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之紧急军令

老谷

1962之紧急军令 <p class="ql-block">  1962年国庆节前夕,部里从上海抽调4人,北京抽调8人组成一个总参工作队,由指导局李万处长带领立即奔赴西藏前线,迎战印度军队的挑战,並给予坚决反击,並要求10月1日从北京出发,10月5日必須到达拉萨,命令必須严格执行,通知兰州军区和西藏军区要做好必要的交通和换装安排。 </p> <p class="ql-block">  10月1日部首长接见了全体队员並做指示。</p> <p class="ql-block">  晚上9点我们按时乘车,这时全队才集中起来,李万处長召集大家在软卧车厢开会,提出行军安全要求,进行各项任务分工,並介绍边界斗争形势和上级要求,以及到达拉萨后的任务。他主要介绍当前边界形势,中央军委决定给印度反动派迎头痛击,决定10号开始,因此我们必須5号赶到(实际上反击战20号开始的)。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当兵就是要打仗,到处青山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要打出国威军威来。</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工作队除李万外,尚有刘惠丰,葛允森,唐金福,李康民,曹雄,潘伯英,耿春波,刘九成,陈平生,王祥,田垦。到达兰州车站后,军区作战处的同志已在站台等我们,第二天要换高原冬装,皮衣,皮帽,棉衣,大头鞋,皮手套。</p> <p class="ql-block">  5号清晨的军用大飞机两架,分乘装备和人员,军区作战部门还送了几大箱频果给我们,表示慰问。首次乘机感到很新奇,升高后云上飞行十分漂亮壮观,但必須吸氧,不能离开。格尔木曾中途降落加油,撘乘了一位首長夫人顺便进藏。不久就降落在当雄机场,高礼弟副处長己带领人、车在机场等候。乘车后就感不适,冷风刺骨,呼吸困难,脸面变色,胃胀要吐。从当雄到拉萨一路黄土,眼都难睁。</p> <p class="ql-block">  从北京至兰州1784公里,这是我第一次乘这么远的火车;从兰州至当雄1970公里,这是我第一次乘飞机;从当雄至拉萨178公里,这是我第一次坐这么远的汽车。途中沙土飞扬,还有搓板路和水和泥混杂之泥坑路,甚是颠坡。</p> <p class="ql-block">  我们到达拉萨第二天早晨,头疼的历害,坐卧不安,吃不下,睡不香,同志们都讲,這是正常反映,坐飞机刚到拉萨都要经过这一关,那就只能忍耐了。我们这个工作队,人数虽少,但都有独立工作的能力,机务员田垦己先期到达做调查工作,阵平生,王祥负责对外勾通,但到底是赴前线工作还是在拉萨工作,李万处長正在进行商议勾通之中。</p> <p class="ql-block">  李万处長告诉我们,西藏军区早在6月11日就成立了前线指挥部,設在错那县麻麻乡一个背山坡下,由张国华司令员,邓少东,赵文进副司令员组成,还有石伴樵,吕义山,于一星。其所属部队统称为419部队,他们专门負责克节朗河谷和达旺,德让宗,邦迪拉一线的作战,是反击战的重中之重,司令员是柴洪泉,政委是阴法唐。军区工作由陈明义,王其梅,王亢負责。</p> <p class="ql-block">  其实东线反击作战分工很细,日喀則军分区反击逃尼叛匪,山南和林芝军分区負责反击里米金,都登,梅楚卡,更仁一线的入侵印军。昌都军分区建有分前指,司令员为郄晋武,后来与丁指合併,即54军军長丁盛。他们的任务主要是反击鲁西特河谷的入侵印军,直插瓦弄和前门里。</p> <p class="ql-block">  这个指挥部比较独立,丁盛为司令员兼政委,郄晋武为副司会员,副政委钟池,苗丕一,政治部主任蓝亦农,参谋長赵衍祥,丁指还成立了后勤支援和后勒保障机构,确保前线作战部队的弹药武器和粮食供给。</p> <p class="ql-block">  中印边境西段,主要是清除阿克赛钦地区印军入侵的43个军事据点,己成立以南彊军区司令员何家产为首的康西瓦指挥部,专等軍委一声令下。</p> <p class="ql-block">  印度非法占领我国九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那时印度称為东北特区,直属中央政府管辖,后来又改称为阿鲁那查尔邦,首府設在伊特那加尔。印度的野心就是想让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合法化,这是中国人永远不会答应的,谁要是答应了,谁就是历史罪人,会永远被钉在恥辱柱上。1962年印度在此布暑了重兵,卡门边区由山四师驻防,它曾参加过二次世界大战,号称印度王牌师。</p> <p class="ql-block">  1962年10月20日7时30分,克节朗战役打响。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一声令下,我军炮兵群的120毫米迫击炮,各步兵团、步兵营属的82毫米迫击炮、57毫米无后座力炮、75毫米无后座力炮,以及各步兵连属的60毫米迫击炮,共190多门火炮,对克节朗河南岸的印军步兵第7旅及沙则据点实施了15分钟的炮火急袭。印军步兵第7旅指挥所与各营、连指挥所遭到我军炮火重创后,通讯中断,很快上下之间的指挥与联络就基本陷于瘫痪。倾刻间印军便丢盔解甲,四处逃竄,溃不成军,一个旅長被俘,一个旅長被击斃。印度军队是雇佣军制,吃军粮拿军响,养活全家老小。保命是第一位的。枪声一响,马上就窜入森林。至于那个堂堂的旅长达尔维也落荒而走仓惶逃入深山。先是几十人的随从,人越走越少,最后只剩几个人。达尔维回忆说:“我走在最前面,后面是七名同伴。我一走进这片不大的开阔地就发现自己身处一个中国步兵连的队列中,他们将这里选为休息地点。我立刻发现自己被十多把武器的枪口瞄准,听到了一些尖利的吼声。我现在也不确定谁是更加惊讶的那一边,是我自己还是中国兵们。我看了看自己的手表,这时恰是1962年10月22日上午9点22分。我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俘虏。”</p> <p class="ql-block">  在东面西安边区和鲁西特边区主要是山二师的五旅和八十二旅入侵,同样也不堪一击,我山南和林芝军分区部队也很快占领了里米全,都登和梅楚卡,给五旅一部以重创。印军駐瓦弄的部队如鸟兽散,被打散的部队逃到山上,没吃没喝,只好下山来投降。阿萨姆步枪部队二营的人员背負电台逃到山上,呼喊别人救援,无人回应。</p> <p class="ql-block">  战场地势险峻,比高达3000米以上。我军如此势如破竹主要是不怕苦,不怕牺牲,夜间行动,穿插迂迴,深入敌后,切断公路,断绝敌人交通,使敌首尾不能兼顾。例如反击战一开始,我们没有从棒山口,西山口战略要地强攻,而是从侧面偷渡,去切断敌人后路。西面則由克节朗河谷章多进军,下午就占领了下克地,威胁到达旺地区。</p> <p class="ql-block">  反击战取得完全胜利之后,班禅代表自治区举行庆祝大会,欢迎张国华司令员一行从前线归来,我们工作队的全体人员也应邀参加,大会之后举行了宴会,张司令员向每人祝酒:你们了解的情况比我多,谢谢你们了。宴会之后张司令员在軍区二楼小会议室举行电影晚会,招待总参工作队,刘巧儿和借東风一起放。</p> <p class="ql-block">  战后我被调到了拉萨,由于是大战区之间的人事调动,调令是由总参谋长罗瑞卿签署的。</p> <p class="ql-block">  此后的20多年,为执行任务,我跑遍了西藏,纵横数万公里,走过了漫漫长路。曾二进四出青藏路,四进三出川藏路。从西藏的西部札东、长所、亚东直到东南部的察隅、林芝、错那,其中还有时间活动在川西北之西昌、汉源、雅安和名山。西藏地域辽阔,路况较差,为安全起见,车速只有30公里。一次任务光路上就耗时半个月。每当梦回西藏,忆起当年艰苦岁月,战千里冰雪、抗极地高寒、穿刺骨激流、爬过狰狞泥石流……。便想起圣贤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名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中印边境问题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克节朗河 全长12公里,山高谷深,到处是厚密、扭曲的杜鹃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战场地势险峻,比高达3000米以上。可以想见部队战士们在战斗时是多么的艰辛。此图为勒布沟峡谷。河流即为流向不丹的娘江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军在克节朗追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印军第七旅旅长达尔维准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被俘印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1962年10月22日,在克节朗战役中被俘印军官兵通过塔格拉山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军俘获大批印军官兵并缴获榴弹炮等大量武器装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军缴获的印军87.6毫米口径榴弹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军缴获的机枪和步枪</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与老伴合影。毛巾为中央慰问团慰问品。老伴61年参军,在藏戍边9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反击战后中央慰问团赠送的慰问水杯,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