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嘉兴|走进秘境,走近张抗抗(上)

明蜜

<p class="ql-block">我冒着寒冷,汽车转高铁,高铁转地铁,奔波两百多公里到杭州,为了在弥陀寺公园参加张抗抗的新书分享活动。</p><p class="ql-block">从武林门地铁站出来,沿着车水马龙的体育场路步行一华里左右,再穿过一条不起眼的叫弥陀寺路的小巷就到达了公园。</p> <p class="ql-block">(张抗抗: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八、九届副主席,全国政协第十、十一、十二届委员,中国文字著作权保护协会副会长,2009年受聘担任国务院参事。)</p> <p class="ql-block">NO1.走进秘境</p><p class="ql-block">远路赶早市,活动还要两个小时后举行,我不失时机游览起来。</p><p class="ql-block">徜徉于冬至过后的弥陀寺,红叶黄叶紫叶褐叶与常青树的绿叶织成五彩斑斓的画卷,假山、石墩、花坛、水池显得格外雅致,念佛堂、藏经楼、非遗馆像一位位沧桑老人默默伫立,仿佛瞬间隔绝了公园外繁华都市的喧嚣,鸟鸣声声更平添了几分幽静。这不禁让我脱口而出“深山藏古寺”的诗句,随即又自我纠正为“大隐隐于市”,因为这是隐藏在杭州闹市中连很多杭州本地人都“不识”的秘境。</p><p class="ql-block">走过大佛殿,迎面撞上“石经阁”,阁前的一方碑上写着“弥陀寺石刻”,阁里的摩崖石刻气势不凡。又惊又喜的我站在石刻前久久欣赏着这两千多字的《佛说阿弥陀经》,石刻上每个字大约都是15厘米见方。据记载,这石刻从清光绪四年(1878年)开工,光绪七年(1881)竣工,花费能工巧匠的整整四年时间,才完成了这墙弥足珍贵的镇寺之宝, “字大几寸,铁画银钩,遒劲圆润,深及八分”,见证了古人的毅力与智慧。如今,这石刻成了杭州市留存的面积最大、最完整的摩崖石刻,也是中国石刻艺术的重要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摩崖石刻后面有一座小山,称为弥陀山,可谓名副其实的小山。走近山脚,我看见一位老人对着山上合掌膜拜,念念有词。我定睛端详小山,林中隐隐约约有一尊佛。如果不是草木凋零时节,是很难看见枝叶间佛像真容的,我庆幸来对了时间。山不在高,有佛则灵。我不禁模仿那位老人,虔诚合掌,祝福你我。</p> <p class="ql-block">(明朝第一才子张岱笔下的娃娃宕)</p> <p class="ql-block">(张抗抗300万字的十卷本文集)</p> <p class="ql-block">弥陀山脚下有一汪池水,池壁上刻有 “哇哇宕”。 明末第一才子张岱的《西湖梦寻》中记载,言其峭壁横空,空谷相传,如小儿啼焉,故名。历经数百年沧桑,池水还在,崖壁还在,回音远去,物是人非。突然想起杨慎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p> <p class="ql-block">边逛边赏,感慨万千,意犹未尽。从非遗馆出来,不知不觉过了一个半小时。正在游与不游举棋不定之时,突然看见“法雨庵”里的明远书院,书院前赫然摆放着张抗抗新书分享活动的海报。我兴致勃勃走进别具一格的书院,里面摆放着张抗抗新出的《北极光》《赤彤丹朱》《作女》《情爱画廊》《隐形伴侣》《把灯光调亮》《仰望星空》《牡丹的拒绝》《乌镇的倒影》《何以解忧》等10部文集,每一本都有张抗抗的亲笔签名。原来明远书院晓风书屋是隶属关系,是张抗抗新书分享会的承办方之一。我饶有兴趣地绕场一周,感受浓浓的书香,向服务员询问了几个问题后,就匆匆到弥陀寺念经堂占有利位置,以便面对面聆听张抗抗。</p> <p class="ql-block">NO2.聆听张抗抗</p><p class="ql-block">念经堂门前,工作人员笑脸相迎慕名而来的张抗抗粉丝们;门前的桌子上,整整齐齐排列着张抗抗的《何以解忧》等十卷本《张抗抗文集》吸引着粉丝们目光。</p><p class="ql-block">会场内,捷足先登的粉丝们济济一堂,有的拿着破旧不堪的五十年前的《北极光》,有的拿着张抗抗的老照片,更夸张的是有的背着一大袋张抗抗的所有文集,准备给久居北方难得回杭的张抗抗一个个惊喜。</p><p class="ql-block">分享活动到点了,翘首盼望的粉丝们不见张抗抗的身影,大家耐心等待;过了十分钟,张抗抗的身影依然没有出现,大家还是继续耐心等待。</p><p class="ql-block">终于,脸上洋溢着春光般微笑的张抗抗款款走上台来,边走边自我介绍,顿时整个会场发出热烈的掌声。我是第一次遇见女神,我被她比实际年龄少二十来岁的样貌气质所震撼,永葆青春、高贵典雅、美丽大方、贤淑端庄、温柔干练、眉目如画等词语一个个在脑海里浮现。</p><p class="ql-block">张抗抗一落座就向大家说明迟到的原因是,在弥陀寺门口到会场的路上,被宁波等地赶来的读者截住,因为他们要急着赶路,请求签名留念后就要赶车,只能一一满足他们。言语中透露出迟到的歉疚。</p><p class="ql-block">分享会在著名诗人和作家李郁葱主持下拉开帷幕,李郁葱介绍了张抗抗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八、九届副主席,中国文字著作权保护协会副会长,2009年受聘担任国务院参事等一大串长长的头衔。其实,在座的都是张抗抗的粉丝,这些头衔不用介绍也基本知道的。李郁葱边发表读张抗抗作品的感受,边亲切回忆与张抗抗的交往故事,左一个抗抗姐,右一个抗抗姐,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也拉近了全体粉丝与抗抗姐的距离。。</p> <p class="ql-block">张抗抗结合自身十九岁时离开杭州去北大荒农场上山下乡,在艰苦岁月如饥似渴阅读,孜孜不倦笔耕。</p><p class="ql-block">年逾古稀的张抗抗十分健谈,不时飙几句带北方口音的“杭州话”。她说人生中第一笔稿费是小学五年级在上海《少年文艺》上发表了一篇作文,拿到的10元钱稿费,当时是一笔巨款。从这篇处女作算起,张抗抗在文学之路上已经持之以恒了六十来年。</p><p class="ql-block">张抗抗以自身六十来年的文学探索,为全场粉丝们分享她的阅读与写作、人生故事和心灵之旅。</p><p class="ql-block">提起阅读,张抗抗很感谢父母,“鲁迅先生的作品我当时看不懂。我爸妈就说,看不懂就不要看,等你长大一点再看。父母的态度特别宽容。”她由此想对今天为如何辅导孩子读书而苦恼的许多家长说:阅读最好不要超越孩子的年龄段,不要追求“跨越式发展”。</p><p class="ql-block">张抗抗经历过阅读的“饥荒年代”,“当时有什么书就看什么书,互相传阅。有一本书传着传着就散架了,有一个爱书的人用粗大的针线连起来,就变成了一本线装书。后来我每次探亲假,回到杭州都要‘阅读大补’,拼命地看各种书”,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p><p class="ql-block">从过去的无书可读到如今的无从选择,张抗抗认为,手机已经成为“全民阅读”不可或缺的部分, “宁可碎片化,也不要碎屑化”,对手机上超量的信息可以作出有效的选择,筛除、屏蔽那些低劣、娱乐化的信息,把充满智慧与思考的信息留存下来。</p><p class="ql-block">虽然年逾古稀,张抗抗不仅阅读不止,而且与时俱进。她说已经读了今年诺贝尔文学得主、韩国作家《素食者》等三部作品,准备继续研读《把晚餐放进抽屉》等,当场和大家分享了读韩江作品的很多感受,分析了韩江作品的特点。</p><p class="ql-block">张抗抗说她是一个追光者,“为了寻光,我用文字把雾霾拨散;为了迎光,我用语言把黑暗撕开”,“我梦想变成一只萤火虫,让我书中的每一个字,能在暗夜里发光,孤光自照”。</p><p class="ql-block">张抗抗说“选择了文学,灵魂就有了伴侣”,“写作的尊严是独立思考精神、批判性的思维、个性化的表达。”既为心灵写作,也为生活和历史的进程写作。张抗抗至今已经出版800多万字的作品,她还说手头正在创作一部100万字的长篇小说,希望超越自己。听得我一愣一愣,膜拜顶礼。 </p><p class="ql-block">也许是为了弥补迟到十几分钟的缺憾,也许是为了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粉丝们尽量多的面对面分享,张抗抗不顾主持人多次提醒,依然娓娓道来,一拖再拖,几乎超了个把小时。我回永康的高铁篇只能退票再买,能够和偶像多呆个把小时,退票所扣除的手续费又算得了什么呢?迟一点回永康又算得了什么呢?(未完待续,敬请期待)</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吕嘉兴简介:全国优秀教师,正高级教师,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获全国优质课二等奖,全国校园文学十佳指导教师、连续两届市政协委员,市拔尖人才。著、主编和参编正式出版公开发行的《高考满分作文》等书85本,二十多篇高考下水作文发表于贾平凹主编的《美文》杂志等。《作文升格策略》等十几项课题成果荣获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等大大小小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