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儿女们的成长记录(1)</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81年7月,丈夫从四川老家把我带到陕西韩城桑树坪,在部队上结婚……年底请探亲假送我回了四川老家,一个月的假期结束后,丈夫回到了部队。我怀着身孕和公婆一起生活。</p><p class="ql-block"> 1982年农历四月迎来女儿的降生,女儿的到来,带给我无比的喜悦和快乐。可爱的女儿在公婆和全家人的疼爱精心照顾下,健康快乐成长。</p><p class="ql-block"> 女儿半岁时一场大病,把我给吓坏了,那是一个收割的时节,全家人正忙碌着收割,一天,女儿突然有些咳嗽,流鼻涕,我给女儿吃了感冒药,晚上开始发烧,拉肚子,一黑夜哭闹不停。</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清晨,我和公婆打了招呼,背着女儿来到父亲家,我说:“爸爸这孩子生病了,我背来让爸爸给看看!”父亲急忙给女儿号脉检查说:“孩子病情都这么严重了,怎么才来呀?”我说:“昨天有点感冒咳嗽,我给吃了点感冒药不见好转,晚上就开始发烧,更加严重了。”</p><p class="ql-block"> 父亲一边说着,急忙给女儿开药、打针、熬药。晚上,病情更加严重,又拉、又呕吐,喘气声隔着房间都能听见。看着女儿难过心疼不已。我和父亲心急如焚着急地守护着女儿,一夜未眠。父亲用尽了所有的良方,依旧不见好转。父亲说:“不行,你把孩子背到“烧鸡弯”王荣各那里去转过手看看,孩子病情十分严重,在我这里万意有什么意外,不好交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听父亲这么一说,凌晨五点钟天还没亮,我匆忙地背着女儿,徒步七八里路来到烧鸡弯王荣国“诊所”等待,王荣国起床开门,我正站在门口,急忙说:“王医生我女儿生病了,很严重,我背来请王医生给女儿看看。”我一边说着走进诊所,急忙把女儿放下来抱在怀里。王荣国二话没说,急忙给女儿检查说:“孩子病情很严重啊!我先给她打一针,抓点药拿回去顿来吃,一边说着一边忙着给女儿开药、打针。不一会儿,诊所里看病的人陆陆续续地赶来。</p><p class="ql-block"> 我背着女儿,拿着王荣国开的各种药物,匆匆忙忙地回到了父亲家,急忙把药倒进药罐子里把药熬好,给女儿吃上,下午女儿的病情有了好转,看着女儿病痛,心疼不已,心急如焚的我,心里终于踏实了。王荣国与父亲是同师兄弟,开的药方和父亲的用药相同,只是中药和草药之间的区别。</p><p class="ql-block"> 女儿在父亲和王荣国的精心治疗下,病情慢慢地好了起来。几天后,我带着女儿回到婆家,又开始了忙碌庄稼收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82年12月丈夫从陕西韩城桑树坪随部队迁移到山西太原古交镇城底矿。1983年正月我带着八个月大的女儿来到山西太原古交镇城底矿。我们一家三口终于团聚,过着幸福美好的时光。</p><p class="ql-block"> 1983年5月10日,基建工程兵正式彻改为煤矿工人,脱下了军装。不久,镇城底矿开展了计划生育实行一胎化,当时我已怀着身孕。丈夫建议,让我去办理“独生子女”手续。我经过再三考虑后,让丈夫送我和女儿回了四川老家……</p><p class="ql-block"> 不久,农村开始了那场硝烟弥漫的计划生育运动。我为了躲避计划生育,借上20块钱路费,匆忙地带着女儿、怀着儿子,让弟弟把我送到“太坪区”姑姑家,一住就是四个多月,途中去过永乐,到过贵州,几经周折四处奔波,最终依然回到姑姑家生下了我可爱的儿子,欣喜万分。</p><p class="ql-block"> 儿子刚出生几天,全身长满了疹子、脓疮,接着女儿感冒生病,是好心的姑姑一家到处求医问药给儿子、女儿治病,全家人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我和孩子到满月。儿子出疹子、脓疱整整四十多天才恢复,如此灾难令人心疼不已,整个人脱胎换骨。</p><p class="ql-block"> 满月后,在大姐和小姑子的帮助下,我带着孩子们终于回到婆家一同生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84年金秋十月,我再次从四川老家带着孩子们来到山西太原古交镇城底矿,西风井二公区,丈夫自盖的小平房,一家四口团聚。寒冷的北方,天寒地冻,孩子们从南方到北方,穿着单薄,身体不适,动不动就感冒发烧、拉肚子。</p><p class="ql-block"> 一次,儿子感冒发烧,拉肚子,我和丈夫心急如焚地带着儿子到“杏林坪”卫生院看病,儿子严重休克住院治疗,可怜的儿子头上扎满了针眼都找不到血管输液,令人心疼不已。住院后,儿子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才慢慢好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1986年,我们从西风井搬入到镇城底矿“耗子村”自盖的小平房。孩子们大了疾病也少了许多,为了家庭生活,忙碌着养猪、买菜、装煤、卖冰棍,砸焦炭等等。带着孩子们到包工队打临时工、做饭,东奔西跑居无定所。</p><p class="ql-block"> 经过几经周折,我到了矿上服务公司上了临时班,离家近了,常常把孩子们锁在家,乖巧懂事的大女儿帮助小儿子穿衣服弄饭吃,大的照顾小的。</p><p class="ql-block"> 经过时间的推移,1988年矿上农转非户口分房,儿子、女儿分别上了幼儿园。1991年,我们终于搬入工人村24号楼,住上了舒适的楼房。儿子、女儿分别上了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p><p class="ql-block"> 十年间 , 我从结婚到儿女们出生、成长、上学,南来北往,东奔西跑几经周折,居无定所的时光终于结束了,过上了平凡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如今回想起, 往事如烟,孩子们的成长经历,记忆犹新,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手机自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