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草坪里】位于江门市台山市水步镇,因村场原是一片草坪而被称之为草坪里(地名),它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是一个具有5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p> <p class="ql-block">全村共有51户人家,约200人,拥有90座岭南风格的清代民国建筑和3座宗祠。</p> <p class="ql-block">美国第36任商务部长、第10任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祖籍就是“台山市水步镇”。</p> <p class="ql-block">近年来,草坪里在几位来自台山、深圳、香港的年轻人的带动下,焕发出新的活力,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p> <p class="ql-block">2020年,草坪里获得了“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的称号,此外,草坪里还是电视剧《狂飙》的取景地之一,进一步提升了其知名度。</p> <p class="ql-block">村中绿树环绕、侨房林立、古韵流香,在厚重的历史人文积淀下,村内仍完整保留着立村时的石碑、公祠和学校。</p> <p class="ql-block">“玉堂学校”,一栋两层的西式教学楼,楼顶锈迹斑斑的四个大字“玉堂学校”,让虽已破旧废弃的学校散发出一种古典美。</p> <p class="ql-block">“聚一堂、公祠”,修缮一新的旧牌坊「聚壹堂」,内部已改造成旅游接待中心。</p> <p class="ql-block">聚一堂左边的是积玉林公祠,右边是与齐林公祠,两座祠堂历史悠久,始建于清代,已不作宗祠使用。</p> <p class="ql-block">“云谷林公祠”,始建于清代,现仍作宗祠使用。</p> <p class="ql-block">“百年石板大街”,村落里的石板路宽阔气派。</p> <p class="ql-block">石板路左边有4条小巷5排的秋道大宅,每幢大宅的设计均中西合壁,风格不一。</p><p class="ql-block">建筑墙面,精妙绝伦的彩色雕刻,赏心悦目。</p> <p class="ql-block">“林棠故居”,村中名人林棠(1907—1996)故居,位于百年石板大道中间的一条小巷里,故居两排两层大窗气派,大窗两旁的雕刻十分精美。</p> <p class="ql-block">民居多为青砖砌墙,以花岗岩石做墙边,建筑整齐划一,装饰讲究。</p> <p class="ql-block">“隆深家塾”,建于清代,中西合璧的古典建筑风格,巧夺天工的彩色雕刻,配上隆深家塾四个蓝色大字,颇有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建筑物之间设计了一个现代水池,可以随着大自然的光影变化而呈现奇妙的影像效果。</p> <p class="ql-block">“草坪小学校”,建于民国初期,2层西式风格洋楼,装饰有古罗马式山花顶和柱廊,楼前装饰着碧绿色的中式护栏,学校二楼阳台的天花时尚。</p> <p class="ql-block">“牛屎巷”</p> <p class="ql-block">“草坪码头”,200年来,村民的先辈就从这小码头漂洋过海,走向世界各地淘金谋生。</p> <p class="ql-block">“爬梯式楼亭”,码头对岸是草坪里一个“传统遇见未来”的爬梯式楼亭,站在上方,整个草坪里似一幅风景画呈现眼前。</p> <p class="ql-block">【海口埠】位于江门市台山市端芬镇,建于清朝咸丰三年,当初立墟时,由附近梅、黎、吴、李、关、阮、黄、江、陈、何等十姓联合组织筹建,称“十户墟”,因地处大同河与端芬河交汇处,面宽阔,河床深,因此又命名为“海口埠”。</p> <p class="ql-block">海口埠因水运而兴起,曾是广府人出洋第一港,海口埠也因此成为侨乡贸易客货航运交流的纽带,并成为侨批(五邑地区被称为“银信”)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在江门悠久的出洋历史中,许多五邑人正是从这里登船离乡,走向世界。</p> <p class="ql-block">海口埠包括多条街道,最繁华时曾有近千人居住,120多间商号囊括各行各业,是端芬地区最繁荣的圩集之一。</p> <p class="ql-block">“银信博物馆”,展示着数千件华人华侨捐赠的历史文物及银信(侨批)原件、复印件,一张张泛黄的侨批,不仅记载了华侨漂洋过海的奋斗史,更可感受到华侨支援抗战、踊跃参战、为新中国建设作贡献的家国情怀。</p> <p class="ql-block">侨批是海外华侨通过民间渠道及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眷属的附有汇款的书信及其回文的统称,也被称为“银信”。</p> <p class="ql-block">侨批是海口埠最独特的历史印记和符号,是当时华侨最常使用的汇款方式,也是海口埠最重要的贸易方式之一,侨批传送过程中保留下来的古银号、古码头,经大浪淘沙,现在都成了非常宝贵的历史遗迹。</p> <p class="ql-block">2012年5月,“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区遗产名录》证书。</p> <p class="ql-block">2013年6月,“侨批档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成为广东省首项世界记忆遗产。</p> <p class="ql-block">这些不管寄传的是钱款或是感情的信件,都成为一种尤为珍贵的人类记忆。</p> <p class="ql-block">一张“台山华侨华人全球分布图”显示,目前台山有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160多万人,分布在世界5大洲10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相当数量的老一辈华侨就是从海口埠出发,漂洋过海。</p> <p class="ql-block">金山箱,<span style="font-size:18px;">清末或民国初年产品,</span>是美洲和澳洲华侨回国时装运行李,以及给家人和亲友购买的各种物品的箱子,大小不一,一般尺寸较大。</p> <p class="ql-block">“海口埠银信纪念广场”,耸立着20根“银信柱”,它们以8面设计648片烧制的银信瓷片,呈现台山海外华侨的过往。</p> <p class="ql-block">“西洋亭”,融合了中外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海口埠有一座厚实大气的花岗岩牌匾,中间的大理石板刻着<span style="font-size:18px;">“世界记忆名录银信纪念地”、“南粤古驿道出海口纪念地”等字样,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图案。</span></p> <p class="ql-block">海口埠景区,2017年开放,这里是世界记忆名录银信纪念地、南粤古驿道出海口纪念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和“广府人出洋第一港”。</p> <p class="ql-block">【浮月村】位于“中国第一侨乡”台山市斗山镇,建于上世纪1917年,是广东省第四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因形似水中一轮明月浮出水面,故立村时取名—“浮月村”。</p> <p class="ql-block">“浮月村”因“洋楼”而闻名遐迩,是台山洋楼的代表村落之一,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典范,“台山新八景”之一,并被誉为“最美花园式侨村”。</p> <p class="ql-block">浮月村是台山典型的一座古村落,常住村民200多人,侨居海外(含港澳地区)约1500多人。</p> <p class="ql-block">“浮月公园”,走进浮月村村口,展现在眼前是浮月公园。</p> <p class="ql-block">凤凰树</p> <p class="ql-block">“母仪亭”公园里的母仪亭,是捐建者为纪念母亲而建。</p> <p class="ql-block">“瞭望塔”,和碉楼的功能有些类似,但防御功能就弱了一些。</p> <p class="ql-block">浮月村主要看洋楼(碉楼),这些洋楼是旅居美国的浮月乡亲于民国时期建成,至今已有近100年的历史,全村20座高低不一的小洋楼,散落在田园和红花绿树中,十分美丽壮观。</p> <p class="ql-block">这些洋楼建筑不仅使用了“红毛泥”等洋材料,而且吸取了西方建筑艺术成果,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浓厚的侨乡生活风俗气息,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洋文化交融的显著特征。</p> <p class="ql-block">中西合璧的洋碉楼,共15幢,包括中山阁、贤安庐、安雅庐、兰芳居、国庐、蔡华庐、恒安庐、仁庐、英庐、源庐、炯庐、鋈庐、晃庐、惠华居、陈国旗(楼),最早的惠华居建于1917年,最后的国庐建于1936年。</p> <p class="ql-block">“中山阁”洋楼单列村前,独树一帜,此楼1923年建,高4层、1楼、2楼均为封闭式,只有数扇小窗,3楼则有四面回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座“中山阁”楼主叫陈国麟,他将楼命名为“中山阁”,是为纪念父亲陈栋华与孙中山早年在美国的一段革命情谊。</p> <p class="ql-block">浮月村的洋楼非常特殊,上半部分是西式洋楼,非常漂亮,而下半部分是碉楼形状,外面还有围墙,可起到很好的防御功能。</p> <p class="ql-block">“英庐”,洋楼多以楼主名字冠名。</p> <p class="ql-block">“炯庐”</p> <p class="ql-block">“蓁华居”,由旅美华侨陈蓁华建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建,是村里最大房间最多的洋楼。</p> <p class="ql-block">因“蓁华楼”在村里的地理位置,<span style="font-size:18px;">视野开阔,</span>可看到14栋洋楼。</p><p class="ql-block">亦是村里唯一一座拍过电影、电视剧的洋楼。</p> <p class="ql-block">“贤安居”,最具名气,为旅美乡亲陈贤安所建,有名之处在于陈先生之子陈焕展是制造出美国第一架太空望远镜的科学家。</p> <p class="ql-block">浮月洋楼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当地政府十分重视对村中古建筑保护,每座洋楼前都有相应的二维码和语音解说。</p> <p class="ql-block">洋楼几乎都在3楼或4楼设有飘出式的阳合,廊里大多采用了古希腊列柱式,两柱之间形成了古罗马式的半圆拱窗,洋溢着异域风情。</p> <p class="ql-block">“辅世陈公祠”,在广东的村子里,通常都能看到祠堂,这个辅世陈公祠,是村中比较大的祠堂。</p> <p class="ql-block">村庄前面,有一口半月形水塘。</p> <p class="ql-block">浮月村碉楼,历经百年风霜,繁华落尽,已不复往日风采,显得落寞、斑驳而沧桑。</p> <p class="ql-block">台山作为“中国第一侨乡”,这样的村庄和洋楼比比皆是,台山共有洋楼10000幢,浮月村只是台山的一个缩影。</p> <p class="ql-block">【黄茅海跨海通道】2024年12月11日,粤港澳大湾区的超级工程“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车试运营,这座“海上长虹”亮相于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以独特的姿态闪耀在珠江之畔。</p> <p class="ql-block">黄茅海跨海通道,是港珠澳大桥的西延,起于珠海市终于台山市,2020年6月开建,总投资造价约130亿元,全长31公里,跨海段长 14公里,全球排名第八,在粤港澳大湾区仅次于港珠澳大桥和深中通道。</p> <p class="ql-block">作为技术革新先锋,黄茅海跨海通道在国内首次创下了7项创新技术,如今5座“小蛮腰”稳稳屹立于黄茅海海域,将江门台山等纳入了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p> <p class="ql-block">黄茅海大桥,采用钢箱梁三塔双跨斜拉桥设计, 跨径720米,是世界跨径最大的三塔斜拉公路桥。</p> <p class="ql-block">黄茅海大桥,横贯香港一澳门一珠海一江门台山四座城市,将粤港澳大湾区三大极点中的港深极点、澳珠极点与珠西、粤西连成一线,打通了湾区核心区域向西辐射的强劲动脉。</p> <p class="ql-block">【视频】“黄茅海大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