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深耕自己,是生命中必经的一场修行。</p><p class="ql-block"> 有句话说得特别好:风可以轻易把蒲公英吹得四处飞散,却不能将扎了根的小草拔起。参天的大树,不是因为树枝争气,而是因为根部生得扎实。人亦是如此,一个人只有不断深耕,增加自己的分量,才不会被时代的洪流冲击。</p><p class="ql-block"> 在人生漫长旅程中,我怀揣教育梦想,宛若一叶扁舟,在岁月长河中刻画属于自己的成长轨迹。“要想找到水源,与其凿许多井,不如集中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深耕自己,看似简单的四个字,却道尽成功背后的坚持。</p><p class="ql-block"> 一、学历提升,用知识充实自己</p><p class="ql-block"> 人,在通往觉知的路上,必须经过一个蛰伏深耕的过程。深耕,是在为自己的人生造势。2004年,我从丹阳师范大专毕业,选拔分配到句容市实验小学工作,对工作与生活,充满憧憬和向往。当时,小学教师大多是中师或大专文凭,工作的第一年,并没有产生要继续学习、提升学历的意识。但搭班的杨老师认真工作之余,每天捧着书在自学,询问之下,才知道杨老师在自考本科。身边的榜样力量,让我有了提升学历的想法,是啊,社会在进步,大专的文凭还能适应未来的要求吗?可是我刚毕业,教学经验不足,每天的备课、听课、作业都让我应接不暇,我用什么时间来复习呢?两个月后,杨老师的成绩下来了,报了4门全部通过!这让摇摆不定的我瞬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我也要自考本科,用知识充实自己!于是我加入了自考大军,一边工作,一边利用晚上的时间和周末时间,除了工作,挤占一切碎片时间,不分昼夜,背书刷题,终于在2008年顺利取得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的毕业证书。</p><p class="ql-block"> 有人要问,你一个数学老师,为什么要选择“汉语言文学”呢?只能说年少不知事,当时觉得只要学历上有进阶就可以!在2011年评完小学一级教师后,有老师对我说:“小赵,下一步冲中高。”说者无心听着有意,是啊,我是不是也能冲一冲中高呢,于是在2013年本科专业不对口的我萌发了考研究生的想法,那一年我报名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书是只字未读,无奈弃考。2014年,我又一次报名,这次我告诉自己,就是裸考也得去考场见见试卷,为来年积累考场经验。虽然报了名,但书是许久都没有翻。十一放假前,我对自己说:“你要开始看书准备考试啦,不要去想自己能考几分,不要去想能不能考上,只管认真复习!”于是十一假期我制订复习计划,把每一天学习任务安排的满满当当。一个原始学历只有大专学历,还要边工作边看书,学校的事务、家庭的家务、儿子的任务……一连串的“责任”让我应接不暇,但心中萌生的那份“力量”,让我坚持。根据自己多次尝试,发现凌晨学习的效果比晚上好,所以常常晚上10点半入睡,凌晨3点半起床背书。每当脑海里蹦出“这么努力万一考不上”的想法时,我都告诫自己:不要去想结果,只管坚持!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以专业文化课成绩全国第一的成绩顺利进入河南师范大学,进行在职研究生的学习。2017年顺利结业,终于可以在最高学历一栏填上“研究生”。</p><p class="ql-block">二、课堂坚守,用经历磨砺自己</p><p class="ql-block"> 陶渊明东篱采菊,坚守一份自适;李太白醉酒狂歌,坚守一份狂傲;杜子美茅屋疾呼,坚守一份关怀……</p><p class="ql-block"> “学校最美的风景在课堂!”课堂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更是发展学生思维的主阵地。刚毕业分配在实小,学校帮我安排了两位师父:邹慧兰老师和阮祥珍老师,每周一次师徒互听,每月一次135教师展示课,她们都悉心指导、倾囊相授,每次上完课,从教学流程,到课堂语言;从板书设计,到课堂小结;从教学仪表,到评价方式……师父们都手把手指导、示范,帮我筑起教学基本功的坚实基础。</p><p class="ql-block">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2010年9月,崇明建校,我有幸加入崇明大家庭。2012年在句容市信息化教学能手赛课中获一等奖,代表句容参加镇江市级比赛。那是我第一次参加镇江市赛课,虽然没有获得一等奖,但这次赛课让我正视到自己的不足,也让我在心里种下了“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种子。此后的日子里,只要有听课机会,我都调课学习,记录听课感受,回到自己的课堂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正是在这样的磨砺中。后续的比赛中,在自己的恒心和崇明团队的帮助下,我在句容市及镇江市级赛课中陆续取得一些喜人的成绩:2014年句容市新秀杯一等奖;2017年镇江市新秀杯一等奖;2019年江苏省小学数学优秀课一等奖;2022年镇江市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特等奖;2024年江苏省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基本功一等奖。2019年参加江苏省小学数学优秀课比赛抽到的课题是《轴对称图形》,我心里犯难:这节课活动特别多,需要准备的教学具也多,这样的课堂我能驾驭吗?接到课题,我们就立刻到曹校办公室开了碰头会,大家给我鼓劲:“别怕,你的教学风格正适合这样的课堂呢!”“你先自己备课,后天争取能先试着上一次。”“你先自己准备,我们也找找材料,研究一下教材。”……在一次次上课磨课中,教学设计一轮轮修改、推翻、再修改、再调整,课件依次标序,每一次试上都是全新的设计。终于在大家的帮助下,我对课堂中的知识明线和美育暗线渐渐清晰。出发前一天,我没有试上,而是让自己静下心来想一想悟一悟。</p><p class="ql-block"> 蓝天的广阔,是白云的坚守;大地的博大,是绿草的坚守;大海的平静,是海鸥的坚守。奇迹的出现,是坚持的坚守。而在这样的磨砺中,悟出的不仅是教学的技艺,更悟出成长的源泉!</p><p class="ql-block"> 三、丰盈内心,用素养提升自己</p><p class="ql-block"> 教育是“以文化人”的事业,更是“以人育人”的事业。文化的力量是思想的力量,是精神与信仰、理想与信念的力量;文化的力量是经典的力量,有了文化力量的支撑与涵养,一个人才有可能在获取文化力量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做一个“传递思想”和“成就梦想”的“教育”人,要从自我开始,不断攀登教育的高峰,并在人生的道路上追寻梦想、实现梦想。</p><p class="ql-block"> 在2017年镇江市新秀杯比赛结束后,镇江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王老师开玩笑地对我说:“你后面还参加比赛吗?是不是打算冲基本功?”一句无意的玩笑话,让我有了对“基本功”比赛的憧憬。提到“基本功”,小数人脑海里首先蹦出的词条可能是“魔鬼训练”,基本功有七个项目: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课堂展示、即兴演讲、粉笔字、学科考试、理论考试。于是,我对照着这七项,从2018年开启了对标找差,决心突破,从最弱的短板开始补起。</p><p class="ql-block"> “如果没有天赋,那就一直重复。”在朋友圈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一瞬间共情了。五年,不长,也不短!2023年11月,我报名参赛句容市基本功选拔,虽是第一次参加基本功比赛,但内心坚定而踏实,两天比赛下来,还没有来及细细反思就收到通知代表句容参加镇江市级比赛。那一刻,我知道,寻找光,紧握光,逐光而行,便不畏前路漫长!镇江比赛出结果的那天,我是既兴奋又失落,兴奋的是总分排第三,失落的是两场考试和粉笔字仍然落后很多。回来后,我马上下单了数奥书、教招题、教学理论书籍,加强对弱项的学习,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缩小差距!”七项中,教学设计、课件和课堂教学共占50%,暑假里我每天泡在图书馆,备课做课件,每周一次崇明会议室集中研讨,我先模拟课堂,大家再帮我指出不足和改进的方法,镇江的陈老师、句容的曹书记、孙主任以及崇明小伙伴们,在一次次磨课指导中,我的课件水平逐步提升,教学设计也更合理规范。暑假的六进四,顺利进入前四;九月份四进三,是最后决定去省里参赛的一次选拔,好在压线进入,学科理论仍排最后!</p><p class="ql-block"> 回望备战历程,不禁想起《士兵突击》里的“不抛弃,不放弃”。在每次拉练公布成绩的时候,没有因为自己的两门考试落后有过放弃的念头,一直坚信只要有付出,就有回报,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是因为自己的努力还不够,还不能实现量变到质变。每一次坐在电脑前毫无头绪的时候,鼓励和安慰自己“大家都一样,比的就是谁心态好!”。在一次次的晋级、拉练中,为自己的进步鼓掌,为自己的不足找原因。当真正走上赛场时,我给自己心理暗示:“今天能进入省赛的都是精英,所以我也是,要相信自己,大家水平都相当,谁心态好谁就能发挥好。”</p><p class="ql-block"> 17号最后一门比赛结束,我潸然泪下,是长期紧绷的弦松下后的一次发泄,也是在感叹自己的不容易。比赛结束,结果已不重要,而是自己在这段时间来的成长和进步,结果是努力的外显,而比赛带来的教师素养的提升则更为重要——教学设计、课件、上课、演讲、粉笔字,就连我最弱的两门考试,我都比之前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这难道不是我最大的收获吗?回顾两天的比赛时间,简短而生动,简约而丰富。而这一切,都彰显出思想唯有独立,教育才能挺拔,在不知不觉的“演绎”中,达到心灵的共鸣、思维的共振、内心的澄明和视界的敞亮,这次的比赛或许会给我新的思考、新的启迪!</p><p class="ql-block"> 很喜欢这样的一句诗: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生命的价值在于奋斗的历程,深耕自己,我不去想是否能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我只顾风雨兼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