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第一笔 陈布雷

長安

<p class="ql-block">九溪 位于杭州烟霞岭西,龙井山南,其水屈曲洄环,九折而出,汇入钱塘江,故称九溪,又名九溪十八涧是西湖新十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钱塘江</p> <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28日游杭州九溪景区 寻访名人碑石</p> <p class="ql-block">杭州 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不仅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更是无数文人墨客的文化圣地。人文古迹众多,每一处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西湖周围,更是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完美融合。西湖的美,不仅在于其如画的风景,更在于其背后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使杭州充满了独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杭州西湖多墓碑 其中这处有回味</p><p class="ql-block">杭州九溪十八涧,从钱塘江岸入行数百米,山半坡有一处墓地,石阶生满青苔,气氛冷清静穆,民国政论家陈布雷先生长眠于此。</p><p class="ql-block">陈布雷 蒋介石秘书,国民党"领袖文胆"和"总裁智囊",素有民国第一支笔之称,他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位很受关注而颇有争议的人物。</p><p class="ql-block">陈布雷 真名陈训恩,1890年出生于浙江慈溪县一个茶商之家。自小得到了较好的教育,文笔较好。1911年从浙江高等学堂毕业,进入当时在地方颇有名气的《天铎报》担任编辑,"布雷"便是他在报社的笔名。不久武昌起义爆发,陈布雷以《谈鄂》为专题,一连写了十篇社论,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对起义的支持,“布雷"的名号也开始响彻京沪杭。</p><p class="ql-block">1926年春,浙江绍兴人邵力子(此时正是以蒋介石为校长的黄埔军校担任秘书长)来到上海,宴请上海报界人士,目的便是为南方国民军北伐做准备。当时陈布雷已经颇有名气,《商报》几乎以其一人之力支撑。宴会上邵力子掏出一个信封恭敬地递给陈布雷,并说:“蒋总司令对你极为敬重。”陈布雷打开信封一看,里面有一张蒋介石的戎装照,并有亲笔签名:“赠陈布雷先生,弟蒋中正。”</p><p class="ql-block">1927年初,陈布雷在南昌首次见到了蒋介石,两人相谈甚欢,这便是他追随蒋22年的开始。他在上海主持《时事新报》,每逢蒋介石有大事时才邀请他去写文章,同事们一看到陈布雷要出门,便知又将会有大新闻。</p><p class="ql-block">1927年蒋介石在形式上完成了中国统一,枪杆子强大了。这时,急需一支刚硬的笔杆子以供驱使。文采绝艳、毫无野心、忠心耿耿,又是同乡的陈布雷便是不二人选。在蒋统治大陆的20多年里,蒋的讲稿、著作几乎全都出自陈布雷之手。</p><p class="ql-block">陈布雷追随蒋介石20多年,唯有抗战八年,算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他挥动如椽大笔,写下一篇篇抗日檄文,激扬文字,横扫千军,令人倾慕。1937年7月19日,蒋介石在庐山谈话会上发表的《最后关头》中宣布:“如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如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抗战守土之责任。”一时间,这几句话传遍中华大地,对推动全民抗战起到了积极作用。蒋介石这一重要谈话稿,同样出自陈布雷笔下。这篇演讲被视为蒋介石决心抗日的开始,经常被各类作品引用。</p> <p class="ql-block">1948年,对于国民党来说,无疑是致命的一年,战场节节败退。国民党内一些清醒人士,纷纷前来拜访陈布雷,让他向蒋介石谏言求和。跟随蒋介石数十载,陈布雷从未质疑过蒋介石的决策,但这一次是到了生死攸关之际。他鼓起勇气去见蒋介石,颤颤巍巍地说:“这个仗不能再打下去了。”蒋介石有些震惊地看着眼前这个从不说半个不字的文弱书生说:“先生什么时候同那些失败主义者走到一起了?”陈布雷见蒋介石有些动怒便不敢再言。沉默了一会儿,蒋介石转移话题问道:“布雷先生身体如何,失眠症见轻了吗?”陈布雷老实回答:“不见轻,每况愈下。”蒋介石接着说:“你该休息了。"</p><p class="ql-block">陈布雷当然明白其中的弦外之音,眼看自己耗费毕生精力服务的党国就要灭亡,而领袖全然听不进劝谏,他感到无比绝望,在大厦将倾之际,他选择以死来劝谏蒋介石。</p><p class="ql-block">1948年11月12日夜晚,“御用文人”陈布雷自戕,终年59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47年2月,陈布雷与即将离开南京的周恩来交谈,周恩来又重提了对陈布雷的忠告:“我们对布雷先生的道德文章,均所钦佩,希望你这支好笔不可专为一人所用。"</p> <p class="ql-block">陈布雷墓地上这块介绍其生平的牌子,是2008年竖立的,可以说是代表了官方对陈布雷先生的评价,介绍牌用中英文十分简要地介绍了陈布雷先生的生平。全文如下:</p><p class="ql-block">陈布雷(1890一一1948),名训恩,字彦及,号布雷,浙江慈溪人。1911年毕业于浙江高等学堂,1912年加入同盟会,曾为上海《天铎报》、《商报》、《时事新闻》等主笔。1927年加入国民党,历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教育部次长、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副秘书长、总统府国策顾问、代理中央政治委员会秘书长等职。1948年11月辞世,后葬于九溪徐村。2005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中央委托中共浙江省委为陈布雷颁发这一纪念章(由家属代领)。2008年,杭州市政府在杭州综合保护工程九溪一一杨梅岭整治重点项目中,对陈布雷墓进行原址修缮。</p><p class="ql-block">从这一简要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陈布雷先生是得到中共中央肯定的一个历史人物,获得了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章的殊荣,对陈布雷先生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作了正面的评价。从1927年到1936年,陈布雷在反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方面与舆论界进行了大量的联络工作,通过舆论来警告日本帝国主义,这对于激发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热情有一定的意义。抗日战争期间,他为蒋介石起草了大量文稿,其中一些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就这点来说,陈布雷是为抗战做出贡献的。陈布雷在从政时谨慎小心,廉洁奉公,恪守自己的行事准则,并且痛恨国民党官员的腐败现象。这些良好的政治操守连周恩来都表示赞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