇、蚊子等害虫恣虐,伤寒、霍乱、痢疾等传染病横行。</p><p class="ql-block"><b> 对敌斗争 </b></p><p class="ql-block">早在日寇占领宁城初期,河洛堡民众自发性地参加了头道营子杨志、喇嘛洞李文彪,西泉范杖子裴文和发起的反满抗日活动。1941年后,抗日烽火涌起,河洛堡村的人民群众积极支援八路军游击队,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冒着生命危险为八路军带路,为游击队提供食宿、物品、站岗放哨、传递情报,为取得抗战胜利做出了贡献。</p> <p class="ql-block">革命烈士</p><p class="ql-block">王友 李树军</p><p class="ql-block"> 老革命军人</p><p class="ql-block">李学树 王风</p> <p class="ql-block"><b>发展状况</b></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全体化、公社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几年来国家加大力度帮助农民摆脱贫困,全村村民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解决了看病问题,拔专项资金对村民危房进行改造,发放最底保障金和救济金,困难户有了生活保障,农村电网改造、硬化道路,建起卫生室、文化室、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现在人们生活满意,对前途充满信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