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在扎东的反回窜斗争 在扎东的艰难岁月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参加西藏平叛作战扎东(仲巴)形势图</p> 嚣张的叛匪 <p class="ql-block">西藏叛乱分子在美国的直接指挥和援助下,盘踞在尼泊尔北部的木斯塘地区,组建了四水六岗卫教军,从1960年起经常窜扰边境地区。1964年经中央军委批准,西藏军区在扎东组建了中共特委和军事指挥部,加强反回窜斗争。</p> <p class="ql-block">在西藏军区的指挥下,我们成立了326工作队。除了我处的同志,还有格尔木处的十几位同志。我们在扎东小庙附近的帐篷里住。三科的同志分布在扎东以西的帕羊和南边的昆木加。远在定日长所还有一个固定执勤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昆木加草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仲巴的五彩沙漠</p> <p class="ql-block">自卫反击战后,我于63年到林芝烧炭3个月。64年参加419工作队在林芝进行战略侦察。在林芝期间正值西藏工委开会,张国华司令员抽空还到我们的工作间看望了我们。</p> <p class="ql-block">远在1960年9月,达赖集团在尼泊尔木斯塘重新组建了“四水六岗卫教军”,在中国边境进行了长达十年之久的军事袭扰活动。这些西藏叛匪的骨干份子,是由美国中央情报局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分批训练的。美国中央情报局还为达赖集团提供资金和武器;在尼泊尔修建专用飞机场,派出一架运输机和两架直升飞机专门给叛乱武装空投武器装备、粮食和衣被等物资。美国中央情报局训练叛乱分子、武装叛乱分子、指挥叛乱分子,在日喀则地区肆无忌惮的打伏击,枪杀我方军政人员。制造了一起起血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尼泊尔木斯塘卫教军藏身的洞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尼泊尔木斯塘卫教军藏身的洞穴</p> <p class="ql-block">扎东是雅鲁藏布江(马泉河)源头地区,沙化严重。有大面积的荒漠地。由于沙丘遍布,便于隐藏打埋伏,叛乱分子很嚣张。这里离叛匪木斯塘总部很近,叛乱分子经常在这里活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沙化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雅鲁藏布江源头杰马央宗冰川</p> <p class="ql-block">为此,从64年初,我们在扎东,长所等地进行了多年的抵近侦察,严密监视叛匪的回窜活动。部队还在定日活捉了叛匪的报务人员,缴获了美国造的R2B发报机和其他通讯器材。凡此种种,有效的遏制了叛匪的破坏活动。直至1974年通过尼泊尔政府将“四水六岗卫教军”解除了武装。</p> 326工作队 <p class="ql-block">第一次到扎东,从警卫排老兵那里知道了11师33团团长的故事。田启元,西藏军区原副司令员,1921年12月出生于陕西安塞,1934年1月参加革命,先后参加了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游击斗争、东征和西征。保卫延安时是游击队队长。1962年参与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时任11师33团团长。田团长打起仗来不怕苦不怕死,战士们亲切的称他为田二杆子。是一个李云龙式的传奇英雄。在延安时就是团职。后来又从列兵干起。1964年我们第一次去扎东,就是配合他们团执行扎东地区反回窜斗争任务。在扎东时郑祥惠队长经常通报情况给他。他们非常艰苦,扎东夜里常在零下二十几度。田团长和战士们一样蹲在坑里设伏,身上仅一件皮大衣而已。有一次田二杆子和战士们趴在雪山上埋伏,几天几夜一把炒面一把雪,最后伏击成功。从此叛匪再也不敢大规模回窜,中央军委发电嘉奖,称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军威。</p> <p class="ql-block">扎东地区海拔大都在4500-5000米,而且常年大风,让人在大风之下,极易患感冒。在这里有风就是风吹小石头跑,打在脸上有疼痛感。</p> <p class="ql-block">在青藏高原由于山高缺氧,平时静坐在那里稍一动就有如同跑60米的感觉。尤其是晚上脱棉衣时那感觉,心脏要几分钟才能恢复平静。在扎东,住帐篷,非常冷,滴水成冰。晚上要戴棉帽子睡。手碰在铁丝上有被冻住的感觉。因此我们早上是不洗脸的。做饭的地方要挖洞在地下,用被子盖的严严的,不然就要吃沙子了。那地方只有一眼泉水,泉水流量小,要一勺一勺的舀,一桶水要几分钟的时间。但更困难的是担水。担两个半桶水,走几步就大口大口的喘气,100米的距离要休息3次。 </p> <p class="ql-block">当然,在4500米地区生活是非常艰苦的。吃的菜是从拉萨带的我们种的白萝卜和圆白菜,副食供应很少,偶而打些猎像黄羊野兔之类的。一次炊事班做了一罗锅野兔肉,我下班晚了,光剩下野兔头,那也是一顿美餐。我们的司务长很会过日子,一个马鹿头让我们吃一个礼拜。偶而还可吃到天鹅蛋,比鹅蛋大多了,足有三两重。 </p> <p class="ql-block">我们还在那里挖坑取水洗衣服,种菜。在夏季这里可以种一些小青菜如菠菜之类的。那时仲巴县政府驻在扎东,县委和县政府的同志看了我们的菜地很受启发。当时的仲巴县草原沙漠化已经很严重,结果是沙进人退,仲巴县此后搬了好几次家。扎东的地下水是碱水,水位浅挖坑就见水。洗衣服非常好。</p> <p class="ql-block">那时候在扎东看电影是最有趣的事。我们有16毫米胶片电影放映机,电影只有一两部,在当地部队之间轮换放映。像地雷战、地道战,后来还有三打白骨精、红灯记等,有时几乎天天晚上放,天天看同一部。。那时在西藏,在兵站,在驻地是谁有电影谁放,内容是千篇一律,但大家还是乐此不彼,大家因酷爱电影而不感觉厌烦。经常沉浸其中。因为我们用电是自己的发电机,下班后黑呼呼的,晚上只有躺在单帐篷里侃大山。天南海北无所不包。有的说那一天在岗巴洗温泉的故事;有的说那一次出差,面粉里流进了煤油,为了节约,大家还是咬着牙把那袋面吃完了。还有的说吃过柴油炸的油条。这些都无从考证了。有一年我在山南的桑日兵站吃的面条发苦,以为是味精放多了,一问才知道这是存放十几年的面粉。</p> <p class="ql-block">64年第一次去扎东,车过了萨嘎就是一级防备,战友王金铃在车顶瞭望,枪就在身旁。是机枪还是冲锋枪记不清了。从林芝到扎东 1200公里,走了几天的时间,他的脸就掉了几层皮。</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去扎东是65年,我们住部队的营房,条件好多了。</p> <p class="ql-block">68年去长所,也是为了执行反回窜斗争任务。和工作站的战友们共同生活了几个月。</p> <p class="ql-block">我非常怀念在西藏的日子,怀念在那里共同战斗的战友们。</p> <p class="ql-block">“四水六岗卫教军”灭亡了,这是历史的必然。然而战斗之后的回忆是非常美好的。</p> <p class="ql-block">仲巴县是牧区,野生动物非常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藏北草原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高原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盘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藏羚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西藏野驴时速可达120公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喜玛拉雅棕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雪豹的尾巴原来这么壮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野牦牛体重600公斤</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西藏马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