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20号,妹妹陪我游览昆明市黑龙潭公园。仅有半天时间,还是没能游览黑龙潭的全部。</p> <p class="ql-block">黑龙潭,</p><p class="ql-block"> 位于昆明市北郊龙泉山五老峰脚下,云南农业大学旁。黑龙潭内龙泉山,山脚下有两潭池水,一清一浊,面积共600平方米,相互连通但浊不变清,清不变浊,为一奇观。黑龙潭有“滇中第一古祠”之称。同时它还以唐梅、宋柏、元杉、明茶四绝(栽种于唐朝,宋朝,元朝和明朝的古树)而闻名,更有梅树林数亩,冬季赏梅的市民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千岁梅花千尺潭</p><p class="ql-block">春风先到彩云南</p> <p class="ql-block">烈士陵园</p><p class="ql-block">龙泉山东山嘴半坡上,松柏丛中,为王德三、吴澄、马登云三烈士墓,建于1984年。是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园座北向南,建有休息亭。墓地两侧安装石栏,四周广植松柏。三烈士墓后是王复生、张舫烈士的墓地。</p> <p class="ql-block">太极亭</p> <p class="ql-block">黑龙潭是有名的道教胜地,分为上下两观,从汉代的黑水祠演变而来。上观始建于唐宋时期,始称龙泉观,下观始建于明代,俗称黑水宫。《汉书·地理志》记载,益州郡滇池县西北有黑水祠。清代云贵总督阮元考证云:“滇池县有黑水祠,盖此地也,或者唐梅宋柏之间为故址,龙神庙乃下迁者”。也就是说汉代的黑水祠就是现在的黑龙潭道观,它是云南第一处名胜古迹。因为传说云南龙王黑龙的龙宫就在此,这里的潭水又终年不会枯竭,故后称“黑龙潭”。唐宋以来,昆明地区的老百姓就到黑龙潭祭祀求雨。明初,黔国公沐氏在此大兴土木,将龙神祠改名为黑龙宫,整个龙泉观初具规模。此后,明清两代,云南督抚多次对龙泉观进行修葺,规制不断完善。民国年间,这里称龙泉公园。</p> <p class="ql-block">石桥水池</p><p class="ql-block"> 黑龙潭有深浅两个池,碧泉若镜,两池,间有一石桥。围池石栏建于明景泰四年(1454年)。深池即黑龙潭,又名清水潭,呈圆形,四周砌石堤,面积600平方米,水最深15米,清澈的泉水由潭底涌出;浅池位于深潭的东北面,泉水水色微黄,称浑水潭,面积2600平方米,水深0.5米。清浑两泉仅相隔数步,水色迥异,一清一浑,似道家阴阳各半的"太极图"。两泉水面相接,两泉的鱼却互不越潭,形成"两水相交,鱼不往来"的异景奇观。</p> <p class="ql-block">黑龙宫:紧靠龙潭边的古建筑群即"黑龙宫",俗称为下观,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明景泰四年(1454年)世袭黔国公沐氏,重修黑龙宫。黑龙宫三进四院,绿树森森,古朴幽雅,正殿供龙王,配殿供水族等塑像。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塑像全毁。龙宫正殿墙上镶有清康熙年间云贵总督范承勋游黑龙潭题咏碑记。2000年11月3日黑龙潭清水池有大量金线鱼游出,昆明新闻媒体作了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黑龙宫已恢复为古迹游览区。上观又称龙泉观。龙泉观山门拱门牌坊,上书"紫极玄都"。黑龙潭上观分为雷神殿、北极殿、玉皇殿、三清殿和长春真人、通妙真人祠等5进 13所大小院落,整个建筑群顺山势由南向北层层升高。第一层紫极玄都山门,第二层雷神殿,第三层北极殿(现为祖师殿,侧面为斗姆阁),第四层玉皇殿,第五层三清殿,重重殿宇有配殿和厢房。天师殿、三丰殿、长春真人祠、通妙真人祠、休偃、庖房宇,均南北排列。 </p> <p class="ql-block">珍珠泉</p> <p class="ql-block">龙泉观鱼</p> <p class="ql-block">雷神殿前通道两侧,有两株植于元代的孔雀杉,东面一株尤为繁茂,树高26米,胸径1米,西面一株于1979年遭雷击后已枯萎,现仅存约 10米的树身及新发的枝干。甬道两侧近"紫极玄都"牌坊的两株是奇异的扭柏树,一株左扭,一株右扭,俗称"左扭柏和右扭柏",两株柏树胸径均在1米以上,右侧一株于1984年被雪压倒折断,仅剩6米高的枯树桩。碑亭东面,有一梅园,俗称东花园。白梅、红梅、绿梅及腊梅等多个品种,梅树老态龙钟,枝干横蜷,都是百年的古梅,冬末春初幽香一园。</p> <p class="ql-block">红枫林区</p><p class="ql-block">1997年为迎接"香港回归",黑龙潭风景名胜区营造了"迎香港回归纪念林"。林区占地2公顷,共种植红枫树2000余株,立了石刻纪念碑。每逢深秋,半山红叶随风摇曳,满山映红。杜鹃谷紧连果梅区,位于"龙泉探梅"北面的山谷中,占地8公顷,种植杜鹃10万多株,清明前后,满山满沟杜鹃争奇斗艳,呈现花海景观。龙泉山有环山游路至定风塔,塔高13米,为七层八角密檐实心塔。定风塔又名文笔塔。定风塔始建于明代,清咸丰二年(1852年)重修过。七级塔身白云石垒砌,雕凿精细,造型端庄,塔上刻道教四方神名,还刻有《重修五老山定风塔记》及道教《玉皇心印妙经》等。按重修碑文载,重修是为使龙泉观道院更加壮观,"培风脉于名山"意为龙泉观的风水塔。1993年重修定风塔。薛尔望跟屈原一样,对国家特别忠诚,最后跳河殉国,坟墓就在黑龙潭公园里。历史上记载:清顺治十五年,吴三桂率兵穷追明永历帝朱由榔,兵逼昆明,永历帝弃城逃往缅甸。薛尔望叹息道:连君王都不能背城一战,为社稷而死,却逃到缅甸去苟且偷生,真是太丢人了。于是,他就带着妻子杨氏,儿子之翰,儿媳孟氏,女儿梦云、静云,婢兰馨来到昆明北郊龙泉观(今黑龙潭公园),置酒席于亭上宴饮。薛尔望慷慨赋诗(其诗失传),又在壁上题字:愿为殉节之鬼,不愿为苟全之人。随后,全家人包括所养的猫狗一起跳入黑龙潭殉节。传说,数日后尸体浮出水面,人人面色如生。龙泉观的道士十分惊异,就把他们打捞出来合葬于黑龙潭畔。墓冢尚存,并已被修容一新,列为昆明市文物保护单位。对于薛尔望的忠义之举,就连灭亡明朝的清朝统治者也十分敬重。清康熙五十九年,昆明知县朱若功上表朝廷,请求祭祀薛尔望,获准。清道光二十六年,赐进士出身的翰林院编修、钦命提督云南全省学政吴存义撰写了“明忠义薛尔望先生墓表”,对薛尔望给于了极高的评价。后来历代的清朝官员都不断有人题诗作对,歌颂薛尔望的忠义之举。如康熙年间云南按察使许宏勋题联“寒潭千载雪,玉骨一堆香”;清末状元袁澍圃题联“扶一代纲常秀才真以天下任,奉千秋俎豆伊人宛在水中央”;还有“古柏奇花芬芳满院迷蝴蝶,寒潭高冢节烈千秋啼杜鹃”等等。诗人薛刚《祭薛尔望先生文》道:“名山风脉,赖人文之锁翠;龙潭波荡,漾久恒之精神。拜先生之墓穴,看高阁之起云,望定风之神塔,感正气之长存。”表达了最深切的敬意和哀思</p> <p class="ql-block">龙泉观</p> <p class="ql-block">清代对联</p><p class="ql-block">清代满族诗人硕庆曾写过这样一副对联:“两树梅花一潭水,四时烟雨半山云。”短短的十四个字就准确地概括了黑龙潭的主要景观及自然景色。有红、白、绿梅等近90个品种6000余株,构成一道新的风景,命名为“龙泉探梅”,是昆明新的十六景之一。黑龙潭梅园占地427亩,是中国最大的梅园之一。</p> <p class="ql-block">墙里梅花待展区,今天还没有开展。</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黑龙潭“三异木”就在祖师殿前。枝干横曲的唐梅,相传为唐南诏时道安和尚手植,为一卧一立两株。所以硕庆才写下了“两树梅花一潭水”。可惜它们都已相继枯死了,别看它已老态龙钟,每逢春节前夕数它开花最早,粉红色的重瓣花朵,清香袭人。阮元曾写过两首赞唐梅的诗:千岁梅花千尺潭,春风先到彩云南。香吹蒙凤龟兹笛,影伴天龙石佛龛。玉斧曾遭图外划,骊珠常向水中探。只嗟李杜无题句,不与逋仙季迪谈。铁石心肠宋开府,玉冰魂魄古梅花。边功自坏鲜于手,仙树遂归南诏家。今日太平多雨露,当年万里隔烟霞。老龙如见三沧海,试与香林较岁华。这两首诗镌刻在本观碑馆之中的石碑上。作者以唐梅历经的岁月沧桑,回顾云南历史,充满了对祖国边疆神奇土地的热爱之情。唐梅近旁便是宋柏,高28米,直插云表,枝叶茂密,古根盘结,是观中现存最雄伟挺拔的古木,距今已有八九百年的历史了。袁嘉谷曾赋《宋柏行》诗云:“风霜饱阅八百载,柏身老矣色不改。问柏何缘老不改,中坚持有性根在。”此诗既赞美宋柏饱经风霜仍生机盎然,又表达了作者高远的志向,抒情哲理融为一体,具有深刻的涵意。明代种植的茶花树亦在院内。冬末初春,其它茶花尚含苞待放,它已花红似火,艳如桃花。品种名为早桃红。“云南山茶甲天下”。确实,滇中花木,山茶首屈一指,位列云南八大名花之首,又是昆明市的市花。明代诗人担当曾写这样一首赞美山茶的诗:“冷艳争春喜烂然,山茶按谱甲于滇。树头万朵齐吞火,残雪烧红半个天。”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美丽的山茶冒霜雪而吐艳,寄浓情于清冷,灿如朝霞富有生气,是其他树木不能与之媲美的。</p> <p class="ql-block">初开的梅花,色彩艳丽</p> <p class="ql-block">《早梅诗》:</p><p class="ql-block">东风破早梅 ,向暖一枝开 ;</p><p class="ql-block">冰雪无人见,春从天上来 。</p><p class="ql-block">《早梅诗》是明朝兰茂创作的诗。</p> <p class="ql-block">昆明冬樱花</p> <p class="ql-block">聚景苑</p> <p class="ql-block">大大的“梅”字,用白色鹅卵石拼成的。</p> <p class="ql-block">幼时苏铁</p> <p class="ql-block">站在高处俯瞰林间风景,妹妹抓拍了几张我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我在拍摄自然风光,妹妹在拍摄我的背影。</p> <p class="ql-block">这位老先生在林间弹吉他,旁边还有一位小美女静坐石上倾听。</p> <p class="ql-block">匆匆忙忙,走马观花,结束了黑龙潭的游览,我们姐妹俩又赶往金殿景区。</p> <p class="ql-block">照片拍摄于2024年12月20号</p><p class="ql-block">文字完成于2024年12月28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