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冬至过了五天,也是头九第五天,一九二九伸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正是北方冬季冷的要命的节气。也是村里最欢乐的时节,杀年猪,抱猪腿,喝小酒,杀羊宰鸡打兔子,虽然准备过年有点早,但是人们陆陆续续开始储存了,这是前辈留下的习惯。</p><p class="ql-block"> 山根下的小村庄,在炊烟袅袅升起之时,灰兰色的天际与黑越越的山画了一道清淅的天际线,公鸡的鸣叫此起彼伏,象似跳跃的音符拉开一天的序暮。</p><p class="ql-block"> 这次回来的任务是杀鸡,我和岳父早早起来,东房先烧上一锅热水,西房做饭,煮一锅玉米面糊糊,热上几个白面馍馍,切一块咸菜,滴几点菜仔油与香油,拌少许老干妈,又煮了三颗大鹅蛋,拔了几棵盆子里栽的葱。我觉的,在村里,环境杂乱无章,可是食物清清淡淡且干净,在市里,住的干干净净,却食物化学成分太多。</p><p class="ql-block"> 太阳爬上了山头,天,深蓝,深蓝的,偶尔游荡的几朵白云,紧贴山尖,与山尖上的白雪融为一体。我准备一盆水,搲了几勺盐,搅了搅。又把刀在瓮砚上磨了磨,一切准备就绪。</p><p class="ql-block"> 都是大公鸡,腿粗壮的跟铁锹把一样,太有劲了,初试没敢下刀,让它跑了。忽然想起人间的轮回,佛家的因果,于是我一本正经念道:“阿弥陀佛,鸡,鸡你别怪,你是阳间一道菜,谢谢你来人间献美味,其实我也很无奈!”这是我爷爷教我的杀鸡咒语。</p><p class="ql-block"> 老丈人听到我的念词,哈哈大笑并气愤地说:“拿刀来,我杀”</p><p class="ql-block"> 我从主角变成了配角,杀死第一只鸡,我提着回房拔毛去了。</p><p class="ql-block"> 上午完成了五只鸡的任务,拔毛,取内脏都是我的活,一直没歇息,累的腰酸背疼。忽听东院有猪叫声,老丈人和我说,“那是一头四百多斤的猪,养了有一年半,又没喂饲料,肉肯定香。”</p><p class="ql-block"> “咱也割上一刀吧!”</p><p class="ql-block"> 老丈人匆匆忙忙出去了。</p><p class="ql-block"> 村里就是这个样子,东院杀的猪肯定不全卖,邻居们分上点,剩下的留给住在市里的孩孑们,就象老丈人的鸡一样,那只给谁早有了主。</p><p class="ql-block"> 、 炖鸡也是我任务,可惜没有香菇,调料只有花椒,和葱盐,连姜蒜家里也没有,无所谓了。每只鸡满肚黄油,肉色紫红,肯定香。食材好,无论怎炖你也会是大厨。</p><p class="ql-block"> 任务完成,剩下就是呱哒家长理短,炕上卧了三只猫咪和一只女婿,老丈人叼了一支烟坐在椅子上团目养神,岳母坐在小板凳上在灶台前看火,家里溢满了鸡肉的香味。</p><p class="ql-block"> 七十五岁的岳母叨叨着:“我小时侯,姥姥家的一囗猪杀了十四斤,如今一只鸡就杀十多斤。“今年玉米掉价了,明年我再多捉几只鸡。”“咱家的狗像似病了,不吃食了!买点啥药呀!”她老人家准是自言自浯,语无伦次。</p><p class="ql-block"> “是哪只?不行杀了吃肉!”我说。</p><p class="ql-block"> “唉!啥都吃!狗是家里的一口人,有的鸡肉吃,还要吃狗肉!”生气的语气,幽怨的态度。</p><p class="ql-block"> 老丈人坐在哪儿傻笑。</p><p class="ql-block"> 我是暗自好笑,女婿上门,鸡犬不宁。杀完鸡还杀狗,似乎是天理不容。</p><p class="ql-block"> 岳母她又讲起她姥姥养的那头猪,这己经是第四次了。先是用板撅往死刨,没刨死,又用绳子拴住脖子在地窖里吊了半天,还是没死,这故事告诉女婿一个重要道理,猪,吊不死的!</p><p class="ql-block"> 呱哒,呱哒!说起我的太姥姥和她是邻居,小时侯常在我太姥姥家玩,又说起我的老爷和她的公公是一个字辈的兄弟,太危险了,差一点我和我女人成了近亲结婚。</p><p class="ql-block"> 几个小时过去了,鸡肉熟了,清澈的肉汤上面是黄闪闪的油,吃上一块,香,人间美味,倒上一杯村里人自配的小酒玉米黄,切一块塞北的唯一风味黄糕,美哉,美哉!。</p><p class="ql-block"> 神秘的西下房,门一直锁着,里面不知什么时候放了两口棺材,我作为女婿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准备的!让我想起春天舅舅给儿子娶媳妇,在儿子念高中时就准备了一坛酒,一直到儿子研究生毕业,回来成婚时才拿出来,这大概就是五干年文化传承下普通的中国式父母,杀的鸡,杀的猪都等着孩们回来拿,这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小事彰显他们的温柔和善良,就连死后的事也要准备。他们的善良,善良的让人心酸。</p><p class="ql-block"> 玉米降价,两位老人准备多留点玉米,一个准备多捉几只鸡,一个准备买几只羊羔。这是他们明年的计划,也是他们美好的向往。这普普通通的想法是暮年崇高无私的胸怀。有着晚霞的绚丽和灿烂。</p><p class="ql-block"> 想想自己,标标准准的农民,随着大潮涌入城市,是不是还的回来?……活的糊涂!人总是有着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疑惑,没有柳岸花明又一村的感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