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自 序</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吾,一叶扁舟,荡漾于教海之波,数十载春秋,春华秋实,周而复始,多从圣贤,教授学业,达智明慧,立身宏志。虽风雨兼程,却终至彼岸,得享桑榆之乐。然心犹未老,亦以闲暇,偶有拙作。</p><p class="ql-block"> 今距文集(二)美篇发表,已有一载,乃集之旧作,名曰《叶绿夕阳文集》(三),以飨知音,传之久远。</p><p class="ql-block"> 是文集也,如繁星点点,璀璨夺目,分三类以陈:曰小说之域,曰散文之海,曰杂俎之园。</p><p class="ql-block"> 小说之域,乃虚构之境,幻梦之舟,载吾情思,游于现实与幻想之间。或绘人间烟火,或描侠骨柔情,皆源于红尘,高于尘嚣,使读者忘忧,悟道于字里行间。</p><p class="ql-block"> 散文之海,乃心绪之泉,流淌于纸端,或忆往昔,或抒今朝。山川之美,亲友之情,皆化为笔下之珠玑,温润如玉,感人肺腑。愿读者于此,觅得心灵之慰藉,悟生活之真谛,如沐春风,心旷神怡。</p><p class="ql-block"> 杂俎之园,乃评论杂文之属,集会言稿之笔,皆随心所欲,不拘一格。或吟风咏月,或针砭时弊,皆吾心中之块垒,笔下之波澜。愿诸君览之,一笑置之,或有所悟,皆余之所愿也。</p><p class="ql-block"> 吾辈虽老,然文心未泯。所著之文,皆力求言之有物,意之深远,如清泉潺潺,润泽心田。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愿化雨润万物。若吾之文,能如微光,照亮人心,启迪智慧,则此生无憾矣。</p><p class="ql-block"> 是序也,略陈鄙见,兼抒情怀。愿读者诸君,共赏是文,同鉴吾心。吾虽一叶扁舟,然文心浩瀚,愿与诸君共游于文化之海,共享文学之乐。愿吾之文,如夕阳余晖,温暖人心,照亮前路。</p><p class="ql-block"> 叶绿谨识,于夕阳之下,笑看人生百态,笔耕不辍,以文会友,以梦为马,共赴文学之约。</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一)小说之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1)祖孙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风呼啸,寒气四溢,笼罩着山村的红楼瓦房;夜空中的明月,也显得那么的清冷和孤独。</p><p class="ql-block"> 一间摇摇欲倒的小屋里,门“吱”地响了一下,老人连忙走向门边,打开一看,却什么也没有。原来是北风和他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p><p class="ql-block"> “亮亮不会来了”,老人悲哀地想。他重重地叹了口气,失望地走到火炉旁,望着炉中那微弱的火焰,不禁流下了两行浑浊的泪水一一 一生的辛酸深深地刺痛了他。</p><p class="ql-block"> 自己一生未曾娶妻,好不容易把捡来的弃儿抚养成人,供他上学,帮他成家。可是,儿子立业后就翻脸不认人,嫌自己是个只吃饭不做事的累赘,一脚踢出了家门,只能在这间又小又破的屋子里度过残年。儿子从未来问过寒暖,只有小孙亮亮关心自己,疼爱自己,每周末来看一回,偷偷地送他点东西……</p><p class="ql-block"> “天都黑了,亮亮还没来,肯定是他也嫌我了,讨厌我了,他不会再来了。”老人黯然地想着,失望地准备去闩门睡觉。</p><p class="ql-block"> 这时门开了,一股清新的风里夹着一个汗淋淋的男孩走进来,他轻轻地走到老人跟前,深情地把一大盒蛋糕递到老人手中,含笑道:“爷爷,今天是您的七十岁生日……”</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2)炽夏生澜(闪小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 遥村之隅,夏日炎炎,若烈焰焚天,万物皆渴。</p><p class="ql-block"> 村畔古林幽深,老橡独居其间,翠色不减,挺拔依旧,千载守土,见证沧桑。</p><p class="ql-block"> 智者林风,日夕与橡树为伴,苦思冥想。</p><p class="ql-block"> 一日,忽仰观老橡,叹曰:“何以此树旱而不凋,生机勃发乎?”</p><p class="ql-block"> 树无言,唯风与叶低吟,似解玄机。</p><p class="ql-block"> 林风静耳细听,心有所思:生命之力,在乎适应与变通。夏之虽酷,亦含成长之机。</p><p class="ql-block"> 林风顿悟:根深则水源不竭,心坚则希望不灭。</p><p class="ql-block"> 得此真意,林风遂广而告之。村民闻之,齐心协力,共抗旱魃。</p><p class="ql-block"> 渠成水至,灌之田野,禾苗复苏,绿意盎然。炎日之下,人心因聚而凉。</p><p class="ql-block"> 秋至,果实累累,挂满枝头。村民欢聚橡树之下,忆夏之苦辛,庆秋之丰饶。</p><p class="ql-block"> 众兴之时, 林风忽立树上,高声太息曰:“诸位啊!夏之力,在乎适者,在乎韧性,在乎共济。而适者生之,韧者存之,济者乃胜强也。”</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3)翡翠中华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 在云南边境的一隅,有一座古朴而宁静的小镇,镇上有一座历经风雨的古宅,名曰“翡翠轩”。这翡翠轩不仅以其精美的雕梁画栋、错落有致的园林景致闻名遐迩,更因它藏着一坛坛陈年佳酿——“翡翠酒”而名扬四海。</p><p class="ql-block"> 林逸,是这翡翠轩古宅的主人。自幼在父亲的熏陶下,对酿酒有了浓厚的兴趣。每当夕阳西下,他总爱坐在庭院的老槐树下,听父亲讲述那些关于翡翠酒的传奇故事。</p><p class="ql-block"> “孩子,你知道吗?这翡翠酒的酿造秘方源自唐代,由一位游历四方的道士所赠。酒中融入了当地特有的翡翠草,使得酒色如翡翠般晶莹剔透,口感醇厚而不腻。”父亲的声音带着一丝沧桑与自豪。</p><p class="ql-block"> 原来,那位道士是一位智慧而勤劳的酿酒大师,名叫“翠华子”。他游历到这个地方,看到这里风景如画、物产丰饶,山川秀美,泉水甘甜,是酿造美酒的天赐之地,就此建造酒坊。他不仅精通各种酿酒技艺,还深谙自然之道,善于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p><p class="ql-block"> 一日,翠华子在深山采药时,偶然发现了一处被茂密竹林环绕的神秘潭水。潭水清澈见底,周围生长着一种罕见的绿色植物——“翡翠藤”,其叶片翠绿欲滴,如同上好的翡翠一般。“翠华子”心生好奇,摘下一片翡翠藤叶轻尝,顿感清香扑鼻,沁人心脾。他灵机一动,想到若能将这翡翠藤的精华融入酒中,定能酿出绝世佳酿。</p><p class="ql-block"> 翠华子回到酒坊,开始尝试将翡翠藤叶与精选的五谷(高粱、小麦等)相结合进行酿造。他采用古老的酿酒工艺,经过多次试验与调整,终于找到了一种独特的方法:在酒液发酵的关键时刻,将翡翠藤叶轻轻覆盖于酒缸之上,让其自然渗透其精华于酒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酒液逐渐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翡翠绿色,香气也更加醇厚迷人。</p><p class="ql-block"> 经过数月的精心酿造与陈酿,翠华子终于酿成了这坛举世无双的美酒,为了纪念这一创举,取名为“翡翠酒”……</p><p class="ql-block"> 林逸听得入迷,眼中闪烁着向往的光芒:“父亲,那位‘翠华子’就是我们林家的祖先吗?他留下的酿酒秘方,真的能让人忘却尘世烦恼,如同置身仙境一般吗?”</p><p class="ql-block"> 父亲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怀念与决心:“是,翠华子不仅是我们林家的骄傲,更是古代酿酒技艺的大师。他留下的这壶酒,融合了天地精华与人生百态,但遗憾的是,这酒还缺乏一种至关重要的元素……据说,一本关于中华酒酿造技艺书上有记载,但早已失传,不知何处?而且传说翡翠酒只有和中华酒结合起来才能酿造成功绝世佳酿。多年来我一直在查阅古籍,遍访名师,誓要将这缺失的一环找出来,让翠华子的酿酒技艺在我们这一代重现辉煌。”</p><p class="ql-block"> 林逸的眼中燃起了斗志:“父亲,让我帮您吧!或许我也能找到一些线索,毕竟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p><p class="ql-block"> 父亲欣慰地笑了,拍了拍林逸的肩膀:“好孩子,有你这样的儿子,是我最大的福气。我们一起努力,不仅要找回那份遗失的味道,更要将林家的酿酒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人品尝到这份来自远古的醇厚与甘甜。”</p><p class="ql-block"> 然而,世事无常。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几乎将这座百年老宅化为灰烬,林逸的父亲在火灾中惨死,而翡翠酒的酿造技艺也因此失传。 只留下一坛未完成的翡翠酒和一个未了的遗愿……</p><p class="ql-block"> 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林逸踏上了寻觅中华酒酿造技艺的旅程。他走遍了大江南北,访遍了酿酒名家,却始终未能找到那失传的秘方。</p><p class="ql-block"> 正当林逸心灰意冷之际,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结识了一位名叫苏婉的女子。苏婉出身酿酒世家,对酿酒也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深厚的造诣。更重要的是,她手中掌握着一本古老的酿酒秘籍,正是那本秘籍中,记载着中华酒的酿造方法。</p><p class="ql-block"> “姑娘,你手中的这本秘籍可是中华酒的酿造方法?”林逸激动地问道。</p><p class="ql-block"> 苏婉微微一笑,点了点头:“正是。我家族世代酿酒,这本秘籍是我家传之宝。但我一直未能找到合适的人来共同酿造这酒。”</p><p class="ql-block"> 林逸闻言,心中涌起一股希望,便把心中的故事说给她听,并说:“姑娘,你是否愿意与我一同回到翡翠轩。”</p><p class="ql-block"> 苏婉被林逸的真诚和执着所打动,决定助他一臂之力:“好啊!”</p><p class="ql-block"> 他们于是一起回到了翡翠轩,开始重新修建这座百年老宅。</p><p class="ql-block"> 在共同的努力和奋斗中,林逸和苏婉彼此扶持,相互爱慕。一天,当他们在庭院中品尝着新酿造的第一坛酒时,林逸鼓起勇气向苏婉表白:“婉儿,这一路走来,你一直在我身边支持我、鼓励我。我发现我已经离不开你了。你愿意终身与我在一起吗?”</p><p class="ql-block"> 顿时,苏婉的脸上泛起一抹红晕:“逸哥哥,其实我也是。我愿意与你一起,共同守护这翡翠轩,共同酿造这中华酒。”</p><p class="ql-block"> 林逸高兴得手舞足蹈,忽然在苏婉的脸上轻轻一吻,并对她说道:“那我们将这酒取名为翡翠中华酒好吗?它是我们共同的结晶。”</p><p class="ql-block"> 苏婉洋溢着幸福的笑脸,一把抱住林逸,回答道:“好!”……</p><p class="ql-block"> 婚礼那天,翡翠轩被装扮得焕然一新,红烛高照,花香四溢。镇上的居民纷纷前来祝贺,他们为林逸和苏婉的爱情故事所感动,也为翡翠轩的重生而高兴。庭院中,一张用鲜花装饰的长桌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美食和佳酿,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坛重新酿造成功的翡翠中华酒。</p><p class="ql-block"> 随着喜庆的音乐响起,林逸身着华服,手捧鲜花,缓缓走向苏婉。苏婉则穿着一袭精致的红色嫁衣,头戴金钗玉饰,宛如画中走出的仙子。两人相视一笑,眼中满是对方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在众人的见证下,他们交换了戒指,许下了相守一生的誓言。当林逸轻轻掀开苏婉的红盖头时,整个庭院都仿佛被幸福的光芒所笼罩。随后,他们共同举杯,向在场的每一位宾客敬酒,感谢他们的到来与祝福。</p><p class="ql-block"> 翡翠中华酒在杯中轻轻摇曳,如同他们的爱情一般,经历了风雨的洗礼后更加醇厚。每一口酒都仿佛在诉说着他们的故事,让宾客们为之动容。</p><p class="ql-block"> 婚礼结束的那刻,夕阳透过树叶洒在林逸和苏婉辛劳疲惫的脸上,他们深吸一口气,手牵手漫步在翡翠轩的庭院中,感受着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他们深知,未来的路还很长,但他们相信,只要彼此扶持,共同努力,他们一定能够守护好这座百年老宅,让翡翠中华酒的醇香永远流传。</p><p class="ql-block"> 他们坐在庭院的老槐树下,品尝着翡翠中华酒,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憧憬着美好的未来。</p><p class="ql-block"> 这时,月光如水,洒在古老的宅院上,给这座历经风雨的建筑披上了一层明亮的色彩。</p><p class="ql-block"> 林逸轻轻抿了一口酒,转头对苏婉说:“苏婉,你觉得我们能在这座古宅里发现什么秘密吗?”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好奇与期待。</p><p class="ql-block"> 苏婉放下手中的酒杯,思索片刻后说道:“翡翠轩历经百年,肯定有着不少不为人知的故事和秘密。或许,在重建的过程中,我们已经不经意间触碰到了某些线索。”</p><p class="ql-block"> 林逸点了点头,回想起他们在重建翡翠轩时发现的那些古老图纸和文献。那些泛黄的纸张上,记录着翡翠轩的历史和变迁,也隐藏着许多未解之谜。</p><p class="ql-block"> “我记得在整理书房时,发现了一本破旧的日记本。”林逸继续说道,“日记里记载着一位前辈对翡翠中华酒酿造技艺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还有他对翡翠轩未来的一些设想。但奇怪的是,日记的最后一页突然中断,似乎有什么事情突然发生,让他来不及写下后续。”</p><p class="ql-block"> 苏婉突然眼睛一亮:“这本日记本或许就是我们寻找秘密的关键。我们可以根据日记中的线索,一步步揭开翡翠轩的神秘面纱。”</p><p class="ql-block"> 于是,两人决定在闲暇之余,继续深入探索翡翠轩的每一个角落,寻找那些可能隐藏的秘密。他们仔细研究那些古老图纸和文献,试图从中发现蛛丝马迹。同时,他们也向镇上的老人们打听关于翡翠轩的传说和故事,希望能够找到更多的线索。</p><p class="ql-block"> 一次偶然的机会,林逸在翡翠轩的后院发现了一块被遗忘的石碑。石碑上刻着一些模糊的文字和图案,似乎与翡翠中华酒的酿造技艺有关。他立刻叫来了苏婉,两人一起研究这块石碑。</p><p class="ql-block"> 经过长时间的推敲和解读,他们终于揭开了石碑上的秘密——原来,翡翠酒的酿造技艺中,还隐藏着一种独特的调制方法,这种方法需要用到一种极为罕见的草药,而这种草药只生长在翡翠轩后院的一片特定区域。</p><p class="ql-block"> 这个发现让他们兴奋不已,也让他们更加坚定了要揭开翡翠轩所有秘密的决心。他们知道,每一次发现都是对翡翠轩历史和文化的深入了解,也是对他们共同梦想的进一步实现。</p><p class="ql-block"> 两人相视一笑,决定继续深入挖掘这座古宅的历史。他们仔细地在翡翠轩内勘察,每到一个角落都停下脚步,细细观察。忽然,他们走到一处看似不起眼的墙壁前时,突然停下了脚步,眼中闪过一丝光芒。</p><p class="ql-block"> 林逸轻轻敲打着墙壁,对苏婉说:“这里的声音有些异常,可能隐藏着什么。”</p><p class="ql-block"> 苏婉闻言,立刻凑上前来。</p><p class="ql-block"> 林逸指了指墙壁上的一块装饰用的石板,说:“移开它。”</p><p class="ql-block"> 林逸和苏婉小心翼翼地移开石板,果然发现了一个隐蔽的洞口。两人相视一笑,眼中都闪烁着兴奋的光芒。</p><p class="ql-block"> 他们小心翼翼地沿着洞口向下爬,来到了一间密室。</p><p class="ql-block"> 密室内布满了灰尘,但中央的一张石桌上却摆放着一本泛黄的古籍。林逸上前,轻轻拂去书上的灰尘,露出了“翡翠轩秘史”五个大字。他惊讶地喊道:“看,我们找到了!”</p><p class="ql-block"> 苏婉也凑上前来,翻开古籍,两人惊讶地发现,这本古籍不仅记录了翡翠中华酒的酿造秘方,还详细记载了翡翠轩家族几代人的兴衰历程。</p><p class="ql-block"> 林逸缓缓地说:“原来,翡翠轩的先祖曾是唐朝的一位高官,因不满朝政腐败,辞官归隐,并带着那位云游道士和道士赠送的酿酒秘方来到了这云南边境,创建了翡翠轩。”</p><p class="ql-block"> 林逸感叹道:“真是想不到,那位叫“翠华子”的道士并不是我的祖先,翡翠轩竟然是我们的祖先为了纪念这位道士而命名的。”</p><p class="ql-block"> 苏婉也点头表示赞同:“是啊,我们一定要好好传承下去。”</p><p class="ql-block"> 古籍中关于翡翠中华酒的酿造还有一段更为神秘的记载。林逸指着古籍上的一段文字说:“据说,真正的翡翠中华酒除了需要翡翠草外,还需要和中华酒的女传人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采集中华间的灵气,才能酿造出最为完美的酒品。”</p><p class="ql-block"> 苏婉闻言,知道与林逸的不解之缘终于明白了。两人拥抱在一起,既震惊又兴奋。</p><p class="ql-block"> 他们决定尝试按照古籍中的方法,酿造一坛真正的翡翠中华酒。他们选定了月圆之夜,来到一片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p><p class="ql-block"> 林逸走在前面,小心翼翼地拨开草丛,对苏婉说:“这里的环境真恶劣啊,我们要小心野兽出没。”</p><p class="ql-block"> 苏婉紧紧握住手中的特制器具,紧张地点点头:“嗯,我知道。但只要能酿造出真正的翡翠中华酒,这一切都值得。”</p><p class="ql-block"> 两人终于在古树下找到了收集露水的位置。林逸放下器具,对苏婉说:“你就在这里等着,我去附近找些干柴来生火,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观察露水的收集情况了。”</p><p class="ql-block"> 苏婉点点头,紧张地注视着树叶上的露水。她时不时地用手帕擦拭着器具,生怕有一丝灰尘污染了这些珍贵的露水。</p><p class="ql-block"> 经过多次尝试和冒险,林逸和苏婉终于收集到了足够的露水。他们带着这些露水回到翡翠轩,开始了新一轮的酿造。</p><p class="ql-block"> 在酿造过程中,林逸和苏婉都异常专注。他们严格按照古籍中的方法,将露水与翡翠草以及其他辅料混合,经过多次蒸馏和发酵。</p><p class="ql-block"> 林逸看着坛中色泽翠绿、香气扑鼻的翡翠中华酒,激动地说:“我们成功了!这坛酒不仅色泽如翡翠般晶莹剔透,口感更是醇厚而不腻,回味悠长。”</p> <p class="ql-block"> 苏婉也感慨万分:“是啊,这坛酒代表了翡翠轩的巅峰技艺,更是对先祖们智慧和努力的最好传承。”</p><p class="ql-block"> 然而,随着翡翠中华酒的声誉日隆,林逸和苏婉开始扩大商场,在全国各地建立连锁店。</p><p class="ql-block"> 不久,一位重要的合作伙伴为了营利,打着翡翠中华酒的招牌酿造假酒,充斥于市场,顿时翡翠中华酒名誉扫地。</p><p class="ql-block"> 消息传来,林逸愤怒地拍着桌子:“他们怎么能这样做!这是对我们品牌的极大侮辱!”</p><p class="ql-block"> 苏婉紧皱眉头:“是啊,我们必须采取措施,维护自己的品牌权益。”</p><p class="ql-block"> 两人决定加强与政府和法律机构的合作,通过法律手段打击仿冒行为。同时,他们还加强了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高了翡翠中华酒的知名度和美誉度。</p><p class="ql-block">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翡翠轩终于走出了困境。林逸站在庭院中,看着络绎不绝的客人,感慨地说:“这一路走来,我们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们更加珍惜这份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苏婉点头表示赞同:“是啊,我们要继续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翡翠中华酒、了解酒文化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为了实现将酒文化传承下去的梦想,林逸和苏婉开始规划一系列的发展战略。他们决定举办一场大型的文学征文大赛,以“酒文化与人生”为主题,吸引全国各地的文学爱好者参与。</p><p class="ql-block"> 在征文大赛的筹备过程中,林逸和苏婉都异常忙碌。他们不仅要确保大赛的顺利进行,还要忙着准备颁奖典礼的相关事宜。</p><p class="ql-block"> 颁奖典礼上,林逸和苏婉手捧奖杯,深情地望着台下的观众。林逸激动地说:“感谢各位文学爱好者的热情参与和支持。你们用文字诉说着自己与酒的故事、对酒文化的理解和感悟。这让我们深受感动。”</p><p class="ql-block"> 在宣布获奖作品时,全场鸦雀无声。当主持人最后宣布“翡翠中华,酒冠中华;杯酌风云,酒论英雄”这一作品荣获此次大赛特等奖名称时,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刻的内涵和精湛的文笔,赢得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p><p class="ql-block"> 颁奖典礼结束后,林逸和苏婉还邀请了一些获奖作者来到翡翠轩,与他们一起品尝翡翠中华酒、交流文学与酒文化的心得。</p><p class="ql-block"> 在翡翠轩的庭院中,林逸举杯对各位作者说:“感谢你们为酒文化做出的贡献。让我们共同举杯,为酒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干杯!”</p><p class="ql-block"> 众人都纷纷举杯响应,庭院中充满了欢声笑语。林逸和苏婉看着这一幕,都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他们知道,他们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实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二)散文之海</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1)我的书屋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 皎洁的月光照进来,柔和的春风吹进来。我正坐在书香弥漫的书屋里,任凭书香将我陶醉,尽情地描绘我心中五彩斑斓的梦……</p><p class="ql-block"> 孩提时代,我便爱上了读书,也很渴望有一个装满书香的书屋。可那时,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村,养家糊口都成问题,五口之家的我们住着四间茅草房,一间灶屋,一间厅堂,两间卧房,我和爸妈挤在一个不到20平米的屋里,哪有书屋的位置,书屋只能成为我的梦想。</p><p class="ql-block"> 我把书包当成了我的书屋。我有一个别致的小书包,是母亲用黑大布缝成的,中间竖隔两层,一层存放课本和学习用具,一层存放小人书。我人生中接触的第一套书就是一年级语文和算术课本。上语文课时,我读着课文,跟着老师振臂高呼:“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从此,我懂得:没有毛主席和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我们今天的阳光灿烂。</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书包里收藏的第一本小人书,是《小英雄雨来》连环画。我对它爱不释手。雨来那种勇敢聪明,机智应对日本侵略者的事迹和精神鼓舞了我,教育了我。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我百般崇拜英雄、学习英雄的红色种子。从此以后,我把小人书《鸡毛信》、《小兵张嘠》、《刘胡兰》、《董存瑞》等陆续收藏在我的书包里,学习英雄,刻苦读书,为英雄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将来贡献我的青春。</p><p class="ql-block"> 我从小热爱毛主席,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英雄,拾金不昧,见义勇为,这些思想的成熟,品质的形成,都是我读书学习的结果,我后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少先队、共青团和共产党,都是与我热爱书籍,学习英雄分不开的。</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书包里还收藏了第一本长篇小说巜红旗谱》,第一次阅读小说,不仅在我面前第一次展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伟大历程和火热场面,而且我还感受到了小说艺术风格的感染力,在我懵懂的心灵里萌发了当作家的梦。后来又赏读了《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经典著作,虽说这些著作有时我还不明字义,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也渐渐地长大,也渐渐迷上了书籍,逐渐增长了知识,慢慢增加了阅历,知晓了一些写作技巧,积累了一些文学修养。近几年我爬字格,写下了累计二三十万字的作品,并能成为湖南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无不打上了儿时学习的烙印。</p><p class="ql-block"> “书中自有黄金屋”,即使没有成形的书房,我也领略到书籍的重要。自幼我就徜徉在书海中,书籍伴随我成长。我从小学考到初中、高中,后来又上了大学,这里面有我刻苦读书的功劳。</p><p class="ql-block"> 书籍也伴随着我年轮的增长而日积月累,建设好一个书屋也就成了我的迫切要求,我时常做着一个同样的梦一一我在宁静温馨的书屋里独自贪婪。</p><p class="ql-block"> 一九八四年,我在家乡农村走上了工作岗位。尽管教书是我的职业,读书是我的嗜好,但回首曾径,能拥有一间墨香四溢的书屋,晴空万卷,笑看流年,却是我最大最真的梦想!正像梁实秋先生所说的:书屋,尽管是一个非常典雅的名词,但在旧时,唯“士大夫人家才有书屋”吧。但那时,乡下故土田园并不容我有丝毫关于书屋的念想。</p><p class="ql-block"> 那些年,我国虽然进入了改革开放时期,人民生活开始好转,我家建筑了红砖瓦房,但生活并不宽裕。一间不到二十平米的卧房也就成了我的书屋,摆上一个米吧的书架,书架上放着我的教学用书和我读书时代积攒下的书籍。一盏枯灯,一张小桌,一把木凳,一杯清茶,虫声萦绕,月色隔着窗户映在桌上。我借着灯光和月光批改作业,看书写字。在这个满是书的柜子里,进行一番比以往都富有情趣的旅行。</p><p class="ql-block"> 我开始教初中语文,用我所学的知识,徜徉教学用书,拓展知识海面,收获桃李芬芳。十年如一日,桃李遍天下。一位曾经考上北师大的女生,写信恭维我:“李老师,是您用渊博的知识辅育了我……”老实说,我的知识并不丰富,而是我拥有一个书柜书屋,我能从书屋书中汲收营养,充实自己,教给学生。</p><p class="ql-block"> 我躲在这片安静的净土里,我慢慢读懂了人间的故事,引发了我“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的学习兴趣。在我的书架上陈列了各种各样的书,而我只想留在梦想出发的地方,把梦藏进书里,枕着书,自己也散发出书香。于是更多的梦也躲进去了,整间屋子也就有了特别的芳馨。有时翻开书页,这些梦便温暖了我的指尖,也温柔了我的心。</p><p class="ql-block"> 在这间简陋的书屋里,我常常工作学习到深夜,也时时记起杜甫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句。每当夜深人静,可恶的老鼠置多次警告于不顾,在床下我行我素,窸窣如故,干扰我的学习。有时我无名火起,抄棍扫去,稍不留意,把妻儿吵醒,落下一声埋怨,令人黯然神伤。</p><p class="ql-block"> 我不求奢华的宫殿,不求大气的公寓,不求豪华的楼房,我只想要的,不过只是一间无人打扰的清静书屋。</p><p class="ql-block"> 时隔境迁,心随境转。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人民的生活条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也不例外。随着工资收入的增加,我的心开始壮大,想实现我的书屋梦,于是我产生了在县城购买楼房的想法。</p><p class="ql-block"> 2001年,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我只能搬进一栋老式旧房。旧房面积虽大,但只有三间房屋,父母一间,女儿一间,我和老伴一间。书屋就只能设在女儿房间里,和女儿共用。虽说是共用,但总算有一间象样的书屋了。两桌,两椅,两方几;一窗,一帘,一天地。我和女儿共用一书架,书架高3米左右,宽两米左右,由木制成,呈鹅黄色。上面共分四层,下面有一个小柜子。由下到上,第一层放着女儿学习用书;第二层放着许多我教学和学习用的工具书,第三层才是国内外名著和文学书籍。这些书的旁边,有一盆小的墨绿色的仙人球盆景;第四层放着写作类书籍和一些杂志。我的书屋就此初具雏形。</p><p class="ql-block"> 我在旁边办公,女儿也能安静地学习,并且我还能就近辅导她的功课。我和女儿共同沐浴着迷人的书香,一同攀登通往高峰的阶梯,一路前行,一同进步……</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已退休在家,父母不在,女儿出嫁,家庭负担减轻,而且,党和人民给予了我丰厚的退休待遇,于是我想一定要实现我多年的书屋梦。</p><p class="ql-block"> 今年,我又添置了一套电梯房,正在装修。面积虽不大,但能有一间单独的书屋,正按照我的梦想进行设置。</p><p class="ql-block"> 茶香墨韵,书里芳华。《书斋说》里说:书斋宜明朗、清净,不可太宽敞。设一桌一椅一方几,有一灯一床一卷书,辟一扇窗明几净,搭上屏风、竹帘、帷幕,就是不张扬的心安处;阳光被窗帘堪堪遮住,别致的装饰品配上实木桌椅,诠释着生活的温润;一张书柜恰到好处的留白,也好似透露着宁静致远的心境。</p><p class="ql-block"> 案头上摆放一盆菖蒲,圆就宁静致远的梦想。因静而远,喧阗神气散,一静百慧生。书桌上陈放一些大大小小的文房雅件,以此享受独有的生活情趣。</p><p class="ql-block">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独享人间清芳。“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我憧憬着,在那充满阳光的午后,备一盏茶,用一支笔,即使无人陪伴,看似寂寞,实则涅槃。能在时光的扉页上,书写那独特的记忆,打发我那退休后的清闲时间,会是多么惬意!</p><p class="ql-block"> 我想,我的书屋梦就此努力而圆满。正像岭南第一状元莫宣卿所描述的书屋:“书屋倚麒麟,不同牛马路。床头万卷书,溪上五龙渡。 井汲冽寒泉,桂花香玉露。茅檐无外物,只见青云护。”我也正准备走进这样的书屋境地,欣赏周敦颐:“书房兀坐万机休,日暖风和草色幽。”那种心无旁骛的仙境。</p><p class="ql-block"> 老书架静默在时光里,被漂浮在空气里的灰尘蒙上一层淡淡的阴影。泛黄的书页于空澈的风中渐渐融化成岁月的剪影,对着月光,显得苍老而又宁静。皎洁的月光射进来,柔和的春风飘进来,我坐在书香弥漫的书屋里,正编织着退休后五彩斑斓的书屋梦,内心深处感到前所末有的满足和快乐!</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2)这里风光独好</b></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我出生在洞庭湖畔一个穷乡僻壤的平原村庄。这里原本“天晴一把刀,落雨一团糟”,是一个“十年九不收”的地方。唯独我家门前留有一个很大的倒口池塘,还算是块“风水宝地”。</p><p class="ql-block"> 记得小时候,这里曾经是一碧池水。寒冬时,冰层较厚,几个小伙伴经常在厚厚的冰面上嘻戏。后来不知是有意种植还是野外自然生长,这里除了水草又多出了片片荷叶和朵朵荷花,星星点点散落在这片水域之中,是我进出的必经之地。 </p><p class="ql-block"> 刚开始,我嘲笑这零星般的荷花,孤独寂寥,弱不禁风,一到冬天就纷纷凋败,在这种不屑一顾的情感之中,我们彼此相生相伴了多年。以后,这片零星荷花,凭借自己顽强的生命力逐渐霸占了这片水域,连池塘都跟着悄悄地更名为荷池,自成一景,引得众人驻足欣赏。</p><p class="ql-block"> 池塘是普通的,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蓬蓬,并非绝无仅有。但在我的眼里,是儿时喜爱欣赏游玩的独特风景之地。</p><p class="ql-block"> 即使夏末秋天到来,也觉得它是一块独好的风光。倏忽之间,虽天昏地暗,日月无光,乌云在苍穹中飞速聚集着,冷雨飞溅,风驰电掣,满池飘摇,但碧荷微微颤了颤身子,掩入水中而飞速漂浮起来。她倔强地顶着一团满满的池水,缓缓斜着身子,一池碧水多了好几层清润清润的涟漪,疯狂间,花瓣飘零,粉颜猝然失色,透明间显出了那蔓延着交错着的脉络,那一朵残荷依旧那般坚韧地挺立着,带着满身的伤痛,隐约间被一种力量所震撼。夕阳的余晖倾斜在这一池残荷断叶之间,金碧色的池塘在风雨初顿之后更添了几分坚韧。</p><p class="ql-block"> 随着我年轮的增长,从中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从夕阳里迸射出的生命的希望。那是一份不屈,是一份刚毅,更是一份生命的毅力啊!我想起了,那忍辱负重十八年而著《史记》的司马迁;我想起了,那尝遍百草力保百姓的神农;我想起了,那三次才考上大学的阿里巴巴创办者马云;我更想起了那些革命前辈,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所展现出的坚定信仰、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勇于牺牲的勇气。“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那千千万万用毅力诠释生命的勇者啊,那千千万万奋斗着抗争着的人们,如此满池的残荷断叶,那般的令人崇敬,令人振奋。</p><p class="ql-block"> 此后,春晖暖透了大江两岸,时代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就近几家农户承包了这块池塘,栽种了莲藕,从此,一洗往日的雕零与苍凉。</p><p class="ql-block"> 每当回家乡探望,我会禁不住想起这块“风水宝地”。春暖花开的清晨,当我漫步于池塘边,暖暖微风吹过,会送来缕缕清香。如果是霁后,金光撒过,那厚实的荷叶上,水珠在闪光,随风飞落湖面;那绽放的荷花,在绿叶清水的衬托下,娇艳欲滴。荷花池真是美极了,我情不自禁地感叹“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p><p class="ql-block"> 特别是一到夏季,我回乡驻足,眼前是一片悠悠地盛满绿荷粉颜的池塘。抚触那漫无边际的绿啊,整颗心都被浸润成一份清凉。荷叶在风中摇曳着,像着了薄纱的少女,轻柔的舞动着碧绿的生命;藤蔓蜿蜒不止,探入一池碧潭中,交错出迷离的青紫幻象。阳光零落地洒在露珠上,透明之间淡淡的七彩光芒浮动在碧荷上,令人不忍心触碰;红蜻蜓扇了扇薄薄的纱翼,立在一朵粉嫩的花苞间,继续微微颤动着。金光在清水中悠悠地飘过,令人心中荡漾起一股温柔而坚强的微波。轻轻拈起一瓣落花,细腻温婉之间存着说不尽的唯美。啊,这里风光独好!</p><p class="ql-block"> 夏天,正是荷花盛开的季节。那密密的又圆又大的荷叶,遮盖了下面一池绿水。一根根纤细的荷杆脱水而出,托着一朵朵荷花。你看,她们五颜六色,红的、粉的、白的,争相辉映;她们有的开得蓬蓬勃勃,像一群婀娜多姿的姑娘向人们展示美丽的身姿;有的含苞待放,像一个个羞怯的少女,迟迟不肯露出那含羞的笑脸。</p><p class="ql-block"> 微风不兴,塘水平静,满池荷花仿佛精雕细刻似的文雅大方,精致优美。一根根荷杆上托起的朵朵荷花,亭亭玉立,雍容华丽,典雅恬静,馨香阵阵,又宛若一个个楚楚动人的凌波仙子。清风吹来,拂褶池水,满池荷花随风摆动着窈窕的身材,跳起柔美的舞蹈,向人们招手致意。望着这动人的景色,人们一定会想起宋代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千古名句,也许会禁不住惊叹不已:是哪位画家的神笔画出了这么美丽的图画?</p><p class="ql-block"> 更有那多情的夏夜,坐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荷花送来阵阵清香,叫人全身感到凉丝丝,软绵绵的,疲劳冰释,睡意顿生,真乃神丹妙药。</p><p class="ql-block"> 莲蓬熟了,根根纤细的荷杆上举着一个个翡翠“茶杯”,杯中盛着颗颗珍珠般的蓬米,等着人们来采摘。一叶采莲的小舟在平静的塘水上荡开一层层涟漪,实在惹人喜爱。少男们浑厚的喉音唱着采莲歌,少女们银铃般的笑声附和着,大爷们却默默采莲,嘴角微微翘起,显露出发自内心的喜悦。可惜那时没有现代的手机,如果拍下这片迷人的风景照,写上“风景这边独好”,不是更惬意么?</p><p class="ql-block"> 池塘是普通的,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蓬蓬,并非绝无仅有。但她具有特殊的美,她是家乡劳动者用双手描绘出来的,胜过大自然其它景色的,一幅最新最美的图画。正是的,在自然景光的基础上,唯有劳动创造的这幅图画风光独好、最好!</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3)游龙王洞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 我不知道湖南石门县也有个龙王洞。网络查寻贺龙元帅的故事,无意中发现大革命时期,贺老总曾经遇“险”龙王洞中,与国民党兵进行周旋,在群众中流传“真龙”再现,成为佳话,便产生了游览龙王洞的想法。</p><p class="ql-block"> 时值五·一节,我携带全家,邀上几位好友,不知路途辛苦,驱车来到了石门县龙王洞。</p><p class="ql-block"> 迎面而立的是彩色牌坊,金龙绕四根红柱,鎏金飞檐层次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龙王洞”三个大字,镶嵌于牌坊中间,颇有气势。走进去,左手边树立一块有关“龙王洞”的解说碑文。碑文上说:龙王洞位于风景秀丽的革命老区石门县白云镇境内,与仙阳湖水域相连,全长十华里……。它是与武陵源黄龙洞媲美的一座景观奇特的群洞,据地质研究评估,已有约6亿年历史,且至今仍在生长,是世上为数不多的活溶洞之一。因洞中钟乳石和石笋神似龙王的十子故名。</p><p class="ql-block"> 我们带着惊喜,沿着青石甬道,观览两旁,爽眼的是各种兽神的石像。我最感兴趣的是桩巴龙,定眼一看,原来是孝龙,与我儿时听到过的“桩巴龙过身”意义相反,儿时的桩巴龙是个坏蛋。继续前行,两旁又有两股山泉汨汨流入龙墨池,一个是飞流直下的龙涎瀑,一个是慢慢流淌的罅隙。在飞瀑池旁,鹤立着一块石头,上书:天生一个龙王洞,无限风光在洞中。</p><p class="ql-block"> 穿过甬道,是长长的高高的石板台阶。九十九级,十分陡峻,我那年过花甲的老婆,还有一位年过古稀的程娭毑,她们望而生畏,却而止步。剩下我们六人,拾级而上,也累得气喘吁吁。一步一步的艰难登上石级顶时,只见好大一个龙涎湖,望着一泓碧水和平若明镜的湖面,我们沉重的脚步变得欢快起来。据传,洞中的龙王是一位贤德龙君,口中流出一股清澈的龙涎水,常年不断,供农民灌溉农田。右手边有个木桥,两边的雕花木栏杆,让我们一下找到了古色古香的感觉。桥的那一头是个大大圆圆的类似土屋形的木房子,琐窗雕扉,仿古木纹。我不禁吟道:三月狂风扫暮庭,琐窗紧闭锁空寂,任人何处寻?</p><p class="ql-block"> 更有趣的是,龙涎湖上一喷泉。只见有一游客对着话筒,大声呐喊,喷泉就“闻”声起舞,嗓门越高,拖音越长,喷泉就直顶天空越高。我情不自禁地拿出手机,拍下了这一奇观,跟着那位游客一起释放平时充满生活压力的情绪,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可笑的是,同去的段老板也想亲临其中的乐境,对着话筒,拉长嗓门,哇啦哇啦地叫喊着,却不见喷泉而出。游客告诉我们,这是要付费的。</p><p class="ql-block"> 接着,我们通过左边的检票口,沿着曲曲折折的木浮桥迤逦而行。两旁的扶手栏杆是用粗麻绳织成的菱形格格,桥面是用生态木钉在防腐栊骨上,绿绿的湖水如一块绿宝石嵌入山间,苍翠欲滴的青山倒影水中,青山绿水相得益彰。好美啊!我们置身于碧水青山中,边走边拍照,心情自觉酣畅淋漓。</p><p class="ql-block"> “注意喽,小心头被上面的龙牙刺破啊。”我们乘船一进洞,工作人员就提醒。我们立马低着头,矮矮的嶙峋石擦头而过,有块石头真像一颗龙牙。哇,“我们钻进龙嘴了”,大家惊奇地笑了起来。还没乐完,段总就喊道:“靠中间,不要撞到岩壁了!”我们又立马倾斜身子,几个人聚拢在一起,相互拥在船的中间,耳边只听见船与壁石的摩擦声。接着,我们看到了徐向前元帅的题字“龙王洞”,都不忘拿着手机,纷纷录着视频。</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在暗河中,在微弱的霓虹灯下,紧紧慢慢行了几分钟。不时总有人提醒大家,“小心碰头啦!”、“小心手撞壁喽!”这时,对面来了一条回船,我观望两旁,心想这么窄怎么相遇而过?话到嘴边,两船相撞,大家都“啊!”的一声惊叫,不过有惊无险,不知是工作人员有意还是无意?我抬头观察了两位舵手,他们脸上却毫无表情。自然,回船退回到宽处,让我们过去了。不知不觉到了洞中堤岸,我们脱下救生衣,开始进入龙宫。</p><p class="ql-block"> 我们继续沿着弯弯曲曲高高低低的涧路一步一步,艰难地行走着。首先进入的是朝龙殿。这里是人们朝拜龙王的一座宫殿,有龙涎杯、幻景台、御香炉、百物图、河马岩等胜景。龙涎杯中常有清凉纯净的饮料,永不枯竭。据说这是老龙王赐给朝拜客人的龙涎宝料,喝了能使人延年益寿!御香炉在朝龙殿的后厅,据说这是人们朝拜龙王时用的香炉,朝拜方式不等,不一定烧香叩头,只要在心里默默地朝拜一下就行,心诚则灵。我们时而平坦而过,时而拾级而上;时而转身不见来路,时而走向开阔。形形色色的石洞,奇奇怪怪的钟乳石,还有浅浅流淌的地下水,以及各个洞里设置的灯光,整个龙宫道里诡谲多变。滑滑的石头,哒哒的水滴,似龙细吟的流水,莫名惊叹的游客,交织在一起,好似一幅声情并茂的图画。我们晃晃悠悠地前行,突然我看到了一块鹅卵石的大石头,立马摸了摸,忍不住感叹了一句:“真是沧海桑田!”时间的长河里造就了多大的历史巨变啊!</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我们经过了槐荫大树、劈山救母、锁龙潭、龙王龙母大厅及莲花踏步处。我最喜欢的是莲花踏步,在浅浅的稍稍有点宽度的暗河处做了一些莲花石墩,一左一右踏步在上面,顿有凌波微步的感觉,总觉得自己有沙场练功的风度。</p><p class="ql-block"> 凌波微步生水,我们来到瑶池。池中玉液清纯甘凉,48个天然的荷叶石墩穿池而过,组成一座荷叶桥。灯光下彻,水中石影,五颜六色,或洁白如雪,或黄亮似金,或碧如翡翠,或赤烈似火,与碧水相映,奇丽绚丽。我们漫步过桥,恍若赶瑶池御宴,天宫盛会,妙趣无穷。值得一笑的是,我们带来的宠物狗也想探个究竟,一不小心踏进了荷叶瑶池,吓得哇哇直叫,好似洗了个凝脂冰肌,幸好池水不深,否则真的会变成落水狗。</p><p class="ql-block"> 走过瑶池,便到了龙王迷宫。龙王迷宫又叫盘龙殿,它不仅气魄雄伟,而且错踪复杂,分为上、中、下三层,每一层四面八方都有无数通道,真可谓峰回路转,神秘莫测,进去后叫人辨不清东南西北。爬上迷宫的第二层,便上了醉仙台。登台观景,但见远处景观幽深莫测,瑰丽多姿。厅里一片银雕玉砌,石钟乳上下延伸,斑斓多姿,有的酷似冰川,有的薄如蝉翼,有的卷绫绸,几乎浓缩了龙王洞的主要景观,真乃鬼斧神工,令人忘不知返,我站在厅中,大声吟道:“酒不醉人人自醉,景不迷人人自迷”。</p><p class="ql-block"> 拜别了龙王夫妇,我们开始穿越时光隧道。我们大多是第一次在溶洞里见到现代化的电梯,十分惊奇。长长的隧道从山底升到山顶,成斜坡上去。我们随电梯缓缓而升,十分舒适,让人有疲劳过后歇歇体力的感觉。我们都惊叹这种现代化设备的引入与安装,那真是人类伟大的创造!我更感叹我们祖国的富足给百姓带来其乐无穷与舒适的享受!</p><p class="ql-block"> 穿过时空,我们终于来到山顶。浓郁的橘子花香迎面扑鼻,小雨初歇,浓雾萦绕,“空翠湿衣不胜寒”,因为一路的上山运动,不觉热也不觉冷。同来的王医师和程老师喜得把芳影留下,我的结婚不久的女儿女婿也没错过拍下合影。大家流连难返,心旷神怡。</p><p class="ql-block"> 穿过一个花架廊便是下山之路。路旁,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葱葱翠翠的山林因新雨足,绿叶琼枝上的水珠便泛着精光;空气中迷漫着潮潮的清香。小径依山势修建,铺着麻石,做成石阶,两旁是天然的合手可握的圆木,涂上防腐漆,与大自然保持着和谐,有天然与雕饰之美。</p><p class="ql-block"> “哇噻,梦儿”,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大家蜂拥而上,甜甜的小红果虽比草莓细小,却香香的,可口无比。我开心地说:“今天收获真大!”</p><p class="ql-block"> 在山的悬空处,搭建了类似栈道的木桥,是用户外实木铺成。与石板路交替延伸,一直蜿蜒到山脚。我们一行六人,走走停停,说说笑笑,不知不觉就到了山下。</p><p class="ql-block"> 人生何尝不犹如这条路?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原点。是啊!我们又回到了停车场!</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4)桂林冬游散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走进桂林山水</p><p class="ql-block"> 人们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一家人坐上动车,慕名而至,踏入桂林市区。</p><p class="ql-block"> 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道路两旁栽种的桂花树,桂花树多了就成了林,也就因此称为桂林,桂花树成了桂林的市树,而桂花呢?也就成了市花。</p><p class="ql-block"> 再看那远处的一座座楼房,虽然高不过北京那些高楼大厦,也比不过上海那颇具色彩的琼楼玉宇,但只要你看到在这些不起眼的房子旁,竟耸立着别的城市永远不能拥有的东西——山。这些山参差不齐地耸立着,有的像正在开屏的孔雀,有的像展翅高飞的凤凰,还有的就像那威武冲天的雄鹰。让人立刻被它们所吸引,也让人感到从未有过的清爽、透彻。</p><p class="ql-block"> 又仔细看看那山上的树,你会发现那与北方的树截然不同,是你从未感受过的树。也许你会发现,有些不像树,倒很像一丛丛一簇簇的野草。而如果你用自己明亮的眼睛仔仔细细地打量它们一番,就会发现让你意想不到的结果——那是一棵棵正在成长的小树苗,真令人惊叹不已!不仅仅惊叹大自然的杰作,更惊叹能在山上挺立一世的树木。</p><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行驶的动车终于到达了桂林市中心城区。我们一走出桂林北站,虽然路上北风呼啸,寒气逼人,但我们只为到达神秘的桂林而沾沾自喜,不顾车马劳顿,不怕寒风刺骨。</p><p class="ql-block"> 神奇的桂林,我们终于走进你了!</p><p class="ql-block"> 下午,我们游览的第一站是桂林的两江四湖。“两江”即指漓江、桃花江,“四湖”却是古时的护城河演变而成的木龙湖(含铁佛塘)、桂湖、榕湖、杉湖,该景区最早形成于北宋年间(960-1127年),当时榕湖、杉湖、桂湖上舟楫纵横,游人如织,兴盛一时。桂林两江四湖是构成桂林山水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分引人入胜。</p><p class="ql-block"> 景区门前的大道上,榕树连枝,绿荫遮天,南方特有的景色扑进眼帘。我们步行而游,一路上远看那日月双塔,日塔金碧辉煌,像是一个巨人穿上了金色的衣服。银色的是月塔,它虽然比日塔低一些,但身上银光闪闪,一点也不比日塔逊色。再过一会儿,就能看到一座晶莹剔透的桥,叫水晶桥,整座桥用水晶建成,多么漂亮。</p><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行到榕湖上,已是傍晚时分,华灯初上,映照水面,波光粼粼。榕湖位于桂林市中心阳桥的西侧,西通桃花江,东接杉湖。传说是因为古代的时候,湖边的右南门前种有一棵大榕树而得名。它就像是桂林城中的一块碧玉,也是桂林的一颗明珠,虽然位于闹市之中,但走在榕湖畔上,却安静得像走入仙境一般。榕湖的水清澈见底,倒映着绿树高楼,好看极了。难怪有世人感叹“愿做桂林人,不愿做神仙”!</p><p class="ql-block"> 行至北岸是古南门,传说是唐朝时桂林的南大门,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古南门有一棵历史悠久的大榕树,已经历了800多年的风风雨雨了,但现在仍然枝叶茂盛。我们一家在此留下了难能可贵的倩影。</p><p class="ql-block"> 溶湖有两座仿建桥,一座是古溶双桥,它是仿颐和园的一座桥建的,而不同的是,古榕双桥,是以双桥形式建的。第二座仿建桥是仿河北省的赵州桥建的,没有桥墩,左右两旁各有两个小洞。过了榕溪桥后,很快又看到了一座桥,叫迎宾桥。走在桥上,灯光五颜六色,一路映照在我们身上,我情不自禁的吟诵起南宋刘克庄咏叹桂林的诗来:“千山环野立,一水抱城流”。我女婿也接着感叹桂林实乃“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和谐景观。</p><p class="ql-block"> 听说乘船夜游“两江四湖”是最佳的选择和最美的体验。但遗憾的是由于时间所限,不能夜游,只能耳闻,不能目賭了。</p><p class="ql-block"> 半天时光,匆匆而过,所见所闻也只是蜻蜓点水,且需慢慢回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二)欣赏桂林风光</p><p class="ql-block"> 听的哥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游览桂林只要去阳朔看看就够了。”于是,第二天我们又乘高铁到阳朔站,然后坐的士来到了兴坪古镇,开始第二站旅游。</p><p class="ql-block"> 下车伊始,便看到不远处,有一个雄伟的牌楼,古色古香,上书“興坪古镇”。</p><p class="ql-block"> 兴坪古镇位于阳朔东北部,距阳朔县城25公里,因漓江流经这里,所以兴坪依山傍水,风景荟萃,粉墙乌瓦石板小巷,是漓江沿岸最美丽的古镇。</p><p class="ql-block"> 我们沿着兴坪石板街一路前行,沿街商店如林,商品琳琅满目。这里曲径通幽,“老街长长,古巷深深”,游客熙熙攘攘。弯曲狭长老街两旁,坐落着许多上百年的老屋,青砖黑瓦。老屋里,满头银发的阿公阿婆,不紧不慢地打着长条字牌,各乐其乐,怡然自得。</p><p class="ql-block"> 我们步行到关帝庙。庙始建于清乾隆四年,距今也有280多年的历史了,存偏殿及戏台。庙内的“萬年戲臺”,为桂北地区较为古老又保存完好的清代戏台,对广西的戏曲史及沿革演变很有研究价值。戏台内左侧有一面四幅一体可折叠木质屏风,均为楠竹浮雕图,下端落款为乾隆乙丑年板桥赠,是否出自怪杰郑板桥之手,有待专家考证。</p><p class="ql-block"> 踏访兴坪古镇,去看20元人民币的背面风景,是游览此处的重头戏。我们来到老街码头,在一家刘姐啤酒鱼酒店正好碰上一位桃江老乡店员。租赁她两辆电动车,过滨江桥,沿江而行,不远处就看到了20元人民币的背面风景。</p><p class="ql-block"> 这背面风景中,那座最高的山名叫元宝山,那条河就是漓江,那个划船的老人现不知去向何处,想必他就在离元宝山不远的一个村子里。不过,现在漓江旅游运营商业化繁华,外加眼下冬天,漓江水位低,身临其境,看到的可能与20元人民币背景图有点不一样。但是,此处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黄布滩水平如镜,翠竹护提,江面宽阔,奇峰绵延,群峰倒影江中,摄入镜头,分辨不出哪是山哪是影,凝重中透露出灵动之气。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就是对这幅自然造化的水墨山水最好的评价。</p><p class="ql-block"> 我们顶着寒风,一边开着电动车慢慢游,一边沿江路欣赏两旁的奇山异峰和怪石嶙峋。</p><p class="ql-block"> 行程大约三四公里处回转,在20元图案景观地朝板山码头乘电动竹筏游漓江。</p><p class="ql-block"> 竹筏是用又粗又长的竹子编成的,上面有两把竹椅,坐在上面悠哉游哉。漓水清澈可鉴,倒映成山;河床清晰可见,鱼翔浅底。这使我不禁失口吟出一首小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p><p class="ql-block"> 我们乘着竹筏,眼观两岸,欣赏山景。两岸岩石,千奇百怪,有的像硕鼠在啃花生,有的像雄鹰展翅翱翔,有的像八仙飘海,有的像仙女翩翩起舞……这里的山是三分长相,七分想像,越看越像呀!</p><p class="ql-block"> 再看漓江的水面,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溪水时而水平如镜,竹筏轻飘;时而水流湍急,浪花飞溅;有时阵阵微风吹过,水面就荡起一圈圈小圆晕,真是令人目不暇接,感受着漂流的乐趣。虽然我们冷得直哆嗦,有时竹筏上下漂荡受点惊吓,但还是经受住了半个多小时候的考验,到达了最著名的九马画山。</p><p class="ql-block"> 右前方九峰相连,山面如削,石壁是有白、黄、灰、黑等色,色彩斑斓,呈现出骏马画像;马图最多可见九匹。仔细端详,画面出现各种形态的骏马,有静静伫立的,有低头饮水的,有昂首撕铭的,有扬蹄蹦跑的。一般人可见三四匹,要看出九匹来,可不容易。名谣说:看马郎,看马郎,问你神马有几双?看出七匹中榜眼,能见九匹状元郎。我国的周总理曾与邓大姐来过桂林,据说,周总理看出了九匹马,邓大姐看出了七匹。</p><p class="ql-block"> 时近下午2点,我们饥寒交逼,意犹未尽。只好“打道回府”,来到啤酒鱼店吃午饭。离开兴坪时,耳边仿佛响起叶剑英元帅的咏兴坪诗:“春风漓水客舟轻,两岸青山列送迎,马跃华山人睇镜,果然佳胜在兴坪。”身临其境,深知叶帅诚不我欺也。</p><p class="ql-block"> 下午五点钟,我们打的来到阳朔县城。晚饭后,开始了第三站一一阳朔西街参观。</p><p class="ql-block"> 阳朔西街是阳朔县城内最古老的街道,集古今中外文化于一体的旅游景点和商业点,位于阳朔县城中心。整条街道建筑凸显桂北民居特色,有1400多年历史传承,古朴风情与异域烂漫风韵同在,是阳朔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p><p class="ql-block"> 一走进街道,那儿火树银花,人山人海,车水马龙。虽然天公不作美,下起了毛毛细雨,也丝毫没有动摇游客的好奇心。</p><p class="ql-block"> 最令人赏心悦目的是街道两旁的房子很特别,它是仿古造型,由红砖、红木、青瓦建成的两层小楼,楼顶四角是翘起来的,上面有些还雕龙画凤呢。这时吸引我目光的是一家仿古酒家,店门旁挂着一面旗,旗上写着一个大大的繁体“酒”字,我不禁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虽然现在时令是寒冷的冬天,但人走在青石板上,我的心里却有一种春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走啊走,我们一边谈笑,一边拍下美照,不觉间已走完了800米西街。西街其实并不算大,两旁的店铺也并不是什么高大雄伟的建筑,但西街上却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人们的交谈声,买卖的吆喝声不绝于耳。在西街上做买卖的,有一些是桂林本地人,但多数是外地人,有南方的,北方的,还有一些是外国人呢,不管是哪里人,他们大都能说一门甚至几门外语,听懂各地的方言,因为西街经常接待外国朋友,所以西街又称为洋人街。</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路走来,看到两旁的店铺经营的都很有特色,卖的主要是小商品,这些小商品有的在别处很难看到,是桂林当地的特产,数不胜数。在西街上当然你还能买到你喜欢的许多外地的小商品,所以走上西街,你仿佛在云游世界。我的女儿就此喜欢买上一些特产,带回家中。</p><p class="ql-block"> 阳朔西街是一条散发着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的古街。这里还是孙中山演讲的地方,克林顿、尼克松、基辛格、撒切尔夫人、胡志明、西哈努克等许多名人在此都留下过足迹。</p><p class="ql-block"> 因时间关系,我们参观孙中山演讲处是在第四天上午。</p><p class="ql-block"> 那是1921年11月29日,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来到阳朔巡视,并发表了演讲。文化广场上,那尊孙中山先生的铜像,是由著名雕塑家钱绍武制作的。铜像下方,就是当年那篇演讲词全文。</p><p class="ql-block"> 距孙中山演讲处不远,是徐悲鸿故居。白墙青瓦,三开间的砖木平房。大门的匾额“徐悲鸿故居陈列馆”,还是吴作人手书的。1935年,徐悲鸿本打算在桂林建一座美术馆。1936年徐悲鸿任广西美术学会名誉会长,住在阳朔。谁曾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建美术馆一事,只好作罢。</p><p class="ql-block"> 徐悲鸿并没安于现状,就此居住在山清水秀的阳朔。不久,他离开了广西,去过重庆,随后出了国。</p><p class="ql-block"> 在阳朔县城,游览完歌舞升平的西街,再到阳朔文化广场转转,瞻仰名人遗迹,深知今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也深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p><p class="ql-block"> 第三天农历十一月初六,是我的62岁生日。这次旅游桂林,就是想过一个有意义的旅行生日,女儿女婿坚持要求同往,原本晕车的老婆也只好被迫同行。</p><p class="ql-block"> 这一天我们开始旅行第四站。乘的士去遇龙河的路途中,接到亲友的祝福,看着窗外的风景,感受着这个世界的美好,仿佛所有的烦恼都被抛到了脑后。没有压力,只有自由和快乐,这是一份最好的礼物。</p><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了遇龙河的金龙桥码头,女儿建议再坐竹筏顺流而下,老婆坚决反对。</p><p class="ql-block"> 遇龙河是桂林的第二条大河。据介绍,漓江大气,遇龙河秀美。如果把漓江比喻成“大家闺秀”,那遇龙河就是“小家碧玉”了。</p><p class="ql-block"> 遇龙河比漓江水更清。首先我们站立桥头,一望水面,清辙平静,郁郁葱葱的树木和青山倒映在水中,像一面镜子一样清晰;远处一层层薄薄的雾气萦绕在山间,山仿佛就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山的颜色由远及近呈现出浅墨、深墨、墨绿,好似一幅水墨画。山的形状各种各样,有的像青蛙,有的像骆驼……真是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呀!</p><p class="ql-block"> 我们只好听从老婆的指挥,沿河岸踏步前行。遇龙河比漓江岸更美,两岸成片的凤尾竹、田野、还有水牛犁田、各种形态的座座小山,幽静清闲,美不胜收,令人百看不厌,仿佛人在画中游。</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边慢慢游,一边欣赏着路旁的山水景色,突然间,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我向河对面望去,山朦朦胧胧的,黑瓦白墙的村庄好像披上一层轻纱,就像童话中的仙境。</p><p class="ql-block"> 一会儿,雨停了。冬天霁后的桂林,山风格外刺骨,我们以加快脚步来减轻寒冷。</p><p class="ql-block"> 这时,天空干净明亮,雨让山色更加青翠欲滴。看,那座山拨地而起,山顶有一个圆孔,透过圆孔可以看见漫天白云的天空,远远看去像一轮圆月挂在天空;瞧,那座山像一个弯着背的老爷爷,山上翠竹层层叠叠,像老爷爷的胡须一样随风摆动;那几座山连绵在一起,像一群害羞的小丫头,挤在一起,悄悄地瞧着你,窃窃私语。</p><p class="ql-block"> 遇龙河共有28个堤坝。此时,我们来到了第三堤坝。第三个堤坝上,我们观看了一竹筏“哗”地滑下去,在滑下的一刹那,竹筏被水淹没了,水淹到了筏头,水花溅过了坐客的头顶,有惊无险。女儿很是羡慕,喜欢冲堤坝,觉得挺好玩。</p><p class="ql-block"> 这时,已过午头,我们的肚里开始煮粥了。女婿用手机打了一部滴滴车,准备回到阳朔县城用餐,这才告别了梦幻般的遇龙河旅程。</p><p class="ql-block"> 我们回到阳朔县城,已是下午两点多了,女儿说:爸爸今天生日,去适合我们湖南口味的饭店。我们好不容易在一家重庆火锅店落座,点上我们爱吃的鸳鸯火锅,一家人为我过一个旅行生日,我和家人一起分享着快乐,感受着亲情的温暖,虽然没在家里,仍然享受着家的味道,我在家人的祝福声中陶醉了。我也祝福自己生日快乐!</p><p class="ql-block"> 或许这对我来说,过去这一年是很特殊的,来年只求健康,留下最美好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原本计划下午去印象-刘三姐,晚上看演出的,在车上的哥师傅告诉我们:表演是露天场,天雨不能看。于是,我们取消了计划,留下一份遗憾,失望地回到宾馆,以便养精蓄锐。</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三)再览桂林奇景</p><p class="ql-block"> 第四天上午参观完孙中山演讲处和徐悲鸿故居后,我们跑马观花地游历了阳朔的如意峰、大榕树。</p><p class="ql-block"> 首先进入第五站如意峰。如意峰位于阳朔县高田镇境内,与阳朔“十里画廊”毗邻,漓江的支流遇龙河从它不远处缓缓流过。岚气缭绕、翠绿铺盖的如意峰,除了妩媚和娇艳的身姿,还有一层翠拱云秀的瑰丽和奇绝。</p><p class="ql-block"> 原本让女儿和女婿坐缆车过索道观赏如意峰奇景的,女儿和她母亲为此产生了小小的摩擦,结果放弃了计划。只好一家人在山下游走,极目四眺,看山不是山,是“如意”,看水不是水,而是祥云。如画的阳朔山水犹如浓淡相宜的娉婷女子,拖着长长的裙裾,于朝霞或晚霞中,裹着雾岚袅袅娜娜地向着如意峰款款而来,像是对如意峰的顶礼膜拜,又像是慕如意峰的俏丽与神奇,美目顾盼出万千的风情。此时,若身处如意峰巅的“如意云顶”,或是身临绝壁处的凌空玻璃栈道,感受到的就是“如意”般的惬意与神逸。</p><p class="ql-block"> 如意峰随处都有心愿的寄托。一柄“如意”就在眼前,看见便是缘分,放在心上,便是缘成。心想事成,随缘而为,灵性便是“如意”。来到如意峰,便是笃定的机缘与你相遇,山水也不会辜负你的善缘与德行。</p><p class="ql-block"> 过去,人们无法登临如意峰,只能远而望之、敬之。如今,游人乘坐观光缆车就能欣赏如意峰秀美壮丽的风景。我们没有登上山峰,又留了一个遗憾,如果身临其境,会感觉如行走在“如意”的人生道路上,极目四野,山水共长天一色,心神与自然融为一体,吸纳天地灵气,得自然造化,于志得意满中给自己一个踌躇满志、康泰顺意的注释。</p><p class="ql-block"> 第六站是大榕树。阳朔大榕树,位于阳朔县的月亮山景区,相传此树植于晋代,距今已有1500多年,是一棵千年古树。树围竟有七米多,高达十七米,枝繁叶茂,浓荫蔽天,所盖之地有一百多平方米,是桂林阳朔的一个著名景点。这时已过中午,由于时间的局限,我们就只在外围兴叹。</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吃完午饭,坐的士回到桂林市区,进入第七站一一象鼻山。</p><p class="ql-block"> 象鼻山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天帝和士兵还有100只神象出来打猎。其中一只因过于疲劳,倒在路边,天帝见她将要死去,便带着队伍离开了。这时一位农民救了她,为了报答农民,她决定留在人间。天帝知道后,便派出天兵、神象和她打斗了三天三夜,最后被天帝用毒计杀了。她虽然死了,但她的身体却变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象鼻山。</p><p class="ql-block"> 听着这个故事,我们沉醉其中,被神象的行为深深感动。</p><p class="ql-block"> 象鼻山原名漓山,简称象山。它位于桂林市桃花江与漓江的汇流处,由于桂林气候温和,四季如春,所以象鼻山上终年长满了郁郁葱葱的大树。</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远处看,象鼻山就象一头站在江边的绿色的巨象,把它的长鼻子伸进漓江畅饮漓江的甘泉。</p><p class="ql-block"> 山间云雾迷茫,山上绿树红花,水面如镜一般,天空白云片片。</p><p class="ql-block"> 在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间有一个美丽的山洞,叫做水月洞。水月洞的洞口朝阳,石灰岩遍地。老婆爬不上去,只好在洞内小憩。</p><p class="ql-block"> 洞在水上,就像明月浮水,所以取名为水月洞。水月洞和象鼻山上的穿山月岩相对,一悬于天,一浮于水,形成“漓江双月”的奇特景象。宋代蓟北处士看了水月洞的倒影,为水月洞题了一首诗:“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p><p class="ql-block"> 石梯拾级而上,耳边突然传来阵阵歌谣,我和一些游客虽然没怎么听懂歌词,但还是为这些原生态的歌曲而陶醉,纷纷赞不绝口。</p><p class="ql-block"> 伴着歌声,继续向上爬,就来到了象鼻前。仔细一看,神象的鼻子旁还有一只小象,好像正和妈妈一起品味着漓江的甘泉。</p><p class="ql-block"> 随人群攀沿,不一会,就到了象腰景点一一象眼岩。因为它两边贯通,从远处看,就像神象的眼睛而得名。走到象眼的北侧,我向外眺望,远处的山蜿蜒起伏,仿佛一条准备腾飞的巨龙;往下看,漓江上的竹筏东一个,西一个,竹筏上还有一对对鸬鹚正捕捉着美味的鱼虾呢!这样的风景让我羡慕起神象,恨不得自己就是她,可以每天都在这欣赏美景。</p><p class="ql-block"> 来到了象身高处。象身上有一座小塔,据说这是天帝杀神象留下的剑柄,但这只是个传说。其实,这“剑柄”是座明代时建造的塔一一普贤塔。</p><p class="ql-block"> 继续向上爬,就来到了象鼻山顶。顶上有两台望远镜,女儿用人民币打开一台四面观看,整个桂林城尽收眼底。</p><p class="ql-block"> 我也试着眺望,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灵水秀;而且城中有景、景中有城、城美景奇。</p><p class="ql-block"> 冬游桂林就要结束了,我们有点依依不舍,流连忘返。但那瑰丽醉人的桂林水土,那长在水里的山,那漫在山间的水,这山山水水交融出一处人间仙境、世间瑶台,始终萦绕在我的脑中,挥之不去。</p><p class="ql-block"> 是啊!走进桂林山水,欣赏桂林风光,再览桂林奇景,是旅游人的一种美的享受。借李白诗所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桂林正如仙女一般,容貌美艳动人,天姿国色;又像一位花中仙子,玉色娉婷,水岚迷离,花蕊含露,娇艳可人。真可谓“桂林山水甲天下”,令人心驰神往。</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5)溪润新村</b></p><p class="ql-block"> 一一访益阳清溪村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迟日江山,春风花草香”。阳春三月,已孕育着山花烂漫,春暖花开;微风轻拂枝头,为万物披上一层绿意,让人心旷神怡。 </p><p class="ql-block"> 因为一本《山乡巨变》,我们《洞庭汉俳》爱好者八人自愿组团,慕名来到了人民作家周立波先生的故乡——清溪村。 </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走进清溪村口,描绘着《山乡巨变》的广场浮雕和桥墩连环画就闯入眼帘。小溪潺潺,花香幽幽,清风拂面,凉爽宜人,第一感觉就是巨变已从书中走进了现实。 </p><p class="ql-block"> 沿着小溪,横过小桥,静听流水,蜿蜒的村道旁不时传来三三两两游客的嬉闹声。日光辉洒在小溪上,投射出闪耀的光芒,那是清溪村独特的韵味。 </p><p class="ql-block"> 说是清溪,其实就是一条农家排水沟,曾经还是一溪臭水,正如周立波先生曾有一首小诗所描绘的:“说是清溪没有溪,田塍道上草萋萋。” </p><p class="ql-block"> 后来通过疏通整治,这条沟水才源于周立波故居屋后之山涧,又纳各自然村落之山泉,存山清水秀之俊美,故名为清溪。 </p><p class="ql-block"> 因为周立波先生在此为背景著小说《山乡巨变》,虚构了一个名为清溪村的地点,名声大噪,于是以邓石桥村为实体最终更名为清溪村。 </p><p class="ql-block"> 就是这条原来名不经传的清澈小溪,滋润着这里的山里人家,山乡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边聆听着周立波先生的本家一一同行的周东欣老局长的介绍,一边体会着益阳汉俳诗协李继游会长的描绘,仿佛看到了清溪村从土地改革到互助合作,从土地承包到今天的乡村振兴的建设历程,仿佛亲身感受了“潮”涌清溪一路向前的光辉前程。 </p><p class="ql-block"> 我们沿着溪水一路向上走,21座清溪书屋遍布村落,坐落在村道两旁,处处洋溢着书香气息。我们时而欣赏着清溪,时而参观着书屋,体会到了当地人那种“出门迎着花香,闭门闻着书香”的感觉。 </p><p class="ql-block"> 书屋均由农舍改造而成,大多是前屋后院,或下屋上舍,庭院、布局、展陈等各具风格。其中,作家书屋根据作家的出生地、创作风格、作品来设计,有的展示了作家的手稿,透过一笔一划,看见文字的生命力和作家的心路历程。部分书屋还与数字媒体新技术“联姻”,打造试听室、电子书架等,带给读者现代化的阅读体验。 </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路侃谈,一路感叹!曹文轩的童话世界,贾平凹的乡土气息,阿来的藏式风格,王蒙的人民特色,莫言的纯粹精华,周立波的民俗风情……一座座兼具内涵与颜值的清溪农家书屋,以诗意彰显乡土特色,赋彩文学之乡,架起作品与读者间的桥梁。 </p><p class="ql-block"> 特别是从人民作家周立波先生的书屋漫流而来的一缕书香,浸润着这一方山乡,也让自己的家成了别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p><p class="ql-block"> 闻着田野草木的清香,听着清浅溪水的吟唱,我们也诗意浓浓,似喝一坛醇酿,好不惬意! </p><p class="ql-block"> 余意未消,一股茶子花香扑鼻而来,不知不觉我们到了清溪的茶子花街。茶子花街按照乾隆年间湖湘风格建造,融入益阳民居元素,成为益阳民居特色小街,是一个游客体验擂擂茶、品美食、赏民俗的好去处。 </p><p class="ql-block"> 来到清溪,定要品尝一杯特色擂茶。擂茶已成为村里的一个特色产业。 我们来到一家周姓擂茶馆,老乡诗友郑启东先生及夫人为我们每人点上一杯香喷喷的擂茶。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品着,那种甘甜清凉在味蕾上流淌;一边说着,那股浓浓乡愁从擂钵里溢出。 </p><p class="ql-block"> 沿路前行,还有周立波故居,看一看周立波先生曾经生活写作的地方,读一读他的传奇人生,这是我们参观学习的重头戏。 </p><p class="ql-block"> 值得一提的是,周东欣老局长,年近八十,也能精神抖擞地随我们一路步行。</p><p class="ql-block"> 公路是清一色的炒砂油路,不是很宽,但是整洁平坦。与众不同的是公路被平均分成黑红两个部分,红色路面应该是户外运动的骑行路线。公路两边,破破烂烂的泥巴房早已被小楼房替代,有的房子前面还停着小汽车;以前脏兮兮的泥巴路,如今变成了干净整洁的柏油路;故居周围环抱的山峦和黛色的山影,就给我们带来一种如烟似雾的感觉。 </p><p class="ql-block"> 故居前面则是一片荷塘,遍野的荷叶刚伸出水面,形成了一幅“小荷才露尖尖角 ”的美丽画卷。 </p><p class="ql-block">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四柱木架结构槽门居中,门楣上悬挂着吴阶平先生手书“周立波故居”扁额。我们在此前面留下了一张宝贵的合影。 </p><p class="ql-block"> 尔后,我们走进这片宁静而优雅的农舍,周立波先生的童年、青少年时代以及“三同一片”年代的梦想和幻想似乎仍然存在。这里的一砖一木,都可激起我们的深情回忆。 </p><p class="ql-block"> 故居共计28间。步入正厅,正中是一尊以红色汉白玉石为基座的周立波铜像。 </p><p class="ql-block"> 正厅的两边分东、西两厢房。西厢房是周立波先生生前的物品复原陈列室。西正房是为周立波父母居室,宁波雕花床,双门大柜,摇篮、坐篮及日用家具尚存,可见这里曾经是周立波出生和成长之地。更令人震惊的是故居里的小学堂,学堂虽小、朴素,但书香气不曾流走。 </p><p class="ql-block"> 再往里走便是西院杂屋,农具器物俱全,饮、用水井尚存。 </p><p class="ql-block"> 故居的其他房间是周立波先生生前留下来的遗物和著作,向我们介绍着他的一生。 </p><p class="ql-block"> 其中北后厢房第一间是周立波卧室兼书房。1955年到1957年,周立波回家乡体验生活,就住在这老屋,“清幽曲径上名山,绿树丛中忆旧庵。志水长流滋万物,谢林港畔耐人看”,他感叹家乡的变化,写下了长篇小说《山乡巨变》。 </p><p class="ql-block"> 东厢房是周立波一生事迹的图文展览。东厢房与偏房之间,有狭长天井相隔。我们先进入东边的展览馆。 </p><p class="ql-block"> 展览馆共分八个部分,以前言、清溪凤凰、走入上海、持笔从戎、人民作家、无私奉献、永远怀念和结束语为标题,用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和文字再现了周立波从刻苦求学的农家子弟,到西牢囚徒、左联战士、人民文学家的革命人生历程。 </p><p class="ql-block"> 斯人已去,精神长存。参观故居时,我们怀着十分虔诚的心情,感受到了老一辈文学家身上那种人民文学家的人格魅力,犹如清溪中的一股清泉,滋润我们心田,引领我们去学习。 </p><p class="ql-block"> 此时此刻,我们作为文学的追随者和爱好者,一种使命感、责任感油然而生。 顿时,我的思绪万千,浮想联翩…… </p><p class="ql-block"> 《山乡巨变》已经诞生60多年。这60多年,是中国广袤山河发生真正意义上的巨变60年。是周立波梦想中的“清溪”已孕育成了现实,如今的清溪村已经发展成为“稻田翻金浪,莲藕满池塘。浅水翻鱼跃,山林飘果香。设施现代化,居住小洋房。路灯太阳能,大道近门庭”的乡村文化旅游村。新的山乡巨变还在书写,并且将永远写下去。 </p><p class="ql-block"> 参观完周立波故居,已时值中午,我们受到了好客的郑启东诗友的热情款待,丰盛的餐宴在忆乡缘饭庄里进行着,我想:清溪不仅滋润着山乡新村,还传递了一种新的内涵一一浓浓的乡情!</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6)风雨星火燎原,井冈红绿相间 </b></p><p class="ql-block"> 一一井冈山短行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面重峦障,五溪曲水萦。红根已深植,今日正繁荣”。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在1960年访问井冈山时对井冈山发展的评价。</p><p class="ql-block"> 转眼五十多年过去,现在的井冈山已经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是一块绿色的宝库。</p><p class="ql-block"> “久有凌云志”,只是难得合适的机会。五一节假期,姨夫姨姐,我们一行四人自驾游,终于来到井冈山,选择厦坪镇的一家“星火民宿”下塌。</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栋漂亮的两层楼房,走进房内,设备齐全,干净舒适。民宿的宁静与周围的绿色环境融为一体,让人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p><p class="ql-block"> 虽还没正式进入井冈山红色景区,但我感受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红色文化氛围,连民宿也以“星火燎原”来命名。</p><p class="ql-block"> 次日一早,天公不作美,我们坐上观光的中巴车,穿行在倾盆大雨之中,一路放眼远眺,崇山竣岭中夹杂些红绿相间,延绵数百里,美丽而又气势磅礴。</p><p class="ql-block"> 两边的山林开满了红杜鹃,她是井冈山市的市花,别名映山红。时值春末,正是映山红绽放之时。眼前的映山红漫山遍野,绚烂多姿,一簇簇,一团团,红的、粉的、淡紫的,像燃烧的火焰。同这火红热烈的映山红一样,红色,是井冈山从未改变的底色。</p><p class="ql-block"> 中巴车攀行在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上。湿润凉爽的山风扑进车里,雨点轻敲着车窗。窗外,远远近近是满目苍翠,起伏的绿色山脉、葱茏的绿树、青绿的苔藓,深的、浅的,各种不同的绿,深潭碧水,青纱翡翠,玉石琉璃,而众绿中以大片大片的竹林墨绿最为瞩目。</p><p class="ql-block"> 汽车沿着山路盘旋而上,山高路窄,弯多坡陡,沟壑纵横。于群山之中,横看流云涌动,静听溪流潺潺,纵观瀑布飞流,不得不让人叹服。</p><p class="ql-block"> 下车伊始,就立马看到了著名的黄洋界。</p><p class="ql-block"> 站立在黄洋界上,一眼望去,雨蒙蒙,雾蒙蒙,层层叠叠的云团在山间缭绕,云海翻滚,如同大海的波涛一般,让人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 弥漫于云海中的群峰只露出了山尖,如汪洋大海上的一座座小岛,又像一艘艘乘风破浪的航船。</p><p class="ql-block"> 沿着崎岖的山路来到哨口。这里山峰似剑,绝壁悬崖,一边是千仞高山,一边是万丈深渊。四周峰峦叠嶂,地势险峻,雄峰耸立,陡不可攀。</p><p class="ql-block"> 山顶雨雾弥漫,好似游于汪洋大海;山脚川谷如带,俯瞰下去头晕目眩。身临其境,我们这才真正体验到毛主席笔下“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的感受。</p><p class="ql-block"> 我们瞻仰着黄洋界纪念碑。正面是毛泽东手书的《西江月·井冈山》,字迹飘逸潇洒,烫金大字鲜明如昨,与周围的战争遗迹上下呼应、相得益彰。</p><p class="ql-block"> 站在界碑下,我们情不自禁地一齐高声朗读:“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p><p class="ql-block"> 当年激烈的战斗场景仿佛就在眼前:红军指战员曾在这里以不到一个营的兵力,利用地势布下了五道防线,与敌人斗智斗勇,浴血奋战,终于击溃国民党正规军三个团,创下一个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p><p class="ql-block"> 背面是朱德手书的“黄洋界”三个大字,在风雨洗涤中显得格外鲜艳夺目。</p><p class="ql-block"> 随着人流,我们拥挤着拾级而上,一路参观着哨口工事、黄洋界炮台、毛泽东和朱德当年挑粮走过的小路和红军营房旧址。我们深刻体会着革命成功的不易,心里反复咏念着毛主席的那句革命名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p><p class="ql-block"> 特别是当我站立在红军当年战斗过的地方,心情无比沉重,望着这片曾被烈士鲜血浇铸过的阵地,不禁热血上涌,心潮澎湃,仿佛又看到当年那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红军战士浴血奋战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掩体旁、战壕边绿竹簇簇,山风吹来,细雨飘飘,枝叶沙沙。此时此刻,我的眼前仿佛呈现出红军战士的斑斑血迹,在雨水中流淌,掩体和壕沟上的泥土也显得格外的鲜红……</p><p class="ql-block"> 井冈山的天气,就象娃娃脸,刚才细雨朦胧,这时天空却一片晴朗。</p><p class="ql-block"> 过了黄洋界,我们乘车来到百竹园。</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满山遍野的竹林,遮天蔽日,嫩绿欲滴。极目远眺,一片又一片的云雾嵌绕在竹林之间,一条条石径歪歪斜斜地隐藏在竹丛之中。</p><p class="ql-block"> 我们沿着石径悄悄进入那绿色的“湖泊”深处,油然生出一番深情,我不勉低声吟诵李白的诗“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p><p class="ql-block"> 此时,阵阵山风习习而过,偶有鸟鸣,清脆嘹亮。竹林是如此地美丽和宁静,每根竹子都高高地伸向天空,亭亭玉立、优雅大方,蓬蓬勃勃、苍苍翠翠,充满了生命的气息!</p><p class="ql-block"> 竹是绿色的,而井冈山竹海的绿不同于其它任何的绿。它是经过雨水和鲜血的洗脸后,绿得那样的明净,那样深邃,那样富于生命力。它身躯似碧玉装成,叶片如翡翠裁就。难怪人们常说:“竹下品茶则绿色盈盏,竹下饮酒则翠色满杯”。</p><p class="ql-block"> 井冈山竹子是革命的功臣,是革命斗争史的见证,是“英雄的井冈山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守卫黄洋界的红军战士们将竹子削成竹钉,放在马尿中和一些山草浸泡,成为带毒的武器,埋到山坡和道路上,“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还“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p><p class="ql-block"> 竹子成为了红军的战斗武器和生活用具,跟随着红军将士们转战在井冈山的崇山峻岭之中,无不打上了红色的烙印。</p><p class="ql-block"> 我抚摸着毛竹坚挺的躯干,心想:能做一棵“革命的竹子”,也是幸福的。</p><p class="ql-block"> 我久久驻足在这里,望着这一片竹海,一边迈向大自然,一边品味绿色的竹文化,忽然想起中学时读过的《井冈翠竹》一文,那句“血雨腥风,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我至今还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 也许是井冈山这片红色土地的滋养,井冈红米也是红色的。红米是井冈山的特产,当年流行的“红米饭,南瓜汤”歌词中的“红米”就是这种米。</p><p class="ql-block"> 时值中午,我们四人就在绿树和翠竹掩映的一个院子里,吃上了香喷喷的红米饭,“红”入我的肚里,“红”入我的心中。</p><p class="ql-block"> 午餐过后,我们到了小井红军医院。</p><p class="ql-block"> 这时,天又下起了毛毛细雨。我们重新穿上雨衣,或打好雨伞,带着十分沉重的心情远远地凝望着这座红军医院。</p><p class="ql-block"> 它是一排木结构的两层楼房。楼前是一片宽阔的平地。平地上没有刻意地进行修葺,长着不是很密也不很深的杂草。</p><p class="ql-block"> 踏上医院楼门前的十几级石头台阶,进入楼内。楼内大厅较为窄小,我们一行进来,似乎显得非常拥挤。楼层又较底,使厅内的空间愈发显得小。</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们不知不觉地融入战士们的生活。西药奇缺,就上山采掘金银花、鱼腥草、散血丹等草药;缺少医疗器具,就用木头、竹子等制作成镊子、消毒盆、探针等;没有药棉,就将土布洗干净作药棉,一条纱布绷带用了洗、洗了又用,有时用上几十遍直至不能再用为止;没有手术刀,就用盐水泡过的剃头刀、梭镖甚至切菜刀当手术刀使用,用小锯齿的木锯子当作骨锯来给伤员们做手术。</p><p class="ql-block"> 在最困难的时候,一点消炎的药水都没有了,就用食盐水,甚至用石灰水给伤员消炎。</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边参观,一边偷听着其他游客请的导游讲解:</p><p class="ql-block"> 红军师长张子清大腿负了重伤,住进小井医院时,发给他一小包食盐,可张师长每天只用茶水清洗伤口,而把那一包盐,全都让给了其他伤员……因此他的伤口感染加重,深度溃烂,不得不截掉一条腿。不久,病情恶化,最后在井冈山流尽了最后一滴鲜血。</p><p class="ql-block"> 张师长献盐的动人事迹,至今还在井冈山人民中传颂。像张子清一样,红军医院的伤病员,特别是党员和干部,都争先恐后地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了自己。</p><p class="ql-block"> 离开小井医院,步行十分钟左右就到了著名的龙潭。此时,雨越下越大,渐渐像掉了线的珠子。</p><p class="ql-block"> 龙潭分为碧玉潭、金锁潭、珍珠潭、飞凤潭和仙女潭。这里悬涯峭壁,云腾雾绕。</p><p class="ql-block"> 抬眼望去,雨中的绿树经过洗涤后,更显得郁郁葱葱,生机勃勃,苍翠欲滴。置身井冈山,如置身在绿色的海洋里,山风是绿的,空气是甜的。我们虽然没有继续深入,出来时却心生一句感慨:“井冈山下后,万岭不思游”。</p><p class="ql-block"> 随着人流乘车,来到旅游的最后一站一一大井毛泽东同志旧居。 </p><p class="ql-block"> 我们踏着被雨水冲刷干净的石板,一路前行。远远望去,旧居房屋群坐北朝南,土木结构,因墙壁为白色,当地人习惯称它为“白屋”。 </p><p class="ql-block"> 只见房前那块方方正正的“读书石”,留着敌人利刃砍过的痕迹。毛委员时常坐在那石上,批阅文件,看书读报。 </p><p class="ql-block"> 1927年10月24日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来到大井村时,毛泽东便居住在此屋的东厢房内。 </p><p class="ql-block"> 也就是在这里,毛委员起草了《井冈山前委对中央的报告》即《井冈山的斗争》一文,阐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崭新思想,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然后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p><p class="ql-block"> 也就在这屋,我们肃然起敬,在当年毛委员办公住宿旧址前,每人拍下了单个影照,以示留念。</p><p class="ql-block"> 步入屋内,老墙上留有斑驳的弹洞,房内存列着八角帽、绑腿和草鞋,井里时而滴落着雨点…… </p><p class="ql-block"> 我们久久凝视着这一切,革命的往事,在走近井冈的心绪里,变得愈来愈清晰而亲切。</p><p class="ql-block"> 在与毛泽东旧居相邻的东边黄屋依次为朱德、彭德怀、陈毅等同志的旧居,他们曾在这里运筹帷屋,决胜千里,开辟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并最终率领革命军队走出井冈,走向全中国,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井冈山便成为了中国革命的摇蓝,井冈山也就成为了“天下第一山”。</p><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我们沉浸在井冈山的红绿当中,留连难返,乐不思归……</p><p class="ql-block"> 回“星火民宿”途中,经过泰井高速公路连接线厦坪入口处,我们又在井冈红旗雕塑前留下了倩丽的合影和单照。</p><p class="ql-block"> 井冈山红旗雕塑高19.27米,跨度27米,寓意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创建于1927年。红旗中间镶嵌五角星、镰刀斧头和“井 冈山”三字,在“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背景下,熠熠生辉,光彩夺目。它像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矗立在四面环山的平畴之上,刺向苍 穹,昭示着“星星之火”从井冈山这里向全中国燎原。</p><p class="ql-block"> 回民宿的路上,我们一边回味,一边感慨:井冈山真是一座红绿相衬的山!</p><p class="ql-block"> 井冈的红,是曾经在血雨腥红中飘扬在山水之间的红军旗帜的颜色,是用先烈的鲜血染成的。</p><p class="ql-block"> 井冈的红,融在骨血里,红得鲜艳,红得厚重。不论走多远,不论走到何处,革命圣地初心不改。 </p><p class="ql-block"> 那么,绿色是井冈山的天然色。人类未生之年,绿色早在,人类消亡之后,绿色仍在。井冈山苍茫绿色,那是生命之色。</p><p class="ql-block"> 井冈的绿,盛在新时代,绿得活泼,绿得灵动。</p><p class="ql-block"> 红与绿,交相辉映,装扮着井冈山;历史与现实,相得益彰,充实了井冈山。井冈山精神跨越时空,承载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激励人们前赴后继</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7)大西北夏游漫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大美新疆 </p><p class="ql-block">在遥远的天际线下,有一片土地,它以广袤无垠的壮丽,多彩多姿的风情,悄然勾勒出一幅幅动人心魄的画卷——这便是大美新疆。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走进了一个既古老又年轻,既粗犷又细腻的世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①野狼之魂融山谷,自然之灵舞天穹 </p><p class="ql-block"> 天山,这座横亘东西、雄伟壮丽的山脉,我们早就充满了神奇。而野狼谷,则如同天山怀抱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神秘的狼文化,吸引着我们游客前来探寻,这里也就成为了我们旅游的首站。</p><p class="ql-block"> 驱车穿行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两旁是郁郁葱葱的森林,阳光透过树梢,洒下斑驳陆离的光影。山间溪流潺潺,水声与鸟鸣交织成一首悠扬的夏日交响曲。随着海拔的逐渐升高,空气变得愈发清新,仿佛能洗净心灵的尘埃。</p><p class="ql-block"> 抵达野狼谷时,阳光正好,微风不燥,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而美好。步入景区,首先跃入眼帘的,是那座古老而庄严的疏勒城遗址。它宛如一位沉默的老者,静静地伫立在岁月的长河中,历经风雨侵蚀,却依旧倔强地挺立着,用它那斑驳的身躯,诉说着千年的沧桑与变迁。</p><p class="ql-block"> 城墙上的每一块石砖,都仿佛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它们或断裂,或风化,却依旧紧密相连,守护着这片古老的土地。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这些石砖上,映出斑驳陆离的光影,如同时间的碎片,在眼前跳跃、闪烁。</p><p class="ql-block"> 城内的废墟中,偶尔可见残垣断壁,它们或倾斜,或倒塌,却仍不失当年的雄伟与壮丽。那些被岁月遗忘的角落,或许曾是繁华的市集,或许曾是热闹的宫殿,如今却只剩下寂静与荒凉,让人不禁感叹岁月的无情与变迁的无常。</p><p class="ql-block"> 漫步在这片遗址之中,我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在耳边轻轻响起。那些英勇的战士、智慧的文人、勤劳的百姓,他们的身影仿佛穿越时空,与我擦肩而过。我感受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也感受到了这座古城曾经的辉煌与荣耀。</p><p class="ql-block"> 古疏勒城遗址,它不仅仅是一座废墟,更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用它那无言的诉说,让我们得以窥见那段遥远而壮阔的历史长河,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震撼与感动。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和变迁。</p><p class="ql-block"> 远处是连绵不绝的山峦,沿着车师古道缓缓前行,两旁的野花争奇斗艳,散发着淡淡的芳香。不时有蝴蝶和蜜蜂在花间穿梭,忙碌而欢快。突然,一阵低沉的嚎叫声打破了宁静,那是来自野狼谷深处的呼唤。循声望去,只见一群野狼在远处的山坡上悠闲地晒着太阳,它们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野性的光芒,让人既敬畏又向往。</p><p class="ql-block"> 继续深入谷中,我们来到了野狼观赏区。这里有一个巨大的围栏,里面生活着数百只草原狼。它们或躺或卧,或嬉戏或觅食,生活得悠然自得。我站在围栏外,静静地观察着这些草原上的精灵。它们的毛发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泽,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毅和果敢。我不禁被它们的野性美所深深吸引。</p><p class="ql-block">(待续)</p> <p class="ql-block"> ②塞外江南景如画,民俗风情情更浓</p><p class="ql-block"> 在遥远而神秘的塞外之地,有一片被世人誉为“塞外江南”的绝美之地,它不仅仅是一幅动人的画卷,更是民族文化与自然风光完美融合的典范。我有幸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仿佛踏入了诗与远方的梦境。</p><p class="ql-block"> 独库公路,是一次穿越四季、领略自然壮美的非凡之旅。这条被誉为“中国最美公路”的独库公路,宛如一条巨龙蜿蜒在天山山脉之中,连接着南北疆,横亘在崇山峻岭与深山峡谷之间,其独特的景观与深邃的历史底蕴,让人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行十人两部汽车从吉木萨尔县出发,穿过乌鲁木齐和奎屯,沿独库公路在一条隐藏在群山之中的神秘峡谷里穿行。</p><p class="ql-block"> 公路两侧峭壁如削,中间一条溪流潺潺而过,形成了一幅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走在独山子峡谷之中,抬头仰望,只见一线天光穿透云层,洒落在蜿蜒曲折的小径上,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峡谷内空气清新,每一口呼吸都像是在进行一场身心的洗礼。</p><p class="ql-block"> 车子盘旋于山上,亲身见证了独库公路“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奇特景观。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从春的柔软到夏的热烈,再到秋的硕果与冬的乍暖还寒,四季的变换在眼前逐一呈现。有时,万物复苏,春意盎然。沿途的树木抽出新芽,山间野花烂漫,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花草的清新香气;一会儿,公路两旁则是郁郁葱葱的森林,炙热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又会儿,公路两旁的树木换上了金黄的外衣,层林尽染,与远处的雪山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秋的画卷;而车子盘上山峰,独库公路的部分路段被皑皑白雪覆盖,银装素裹,宛如童话世界一般。</p><p class="ql-block"> 我们下车伊始,换上棉衣,手捧积雪,留下一张倩照,那该多惬意就有多惬意。</p><p class="ql-block"> 更值得一提的是,独库公路不仅是一条自然风光的走廊,更是一条英雄的天山之路。它的建设历程充满了艰辛与牺牲。从1974年到1984年,数万名官兵在这里奋战了十年之久,用汗水和生命铺就了这条通往天山南北的通途。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有168名筑路官兵永远地长眠在此。我们怀着比无崇敬的心情在守望天山路碑前留下了合影。</p><p class="ql-block"> 我们就沿着这条“九曲十八弯”的英雄之路驾车盘旋而行,也由于小车的缘故,一天的时间也没有行完这条盘山公路。路途中寄宿于一大“蒙古包”,亲身体验了游牧民族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晨曦初破,天边渐渐染上温柔的蓝紫色,我们又踏上了前往伊宁市那拉提的旅程。</p><p class="ql-block"> 沿途,山峦如黛,云雾缭绕,仿佛是大自然精心布置的序曲,预示着即将展开的壮丽画卷。随着车辆缓缓驶入,那拉提草原以它独有的方式,静静地迎接了我们每一位远道而来的游人。</p><p class="ql-block"> 草原,是那拉提的灵魂所在。一望无际的绿,如同巨大的翡翠铺展至天边,与远处的雪山遥相呼应,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p><p class="ql-block"> 午后,我们打卡在那拉提景区。坐上索道,眼目观定,道下是一片如茵的草地,一望无际,绿得那么纯粹,那么生动;而远处又是一群驰骋的牛羊,为草原增添了几分光彩与神圣。仿佛融入了这片绿色的海洋,与大自然合为一体,所有的烦恼与忧愁都随索道而去。</p><p class="ql-block"> 而那拉提的美,不仅仅在于它的自然风光。在这里,我还感受到了浓厚的民族风情。哈萨克族的歌舞、毡房、马背上的生活……这一切都让我感到新奇而又亲切。他们的笑容如此纯朴,歌声如此悠扬,仿佛能穿透心灵的壁垒,直抵最柔软的地方。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了更多关于这片土地的故事和历史,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真谛。</p><p class="ql-block"> 午后的阳光,变得柔和而温暖。我骑马穿梭在草原上,感受着风的速度和自由的呼吸。那一刻,我仿佛化身为草原上的勇士,驰骋在天地间,无拘无束。草原的辽阔与壮美,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无限可能和力量。</p><p class="ql-block"> 当夕阳开始西沉,天边绽放出绚烂的晚霞,那拉提又展现出了另一番迷人的景致。金色的阳光洒在草原上,与晚霞交织成一幅绚烂多彩的画卷。我站在高处眺望,心中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感激与敬畏。那拉提不仅给了我视觉上的盛宴,更让我的心灵得到了洗礼和升华。</p><p class="ql-block"> 我躺在草地上,心中充满了宁静与满足。在这片远离尘嚣的土地上,我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力量。在未来的有生之年里,我将带着这份来自那拉提的力量与勇气继续前行在人生的道路上探索未知、追求梦想。</p><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塞外江南”城市一一伊宁。</p><p class="ql-block"> 伊宁市是维吾尔族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无论是街头巷尾的建筑风格,还是人们的穿着打扮,都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在伊宁的街头,我品尝了地道的维吾尔族美食,如香喷喷的羊肉串、口感丰富的手抓饭,还有甜而不腻的哈密瓜和葡萄。这些美食不仅满足了我们的味蕾,更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维吾尔族人民的热情与好客。</p><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天边渐渐染上了一抹温柔的橘红,伊宁市六星街也在这柔和的光线中变得格外迷人。阳光不再刺眼,而是变得柔和而温暖,它轻轻地洒在每一栋色彩斑斓的房屋上,为这些古老的建筑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p><p class="ql-block"> 我们踏着轻快的步伐,步入这六边形的迷宫,每一步都踏着历史的回响。街巷交错,如同迷宫般引人入胜,但又不失章法,每一个转角都藏着未知的惊喜。这里是文化的交汇点,维吾尔族的热情、汉族的稳重、哈萨克族的豪迈、回族的细腻,还有俄罗斯族的浪漫,在这里交织成一首动人的交响乐。</p><p class="ql-block"> 街道两旁,树木的影子被拉得长长的,与斑驳的青石板路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行人们或匆匆而过,或悠闲地漫步,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与幸福。偶尔,一阵悠扬的手风琴声从某个角落传来,那旋律如同天籁之音,让人心旷神怡,仿佛所有的烦恼都随着这音乐飘向了远方。</p><p class="ql-block"> 随着夕阳的逐渐下沉,天空的颜色也变得越来越深邃。夜幕悄然降临,六星街换上了另一副面孔。街灯一盏接一盏地亮起,将整个街区照得如同白昼一般。</p><p class="ql-block"> 此时,漫步在六星街上,我们可以感受到生活的多彩与丰富,也可以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情侣们一对对,手牵手相拥而过。街边的咖啡馆里,人们围坐在一起,品尝着香浓的咖啡,聊着天,分享着彼此的故事。而那些小店也变得更加诱人,各种美食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开来,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p><p class="ql-block"> 当星辰点缀着天空,民族舞蹈的旋律悄然响起,整个街区仿佛被披上了一层神秘而绚烂的纱幔。灯光柔和地洒在石板路上,与五彩斑斓的民族服饰交相辉映,形成一幅流动的画卷。各族群众身着盛装,手牵手、肩并肩,随着欢快的节奏起舞,展现出浓厚的民族风情和团结和谐的氛围。</p><p class="ql-block"> 夜幕下的六星街,还有着一种独特的魅力——那就是它的静谧与深邃。当所有的喧嚣都归于平静时,人们可以更加清晰地感受到这片土地上的历史与文化。那些古老的建筑在夜色中显得更加庄重而神秘,仿佛每一块砖瓦都在诉说着过往的烟云。</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夕阳西下的温馨与美好,还是夜幕下的神秘与浪漫,六星街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六星街,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成为一段难忘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此时此刻,我深深感受到了“塞外江南”的独特魅力,让我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 (待续)</p> <p class="ql-block"> ③口岸边境见友谊,高原仙境入梦怀</p><p class="ql-block"> 第五天,我们前往旅游的第四站一一霍尔果斯口岸。</p><p class="ql-block"> 霍尔果斯口岸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尔果斯市,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隔霍尔果斯河相望。是新疆与中亚各国通商的重要口岸,也是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开展经济、文化交流的国际大通道和桥头堡。</p><p class="ql-block"> 在那遥远的天际线下,霍尔果斯口岸静静地诉说着中哈两国友谊的悠长故事,它不仅是地理上的分界,更是心灵相通的桥梁。</p><p class="ql-block"> 霍尔果斯之名始于元代,意为“驼队经过的地方”或“积累财富的地方”。早在隋唐时期,这里就是古丝绸之路北道上的重要驿站。1881年,左宗棠从沙俄收回被“代管”的伊犁,在此设立了口岸。1983年11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恢复对哈萨克斯坦国和第三国开放。1992年8月,中哈两国政府同意该口岸向第三国开放,具有国际联运地位。</p><p class="ql-block"> 踏上这片土地,我仿佛步入了一个既熟悉又神秘的世界。霍尔果斯,一个名字里就蕴含着异域风情的边陲小镇,它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了连接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重要枢纽。</p><p class="ql-block"> 霍尔果斯口岸作为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重要边境口岸,不仅是经贸往来的重要通道,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霍尔果斯口岸在促进中哈两国乃至中亚地区国家间的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 站在口岸前,望着那高耸的国门,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与敬畏。国门之上,五星红旗与哈萨克斯坦国旗并肩飘扬,它们在空中轻轻舞动,如同两国人民携手共进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漫步在口岸的街道上,两旁的商铺琳琅满目,既有中国特色的商品,也有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异域风情。商贩们用各自的语言吆喝着,偶尔夹杂着几句不太流利的中文或俄语,那份热情与淳朴让人倍感亲切。在这里,文化的交融与碰撞无处不在,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两国人民深厚的友谊和相互尊重。</p><p class="ql-block"> 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经过检查,我们乘坐观光车,来到了边境线的另一侧。</p><p class="ql-block"> 眼前的哈萨克斯坦,仿佛是一个被时光遗忘的国度,广袤无垠的草原、连绵起伏的山峦、还有那悠闲自得的牛羊,构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卷。</p><p class="ql-block"> 驻足在这片异国他乡的土地上,我不禁感慨万千,原来世界的另一端,也有如此宁静而美好的存在。然而,最让我难忘的,还是那些在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的人们。他们或许是为了生计而奔波的商人,或许是为了追求梦想而远赴他乡的旅人,但无论身份如何,他们都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故事。他们的笑容、他们的坚韧、他们的乐观,都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和希望的光芒。</p><p class="ql-block"> 游走在霍尔果斯口岸和哈萨克斯坦边境之间,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在这里,我见证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共生,感受到了人类共同的追求与梦想。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哈两国人民将继续携手前行,共同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p><p class="ql-block"> 翌日清晨,迎着第一缕阳光,我们又踏上了前往赛里木湖的旅程,心中满怀期待与憧憬。</p><p class="ql-block"> 赛里木湖,古称“净海”,湖面海拔高达2071米,东西最长处约29.6公里,南北最宽处约25.7公里,总面积达458平方公里,蓄水量更是惊人,达到了210亿立方米。这里是大西洋暖湿气流最后眷顾的地方 ,因此得名“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泪”,这一称谓极具诗意和浪漫色彩。传说赛里木湖是由一对为爱殉情的年轻恋人的泪水汇集而成的,因此又被称为天池和乳海。这个传说为赛里木湖增添了几分神秘和浪漫的色彩。</p><p class="ql-block"> 抵达赛里木湖时,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片绿色的海洋,犹如一颗璀璨的蓝宝石镶嵌在天山山脉之间。</p><p class="ql-block"> 一望这片广袤的水域,湖水呈现出变幻莫测的蓝色,时而如晴空般明媚,时而似深海般幽邃。阳光洒落,波光粼粼,仿佛无数颗细小的蓝宝石在湖面上跳跃,闪烁着耀眼的光芒。</p><p class="ql-block"> 湖水清澈透底,几乎可以一眼望穿湖底;四周群山环抱,雪峰耸立,与碧蓝的湖水相映成趣,美不胜收。</p><p class="ql-block"> 湖面平静如镜,只有在微风的轻拂下,才会泛起层层细腻的涟漪。沿着湖边小道漫步,微风拂面,带来阵阵清凉与花香。</p><p class="ql-block"> 据介绍,赛里木湖原本是一个无鱼的湖泊,但自1998年从俄罗斯引进高白鲑、凹目白鲑等冷水鱼种后,赛里木湖便结束了不产鱼的历史,逐渐发展成为新疆重要的冷水鱼生产基地。这些鱼儿在清澈的湖水中自由游弋,为这片湖泊增添了无限生机与活力。</p><p class="ql-block"> 抬头仰望,偶尔有飞鸟掠过,留下一串串悠扬的鸣叫声。它们时而低飞掠过水面,时而高鸣于蓝天之上,为这片湖泊增添了几分灵动与和谐。此时,站立于湖边,远眺雪山,近观碧水,心灵仿佛得到了一次洗礼,所有的烦恼与忧愁都随风而去,只留下内心的宁静与平和。</p><p class="ql-block"> (待续)</p> <p class="ql-block"> ④碧波轻拂云端梦,万古琴音绕天池</p><p class="ql-block"> 第八天上午,我们进入旅游的第六站一一天山天池。</p><p class="ql-block"> 初见天山,是在晨曦初破的温柔时刻。山巅之上,白雪皑皑,与天边初露的霞光交织成一幅梦幻般的景象。随着车子的深入,云海翻腾,时隐时现的山峰如同海中的岛屿,让人恍若置身仙境。站在高山之巅,俯瞰着脚下的林海与远处的草原,心中不禁涌起一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p><p class="ql-block"> 一踏入风景区,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夹杂着山林间特有的芬芳 。远处,群山环抱,云雾缭绕,仿佛一幅淡雅的水墨画。</p><p class="ql-block"> 随着游览车缓缓前行,沿途的景色如电影般一幕幕展开:翠绿的松树挺拔而立,山间小溪潺潺流淌,偶尔还能见到几只小鸟在林间嬉戏,清脆的鸣叫声为这静谧的山谷增添了几分生机。</p><p class="ql-block"> 在那遥远而神秘的天际,碧波轻舞,它们不似凡间之水,而是带着几分仙气,轻轻拂过云端,似乎要将那飘渺的梦境也一并揽入怀中。这碧波,是天地间最温柔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令人心驰神往的景致。而在这碧波之上,或隐或现地漂浮着一座天池,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云端之巅。</p><p class="ql-block"> 终于,天池映入眼帘。那一刻,我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所牵引,所有的疲惫和烦恼都烟消云散。</p><p class="ql-block"> 相传,这里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三千多年前,周穆王曾巡游至此,与西王母欢筵对歌,留下千古佳话。天池也因此得名“瑶池”,寓意着仙境般的美丽与神秘。</p><p class="ql-block"> 在湖边,我还看到了一棵古老的大榆树,相传是西王母头上的玉簪化羽而成,用来镇锁水妖。这棵古树冠大如伞,枝繁叶茂,无论湖里的水位如何上涨,都始终无法淹没其根部,宛如定海神针一般守护着天池。</p><p class="ql-block"> 天池湖面如镜,碧波荡漾,四周群山和蓝天白云倒映其中,宛如一块巨大的翡翠镶嵌在群山之间。</p><p class="ql-block"> 天池之水,清澈见底,却又深邃无比,仿佛能洞察世间万物的秘密。站在湖边,我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竟能创造出如此绝美的景致。</p><p class="ql-block"> 就在这如诗如画的仙境之中,一曲万古琴音悄然响起。那琴音,悠扬而深远,穿透了云雾的阻隔,绕梁三日而不绝。它时而如泉水叮咚,清脆悦耳;时而如瀑布轰鸣,气势磅礴。每一个音符都蕴含着无尽的情感与故事,让人不禁沉醉其中,忘却尘世的烦恼与喧嚣。</p><p class="ql-block"> 这琴音,似乎与天池有着不解之缘。据说,周穆王在天山发现天池时,被湖边传来的袅袅琴音所吸引,从而与西王母邂逅。这里的“琴音”是神话传说中的元素,并非现实中天池常有的声音。不过,天池的美景确实如诗如画,可能让人联想到悠扬的琴声。它们相互依偎,相互映衬,共同编织着一个关于永恒与美好的梦境。在这梦境里,人们可以放下所有的束缚与枷锁,尽情地感受大自然的恩赐与生命的奇迹。</p><p class="ql-block"> 碧波轻拂云端梦,万古琴音绕天池。这不仅是一幅美丽的画面,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与向往。</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 沿着湖边的小径前行,我感受到了不同的美。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仿佛有无数的宝石在跳动。山间云雾时聚时散,给天池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我停下脚步,静静地坐在湖边的一块石头上,闭上眼睛,让心灵与大自然融为一体。那一刻,我仿佛能听到湖水轻轻拍打岸边的声音,感受到微风拂过脸颊的温柔。</p><p class="ql-block"> 我单独一个人还游览了飞龙潭瀑布,那是一条从高处倾泻而下的瀑布,水势磅礴壮观;还有西王母庙,这座古老的道观,坐北朝南三面环山一面环水,占尽了天山天池山水之灵气。站在观景台上俯瞰整个天池和周边的群山,我感到无比的震撼和敬畏。</p><p class="ql-block"> 随着夕阳西下,我们踏上了返程的路途。虽然心中充满了对天山天池的留恋与不舍,但我也明白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在回程的车上我时不时地翻看着相机里拍摄的照片,每一张都记录着我在天池的点点滴滴。这些珍贵的回忆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成为我人生旅途中一段难忘的经历。</p><p class="ql-block">(待续)</p> <p class="ql-block"> ⑤丝路明珠映天山,风情万种大巴扎</p><p class="ql-block"> 在那遥远的西北边陲,有一片被历史与风沙雕琢出的神奇土地——乌鲁木齐,它犹如一颗璀璨的丝路明珠,静静地镶嵌在天山山脉的怀抱之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p><p class="ql-block"> 乌鲁木齐位于古丝绸之路新北道上,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地处天山北麓,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是多元文化的交汇点。同时,作为现代亚欧大陆经济文化交流的前沿阵地,乌鲁木齐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活力,素有“丝路明珠映天山”的美誉。</p><p class="ql-block"> 而在这片土地上,最令人难以忘怀的,莫过于那座风情万种的大巴扎,它不仅是乌鲁木齐的标志性景点,更是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生动缩影。</p><p class="ql-block"> 作为新疆的省会一一乌鲁木齐,我们先后三次相遇相知相恋。</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踏入乌鲁木齐,是我们从家乡乘火车到达这里。刚迈进那扇宽敞明亮的候车大厅,一股现代化的气息扑面而来。高耸的候车大厅内,光线充足,视野开阔,一排排整齐的座椅井然有序,仿佛是在欢迎每一位远道而来的旅人。巨大的电子屏幕闪烁着车次信息,清晰而直观,让人一目了然。</p><p class="ql-block"> 环顾四周,我注意到车站内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色。无论是墙上的装饰画,还是角落里摆放的艺术品,都巧妙地融入了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展现出乌鲁木齐这座多民族聚居城市的独特魅力,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这座城市对于自身文化的自豪与传承。</p><p class="ql-block"> 随着人流缓缓前行,我感受到了车站内的繁忙与有序,乌鲁木齐火车站,这个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重要节点,不仅让我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繁华与活力,更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憧憬。</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傍晚时分到达新疆乌鲁木齐的,妹夫冷总和妹妹在这里殷勤地接待我们。</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是从赛里木河游览归来,落脚于这里。下车伊始,走进乌鲁木齐,来到了这个古老而又现代、传统而又开放的交汇点。</p><p class="ql-block"> 抬头仰望,天山雪峰皑皑,如同守护神般屹立于天际,其雄伟壮丽令人心生敬畏。而脚下的这片土地,则因丝绸之路的繁荣而焕发出勃勃生机。</p><p class="ql-block"> 大巴扎,这个充满异域风情的市场,是乌鲁木齐最热闹、最繁华的地方之一。一踏入这里,便会被那五彩斑斓的景象所震撼。各式各样的店铺沿街而立,商品琳琅满目,从精美的手工艺品到璀璨的珠宝玉器,从香甜的瓜果到诱人的美食,无一不散发着诱人的魅力。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维吾尔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和勤劳智慧,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了这些令人赞叹的艺术品和美味佳肴。</p><p class="ql-block"> 漫步在大巴扎的街道上,耳边是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和欢快的音乐声,眼前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和琳琅满目的商品。这种热闹而又不失秩序的场景,让人不由自主地沉醉其中。在这里,你可以与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交流互动,分享彼此的故事和见闻;也可以与当地的商贩讨价还价,体验一把购物的乐趣。</p><p class="ql-block"> 除了购物之外,大巴扎还是一个欣赏民族歌舞表演的好地方。每当夜幕降临,广场上便会响起欢快的音乐声,一群身着华丽服饰的维吾尔族青年男女便会翩翩起舞。他们的舞姿优美、动作协调,仿佛是在用身体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观看这样的表演,不仅让人赏心悦目,更能深刻感受到维吾尔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p><p class="ql-block"> 在乌鲁木齐的这段旅程中,大巴扎无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是一个购物的天堂、一个欣赏民族文化的窗口,更是一个让我感受到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在此,仿佛时间被温柔地拉长,每一刻都镌刻着难以割舍的情愫。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如同磁石般紧紧吸引着我,让我在这片土地上留连忘返,心中充满了不舍与眷恋。于是,我们告别了妹夫冷总,在离别大美新疆之前,第三次逗留于乌鲁木齐两天。</p><p class="ql-block"> 晨曦初破,天山的巍峨在金色的阳光下更显庄严,那份壮阔让我心胸豁然开朗,仿佛所有的烦恼都随着晨雾消散。而夜晚,星空璀璨,银河低垂,我仿佛能触摸到宇宙的边际,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与洗涤。</p><p class="ql-block"> 漫步在乌鲁木齐的大街小巷,每一处都散发着浓郁的民族风情。色彩斑斓的建筑、悠扬动听的民族音乐、热情好客的当地人,这一切都让我感到无比亲切和温暖。我沉醉在这份异域文化的魅力中,仿佛自己也是这片土地上的一员。</p><p class="ql-block"> 虽说是酷暑,但清风拂面,带着山间的清新与凉爽,我们并不觉得炙热。我深吸一口气,让这份纯净与宁静渗透 进每一个细胞。</p><p class="ql-block"> 红光山景区内,古木参天,绿树成荫,为游人提供了一片凉爽的避暑胜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陆离的光影,为这静谧的山林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浪漫。</p><p class="ql-block"> 漫步在红光山间小道上,我时而驻足欣赏路边的野花野草,它们虽不起眼,却以顽强的生命力绽放出最灿烂的笑容;时而抬头仰望,只见群鸟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它们的欢歌笑语为这幽静的山谷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p><p class="ql-block"> 当我登上山顶的那一刻,眼前的景象让我震撼不已。只见群山连绵,云雾缭绕,宛如一幅壮丽的画卷展现在我的眼前。我俯瞰着脚下的世界,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豪情壮志。此时此刻,我仿佛与天地同呼吸、共命运,感受到了生命的渺小与伟大。</p><p class="ql-block"> 红光山大佛寺庙庄严肃穆、气势恢宏,让人不禁肃然起敬。我走进寺庙内部,只见佛像金光闪闪、慈悲安详,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沧桑与变迁。我虔诚地合十祈祷,愿佛祖保佑世间万物和谐共生、繁荣昌盛。</p><p class="ql-block"> 就在我们徜徉于乌鲁木齐城内这些景点后,离别的日子悄然临近,我的心中却涌起了莫名的酸楚。我开始怀念起这里的每一道风景、每一道美食、每一个与我擦肩而过的人。</p><p class="ql-block"> 我知道,这段美好的时光将成为我记忆中最宝贵的财富,但我也明白,生活总要继续前行。此刻的我,站在乌鲁木齐的街头,望着这片充满魔力的土地,心中充满了感激与不舍。我会将这份留连难返的心情深埋心底,化作前行的动力,期待未来某一天能够再次踏上这片土地,续写与乌鲁木齐的不解之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美新疆,每一处风景都如同一首动人的诗,一幅精美的画,让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里,我领略了多元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在这里,我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力量。新疆,这片神奇的土地,将永远镌刻在我的记忆中,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p><p class="ql-block">(待续)</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二) 湖畔玉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 在世界的尽头,有一片被时间温柔以待的土地,它以无尽的蔚蓝与洁白的雪山为伴,以悠远的藏歌与虔诚的信仰为魂,这便是青海湖及湖畔的达玉部落。告别新疆之后,我们就来到了青海省西宁市。我们有幸踏上了这片神秘而美丽的土地,进行了一场心灵与自然的深度对话。</p><p class="ql-block"> (1)初见青海,心醉神迷</p><p class="ql-block"> 翌日,太阳刚露出地平线,天边一层薄薄的晨曦。西宁地处高原,海拔较高,清晨的空气往往格外清新,带有一丝凉爽的微风,让人感到格外舒适。</p><p class="ql-block"> 西宁的街道还相对宁静,只有早起的人们开始忙碌的身影和偶尔传来的鸟鸣声打破了晨的寂静。远处的山峦在晨光的照耀下,轮廓逐渐清晰,显得更加雄伟壮观。</p><p class="ql-block"> 此时有一片云朵飘过,被晨光染上绚烂的色彩,为这幅清晨的画面增添了几分诗意。</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与当地旅游团组合前往青海湖的,汽车穿梭在广袤的高原上,窗外,是连绵不绝的绿色,远处,雪山若隐若现,如同守护这片土地的圣洁神灵。随着车子的前行,我心中的期待与激动也愈发强烈。</p><p class="ql-block"> 终于,青海湖,这个无数次在梦中出现的名字,真实地展现在了我的眼前。</p><p class="ql-block"> 下车伊始,驻足湖畔,我不禁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夏日青海湖,犹如一幅缓缓展开的绝美画卷,将大自然的壮丽与温柔展现得淋漓尽致。阳光倾洒,湖面波光粼粼,宛如镶嵌在高原之上的璀璨明珠,闪烁着耀眼而宁静的光芒。</p><p class="ql-block">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虽为秋月之句,但用以形容夏日青海湖的平静与清澈,亦是恰到好处。湖畔,绿草如茵,野花烂漫,彩蝶飞舞,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远处,雪山巍峨,与蓝天相映成趣,仿佛是大自然最精致的雕刻。牛羊悠闲地漫步其间,偶尔低头啃食鲜嫩的青草,或是抬头望向远方,享受着这份宁静与自由。</p><p class="ql-block"> 夏日的风,轻轻拂过湖面,带来一丝丝凉爽与惬意。漫步在湖畔,耳边是微风拂草的低语,鼻尖是花草的清新香气,心灵在这一刻得到了彻底的放松与净化。</p><p class="ql-block">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古人的诗句虽带有些许边塞的苍凉,但在夏日的青海湖畔,更多的是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宁静与美好。</p><p class="ql-block"> 海拔3198米的青海湖,这个被大自然宠爱的孩子,在夏日里展现出了它最为迷人的一面。无论是那碧波荡漾的湖水,还是那绿草如茵的草原,都让人流连忘返,沉醉其中。在这里,你可以忘却尘世的烦恼与喧嚣,让心灵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感受那份最纯粹、最质朴的美好。</p><p class="ql-block"> 湖水清澈见底,蓝得深邃而纯净,仿佛是大自然最纯粹的眼泪,静静地躺在这片高原之上。远处的雪山倒映在湖面上,与天空中的白云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画面。我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那是来自高原的清新与自由,瞬间洗涤了我心灵的尘埃。</p><p class="ql-block"> (2)漫步湖畔,寻觅玉韵</p><p class="ql-block"> 沿着湖边的小径,我们开始了漫步之旅。脚下的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每一步都踏出了轻松与惬意。湖边的风带着微凉,却也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清新与甘甜。我沿着青海湖畔漫步,边走边看,金黄的油菜花与碧蓝的湖水交织成一幅生动的画卷,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壮美。 时而停下脚步,凝视着湖面上偶尔掠过的水鸟,它们或低飞盘旋,或高亢鸣叫,为这宁静的湖面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们还有幸参与了一场藏族的传统节庆活动。人们身着盛装,载歌载舞,庆祝着属于他们的节日。临近七十的姐夫被这份欢乐所感染,也加入其中,跟着节奏轻轻摇摆,感受着藏族文化的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 在青海湖畔,我遇到了许多同样热爱自然、追求美好的旅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还有两位来自我们家乡一一湖南,其实,我们湖南的湖泊众多,却因为这片美丽的中国内陆最大咸水湖泊而相聚在一起。我们分享着彼此的故事与经历,畅谈着对生活的感悟与期待。在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连接,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更加美好了。</p><p class="ql-block"> 在湖边的一个角落,我发现了一片奇特的石头滩。这些石头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却都散发着一种温润如玉的光泽。我蹲下身子,轻轻抚摸着这些石头,感受着它们历经千万年风雨侵蚀后留下的痕迹。这些石头,就像是青海湖的守护者,静静地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故事与传说。我想,这便是“湖畔玉韵”的真正含义吧——在这片充满神秘与美丽的土地上,每一块石头、每一滴水都蕴含着生命的韵律与自然的奥秘。</p><p class="ql-block"> 走近海水滩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湛蓝而深邃的湖水,它仿佛是大自然最纯净的眼泪,静静地躺在高原的怀抱中。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如同无数颗钻石在轻轻跳跃,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这一刻,时间仿佛凝固,让人忘却尘世的烦恼,只想沉浸在这份宁静与美好之中。</p><p class="ql-block"> 这时,我小心翼翼地掬起一捧海水,那清凉的触感瞬间传遍全身,仿佛能洗净心灵的尘埃。海水在我的手中轻轻摇曳,宛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内心的纯净与宁静,可以感受到海水的柔软与细腻,它轻轻地滑过您的指尖,带走了一丝丝的疲惫与烦躁。</p><p class="ql-block"> 此时此刻,我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一口气,舔一舔手里那凉飕飕咸济济的海水,让那清新的空气和淡淡的海水味道充满了我的胸膛。这种感觉无比舒畅,仿佛整个身心都被大自然所包围,与这片神奇的土地融为一体。这不仅是一次身体上的接触,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p><p class="ql-block"> 特别幸运的是,在二郎剑景区湖边,我有幸目睹到那传说中的青海湖黄鱼(即青海湖裸鲤),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与敬畏之情,我迅速拿起手机相机,给它拍了一个景照,以此永久留念。</p><p class="ql-block"> 你看,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而在这片蔚蓝与光芒之中,一群黄鱼悠然游弋,它们银灰或金黄的身躯在水中若隐若现,宛如游弋于梦幻之境,我开始还以为是我们湖区的鲇鱼。</p><p class="ql-block"> 尽管它们被称为“裸鲤”,但那份独特的生命力与适应力却让它们在这片高寒、高盐度的湖泊中生生不息,成为青海湖独有的奇迹。看着这些黄鱼在水中自由穿梭,我仿佛能感受到它们那份对生命的执着与热爱。它们没有华丽的鳞甲,却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独特的生理结构,在这片严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繁衍后代。这种生命的坚韧与顽强,让我对大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奇迹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悟。</p><p class="ql-block"> 你再看,它们在水中游动时,身姿曼妙,宛如一幅幅流动的画卷,让人沉醉其中。每当我看到它们跃出水面,或是在水中翻腾嬉戏时,都会忍不住停下脚步,静静欣赏这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它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与神奇,这一刻,我深深地爱上这片土地,爱上这里的一切。</p><p class="ql-block"> (3) 深入达玉,体验风情</p><p class="ql-block"> 午饭过后,我们乘坐旅游车离开了青海湖,一个小时后到达达玉部落。刚下车,我就逐渐被这片土地上独特的藏族风情所吸引。远处的藏式建筑依山而建,错落有致,色彩斑斓的经幡在风中猎猎作响,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几分神圣与庄严。走进部落,我仿佛来到了一个充满异域风情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首先,部落里为我们展览了一幕神奇的情景:那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为了支持国家核武器事业的发展,达玉部落进行了一次史无前例的迁徙。牧民们几乎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收拾好家当,准备离开这片祖祖辈辈居住的土地一一金银滩草原。许多牧民甚至来不及熄灭家中的炉火,带着简陋的帐篷、牲畜和有限的物资,穿越茫茫草原、翻越崇山峻岭,不怕疾病、饥饿和劳累而倒下,依靠团结、坚韧和毅力支撑,终于到达了新的安置点一一散居在青海湖畔附近,开始了新的生活,展现了他们深厚的爱国情怀和无私的牺牲精神。同时,这次迁徙也促进了达玉部落与青海湖畔地区的交流和融合,为他们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p><p class="ql-block"> 走出展览室,部落里的居民们穿着传统的藏服,脸上洋溢着淳朴而热情的笑容。他们弯腰弓背,右掌合胸,道一句“扎西德勒”,我们开始不知所云,学着他们样子回敬了他们。后来才了解到“扎西德勒”是一句藏语,意为“吉祥如意”,在达玉部落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价值。它不仅是一句简单的祝福语,更是承载着达玉部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p><p class="ql-block"> 他们热情地迎接每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用酥油茶和糌粑招待我们。我品尝着这些地道的藏式美食,感受着那份来自高原的醇厚与温暖。</p><p class="ql-block"> 在部落里,我还遇到了一位年迈的藏族老人。他坐在自家门前,手中拿着转经筒,口中默念着经文。他的眼神深邃而平静,仿佛看透了世间的沧桑与繁华。我与他交谈起来,他向我讲述了达玉部落的历史与传说,以及他们世代传承的信仰与文化。我静静地听着,心中充满了敬畏与感动。这位老人,就像是达玉部落的活化石,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着这片土地的韵味与灵魂。</p><p class="ql-block"> 一天的旅行很快就要结束了,在离开的那一刻,我深深地回望了这片土地一眼。我知道,无论我走到哪里,青海湖与达玉部落的记忆都将伴随着我,成为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其美丽与韵味,将永远是我心中那片最纯净、最神圣的净土。</p><p class="ql-block">(待续)</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三) 双园绮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 到达宁夏银川是早晨六点多时光,晨光熹微,第一缕阳光如羞涩的少女,轻轻掀开夜色的帷幔,探入房间的每一个角落,温柔地唤醒沉睡的心灵。</p><p class="ql-block"> 出门在外,人心叵测。因的士司机作恶,弄得我们白白耽误了几个小时,看了一个没开放还在建没中的景点,心情极不畅快。</p><p class="ql-block"> 由于时间和预定了车票的缘故,只能在宁夏逗留一天。但一日的光景,如同细笔只能勾勒出一幅幅宁静与繁华交织的画卷。无奈之下,就在银川这座古韵与现代交织的织锦之城开始了半日简单地梦幻之游。</p><p class="ql-block"> 首先,我们随着晨曦的轻吻与风的低语,怀揣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我们踏上了前往德馨公园的征途。一踏入这片净土,瞬间的浮躁烟消云散,只留下耳畔的鸟语虫鸣与微风拂面的轻柔触感。德馨公园,这个名字本身就像是一首淡雅的诗,静静地诉说着园中的静谧与和谐,让人心旷神怡,忘却尘嚣。</p><p class="ql-block"> 我们沿着曲折蜿蜒的小径缓缓前行,两旁是郁郁葱葱的树木与竞相绽放的花朵,它们以最绚烂的姿态,绽放出生命的活力与色彩,仿佛在向每一位访客致以最热烈的欢迎。</p><p class="ql-block">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陆离的光影,如同时间的碎片,在这片静谧的早晨中轻轻摇曳。偶尔,一阵清风拂面而过,携带着淡淡的花香,让人不由自主地深呼吸,试图将这份清新与美好,永远镌刻在心底的最深处。</p><p class="ql-block"> 午餐时分,我们寻得一处静谧的角落,简单却又不失温馨地享受了一顿自然的馈赠。食物虽简朴,但在这片大自然的怀抱中,却显得格外美味与满足。饭后,我们带着几分饱足与惬意,继续踏上了前往附近不远的凤凰公园。</p><p class="ql-block"> 凤凰公园,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乐园。刚踏入这片土地,我们便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宽阔的草坪上,孩子们如同快乐的小鸟般欢笑着奔跑嬉戏,大人们或坐或立,享受着这难得的闲暇时光与家庭的温馨。</p><p class="ql-block"> 公园内的湖泊清澈见底,宛如一面明镜,倒映着蓝天白云与四周的景致,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卷。我们沿着湖边漫步,感受着微风拂面的惬意与舒适,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湖中偶尔有几只水鸟掠过水面,留下一串串涟漪与欢声笑语,更添了几分生动与趣味。</p><p class="ql-block"> 午后的阳光变得柔和而温暖,我们找了一处树荫下的长椅坐下,静静地欣赏着周围的风景。这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了般静止不动,所有的烦恼与忧愁都随风而去,只留下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我和姨夫两家,四人都是六十岁好几的人了,我们聊着天、笑着闹,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友谊与陪伴时光。在这片宁静与美好的氛围中,我们仿佛融入了大自然的怀抱之中,成为了这片土地上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当夕阳开始慢慢西沉,天空被染上了一抹绚烂的晚霞时,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凤凰公园。回望这一天的旅程从德馨公园的宁静到凤凰公园的活力每一处都留下了我们深深的足迹与欢声笑语。</p><p class="ql-block"> 这半日的双园之游,也让我们领略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的完美结合,更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与温馨。在未来的日子里,这段美好的记忆将如同璀璨的星辰般永远闪耀在我们的心空,成为我们心中最宝贵的财富与永恒的绮梦。</p><p class="ql-block">(待续)</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四)兰州揽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 兰州,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坐落在黄河之畔,自古便与这条巨龙结下了不解之缘。黄河,如同一位慈祥的母亲,用她那温暖的怀抱,滋养着这片土地,也孕育了兰州独特的韵味与风情。</p><p class="ql-block"> 当我踏上这片土地,便开始了我的兰州揽胜之旅,游走在黄河风情线和老街之间,感受着这座城市的魅力与风采。</p><p class="ql-block"> 黄河风情线,这条蜿蜒在黄河之畔的景观带,仿佛是一条纽带,将兰州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完美地串联在一起。我漫步在这条风情线上,感受着黄河的壮丽与秀美。</p><p class="ql-block"> 沿着这条独特的风景线,只见那滔滔的河水,清清澈澈,不像人们所说的那么浑浊。它带着千年的沧桑与力量,奔腾不息,拍打着岸边,发出阵阵轰鸣,仿佛是大自然最原始的乐章,激荡着我的心灵。我不禁想起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这诗句正是对黄河之美的生动描绘。</p><p class="ql-block"> 我们沿着风情线前行,两岸的景致如画卷般缓缓展开。一侧是现代化的城市建筑,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桥梁道路纵横交错,彰显着兰州的繁华与进步。这些冰冷的钢铁森林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与黄河的柔美形成鲜明对比,却又和谐共生,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城市风貌。另一侧则是绿意盎然的公园和山峦,树木葱茏,鸟语花香,为这座城市带来了一抹自然的清新与宁静。在这里,我暂时忘却了都市的喧嚣,静下心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p><p class="ql-block"> 沿着风情线继续前行,我们来到了黄河雕塑长廊。 黄河雕塑长廊,宛如一条艺术的纽带,紧紧连接着兰州与黄河。 这里的每一座雕塑,都是艺术家们对黄河的深情献礼。而长廊中的母亲像,更是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邃的内涵,吸引着无数游人的目光。她高达数十米,由坚硬的黄河石雕刻而成,形象慈祥而温婉。</p><p class="ql-block"> 这座雕像以母亲和孩子为主题,寓意着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滋养着无数华夏儿女。雕像中的母亲面容慈祥,孩子依偎在她身旁,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依恋与感恩。母亲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关爱与呵护,仿佛是一位真正的母亲,在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民。</p><p class="ql-block"> 我久久驻足在母亲像面前,心中的思绪万千:雕刻师们用他们的巧手和匠心,将冰冷的石头赋予了生命和温度,让这座雕塑不仅仅是一座艺术品,更是一座精神的象征。她代表着黄河对兰州的滋养与呵护,也代表着母亲对孩子们的无限关爱。</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雕像前拍下了合影和单照留恋,深深感受到了那份来自母亲的温暖与庇护,也更加明白了黄河对于兰州、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 随后,我们踏入了水车博览园。这里是一个展现水车文化的主题公园,再现了黄河两岸水车林立的壮观景象。我漫步在园中,欣赏着各种类型的水车,感受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那些巨大的水车轮子在黄河的冲刷下缓缓转动,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与传奇。我站在水车旁,聆听着黄河的涛声与水车的转动声交织在一起,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古老的年代。</p><p class="ql-block"> 中山桥,这座历史悠久的铁桥,无疑是风情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见证了兰州的沧桑变迁,也承载了无数兰州人的记忆与情感。</p><p class="ql-block"> 我们步行到铁桥上,凝视着那古朴典雅的桥身,仿佛能听到它诉说着过往的故事。阳光斜洒,金色斑驳,铁桥身姿,冷峻而傲然。这是时间的诗篇,每一块铁板,每一颗螺丝,都镌刻着历史的深沉与沧桑。铁桥上,人流如织,熙来攘往。立足于桥上,只见河水滔滔,奔腾不息,桥身静默守望,如同一位智者;桥与河,光与影,交错共舞,如同一曲优美的旋律。它见证了黄河的壮丽,也见证了城市的繁荣。这是兰州的韵律,是中山桥与黄河的永恒之歌。此刻的中山桥,不仅连接着两岸,更连接着历史与未来,梦想与现实,在此交汇、相融。 我沉醉在这美景之中,感受着中山桥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的厚重。</p><p class="ql-block"> 随着人流,横过这座“黄河第一桥”,对面便是白塔山公园,她则是另一个让我流连忘返的地方。我登上山顶的白塔,俯瞰着整个兰州城和黄河的壮丽景色,心中涌起一股豪迈与壮志。山下的花坛和绿地如同镶嵌在城市中的翡翠,为游人提供了一个放松心情的好去处。我在这里欣赏着美景,感受着自然的馈赠,心中充满了对兰州的热爱与向往。</p><p class="ql-block"> 游走在黄河风情线上,我不仅感受到了自然风光的壮丽与秀美,更领略到了历史文化的深邃与厚重。</p><p class="ql-block"> 临近中午,我们又踏入兰州老街,仿佛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p><p class="ql-block"> 兰州老街,时光的低语者,静卧于城市的心脏地带,仿佛一幅精心绘制的古画卷,缓缓展开在世人面前。它不仅是甘肃省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璀璨明珠,更是历史的守望者,承载着千年的沧桑与辉煌。</p><p class="ql-block"> 我们漫步在老街的石板路上,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了时间的脉络上,感受着那份从远古传来的厚重与深邃。古朴的建筑,错落有致,青砖灰瓦间透露出一种岁月的沉静与从容,它们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故事,让人不由自主地沉醉其中。</p><p class="ql-block"> 老街汇聚了甘肃特色的工艺精品、本土美食以及天工匠心的产物,它们如同一个个鲜活的符号,共同编织着兰州的文化篇章。老字号餐馆和小吃摊位散发出诱人的香气,兰州拉面、牛肉面等特色小吃让人垂涎欲滴,每一口都是对兰州深厚饮食文化底蕴的品味与传承。</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匠人们用精湛的技艺打造出一件件艺术品,让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艺重新焕发光彩。而那些古老的习俗和节庆活动,更是让老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让人仿佛穿越回了那个繁华的古代。</p><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老街更是别有一番风味。灯光璀璨,照亮了古建筑的轮廓,也照亮了游人的心房。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那份来自历史的温暖与慰藉,也可以品味到那份来自舌尖上的美味与满足。兰州老街,它不仅仅是一条街道,更是一座文化的宝库,一个心灵的栖息地。在这里,你可以放慢脚步,聆听时间的声音,感受历史的厚重,品味文化的韵味。它是兰州的魅力所在,也是每个人心中那片充满魅力与风采的净土。 </p><p class="ql-block"> 游走在兰州黄河风情线和老街之间,我仿佛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这里既有自然风光的壮丽与秀美,又有历史文化的深邃与厚重;既有现代化的繁华与进步,又有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每一处景点、每一道美食、每一件工艺品都仿佛在诉说着兰州的故事与传奇。</p><p class="ql-block"> 我被兰州的魅力所吸引,被这座城市的独特风采所折服。在这里,我感受到了那份来自大自然的恩赐与馈赠;在这里,我领略到了那份来自历史深处的智慧与力量;在这里,我品味到了那份来自舌尖上的美味与满足。兰州揽胜不仅是一次身体上的旅行,更是一次心灵上的升华与净化。</p><p class="ql-block">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相信兰州将继续以其独特的魅力与风采吸引着更多的人前来探访与品味。这座黄河之滨的城市将永远散发着迷人的光芒,成为一座永不落幕的旅游胜地。而我,也将带着对兰州的热爱与向往,继续我的旅行之路,探寻更多的美景与文化。因为在我心中,兰州已经不仅仅是一座城市,它更是我心中的一片净土,一片充满魅力与风采的净土。</p><p class="ql-block">(待续)</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五)古韵遗风</b></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西安,这座古老而又神秘的城市,自古以来便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它承载着千年的历史,见证了无数王朝的兴衰更替。如今,我踏上这片土地,带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好奇,开始了我的西安之行,感受这座古都的古韵遗风,领略那沉淀千年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 ①时光之钟,历史之鼓</p><p class="ql-block"> 甲辰七月十三日,这已经是大西北之行的第十七天,我们来到了陕西西安,进入大西北夏游的第十一站。</p><p class="ql-block"> 踏入西安古城,首站便是那巍峨耸立的钟楼。</p><p class="ql-block"> 翌日,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轻轻拂过古城墙,整个城市仿佛从沉睡中缓缓苏醒。</p><p class="ql-block"> 街道上,晨露微凉,与逐渐升温的空气形成鲜明对比,给早起的人们带来一丝清爽。老城区里,晨练的人们开始活跃起来,或是在环城公园慢跑,或是在古城墙下打太极,他们的身影在晨光中拉长,显得格外悠然自得。街头巷尾,早餐摊贩们忙碌起来,热气腾腾的羊肉泡馍、香气四溢的胡辣汤、金黄酥脆的油条,吸引着过往行人驻足品尝,为这古城的一天注入了满满的烟火气。我们就此吃过早点,乘地铁来到钟楼。</p><p class="ql-block"> 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温柔地洒在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上,金色的光辉与钟楼古朴的砖瓦交相辉映,显得格外庄重而辉煌。</p><p class="ql-block"> 钟楼下,人群虽不似白日里那般熙熙攘攘,却也不乏早起探寻古城韵味的游客与当地居民。四周环绕的街道,已开始泛起生活的烟火气,偶尔传来的叫卖声、自行车的铃声,以及远处隐约可闻的秦腔曲调,共同编织成一幅生动的市井画卷。</p><p class="ql-block"> 我们沿着石级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耸的穹顶之下,悬挂着一口巨大的铜钟,它见证了无数晨昏的更替,也承载了西安古城悠久的历史与文化。</p><p class="ql-block"> 铜钟表面虽已斑驳,却依然透露出一种沉稳而庄严的气息。我轻轻敲击一下,那浑厚悠长的钟声便会在整个古城上空回荡,仿佛能穿越时空,与古人的心灵产生共鸣。我闭上眼睛,感受着钟声带来的宁静与祥和,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了。</p><p class="ql-block"> 进入钟楼内部,四周墙壁上,镶嵌着一块块记录着历史变迁的碑文与石刻,它们无声地诉说着钟楼从建造至今的沧桑历程。每一行文字,每一幅图案,都是对过往时光的深刻铭记,让人不禁驻足凝视,试图从那些斑驳的痕迹中,捕捉到一丝丝历史的脉络。</p><p class="ql-block"> 抬头仰望,精美的木雕、彩绘在光线的映照下更显生动,它们不仅展示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也透露出那个时代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底蕴。这些艺术珍品,如同一个个活生生的历史见证者,静静地讲述着关于这座城市、这座建筑以及那些曾经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故事。 </p><p class="ql-block"> 从钟楼缓缓步出,沿着古色古香的街道向北行进,不久便来到了与钟楼遥相呼应的鼓楼。鼓楼同样沐浴在晨光之中,其雄浑的体态在晨光下更显挺拔。不同于钟楼的庄重,鼓楼更多了一份生活的气息。</p><p class="ql-block"> 楼下,也有一个热闹非凡的小广场,四周布满了各式各样的小吃摊,热气腾腾的豆浆、香气扑鼻的腊汁肉夹馍、还有那色彩斑斓的凉皮,无一不在挑逗着过往行人的味蕾。鼓楼的每一块砖石,似乎都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而那些围坐在摊前品尝美食的人们,则成为了这幅历史画卷中最生动的注脚。</p><p class="ql-block"> 站在鼓楼之上,俯瞰四周,西安古城的早晨尽收眼底。我突然发现,钟鼓楼周围建筑没有一个高于钟鼓楼的。据说,这是旨在保护古城的历史风貌和天际线、促进旅游业发展以及保持视觉美学上的和谐统一。</p><p class="ql-block"> 久久驻足于鼓楼上,远处的钟楼在晨光中若隐若现,近处的市井生活热闹非凡,这一刻,我感受到了古城独有的韵味与魅力。钟楼与鼓楼,一静一动,一庄一谐,共同构成了西安古城夏日早晨最难忘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晨钟暮鼓,悠悠岁月。”我细细品味着这句古诗,仿佛看到了历史的画卷在我眼前缓缓展开。</p><p class="ql-block"> 我细细观察着鼓楼的建筑细节,每一处都透露出匠人的精湛技艺和无尽心血。那雕刻精美的门窗,那错落有致的屋檐,都仿佛在诉说着古代建筑师的智慧与才华。我感叹着古人对建筑的热爱与追求,他们用双手创造出了如此震撼人心的作品。</p><p class="ql-block">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我轻轻吟诵着这句古诗,仿佛看到了钟鼓楼曾经的辉煌与繁华。如今,虽然岁月已经改变了它的容颜,但它依然屹立在这座城市中,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历史与文化。</p><p class="ql-block"> 钟鼓楼不仅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更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它见证了西安的繁荣与衰落,承载了无数人的梦想与希望。我站在钟鼓楼前,感受着它带来的历史厚重感,仿佛能听到那些古老的故事在耳边低语。</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仿佛与古人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他们向我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古老传说,讲述着那些曾经的辉煌与沧桑。我静静地聆听着,感受着那份来自历史的震撼与感动。</p><p class="ql-block"> 离开钟鼓楼时,我回头望了一眼这座古老的建筑。它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庄重与肃穆,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永恒的故事。我知道,这座建筑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成为我西安之行中最珍贵的记忆之一。</p><p class="ql-block">(待续)</p> <p class="ql-block"> ②皇家园林,浪漫诗篇</p><p class="ql-block"> 离开钟鼓楼,我们前往华清池。华清池,作为古代皇家的园林,承载着无尽的浪漫与奢华。</p><p class="ql-block"> “华清池畔,柳丝轻拂,皇家园林,尽显尊贵。”我轻声吟诵着自己创作的诗句,仿佛已经置身于那个繁华的皇家时代。</p><p class="ql-block"> 一踏入华清池,我便被其皇家风范所震撼。那宽敞的庭院,那精美的建筑,都透露出一种尊贵与奢华。我仿佛穿越时空,来到了古代皇家的盛宴之中,感受着那份独特的尊贵与荣耀。</p><p class="ql-block"> 华清池的池水清澈见底,仿佛一面镜子,映照出我的身影。我凝视着池水,仿佛看到了古代皇家的倩影在其中翩翩起舞。那池水的清澈与纯净,让我感受到了古代皇家对生活的追求与品味。园林之美,巧夺天工。华清池的园林设计巧妙而精致,每一处都透露出匠人的智慧与才华。</p><p class="ql-block">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我轻声吟诵着唐代诗人常建的这句诗,仿佛看到了华清池的园林之美。那错落有致的假山,那蜿蜒曲折的小径,那盛开的花朵,都仿佛在诉说着古代园林师的匠心独运。我漫步在园林之中,感受着那份来自自然的宁静与和谐。</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中,感受着皇家园林的浪漫与奢华。这份浪漫与奢华不仅仅是一种视觉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触动。它让我感受到了古代皇家的生活气息和文化底蕴,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p><p class="ql-block"> 我站在池畔,望着那碧波荡漾的池水,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情感。这里曾是古代皇家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他们放松心情、享受生活的天地。如今,虽然时代变迁,但华清池依然保留着那份独特的皇家风范和浪漫情怀。</p><p class="ql-block"> 我们漫步在园林中,欣赏着那些精美的建筑和盛开的花朵。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古代匠人的精湛技艺和无尽心血。那些雕刻精美的石柱、那些栩栩如生的石雕、那些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古老而美丽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我轻声吟诵着这句古诗,仿佛看到了华清池中那些美丽的爱情故事。这里的一花一草、一石一木都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底蕴。在这里,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浪漫与奢华的世界中,感受着皇家园林的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 离开华清池时,我回头望了一眼这片美丽的皇家园林。它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宁静与和谐,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永恒的故事。我知道,这片园林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成为我西安之行中最珍贵的记忆之一。</p><p class="ql-block">(待续)</p> <p class="ql-block"> ③千年帝国,荣耀辉煌</p><p class="ql-block"> 离开华清池,我们又到了秦皇兵马俑。这是一处震撼人心的历史遗迹,见证了千年帝国的荣耀与辉煌。</p><p class="ql-block"> “秦皇兵马俑,千年帝国的荣耀与见证。”我站在秦皇兵马俑的坑道前,心中涌动着无尽的感慨。那些沉睡千年的兵马俑一朝醒来,将我带入了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帝国时代。我凝视着那些栩栩如生的兵马俑,感受着它们带来的历史厚重感。</p><p class="ql-block"> 兵马俑排列整齐、气势磅礴,仿佛是一支整装待发的军队,随时准备为皇帝征战沙场。它们不仅展示了古代军队的威武之势,更彰显了古代皇帝的威严与权力。我感叹着古代皇帝的雄心壮志和用兵马俑来展示自己的荣耀与威严的方式。</p><p class="ql-block"> “始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我轻声吟诵着唐代诗人李白的这句诗,仿佛看到了秦始皇一统天下的威武之势。那些兵马俑便是他权力的象征,也是他荣耀的见证。我细细观察着兵马俑的工艺细节,每一处都透露出匠人的精湛技艺和无尽心血。</p><p class="ql-block"> 那栩栩如生的面部表情、那精细入微的铠甲纹理、那栩栩如生的战马造型……都仿佛在诉说着古代工匠的智慧与才华。我感叹着古人对工艺的热爱与追求,他们用双手创造出了如此震撼人心的作品。这些兵马俑不仅仅是一件件艺术品,更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见证了千年帝国的荣耀与辉煌,也见证了无数人的梦想与希望。</p><p class="ql-block"> 站在兵马俑前,我仿佛能听到那些古老的故事在耳边低语。这些故事不仅仅是关于战争和征服的传奇,更是关于文化、艺术和人类智慧的传奇。我深感震撼,为这千年帝国的荣耀与辉煌而赞叹不已。同时,我也对那些为秦始皇打造兵马俑的工匠们充满了敬意。他们用精湛的技艺和无尽的心血,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p><p class="ql-block"> 我随着人流,涌挤在兵马俑的坑道之间,感受着那份来自历史的震撼与感动。这里的一土一木、一砖一瓦都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了千年帝国的荣耀与辉煌。我深深地被这片土地所吸引,为它的历史和文化而自豪。</p><p class="ql-block"> 离开兵马俑时,我回头望了一眼这片震撼人心的历史遗迹。它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庄重与肃穆,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永恒的故事。 </p><p class="ql-block"> 我知道,这片土地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成为我西安之行中最珍贵的记忆之一。同时,它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和平与繁荣,让我更加坚定了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而努力的决心</p><p class="ql-block">(待续)</p> <p class="ql-block"> ④古今交融,梦幻之旅</p><p class="ql-block"> 最后一站,我来到了大唐不夜城。这里是一个充满现代气息的地方,却又不失古老的文化韵味。</p><p class="ql-block"> “大唐不夜城,古今交融的梦幻之地。”我站在大唐不夜城的入口,心中涌动着无尽的期待与憧憬。一踏入大唐不夜城,我便被其灯火辉煌的景象所吸引。那高楼大厦的霓虹灯与古色古香的建筑灯光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p><p class="ql-block"> 我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中,感受着那份来自现代都市的繁华与热闹。同时,我也被那些穿着古装的人们所吸引。他们穿梭在街头巷尾,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那些古老的建筑、传统的表演都让我感受到了古老文化的魅力与现代演绎的创新。</p><p class="ql-block">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我轻声吟诵着唐代诗人李白的这句诗,仿佛看到了大唐盛世的繁华景象。而今,在大唐不夜城中,我仿佛穿越到了那个盛世时代。我看到了那些精美的古建筑、那些传统的表演、那些穿着古装的人们……他们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古老而美丽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大唐不夜城不仅仅是一个现代都市的繁华之地,更是一个充满古老文化韵味的地方。在这里,古老与现代完美地交融在一起,让我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无论是那灯火辉煌的景象,还是那充满古老文化韵味的建筑与表演,都让我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 我漫步在大唐不夜城的街头巷尾,欣赏着那些精美的古建筑和传统的表演。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匠人的精湛技艺和无尽心血。那些雕刻精美的石柱、那些栩栩如生的石雕、那些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古老而美丽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同时,大唐不夜城也是一个美食天堂。这里汇聚了各种各样的美食,让我品尝到了地道的的西安小吃。那热气腾腾的羊肉泡馍、香气四溢的凉皮、酥脆可口的肉夹馍……每一口都让我感受到了西安的独特风味和文化底蕴。这些美食不仅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沉淀。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我也被大唐不夜城的热闹氛围所吸引。</p><p class="ql-block"> 这里人流如织,欢声笑语不断。街头巷尾,各种传统的表演和现代的娱乐活动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我看到了那精彩的皮影戏、听到了那悠扬的古筝声、感受到了那浓厚的文化氛围……这些都让我深深地陶醉其中。大唐不夜城,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地方。这里不仅有古老的建筑和传统的表演,更有现代的艺术和创新的科技。那璀璨的灯光秀、那震撼的音响效果、那充满创意的互动体验……都让我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无限魅力和活力。 </p><p class="ql-block"> 站在大唐不夜城的中心,我环顾四周,心中涌动着无尽的感慨。这里,古老与现代完美地交融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独特的画卷。我感受到了西安这座古都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也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现代气息和活力。</p><p class="ql-block"> 我知道,大唐不夜城不仅仅是一个旅游景点,更是一个文化的传承者和历史的见证者。它用现代的方式演绎着古老的故事,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 离开大唐不夜城时,我回头望了一眼这片灯火辉煌的土地。它在夜色中显得格外美丽和神秘,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永恒的故事。我知道,这片土地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成为我西安之行中最珍贵的记忆之一。同时,我也带着对这座古都的深深敬意和眷恋,踏上了归途。</p> <p class="ql-block"> 大西北的夏,是热烈的、奔放的、充满生命力的,它用无尽的美丽和深邃的内涵,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柔软与感动;大西北的夏,已深深烙印在我们的记忆里,成为生命中最亮丽的风景线;大西北的夏,不仅仅只有自然风光,还有那些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 在大西北那辽阔无垠的天地间,我们度过了二十个充满探索与感悟的夏日,我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我相信,这段旅程将会成为我生命中最宝贵的回忆之一,永远镌刻在我的心中。</p><p class="ql-block">(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三)杂俎之园</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 </span></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1)形散神聚,文淡情浓</b></p><p class="ql-block"> 一一宋春晖作品《父亲的京胡》赏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父亲的京胡》是宋春晖先生的一篇随笔,而实际上这是一篇感情丰富的回忆性叙事散文。文章以一把京胡为线索,回忆了“我从记事起”父亲与京胡的故事片断,真挚地再现了父亲一生对京胡的深厚感情和“我”对父亲浓浓的爱,表达了作者对父亲一种深沉的怀念。</p><p class="ql-block"> 一.线索分明,形散而神聚。</p><p class="ql-block"> 乍读宋春晖先生这篇文章,选材似乎零碎无束,一片散漫,感觉在谈天说地,海阔天空。文章首先简介京剧京胡的形成,接着回忆父亲与京胡相伴工作的故事,中间却穿插叙述了“我”玩弄、学习京胡的生活片断和父亲拉京胡的心情以及《苏三起解》的剧情简介,然后又叙述父亲老年与暮年以京胡来寄托情感,最后描述京胡的最终归宿。文章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空限制。</p><p class="ql-block"> 从“我记事起”到“2008年9月28日,父亲走了”,时间跨越近半个世纪;空间从父亲工作地点的几次变动写到退休在家,可谓是不拘一格,自然洒脱,舒展自如,即人们常说的“形散”。正如清代学者刘熙载把散文的“散”概括为一个“飞”字一样,他说:“文之神妙,莫过于能飞”,“无端而来,无端而去”。(见刘熙载《艺概·文概》)也如印度诗人泰戈尔一个更为形象的比喻所说:“散文象什么呢?散文就象涨大水时的沼泽,两岸被淹没了,一片散漫”(转引自冰心《谈读书与写作的甘苦》,见《冰心记事珠》一书)。</p><p class="ql-block"> 其实,纵观全文,一把京胡,牵扯父亲一生一世,连结着父亲的悲与喜。正是这把京胡,文章以它为线索,以情感为纽带(也可以把它作为文章的暗线),把这些零星顼碎的故事情节连结成串,组织成文。细细读来,我们却能感受到一条融合混成的气体贯穿始终,散而不乱,气贯中脉。作者写到父亲与京胡相伴工作的那部分,有力地表现了京胡给父亲带来的政治地位和荣誉,写足了父亲对京胡的深厚感情(暗线1)。作者写到京胡的最终归宿时和所有对父亲与京胡的回忆都彰显出“我”对父亲浓浓的爱戴与怀念(暗线2)。正是因为这些线索分明,才使文章结构紧凑清晰,散而不乱;行文又富于变化,而主题鲜明集中,真正做到了“形散而神不散”。</p><p class="ql-block"> 另外,在材料的处理上,也注意了前后呼应。作者写到“我”学习京胡“成不了气候”,为后面“父亲走了”“盖棺之际”,“我”只能把京胡取下来“轻轻放在父亲的身旁”埋下了伏笔,后者对前者进行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是一篇不失贵在“神聚”的散文典范。</p><p class="ql-block"> 即使《苏三起解》一段剧情,看似与父亲和京胡无关,实则借之佐证了作者在前面对父亲:“拉京胡有个特点”的描写:“心情不好时,沉默的只拉不唱……曲子拉得悲切、低沉、缓慢,如泣如诉”;“碰到高兴开心事儿,既拉又唱……曲调也拉得激昂、亢奋,如万马奔腾”。所以父亲拉一曲《苏三起解》,实际上表达了父亲解除家庭出身成分不好后的那种对党感恩戴德的喜悦心情,是为表现父亲对京胡的深厚情感这一主题思想服务的。</p><p class="ql-block"> 作品除了在选材上“形散神聚”外,还在表现手法上也做到了“形散而神不散”。作品整体上以记叙为主,从中穿插了描写与说明等多种表现手法。作品对京剧京胡的简介和《苏三起解》剧情调动的手法是说明,对父亲拉京胡的心情等进行了描写。无论表现方法多么灵活,文章都在主题思想统帅下,得到尽心尽意地发挥。</p><p class="ql-block"> 二.质朴平实,文淡却情浓。</p><p class="ql-block"> 宋代李涂在《文章精义》中指出:“文章不难于巧而难于拙,不难于曲而难于直,不难于细而难于粗,不难于华而难于质……”。《父亲的京胡》正是一篇以质朴平淡而见功效的散文精品。</p><p class="ql-block"> 作品着小处见深情。作者为了表现父亲对京胡的感情,选取的材料都是父亲一些平凡的工作和家庭小事,侃侃道来,如话家常。作品写到小时候“我”弄断了京胡的一根弦,气得父亲大怒,“高高扬起的手掌打在我的屁股上”。父亲怒打儿子,这是经常发生的家庭小事。但同时又能激怒父亲痛打儿子,而且还“留下殷红的一片掌印”,“吓得我再也不敢玩弄京胡了”的,是因为父亲对京胡的爱之深,情之切。</p><p class="ql-block"> 作品于平淡处见真情。文章选材看似平淡无奇,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语言也朴实无华,没有雕饰,也没一处直抒胸臆;而实则字里行间蕴藏着儿子对父亲一种爱的专利。特别是作者在写到为父亲“盖棺之际”,选取了一个难忘而平实的镜头:我急急走回家,再次将这把京胡从墙上取下来,把积在京胡上的灰尘清除干净,用一块红布包好,轻轻地放在了父亲的身旁,我对父亲说:“爸爸,我把你的京胡给你带来了……”“急急”,“清除”,“包好”,“轻轻地放”,这些词语于通俗自然之中蕴含着丰富的表现力,浅显明白的文字却能流露出真情,没有丝毫的做作与刻意推敲,再加上“我”对逝者父亲说的话语,言之灼灼,质朴简单,一股对父亲的敬爱和无比怀念的真情溢于言表。</p><p class="ql-block"> 作品以白描手法传情。白描原是中国画传统技法之一。文章的白描借用其意,指的是一种不设喻、少修饰、以叙代描的创作手法。鲁迅把它概括为“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作文秘诀》)。这些话高度概括了白描的特征——风格质朴,不事渲染。作品成功地运用了白描手法传达思想感情。通观全文,作者以线条造型,勾勒出了“我”和父亲的那些情感。作品中写父亲弥留和“盖棺”之际两处,按照常规,这是最好描写和抒情的片断。可是作者都只是素描勾勒,就那么寥寥几笔,运用叙述语言却极好地凸现了父亲对京胡的无限深情与“我”对父亲的无比爱戴和怀念之情,既质朴简洁,又十分传神动人。</p><p class="ql-block"> 总之,宋春晖先生的《父亲的京胡》一文,即事寓情、形散神聚、质朴平实、文淡情浓的艺术风格给人的启发是极大的,使读者“没有不为他的至情所感动”和共鸣,的确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散文佳作。</p> <p class="ql-block">附原作: 父亲的京胡</p><p class="ql-block"> 作者:宋春晖</p><p class="ql-block"> 01</p><p class="ql-block">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文化悠久,传统戏剧丰富多彩,而京剧,作为中国的国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京剧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乾隆55年(1790年),原在南方演出的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了京剧。</p><p class="ql-block">京剧伴奏分为文场和武场两大类,武场以鼓板为主,文场以胡琴为主奏乐器。胡琴,始于唐代,有一千多年历史,是中国的传统拉弦乐器,随着中国京剧的形成,在拉弦乐器胡琴的基础上改制而成京胡,京胡,也因用于京剧伴奏而得其名,与京剧的相伴相生也有着二百多年历史。</p><p class="ql-block">父亲有一把京胡,从我记事起,我就知道这把京胡一直跟随着父亲,与父亲相伴了一世一生。不管是在城里上班,还是参加工作队到农村蹲点,不管是在他的青年、中年,还是到了他的老年、暮年,他把这把京胡视为他的心爱之物。我不知道这把京胡的来历,因为父亲没有跟我讲起过,但我知道这把京胡的最终归宿。</p><p class="ql-block">曾记得,小时候顽皮,有一次我把京胡的一根弦弄断了,父亲大怒,高高扬起的手掌打在我的屁股上,留下了殷红的一片掌印,从此后,父亲会在墙壁上敲上一根钉子,把京胡高高挂起,我也再也不敢玩弄父亲的京胡了。</p><p class="ql-block">后来,我稍微长大了,父亲也没阻止我了,我用这把京胡学习拉过《东方红》、《大海航红靠舵手》,但未能继承父亲的遗传基因,缺少父亲那样的艺术细胞,永远停留在学习阶段,成不了气候。</p><p class="ql-block"> 02</p><p class="ql-block">年轻时,这把京胡是父亲工作的需要,年老后,父亲用这把京胡消遣休闲,寄托情感。翻看父亲的回忆录,父亲一生从事文化工作,父亲对这把京胡结下了几十年的感情。</p><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父亲带着这把京胡来到泉水公社的杉树园大队和西黄大队开展文化工作蹲点,成立农民俱乐部,兴办文艺夜校,大力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培养群众文化骨干和积极分子,也促进了当地的农业生产。</p><p class="ql-block">由于工作出色,其中杉树园大队俱乐部于1958年11月评为全国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荣获周恩来总理签署的国务院奖状,村支书宋水亮赴北京出席了全国的授奖大会。</p><p class="ql-block">1960年10月,西黄大队也被授予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并派代表朱固发参加了全国文化系统代表大会,荣获锦旗一面。</p><p class="ql-block">1958年4月,时任县文化馆馆长的父亲接到县政府任务,创办县文艺学校,父亲又带着这把京胡,兼任了文艺学校的校长。文艺学校开设了两个班,一个是辅导班,一个是文艺班,辅导班学习结束后,学员成为了各公社首批文化站辅导员。文化班学员学习结束后,成立了汝城县文工团,不久,汝城县和桂东县合并,改名为汝桂县文工团,再后来,改名为祁剧团。</p><p class="ql-block">在这期间,父亲带领着文工团走遍汝城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用他那把京胡无论是在舞台上,还是在田间地头,展示着他那娴熟的演奏技术和文艺才能。</p><p class="ql-block"> 03</p><p class="ql-block">小时候,经常看到父亲在家里拉京胡的情景,但那时不懂得父亲的心情,长大后,我离开了家,见到父亲拉京胡也仅偶尔几次。父亲拉京胡有个特点,当在外面受了气心情不好时,沉默的只拉不唱,把琴弦放松些,音调降了半分,曲子拉得悲切、低沉、缓慢,如泣如诉。碰到高兴开心的事儿,喜形于色,既拉又唱,曲调也拉得激昂、亢奋,如万马奔腾。</p><p class="ql-block">父亲早年常拉的曲子是《穆桂英挂帅》、《霸王别姬》、《苏三起解》等古装戏曲目,样板戏问世后,又拉《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现代剧,但他一生最喜欢拉的还是《苏三起解》,也许因为他有着剧情一样的遭遇,也许是他是在同情苏三的冤情。</p><p class="ql-block">剧情大概为,明朝时,名妓女苏三和吏部尚书之子王景隆相识,改名玉堂春,誓言白首,王在妓院钱财用尽,被鸨儿轰出,苏私赠银两使其回京。王走后,鸨儿把苏骗卖给山西商人沈燕林作妾,沈妻与人私通,毒死沈,反诬告苏,县官受贿,判苏死刑,解差提解苏三自洪洞县去太原复审,途中苏三诉说自身遭遇,解差加以劝慰。</p><p class="ql-block">受父亲的感染,耳闻目睹,曾让我对这段优美的曲子和唱词也熟记于心:“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未曾开言我好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哪一位去到南京转,与我那三郎把信传,就说苏三把命断,来生变犬马我当报还。”</p><p class="ql-block">那是1979年的一天,父亲带着高兴的神态,他又从墙壁上取下京胡,调好音调,清清嗓子,边拉边唱起这段经典的苏三起解。随着父亲那右手操弓摆动,左手压弦,那悠扬的曲子和父亲的激昂的唱腔在父亲的斗室里回响。父亲的唱腔尽管不是很字正腔圆,但声情并茂,以唱代喊般地渲泻着自己的感情。唱着唱着,只见父亲的眼角里闪现着泪花,只有天大的喜事,父亲才能如此动容,在这心中长久的压抑得到释放之日,多年的受歧视受欺凌得到解脱,父亲才会流泪。父亲是在以又拉又唱的表达形式感激党给予他新的生命。</p><p class="ql-block">我却反应稍慢一刻,问父亲,为何流泪?父亲从抽屉里取出一张纸给我,这是一張落款为汝城县革命委员会并盖着大红印章的《摘帽决定通知书》,通知书写道:“宋周祥:根据你多年来拥护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遵守政府法令,积极参加劳动,没有做坏事,经群众评审,大队、公社审查,县革委会批准,摘掉你富农分子的帽子,给予公民权利,享受人民公社社员待遇。特此通知。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十二日”宋周祥是我的祖父,仅仅因为比别人家多了几亩地,解放初被划为富农成份,那个年代,由于家庭成份的原因,影响到后代,影响到儿女以至子子孙孙的前途和命运。这张跚跚来迟的通知书让父亲身上的一道枷锁解除了,难怪父亲又拉起了京胡,唱起了苏三起解。</p><p class="ql-block">这一年父亲49岁,经历过苦难的人更会珍惜好时光,心里没有了阴霾,父亲充分发挥和展现着他的聪明才智,心情舒畅地全心身投入到工作中去。由于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强,成绩突出,不久,提拔为县文化局正局级副局长,从1953年开始写入党申请书,写了26年,这时也得到组织的认可,并被指定参加政协,连续担任了三届汝城县政协常委。</p><p class="ql-block"> 04</p><p class="ql-block">父亲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忙于社会工作,仍然有一股不竭的动力,使不完的劲。他创建县棋牌协会并担任棋牌协会主席三届十二年,义务编篡汝城县文化志,担任汝城县宋氏族谱总编辑,担任汝城县老年大学教务主任,组建成立了汝城县夕阳红俱乐部,并担任俱乐部主任五年,经常用手中的这把京胡,带领俱乐部全体成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举办文艺汇演,开展秧歌舞、腰鼓舞、大合唱和大型舞蹈活动,呕心沥血,生命不息,奉献不止。</p><p class="ql-block">那一年,父亲生病了,病情突然,得的是肝癌,医院确诊后已是晚期,人日渐消瘦,精力衰竭。一天,他让我取下那把高挂在墙壁上的京胡,这把陪伴了父亲一辈子的京胡,他拿在手里,试图做着拉动京胡的姿态,嘴角蠕蠕而动,再想唱上一曲苏三起解,但疾病把父亲的身体折磨得非常羸弱,他却再也难以拉出那令人喝彩的曲子,唱出那浩气回荡的腔调了。他抚摸着京胡,似乎在回忆着他与京胡的往事,似乎是在与京胡作最后的告别。</p><p class="ql-block">经过半年多的煎熬,2008年9月28日,父亲走了。灵柩停放在县城的灵堂里,父亲安祥地躺在里面。盖棺之际,我猛然想起了这把京胡,我国有个陪葬的传统习俗,古代的达官贵人陪金陪银,现代,喝酒的陪酒,抽烟的陪烟,父亲一生不喝酒不抽烟,他独爱这把京胡。我急急走回家,再次将这把京胡从墙上取下来,把积在京胡上的灰尘清除干净,用一块红布包好,轻轻地放在了父亲的身旁,我对父亲说:“爸爸,我把你的京胡给你带来了……”</p><p class="ql-block">我想,从此后,让父亲再也不会离开这把京胡,让这把京胡永远陪伴着它的主人,希望在梦里,我还能听到父亲从另一个世界传来的天籁之音。</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2)山色空蒙雨亦奇</b></p><p class="ql-block">一一《登汝城青石寨,雨中拥抱这座英雄山》一文艺术特色赏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宋春晖先生的《登汝城青石寨,雨中拥抱这座英雄山》是一篇文情并茂的游记。文章描绘了青石寨烟雨中红色景区遗留的痕迹,并通过缅怀红军突破第二道封锁线的战斗场景,作者由衷地赞扬了它是中国人民为求解放征程上的一座历史丰碑,是汝城人民引以为豪的一座英雄山;抒发了作者“对那个时代和那些英雄们的深深敬意”;寄托了作者一种沉痛的哀思。</p><p class="ql-block"> 文章以游踪为线索,从启程、攀登到绝顶,自始至终扣住一个“雨”字,或大或小,与游者旅程相伴,用虚实相生的笔法,清逸雅淡的色彩,感情充沛地描绘了一幅“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红色景区雨中图画,以至整个青石寨茫茫烟雨,蒙蒙云雾,一片神奇,为游者意兴所钟。</p><p class="ql-block"> 一.奇在用“雨”造场景。</p><p class="ql-block"> 文章有三处写“雨”景。第一处是“走下汽车”“我环行一周”,“雨靡靡,雾蒙蒙,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让我想起发生在这里的那遥远的故事……”;第二处是“站立山顶,视线开阔,眺望四周,远处的群山和山对面的纪念碑在细雨薄雾中朦朦胧胧”;第三处是“走下青石寨,雨更大了,汽车在雨中驶离了青石寨,我再次回头瞭望,沥沥雨丝中的青石寨,更加青翠,更加壮美”;这里的“烟雨”文章虽着墨不多,但表明了此时的场景,天上飘着细雨,远处烟雾缭绕,营造出一种烟雨蒙蒙的氛围,给人一种惆怅朦胧之感。</p><p class="ql-block"> 古人云:“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雾锁其腰则高矣;山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宋·郭熙语)讲的虽是藏景绘画艺术,但作文亦然。作者深明此道,为了表现青石寨的特色,文章紧扣一个“雨”境登临青石寨,又采取以虚实相结合的艺术方法,一会儿写雨中青石寨实景,一会儿又写红军战斗场面的回忆性虚景。</p><p class="ql-block"> 湖南汝城青石寨,山本不高,地本不名。但青石寨是一个融红色、绿色、瑶族风情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胜地。这里人杰地灵,孕育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李涛、宋裕和等杰出人物。主要景点有李涛将军故居、宋裕和故居、留富岩红军宿营地、青石寨阻击战遗址、凉亭伤员抢救点、红军烈士墓、红军借据收藏处、红五军团指挥所,李、宋、胡氏祠堂、红军长征突破第二道封锁线纪念碑等10余处。只因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突破国民党部署的第二道封锁线时,在延寿与国民党粤军、 湘军及胡凤璋团展开了延寿阻击战。战斗中,双方为控制延寿江,在延寿青石寨展开了一场白热化的争夺战。为了纪念这一场战争,汝城县政府把它定为红色教育基地,因此而闻名于世。景区内景点较多,内容丰富,富有特色。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藏景,作者以饱满地激情放在雨中攀登青石寨,加以缅怀讴歌,从而凸现出青石寨“高大”、“深远”和“雨亦奇”的特色。</p><p class="ql-block"> 这种用“雨”造场景,实写与虚写的结合,开拓了深邃幽远的意境,使得读者既见到眼前的实景,又产生丰富的联想,受到美的熏陶。</p><p class="ql-block"> 二.奇在以“雨”为象征。</p><p class="ql-block"> “雨”象征着青石寨经受住了战斗的洗脸。作者紧扣“雨”字,三处写雨景,又每处回忆那些血雨腥风的战斗场景,然后写道:“田野上,村庄里新房一幢毗邻一幢,展示着整体脱贫后新农村建设的形象。……我仿佛闻到了当年那浓浓的硝烟味,听到了那尖锐呼啸的流弹声,我仿佛看到董振堂军团长手端机枪,冒着枪林弹雨,第一个冲上顶峰…… ” 这就意味着青石寨经受住了战争年代几经“浓浓的硝烟”和“枪林弹雨”的洗脸后终于迎来祖国和平的局面;也意味着青石寨经受住了和平时期脱贫致富战斗的洗脸后展示新农村建设的形象。</p><p class="ql-block"> “雨”也象征着一种精神和英魂。文章紧扣“雨”字多处提到“血雨腥风”,把当年红军冒着“枪林弹雨”,“浴血战斗”,“血染红了延寿河”的英雄事迹活灵活现的展示给读者;还把青石寨的山水与“雨”联系在一起,使其相得益彰,更添灵性,让青石寨当年的军民打上了一种不屈不挠、顽强拼搏谋求解放的民族精神的烙印,成就了红军烈士的英魂,是一座历史丰碑。实际上,作者要把这种精神和英魂展现给读者,告诚我们要发扬光大。青石寨呢?自然另有一番“雨兴”,是一座引以为豪的英雄山。</p><p class="ql-block"> 三.奇在借“雨”送哀思。</p><p class="ql-block"> 雨常被人们喻为苍天的泪,它们感天动地。这“凄风寒雨”或许就是天随人愿,寄托哀思。作者冒雨登山,游踪所至,情致相随,哀思不断。</p><p class="ql-block"> 作者在雨中沿石阶攀登而上时,据介绍回忆当年,文章这样写道:“在这反复争夺山顶的战斗中,牺牲了一百多位红军战士的生命,他们的遗体被当地民众掩埋在山脚下这片野地里。”烈士们长眠此处,“埋骨何须桑梓地,天下何处不青山”,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以缅怀来寄托哀思?</p><p class="ql-block"> 作者在站立山顶时这样写道:“眺望四周,远处的群山和山对面的纪念碑在细雨薄雾中朦朦胧胧。”一方面,雨中眺望烈士纪念碑,委实是雨雾蒙蒙;而另一方面,应该是因为作者哀思的泪眼朦胧。</p><p class="ql-block"> 汽车“在雨中驶离了青石寨,我再次回头瞭望,沥沥雨丝中的青石寨”,烟雨蒙蒙,淅沥不停,那是天在哭,是每一位游人思念的眼泪。“再次回头”看到的不仅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青石寨,那是仿佛看到的峥嵘岁月中的英雄身影,作者再以“回头瞭望”来最后寄托一种沉痛的哀思!</p><p class="ql-block"> 总而言之,宋春晖先生这篇游记不落前人窠臼,独辟蹊径,以“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艺术特色,独具匠心地表现了作者对英雄烈士与染上英雄鲜血的青石寨以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爱戴,真正做到了“登山则情满于山”(刘勰语),是激人奋发、给读者以教育的优秀散文。</p><p class="ql-block">附原文 :</p><p class="ql-block">登汝城青石寨,雨中拥抱这座英雄山</p><p class="ql-block">作者:宋春晖</p><p class="ql-block">【1】12月13日是“国家公祭日”,这天,几位友人相约,我们来到了延寿瑶族乡青石寨红色景区。去年,我曾经来到过这里,那时景区还没有开发,只有一座矮矮的纪念碑,一座小小的烈士墓,更畏难于山高路险,无缘登上青石寨的顶峰,让我遗憾了一年多。当得知前些时间青石寨红色景区已经完成扩建新建,我这颗重游青石寨的不安份的心便又“蠢蠢欲动”,才有了这天的重返青石寨之行。</p><p class="ql-block">【2】汽车从县城出发,约半个小时便到达青石寨景区。走下汽车,景区面貌已焕然一新,让人感到很漂亮、大气,景区旁边一座山岗上,一条宽阔的石台阶直通山顶,山顶上耸立着巍峨的“红军长征突破第二道封锁线纪念碑”,通往青石寨山顶全部铺上了石板路,山脚下建成了停车场、观景台、休息亭,扩宽了公路,也保留了原有的纪念碑、烈士墓和红军抢救伤员的古凉亭。我环行一周,雨靡靡,雾蒙蒙,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让我想起发生在这里的那遥远的故事…… </p><p class="ql-block">【3】延寿,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突破国民党军队第二道封锁线的主战场,1934年11月,红军长征期间途经汝城,红一方面军数万官兵过境延寿,在这里安营扎寨,浴血战斗,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在这里留下了许多红军经过延寿和延寿人民支援红军的感人至深的故事。有青石寨阻击战遗址,古凉亭伤员抢救点,红军烈士墓,红军借据收藏处,留富岩红军宿营地,红五军团指挥所等等。这里人杰地灵,走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李涛和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宋裕和将军等杰出人物。 </p><p class="ql-block">【4】青石寨,这座高程为105米的山峰,雄踞于延寿河畔,是扼守着延寿河的制高点。青石寨三面绝壁,只有一面有一条羊肠小道从石缝峭壁中登顶。国民党军队为了阻止红军渡过延寿河,在山顶上修建了工事,居高临下,以强大的火力封锁着红军渡河,红军的血染红了延寿河。为了抢夺山头,红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振臂一呼“同志们,跟我上”,带头冲锋陷阵,山头几经易手,最后由红军占领山头,以保证红军全部安全渡过了延寿河。</p><p class="ql-block">【5】我沿着新修的石阶向青石寨顶峰攀登而上,石阶狭窄陡峭,一面是峭壁,一面是悬崖,尽管有围栏围着,仍令人惊险刺激。想当年,红军仰攻这山顶上的敌军,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据介绍,在这反复争夺山顶的战斗中,牺牲了一百多位红军战士的生命,他们的遗体被当地民众掩埋在山脚下这片野地里。在这石头山上,生长着两棵苍劲的青松,顶风傲雪,顽强不息,不正象征着长眠在这块土地上的英勇的红军战士,还在守护着这座山,坚守着他们的阵地。 </p><p class="ql-block">【6】 我疲惫地登上山顶,张开双臂,如同久别的朋友,拥抱着这座山头。山顶约有十余平方米,石块裸露,草木不生,一面五星红旗插在岩缝中,迎风招展。站立山顶,视线开阔,眺望四周,远处的群山和山对面的纪念碑在细雨薄雾中朦朦胧胧;俯瞰山脚,延寿河在旷野里流经,但冬季的延寿河河水像一条小溪,缺少了那奔湍流急的气势;田野上,村庄里新房一幢毗邻一幢,展示着整体脱贫后新农村建设的形象。我站在红旗下,手握着旗杆,寒风凜冽,思绪万千,我仿佛闻到了当年那浓浓的硝烟味,听到了那尖锐呼啸的流弹声,我仿佛看到董振堂军团长手端机枪,冒着枪林弹雨,第一个冲上顶峰……</p><p class="ql-block">【7】 在顶峰旁边,面对延寿河方向,还保留着一条当年修建的工事,这是一条用石块垒起的战壕,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八十多年过去了,物换星移,硝烟早已散去,石块上,也已不见当年的血迹,但战壕岿然不动,依然盘踞于山顶,它似乎在向游人讲述它经历过的往事,它见证着这块红色土地上的日新月异。当年,曾经机枪架在这战壕上,向山下猛烈扫射,现在,只能在电影电视剧中看到这惨烈的场景。</p><p class="ql-block">我躬身垂首地来回走在这战壕里,试图在石缝中在草丛里找到一丁丁点点那场战斗后留下的战利品,但一无所获,以后,如果能带上一台金属探测器,或许在这悬崖边,在这薄土下,那怕找到一把血迹斑驳的刺刀,找到几颗沾满泥土的子弹壳,也不枉我对那个时代和那些英雄们的深深敬意。</p><p class="ql-block">【8】 走下青石寨,雨更大了,汽车在雨中驶离了青石寨,我再次回头瞭望,沥沥雨丝中的青石寨,更加青翠,更加壮美,它如同我心中一座圣洁的殿堂,我敬仰它,我崇拜它,它是中国人民求解放征程中的一座丰碑,一座汝城人民引以为豪的一座英雄山。</p><p class="ql-block">最后,借用知名词作家君明先生的《突破封锁线》作为本文结束语: </p><p class="ql-block">山上的敌军,筑好了战壕,</p><p class="ql-block">身后的敌军,架起了枪炮,</p><p class="ql-block">我们四面危急, </p><p class="ql-block">只有步枪加大刀。</p><p class="ql-block">同志们,跟我上,</p><p class="ql-block">突破封锁线,只有路一条</p><p class="ql-block">夺取青石寨,喊声震云霄。 </p><p class="ql-block">是死还是生,路只有一条, </p><p class="ql-block">向死而后生,死也不动摇,</p><p class="ql-block">我们要突破封锁线, </p><p class="ql-block">吹响了冲锋号。</p><p class="ql-block">战斗终于结束,</p><p class="ql-block">殷红的血迹,染红了战袍,</p><p class="ql-block">血红的残阳,映红了江涛。</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3)流淌在文字间的美学韵律</b></p><p class="ql-block">——何君明先生《汝城进士赋》的美学探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何君明先生的《汝城进士赋》是一篇充满诗意与美感的佳作,它以细腻的笔触、生动的描绘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汝城独特的自然美景与深厚的人文底蕴。</p><p class="ql-block">一、文字之间的美学韵律</p><p class="ql-block"> 《汝城进士赋》的文体是赋,赋的语言华丽而不失质朴,句式灵活多变,既有骈俪对仗的工整之美,又有散句的自由流畅。正是这篇赋,文字如涓涓细流,淌过读者的心田,留下深刻的印记。</p><p class="ql-block"> 首先,作者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使得文字间充满了韵律感和节奏感。这些修辞手法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更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一种美的享受,令人读来朗朗上口,心驰神往。</p><p class="ql-block">1.运用比喻:</p><p class="ql-block"> “东望崇峦,嵯峨高耸,宛如苍龙卧谷”。将崇山峻岭比作卧谷的苍龙,赋予了山川以生动的形象和气势。</p><p class="ql-block"> “清泉石上,潺潺汩汩,汩汩而流,掬一捧清泉,恰似揽星入抱”。将清泉比作星辰,形象地描绘了清泉的清澈与闪耀。</p><p class="ql-block">2.运用拟人:</p><p class="ql-block"> “柳丝依岸,摇曳翠影,随风弄碧,恰似纤指抚琴”。将柳丝拟人化,赋予其抚琴的优雅姿态,增强了景色的生动xing。</p><p class="ql-block"> “水纹漾处,奏响岁月瑶章,其声袅袅,诉说古今佳话”。将水纹拟人化,赋予其奏响乐章、诉说佳话的能力,使得景色更加富有情感。</p><p class="ql-block">3.运用排比:</p><p class="ql-block"> “春至之时,繁花似锦,姹紫嫣红,绽于枝梢,灼灼其艳,纷若繁星坠空”。通过排比句式,生动地描绘了春天花开的繁盛景象。</p><p class="ql-block"> “学通古今,笔走龙蛇,于殿试金殿,挥毫泼墨,文思涌潮,恰似江河决堤,澎湃奔腾”。通过排比和比喻,展现了进士们才华横溢、文思泉涌的壮观场景。</p><p class="ql-block"> 其次,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古诗词的韵律和节奏,使得作品在形式上更加规范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愉悦。</p><p class="ql-block">1.文章大量使用了四、六字句,句式灵活多变。“灵犀一点,明珠内藏”等是四字句,“蕴蓄悠悠古韵,封存往昔轶事”等是六字句,使得整篇作品在形式上更加规范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p><p class="ql-block">2.韵脚的使用也体现了赋的韵律特点。如“陈”与“恩”、“霞”与“华”“天”与“笺”等,使得作品在音韵上更加和谐统一。</p><p class="ql-block"> 如此等等,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使得汝城的自然美景和人文底蕴得以更加生动地展现;更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洗礼。因此,整篇作品充满了艺术魅力和感染力。</p><p class="ql-block">二、自然美景的诗意描绘 </p><p class="ql-block"> 作品中,汝城的自然美景被作者以诗意盎然的笔触描绘得淋漓尽致。无论是雄浑壮阔的山水田园,还是清幽韵致的林泉深处,都被作者赋予了浓厚的诗意和美感。这些自然景观的描写不仅展现了汝城独特的自然风光,更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p><p class="ql-block">1. 山水田园的雄浑壮阔:</p><p class="ql-block"> “东望崇峦,嵯峨高耸,宛如苍龙卧谷,岩岫簇拥,峰尖破云映霞。” 这句话通过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汝城东边山峦的雄伟壮观,如同苍龙卧于山谷之中,峰尖直插云霄,与霞光相映成辉。</p><p class="ql-block"> “西瞰平湖,波光粼粼,浑如银练绕城,鱼跃渚滩,溅起琼珠串串。” 这句话则描绘了汝城西边的湖泊波光粼粼,如同银色的绸带环绕着城市,鱼儿在浅滩上跳跃,溅起的水珠如同串串珍珠。</p><p class="ql-block">2. 林泉深处的清幽韵致:</p><p class="ql-block"> “至于林泉胜境,蹊径幽深,古木参天,森列如屏,翠影摇曳,蔽日遮空。” 这句话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汝城林泉深处的幽静和神秘,小径蜿蜒曲折,古木参天如同屏风,翠绿的树影摇曳生姿,遮蔽了阳光和天空。</p><p class="ql-block"> “清泉石上,潺潺汩汩,汩汩而流,掬一捧清泉,恰似揽星入抱,光芒闪烁。” 这句话则生动地描绘了清泉在石头上流淌的景象,水声潺潺如同天籁之音,捧起一捧清泉仿佛能揽住星辰,闪烁着光芒。</p><p class="ql-block">3. 四季变换的奇妙景观:</p><p class="ql-block"> “繁花似锦,姹紫嫣红,绽于枝梢,灼灼其艳,纷若繁星坠空。” 汝城春天繁花盛开,花朵绚丽多彩如同繁星点点坠落在空中。</p><p class="ql-block"> “佳木繁荫,葱茏欲滴,枝叶交映,密织如幕,凉意自生。” 夏天树木茂盛、枝叶交错,带来了一丝凉意。</p><p class="ql-block"> “金风飒飒,果香四溢,累累硕果,压弯枝梢。” 秋天果实累累,金风吹拂、果香四溢。</p><p class="ql-block"> “瑞雪飘飘,玉絮漫天,琼枝素裹,晶莹剔透。” 冬天雪景的美丽和纯洁,如同进入了仙境一般。</p><p class="ql-block"> 这些自然景观的描写不仅展现了汝城独特的自然风光,更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同时,这些描写也体现了作者对汝城的深厚感情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p><p class="ql-block">三、人文底蕴的深刻挖掘 </p><p class="ql-block"> 除了对自然美景的诗意描绘外,《汝城进士赋》还深刻挖掘了汝城的人文底蕴。作品中,何君明先生通过对汝城进士文化的阐述和赞美,展现了汝城人民对学问的崇尚和对知识的追求。同时,作品还融入了汝城的古建筑、民俗风情等人文元素,使得作品在展现自然美的同时,也凸显了汝城深厚的人文底蕴。这种人文与自然的融合,使得作品在美学上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韵味和魅力。</p><p class="ql-block"> 首先,作者通过描绘汝城的进士文化,展现了其深厚的人文积淀。汝城自古以来就是贤才辈出的地方,“自唐宋以降”,“三十九贤,雁塔题名,耀若繁星悬天,璀璨于小城史笺”。这些贤才不仅“学通古今",才华横溢,更在朝廷中出仕为官,“廉明清正,恤民若子,心怀皓月,清辉遍洒”。他们的“德馨远播,百姓颂赞,声名载道”,为汝城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p><p class="ql-block"> 其次,作者通过对进士旧宅的描绘,进一步凸显了汝城的人文底蕴。进士旧宅的青阶、朱门、飞檐、雕梁,都蕴含着悠悠古韵,封存着往昔轶事。“步入其间,仿若听闻昔日书声琅琅,雅士高谈阔论,墨香悠悠,萦绕不散”。这些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它们让后人能够深切地感受到汝城的历史厚重和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 此外,作者还通过描绘汝城现今的教育繁荣和文化昌盛,展现了其人文底蕴的薪火相传。汝城“承先辈遗风,崇儒尚道,庠序熙熙,昌盛繁荣。师者兢兢,倾囊相授,育桃李芬芳满园;学子莘莘,壮志凌云,勤勉向学,奋楫学海,逐浪潮头”。这种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文化的传承,正是汝城人文底蕴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的重要原因。</p><p class="ql-block"> 《汝城进士赋》通过对汝城自然美景和人文底蕴的深刻挖掘,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汝城不仅是一个山水秀丽的城市,更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它的历史、文化和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p><p class="ql-block">四、意境深远的情感共鸣</p><p class="ql-block"> 《汝城进士赋》的意境深远而广阔,作者通过对汝城景观的描绘和人文元素的融入,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和美感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读者可以感受到汝城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韵,更可以引发对汝城文化、历史和人文精神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这种共鸣使得作品在美学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美的享受,更得到了心灵的洗礼和升华。</p><p class="ql-block">1.自然之美的共鸣 </p><p class="ql-block"> 文中对汝城自然景观的描绘,如“东望崇峦,嵯峨高耸,宛如苍龙卧谷”到“北连古郡,遥接遐疆,山川相依,恰似墨韵交融”,这些生动的画面不仅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美丽的土地,更唤起了人们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敬畏。这种共鸣源于人类共有的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追求,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净化和放松。</p><p class="ql-block">2.人文之韵的共鸣</p><p class="ql-block"> 作品通过讲述汝城进士的辉煌历史,展现了当地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学术氛围。从“文风郁郁,源起邃古”到“今之进士旧宅,青阶含情,岁月留痕”,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汝城进士们的求学之路、赶考之艰以及他们为国为民的情怀和贡献。这些描写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古代士人的风骨和担当,也激发了读者对知识和文化的尊重,以及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责任的思考。</p><p class="ql-block">3.历史之深的共鸣 </p><p class="ql-block"> 作品通过对汝城历史变迁的回顾,展现了其作为一座古老城市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从“自唐宋以降,贤才辈出,簪缨相继”到“今之汝城,承先辈遗风,崇儒尚道,庠序熙熙”,作者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汝城历史发展的脉络,让读者在感叹历史沧桑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文化传承的力量。这种共鸣源于人们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期许,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思考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优秀的文化传统。</p><p class="ql-block"> 《汝城进士赋》通过描绘自然之美、人文之韵和历史之深,成功地激发了读者内心的情感共鸣。这种共鸣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文章的魅力,也促使他们更加深入地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历史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总之,《汝城进士赋》是一篇充满美学韵律的佳作。它以优美的文字、生动的描绘和深邃的意境以及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汝城独特的自然美景与深厚的人文底蕴。同时,作品还通过巧妙的修辞手法和古诗词的韵律节奏,使得文字间充满了韵律感和美感。这些美学元素的融合使得作品在美学上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韵味和魅力,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得到了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洗礼。</p> <p class="ql-block">附原文:汝城进士赋</p><p class="ql-block">文/何君明</p><p class="ql-block">粤若湘南胜地,居汝水之畔沿,有城名曰汝城,仿若天开画卷,徐徐展陈,灵犀一点,明珠内藏,尽沾山川之渥泽,深聚天地之英华。东望崇峦,嵯峨高耸,宛如苍龙卧谷,岩岫簇拥,峰尖破云映霞,迎晨晖,则金芒遍洒,熠熠生辉,若天工绣锦,绮美纷华;送夕暮,便紫气萦回,悠悠漫舞,似仙袂飘拂,幻彩流霞。柳丝依岸,摇曳翠影,随风弄碧,恰似纤指抚琴;荷盖凌波,漫散清芬,噙露含香,常使清风迷醉。南眺翠岗,绵延葱郁,宛如青黛堆云,林泉漱石,琮琮成韵,烟缕轻萦,恰似素绡飘拂,隐现仙姿。西瞰平湖,波光粼粼,浑如银练绕城,鱼跃渚滩,溅起琼珠串串,水纹漾处,奏响岁月瑶章,其声袅袅,诉说古今佳话。北连古郡,遥接遐疆,山川相依,恰似墨韵交融,烟岚缱绻峰巅,仿若仙阙笼纱,朦胧缥缈,蕴蓄无穷静谧。</p><p class="ql-block">至于林泉胜境,蹊径幽深,古木参天,森列如屏,翠影摇曳,蔽日遮空。清泉石上,潺潺汩汩,汩汩而流,掬一捧清泉,恰似揽星入抱,光芒闪烁,饮之则冽冽沁腑,凉意骤生;怪石嶙峋,或横卧如虎,威态俨然,或挺立似仙,指津引津,鬼斧神工,妙趣皆藏。春至之时,繁花似锦,姹紫嫣红,绽于枝梢,灼灼其艳,纷若繁星坠空,风拂花雨,恰似瑞雪飘悠,馥郁弥漫,香盈田陌阡塍;夏来之际,佳木繁荫,葱茏欲滴,枝叶交映,密织如幕,凉意自生,蝉鸣高枝,奏响炎暑清弦,悠悠扬扬,应和自然节律。秋意渐浓,金风飒飒,果香四溢,累累硕果,压弯枝梢,山川尽披丰稔彩裳,斑斓满目,皆是丰收美景;冬寒凛冽,瑞雪飘飘,玉絮漫天,琼枝素裹,晶莹剔透,宛如瑶台仙境,静谧澄澈,仿若尘世皆眠,唯留雪色乾坤。</p><p class="ql-block">且观文风郁郁,源起邃古,恰似幽涧灵泉,汩汩滔滔,绵邈不绝。自唐宋以降,贤才辈出,簪缨相继,三十九贤,雁塔题名,耀若繁星悬天,璀璨于小城史笺。诸贤俊逸,腹笥丰实,学通古今,笔走龙蛇,于殿试金殿,挥毫泼墨,文思涌潮,恰似江河决堤,澎湃奔腾,华章立就,辞藻绚烂,字字玑珠,熠熠生光,惊动朝野。出仕八方,廉明清正,恤民若子,心怀皓月,清辉遍洒,德馨远播,百姓颂赞,声名载道。遥思往昔求仕之路,寒夜孤灯,残焰瑟瑟,映书生坚毅之容,埋首经史子集,精研覃思,暑往寒来,诵读未辍,幸得良师倾囊,慧启蒙昧,同窗互励,携手奋进,共赴青云之途,心忧黎庶困苦,志守社稷安宁。</p><p class="ql-block">今之进士旧宅,青阶含情,岁月留痕,每一道痕皆述当年赶考匆促之步,题名赫赫之荣。朱门斑驳,旧韵犹存,飞檐恰似鹏举九天,展凌云之态,雕梁绘彩,墨瓦凝霜,蕴蓄悠悠古韵,封存往昔轶事。步入其间,仿若听闻昔日书声琅琅,雅士高谈阔论,墨香悠悠,萦绕不散,似时光于此凝止,往昔风华如旧。</p><p class="ql-block">情系闾里,梦绕城垣。今之汝城,承先辈遗风,崇儒尚道,庠序熙熙,昌盛繁荣,师者兢兢,倾囊相授,育桃李芬芳满园;学子莘莘,壮志凌云,勤勉向学,奋楫学海,逐浪潮头。追贤达之志,念桑梓之情,传文脉于远近,绽青春之华彩,熠熠生辉。天高地阔,志若鲲鹏展翅;海辽山遥,心坚磐石不移。</p><p class="ql-block">嗟乎!汝城之美,山清水秀,凝自然之神韵,文韵悠长,聚历史之英魂。今朝奋扬,笔书鸿篇,山川焕丽,人文蔚起,前程锦绣,恰似繁花怒放,岁岁繁荣,赓续辉煌,再铸勋业,名垂千古,祈愿盛景恒常,风华永继!</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4)对姑母的追悼词</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p><p class="ql-block"> 秋风瑟瑟,天人同悲。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在这里送别我的姑母李建平老孺人。在此,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表弟张朝晖及张府全家对前来悼唁我姑妈的各位来宾、亲朋好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地感谢!</p><p class="ql-block"> 高山垂泪,树木低头。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一位和蔼可亲的尊长,一位乐善好施的慈祥老人,因病医治无效,于公元2023年古八月二十四日十九时四十分与世长辞,享年八十五岁。</p><p class="ql-block"> 她老人家停止了在人世间的艰难跋涉,长久地闭上了她的祥和双眼,舍下她的儿女亲人,静静地走了,不带一丝一毫,走得那么从容,走的那样平静。其实,您的亲人知道,您不想走,因为您有割舍不下的太多牵挂和期盼,因为您还眷恋四世同堂、其乐融融的美好时光。可是,无穷的病魔夺走了您的一切,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从此,儿女们再也得不到您无私的母爱,再也牵不到您温暖的双手;亲友们再也看不到您慈祥的笑容!</p><p class="ql-block"> 天崩地裂,泪飞顿作倾盆雨;意切情深,悲怆且为断肠诗。我们擦干泪水,悼念我的姑母大人,追忆她的生平事迹,寄托我们深切的哀思,表达我们崇高的敬意!</p><p class="ql-block"> 我的姑母李建平老人,生于一九三九年古正月十六日寅时,一位平淡无奇的农家女子,青年时期凭着一身要强的追求,从农村走向城镇,与城里人的子弟一一我的姑父大人结为伉丽,步入城市化的生活,实属不易。二十来岁嫁到张家,生下一男四女,含辛茹苦,勤俭持家,也凭着一股倔强的本领独自把三女一男拉扯长大成家,更是不易。</p><p class="ql-block"> 呜呼,我的姑妈!但是,人生自古谁无死?只是留取丹心照后人。</p><p class="ql-block"> 我的姑妈,是关爱后代的一生。她是一位热爱生活,热爱家庭,时刻关爱子女的好母亲,特别是对儿子的挚爱,从小到大,甚至到儿子成家立业,还无时无刻不牵动她的栾心。</p><p class="ql-block"> 我的姑妈,是勤劳俭朴的一生。她对家庭的责任是重于一切。曾记得我小时候,常来她家住,为了维持艰难岁月的家里生活,姑妈每晚都要锤钉子和铁丝,深夜不归,勤劳苦做,任劳任怨。可以说,她在家庭,是勤俭的典范,恩重如山。</p><p class="ql-block"> 我的姑妈,是乐于助人的一生。她是凡间的“观音菩萨”,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以“普渡众生”的方式解危济困。曾记得,1982年上学期至1983年下学期,我在南县一中就读时就寄住在姑妈家,从经济上解了危济了困。姑妈待我是无微不至,视若己出,至今我还铭刻在心。特别是姑妈到了晚年,信奉基督教,走亲串友,用一颗善良的心帮扶家务,房前屋后,打扫卫生,干干净净。可以说,她待亲友是情深似海。</p><p class="ql-block"> 千言万语道不尽她的恩德,青山永在,英名长存。她勤劳之本,仁爱之心,宽宏之怀,忠孝之德永远教育和激励着我们后人。</p><p class="ql-block"> 长歌当哭,逝者逝矣,生者善之。作为表兄,希望表弟表妹们化悲痛为力量,以我的姑妈你们的母亲为榜样,把她的精神品质发扬光大!</p><p class="ql-block"> 姑妈永远活在我们心中!</p><p class="ql-block"> 姑妈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 姑妈一路走好!</p><p class="ql-block"> 愿姑妈在天之灵得以安息!</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5)家校共育</b></p><p class="ql-block"> 一一孩子家长会上的发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尊敬的学校领导、班主任,尊敬的老师和家长们:</p><p class="ql-block"> 上午(下午)好!</p><p class="ql-block"> 承蒙班主任老师的信任,给我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共同探讨、交流孩子的教育问题,我深感荣幸之至。</p><p class="ql-block"> 家长们:我们的孩子能有幸走进城西中学这所名校,并走进初一()班级这个快乐的集体,这是他们的缘分,更是他们的幸运。在此,作为家长,我要大声说:“尊敬的老师,你们辛苦了!”以此感谢你们对孩子的陪伴与教导。</p><p class="ql-block"> 现在,作为家长,如何做到家校共育自己的孩子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做法,与在座各位家长交流交流,同时也向老师领导作个简单汇报。 </p><p class="ql-block"> 首先,我认为家长要特别重视自己对孩子的家庭教育。</p><p class="ql-block"> 很多教育专家都说过:“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而且,家庭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需要我们斗智斗勇、劳心劳力。</p><p class="ql-block"> 我相信很多父母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们的孩子该怎样去培养?现在的孩子,与我们过去上一辈是不同的,过去因为家庭穷困,没有充足时间教育孩子,对孩子只需要养,育却主要交给老师了;而现在条件好了,都想“望子成龙”,对孩子既要养,更要育,不仅要育德,还要育才。所以现在摆在我们家长面前的责任是压力山大。我们既不能把孩子扔给学校,单纯地让老师管教,更不能干涉学校教育,只有家庭学校社会三管齐下,共同引导,才能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不走偏路。</p><p class="ql-block"> 不排除,有些家长还在信奉“孩子入学堂,媳妇怕干娘”的老一套教条,认为孩子只听老师的话,把教育孩子的重任完全扔给老师,家长自己做甩手掌柜。殊不知,孩子在与同学、老师相处,很多处世方式是来自家庭;孩子在家时间永远大于在校时间,所以家长应该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p><p class="ql-block"> 作为家长和第一任老师,我们一定要在孩子的性格习惯方面把好关,要始终、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关于这一点,我是很重视的。我时时注意我孩子的动向,只要发现问题,哪怕是一个小小问题,我都主动与学校与老师联系,及时沟通,并配合老师共同引导,疏通孩子的思想。(可举例)只有家长重视不放过,家校共育,才能使孩子向健康正确的方向前进。</p><p class="ql-block"> 其次,在孩子面前要注重教育的方式方法。</p><p class="ql-block"> 杨绛先生曾经说过:“好的教育,首先是激发人的学习兴趣、学习的自觉性,培养人的上进心,引导人们好学和不断完善自己。”这就要求我们做父母的平日一定要从自身做起,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有什么样的父母,才会教出什么样的孩子,一个爱学习、有良好习惯的父母,才会培养出一个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孩子。言传身教,做表率型家长,会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说这是我们家庭教育中一条成功的秘决。(可以举例)</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p><p class="ql-block"> 一是读书能开拓智力,增长知识。我为孩子开启阅读之门,给孩子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同时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书籍,定期买书,养成正确良好的阅读习惯。并要求她写阅读体会或日记,帮助她提高阅读与写作水平。我们家每周都有亲子阅读和讨论学习的时间,让她感受到读书的快乐,习惯成自然,这样配合老师教育孩子热爱学习。</p><p class="ql-block"> 二是旅行可以让孩子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可以开阔视野,增长才干。从孩子上幼儿园起,每年寒暑假,我都会想方设法带孩子旅游一次,让孩子边走边听边看,并让孩子记录下来或写观察日记和作文,是一个很不错的学习机会,让她“野”,“野”中求学。所以做智慧开明型的家长也很重要。</p><p class="ql-block"> 尊重是爱的真谛。对待孩子也一样。中国科学院心理学博士生导师张梅玲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尊重就没有爱”,尊重孩子是爱孩子的一个具体表现,也是爱孩子的真正内涵。所以,当孩子犯了不是原则问题上的过错时,需要我们家长去耐心的正确的引导,而不是简单粗暴地痛骂或痛打,要提倡“鼓励式”教育,让孩子既要知错就改,又要充满自信、快乐、健康地成长。</p><p class="ql-block"> 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许多家长在这一问题上往往对孩子的行为横加指责。比如孩子帮大人收拾碗筷,不小心打碎了盘子,这时我们如果马上说:“快离开,毛手毛脚。”这些言语无疑会使孩子心中刚萌生的自信受到打击,也阻碍了孩子表现自我的意愿。如果孩子在学习上做错了题或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你只要教育她(他)说:“你是棒棒的,努力是你的优势。”恰到好处的鼓励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桥梁、润滑剂。家长们切记,做鼓励性家长,能使孩子进步!</p><p class="ql-block"> 但是,鼓励不是迁就。教育孩子,有些事是不能让步的。比如逃避责任的撒谎,偷摸扒窃的品行,受不起批评和挫折时摔东西甚至离家出走等等。遇到这些问题,我是主张家法处置的,当然我们要注意惩罚的目的不是发泄自己的怒火,关键是要教育他们知错在什么地方,牢记不犯第二次。</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棍棒出好人”就是说的这一道理。做严格型的家长也是必要的!</p><p class="ql-block"> 当然,家校共育,作为家长这方,我还是做得不尽人意的,也有待向在座的家长学习。不过总之,我们家长要相互交流,配合学校教育,在养育孩子之道上,一定要摆正心态,忌溺爱,忌唠叨,智在开明,爱在心上;励在志向,严在事上,贵在坚持地多与学校沟通,家校共育,让孩子们能健康发展的成长成才!</p><p class="ql-block">谢谢!</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6)乌嘴乡镇江寺2023年吴王二圣圣诞庆典上的讲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b></p><p class="ql-block">尊敬的各位领导、诸位嘉宾、居士及父老乡亲们:大家好!</p><p class="ql-block"> 佛光普照,晴空万里;龙天护佑,河清海晏。一年一度的吴王二圣圣诞庆典今天又如期举行。镇江寺理事会及全体工作人员感恩各位的厚爱与支持,于百忙之中拨冗莅临庆典仪式,让我们感到万分荣幸,法喜充满。在此,我们对诸位领导、嘉宾朋友和善信居士及父老乡亲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谢意!</p><p class="ql-block">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今逢国运昌隆,佛法宏开,镇江寺得以创建、发展,开创出今天崭新的局面。为此,也向各位长期以来关爱和支持镇江寺开创、发展的领导、嘉宾、居士和乡亲表示最深深的敬意!</p><p class="ql-block"> 镇江寺是一座蓄积了吴王二圣文化底蕴的佛法寺院。它以“弘法利生、慈悲济世”为己任,坚持文化建寺。镇江寺不仅仅是一座香火庙,香客云集,而且它将通过德化远播,弘扬当地文化等多种形式,不断丰富和提升寺院的文化内涵,成为佛教文化仍至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和光大者。它坚持弘扬正法,积极开展讲经说法活动,通过信仰治病行医,契理契机,教化人心,引导信众树立正信正行,成为信众精神信仰的一方净土和心灵依止的宁静家园,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它坚持慈悲利生,饯行菩萨道精神,广泛参与和兴办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服务社会、回报社会,充分发挥佛教界在促进经济社会中的积极作用。</p><p class="ql-block"> “道不虚行,遇缘则应”,寺院是社会公器,佛法是大众财富。镇江寺承担的历史使命任重道远,面临的建设任务仍然繁重,今天借此众缘和合,欢迎诸位一如既往信奉关心、支持帮助镇江寺,乐善好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共襄盛举,同圆功德。</p><p class="ql-block"> 最后,让我们再一次向前来参加今天庆典活动的各位领导嘉宾、护法居士、父老乡亲以及一贯以来支持镇江寺建设的所有热心人士深表谢意!</p><p class="ql-block"> 祝大家身心自在,幸福安康;六时吉祥,诸事如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谢谢大家!</p><p class="ql-block"> 2023年11月</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7)乌嘴乡镇江寺2024年吴王二圣圣诞庆典上的讲话</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尊敬的领导、尊贵的嘉宾、虔诚的居士和信士及亲爱的乡亲们:</p><p class="ql-block"> 大家上午安好!</p><p class="ql-block"> 今天,在这佛光普照、初冬暖阳的吉祥时刻,我们齐聚一堂,共襄吴王二圣圣诞庆典的盛举。镇江寺因诸君的光临而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 “佛法如灯,需境映其辉。”在国泰民安、佛法繁荣的美好时光里,镇江寺在诸君的慈悲护佑与智慧引领下,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这份崭新的辉煌,照亮了镇江寺的每一个角落,也温暖了每一位信士的心田。</p><p class="ql-block"> 在此,谨让我代表理事会,特向长期以来深情浇灌镇江寺这片沃土的领导、嘉宾、居士、信士及乡亲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与无尽的感激。是你们的每一份关爱与支持,汇聚成海,成就了镇江寺今日的辉煌。</p><p class="ql-block"> 首先,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一起纪念和缅怀吴王二圣的丰功伟绩吧。</p><p class="ql-block"> 故事始于一位年幼丧父的孤儿,他随母下堂至王家,从此以“吴王二姓”为称。他年少时便展现出非凡的坚韧与智慧,成年后更是医术高超,救死扶伤,深受乡民爱戴。据说他周身金光闪烁,背上荷花绽放,自己化为灰烬后,却仍心系并守护母亲。他化身为灵,护佑一方水土,乡民们尊称他为“吴王二圣”。</p><p class="ql-block"> 此后,关于吴王二圣的传奇故事不断流传。他曾在梦中指引信徒增高庙门,以改善风水;也曾化身为老者,救活了一个奄奄一息的孩童,赢得了湖北信士的感激与供奉。</p><p class="ql-block"> 后来,“吴王二姓”的令旗漂流到乌嘴后,被当地居民视为神圣之物,多次请出并镇于洪水堤上,成功降服了水魔,保护了堤院的安全。同时,人们叩拜令旗后,病痛和凶灾得以驱走,平安得以求得。因此,乌嘴人为感谢“吴王”的功绩,于大约1922年修建了一座庙,取名为“镇江寺”。</p><p class="ql-block"> 吴王二圣,一位自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的坚韧少年,以其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在世间留下了不朽的传奇。他化身为医,救死扶伤,消灾解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人间大爱。</p><p class="ql-block"> 因此,他是慈悲的化身,用宽广的胸怀和深邃的爱心,温暖着每一个需要帮助的灵魂。</p><p class="ql-block"> 他是智慧的象征,用理性的光芒和创新的思维,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在此,我们不仅要缅怀他的辉煌事迹,更要传承和弘扬他们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我们将把吴王二圣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用它指导行动,激励斗志。</p><p class="ql-block"> 我们将学习他的慈悲为怀,将爱心与关怀播撒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我们将效仿他的勇敢无畏,面对生活的挑战时,勇往直前;我们还要汲取他的智慧,用理性的思考解决生活中的难题,用创新的思维开创美好的未来。</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携手共进,传承与弘扬吴王二圣的精神,让这一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p><p class="ql-block"> 其次,我们也要为镇江寺的繁荣与发展祈福!</p><p class="ql-block"> 镇江寺,这座承载着吴王二圣文化精髓的佛门圣地,不仅是香火缭绕的祈福之所,更是佛教文化与中华文明的璀璨瑰宝。</p><p class="ql-block"> 它历经风雨沧桑,从乌嘴街道到东成村,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和汗水。</p><p class="ql-block"> 如今,镇江寺已具规模,成为乌嘴地区的重要精神寄托和文化遗产。寺内香火鼎盛,信众络绎不绝,这不仅是对吴王二圣的敬仰和怀念,更是对我们传统文化和信仰的坚守和传承。今年,我们又集资完成了四五队进出镇江寺的路面拓宽改造工程,为镇江寺与外界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在此,我们向所有付出辛勤努力的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与最真挚的感谢!</p><p class="ql-block">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承吴王二圣的精神,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信仰力量。</p><p class="ql-block"> 镇江寺作为社会的灯塔、佛法的载体,肩负着沉重的历史使命与建设重任。作为理事会,我们将积极开展讲经说法活动,教化人心、引导信众树立正信正行。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p><p class="ql-block"> 愿镇江寺成为信众精神信仰的净土与心灵依止的家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寺院建设和管理,提升服务质量,为信众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礼佛环境。同时,积极开展公益慈善活动,回馈社会、造福人民。</p><p class="ql-block"> 最后,我们诚挚地邀请各位继续携手共进,共同书写镇江寺的新篇章。愿我们在彼此的陪伴下共同成长、共同繁荣!并再次向诸君表示衷心的感谢!愿您身心自在、福慧双增;六时吉祥、万事如意!同时也愿佛法之光普照大地、慈悲之心温暖人间!</p><p class="ql-block"> 谢谢大家!</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p> <p class="ql-block">(图片音乐来自网络(诚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