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昨日的行程暂时告别了海陵岛的海浪与沙滩,转而前往开平市进行一日游。早餐后乘车两个小时到达开平市立园,立园位于广东省开平市塘口镇赓华村,是旅美华侨谢维立先生于二十世纪20年代回国兴建,历时十年,于1936年初步建成。建筑布局可分为别墅区、大花园区、小花园区。别墅区有六幢别墅和一幢古式碉楼;大花园以立园大牌坊和“本立道生”大牌坊为轴心布局,地下有地下室,四周是曲径回廊;小花园区位于大花园和别墅区之南,构图为“川”字形,园内以“兀”形运河分隔。建筑特色:集传统园艺、西洋建筑、江南水乡特色于一体,有“立园”大牌坊、“修身立本”大牌楼和多个桥亭等建筑,如泮立楼楼顶为中国古式琉璃瓦重檐建筑,室内装饰精美,各层置西式壁炉,摆设雅致古式家具。解放前,立园屡遭厄运,受日本侵略者破坏后逐渐荒芜。解放后,县人民政府多次拨款维修得以保存全貌。1999年,园主夫人谢余瑶琼女士与开平市人民政府互订合约,委托市人民政府代管50年。漫步在立园中,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看到了往昔的繁华与辉煌。每一处建筑都像是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那些精美的雕刻和装饰,无不彰显着主人的品味与追求。</p> <p class="ql-block">看看这段视频吧!</p> <p class="ql-block">站在拱门下,驴友们合影留念,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这不仅仅是一张照片,更是对这段旅程的珍贵记忆。立园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建筑,更在于它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也领略到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每一寸土地,每一座建筑,都仿佛在向我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让我沉浸其中,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在立园中漫步,我们看到了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的介绍墙。这面墙向人们展示了开平碉楼的独特魅力,它是中西建筑文化的完美结合,也是华侨文化的象征。碉楼的出现,不仅是为了防御,更是为了保护家人。这些高大的建筑,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承载着无数人的回忆。在这里,我仿佛看到了那些远渡重洋的华侨们,他们带着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憧憬,建造了这一座座坚固的碉楼,守护着这片土地。</p> <p class="ql-block">沿着立园的小径前行,我看到了一面照片墙,上面写着“碉楼历经时代变迁”。这些照片记录了碉楼从建成到现在的每一个重要时刻,让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碉楼的历史。每一座碉楼都像是一位忠诚的守护者,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土地,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感,也更加珍惜眼前的和平与安宁。</p> <p class="ql-block">在立园中,有一座古色古香的牌坊建筑,上方写有立园二字。这座牌坊不仅是立园的标志性建筑,更是历史的见证者。它承载着立园的历史与文化,也见证了无数人的喜怒哀乐。站在牌坊下,我仿佛看到了往昔的繁华景象,那些来来往往的人们,都在这里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这座牌坊,就像一位慈祥的老人,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土地,见证着岁月的流转。</p> <p class="ql-block"> 立园自然环境也很美。一条长廊沿着湖边蜿蜒曲折地延伸开来,白色的栏杆与绿色的瓦顶相映成趣。树木掩映下的凉亭静静地矗立着,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也更加珍惜眼前的这片美景。湖水清澈见底,微风拂过,泛起层层涟漪,仿佛在向我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在这里,我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之中,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p> <p class="ql-block">美女融入美丽的景色中,好一幅生动的画卷。</p><p class="ql-block">(以下两张照片由团内88岁的钟师傅拍摄)</p> <p class="ql-block">泮立楼是立园的中心建筑,它建于1926年,是园主谢维立与其父谢圣泮之名联珠而成。楼高三层半,其外部黄墙绿瓦,飞檐斗拱,别具中国殿堂古风;欧美式的窗户和古罗马式的支柱,又充满着西洋情调;室内装饰和家用设施均由外国引进而国内难得一见,令人神往;岭南传统灰塑和潮州涂金樟木雕刻工艺精湛,造型逼真,更令人叹为观止。站在泮立楼前,我仿佛看到了园主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追求。这座建筑不仅是一座住宅,更是一座艺术的殿堂。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主人的品味与追求,让人不禁为之惊叹。</p> <p class="ql-block">在立园中,我还看到了大牌坊对联,这对联很有意义。它采用鹤顶格形式,介绍了园主谢维立亲自所题的内容,并简单概述了立园的地理位置。这对联不仅是一幅书法作品,更是园主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寄托。它承载着园主的梦想与追求,也见证了立园的历史与发展。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更加珍惜眼前的这片美景。</p> <p class="ql-block">一座高大的白色建筑物,周围环绕着绿色植物。这座建筑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仿佛是一位忠诚的守护者,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土地。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感,也更加珍惜眼前的和平与安宁。这座建筑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座历史的见证者,它承载着无数人的回忆与梦想。</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塔楼式望楼别墅,它融合异国的建筑风格,外墙采用了意大利装饰艺术。这座别墅是为了纪念园主的二夫人谭玉英而建。谭氏在当地是一位才女,深受园主喜爱,但婚后不久因难产去世。园主久思成疾,在此地建造了这座寄托思念之情的建筑。站在这座别墅前,我仿佛看到了园主对二夫人的思念之情。这座建筑不仅是一座住宅,更是一座情感的寄托。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园主对二夫人的深情厚意,让人不禁为之动容。</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立园,一座充满历史韵味与独特魅力的园林。走进立园,立刻被其精美的建筑风格所吸引。中西合璧的设计,既有着传统中式建筑的庄重典雅,又融入了西方建筑的浪漫与华丽。园林布局精巧,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假山池塘相映成趣。漫步其中,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了当年园主的生活气息。立园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园林,更是一部历史的画卷。它见证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承载着无数的故事与回忆。参观立园,让人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先人的智慧与创造力充满敬意。</p> <p class="ql-block">中午在立园门口立富园饭店午餐后来到自力村碉楼群。自力村碉楼群位于广东开平市塘口镇,由安和里、合安里和永安里三个自然村组成。立村于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最初建村的是犁头咀。鸦片战争后,当地很多人去海外谋生,20世纪20年代,因土匪猖獗、洪涝频繁,侨胞陆续兴建碉楼保护家人。建筑特色是将中国传统乡村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文化巧妙融合,有柱廊式、平台式、城堡式等,体现近代中西文化在乡村的交流。楼身高大,多为四五层,墙体有钢筋混凝土或混凝土包青砖,门、窗为厚铁板,建筑材料除青砖本地产外,铁枝等多进口。防御功能:均是铁门、铁窗,遍布枪眼,配备枪械等,有的顶层四角建“燕子窝”,可全方位控制。主要碉楼有龙胜楼(1917年)、养闲别墅(1919年)、铭石楼(1925年)等15座,其中铭石楼外形壮观,内部陈设豪华。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6月28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华侨文化的纪念丰碑,楼内保存着完整的家具等物品,见证当时华侨文化与生活。漫步在自力村碉楼群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的世界。这里的每一座碉楼都像是一位忠诚的守护者,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土地,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感,也更加珍惜眼前的和平与安宁。这些碉楼不仅是建筑,更是文化的象征,它们承载着无数人的回忆与梦想。</p> <p class="ql-block">在自力村门口,竖着一块醒目的刻着“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自力村”的牌匾。这块牌匾不仅是自力村的象征,更是历史的见证者。它承载着自力村的历史与文化,也见证了无数人的喜怒哀乐。站在这块牌匾前,我仿佛看到了自力村的往昔景象,那些来来往往的人们,都在这里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这块牌匾,就像一位慈祥的老人,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土地,见证着岁月的流转。</p> <p class="ql-block">抖音里的这段视频生动而详细地描述了碉楼群前世今生。</p> <p class="ql-block">自力村碉楼群打卡地,游客纷纷在这里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碉楼依水而建,碉水相映成趣,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微雕群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碉楼群中著名的铭石楼</p><p class="ql-block">铭石楼由美国华侨方润文建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由主楼、附楼和庭院组成,总占地面积600平方米。主楼坐西北向东南,高五层,砖混结构加外墙水泥批荡。第五层正面为宽广敞廊,四角为悬挑“燕子窝”。楼顶中央筑有六角攒尖琉璃瓦凉亭。主楼集防御、居住功能于一体,是早期居住型碉楼建筑的代表。附楼为青砖平顶房,主要功能是厨房,兼存放农具。</p><p class="ql-block">导游详细讲解了它的前世今生。很多游客还登上了楼顶,观望了自力村碉楼群的全景并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以下几张是站在铭石楼顶居高临下拍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振安楼</p><p class="ql-block">振安楼是旅居加拿大华侨方文振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回乡建筑的居楼,由主楼和附楼组成,总占地面积115.80平方米。主楼高四层,坐西北向东南,钢筋混凝土结构。首层面阔6.33米,进深4.92米。第三层用七个托脚出挑平台,并与三面拱劵立柱环护形成敞廊。第四层筑绿釉宝瓶栏杆护栏。</p> <p class="ql-block">碉顶休闲阁</p> <p class="ql-block">这是比较著名的云幻楼</p><p class="ql-block">云幻楼是旅居马来西亚华侨方文娴先生于民国十年(1921年)回乡建筑的居楼。由碉楼和庭院两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998.4平方米,楼高五层,坐西北向东南、钢筋混凝土结构,平脆顶,造型简朴,首层面闭8.02米,进深8.55米,“五幻”简字体现了楼主对当年社会政治动荡的彷徨和不满,包含着他对辛酸的游子生涯的感慨。</p> <p class="ql-block">云幻楼院落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美女在云幻楼院中留影。</p> <p class="ql-block">下面是龙胜楼</p> <p class="ql-block">龙胜楼</p><p class="ql-block"> 龙胜楼建于民国六年(1917年)。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45.05平方米。楼高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首层面阔7.29米,进深6.18米。每层用腰线分隔,门楣施与西洋山花拱劵并雕展翅雄鹰。第三层用16个托脚出挑平台,四周筑有钢筋护栏。该楼是自力村最早的一座碉楼,是方文龙、方文胜兄弟合建,取兄弟名字“龙胜”为楼名。</p> <p class="ql-block">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耀光别墅。</p> <p class="ql-block">好美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澜生居庐</p> <p class="ql-block">《参观自力村碉楼群有感》</p><p class="ql-block"> 自力村碉楼群,如同一座座历史的丰碑。</p><p class="ql-block">站在碉楼前,被其雄伟的气势所震撼。坚固的建筑,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和历史的变迁。这些碉楼融合了中西建筑风格,独具特色。既有中式传统的韵味,又有西方建筑的精致。碉楼不仅是建筑艺术的杰作,更是一段段传奇故事的载体。它们承载着先辈们的奋斗与坚守,守护家园的勇气和决心。参观自力村碉楼群,让人深刻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先人的智慧,也激励着我们珍惜当下,传承和发扬先辈们的精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