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所有人 本周艺术科组教研活动</p><p class="ql-block">主题:陈小燕、陈树均老师公开课研讨,符茂江老师珠海学习分享,谭沅松老师参赛心得体会,美术老师讨论25周年校庆书画展事宜。</p><p class="ql-block">时间:周四下午3:30</p><p class="ql-block">地点:电子书法室</p><p class="ql-block">主持:廖树尧</p><p class="ql-block">记录:陈小燕 符茂江</p><p class="ql-block">摄影:邱福娣 陈树均</p><p class="ql-block">签到:赖韵</p><p class="ql-block">场地:陈华志</p><p class="ql-block">大致流程:</p><p class="ql-block">一、公开课执教老师谈备课思路(陈小燕、陈树均)</p><p class="ql-block">二、听课老师谈听课感受</p><p class="ql-block">三、符茂江老师分享珠海学习体会</p><p class="ql-block">四、谭沅松老师分享参赛体会</p><p class="ql-block">五、美术老师讨论校庆书画展事宜</p> <p class="ql-block">在磨砺中成长,于反思中前行——学校公开课心得体会谭沅松这是来到麻一第一次参加比赛,对我来说是一次意义非凡的比赛,很开心在这次比赛中取得不错的成绩,这其中特别感谢我们科组老师在过程中听课、评课,给予了很多的宝贵的意见,这份荣誉属于我们整个艺术科组。通过这次比赛,我收获了很多经验和看到了一些不足的地方,下面我通过几点谈谈我的心得体会并想与老师们共同探讨。课题方向:由于没有固定的题目要求,选课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自己擅长的方向,因为我觉得首先要自己喜欢,才会更有激情去上好这节课,其次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知水平和基本素质,还有要考虑场地和设备等等情况。备课方面:多借鉴优秀经验,多看一些网上的优秀公开课、优秀的教案,可以参考别人的设计作为自己的教学框架,我的这堂课就是参考了智慧中小学的教学设计,其实不用担心照搬别人的课而缺乏自己的思考问题,在备课过程中你会不断根据你面临的问题(包括场地、设备、学生的能力等)去一次次推翻,进行改良等,然后这个课就会慢慢变成你的。</p><p class="ql-block">教学设计:</p><p class="ql-block">学生全面性参与课堂非常重要,不要一味的讲授与灌输,在比赛前的那次磨课,我感觉在课程设置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导致学生很难参与进来,所以学生不能回答、不懂,老师为了课能持续,为了完成教学内容,只能变成自己讲了,所以有时候真的不是老师想一味的自己讲授。对于学生参与课堂,这点我还有感于数学科谭凯业老师的课,模式十分新颖,学生参与度极高,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模式,几乎是由学生主导课程,老师只是充当一个衔接的作用。这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灵感,但这里我又有一个深思的点,如果公开课不能提前演练和彩排,比如我们参加一些公开课比赛或者是基本功比赛,一般最多提前一天、半天准备课题,或者备课一两个小时,那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那么精彩的发挥吗?这时我们又要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呢?我的做法是: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比如老师要有亲和力点,不能太呆板和严肃,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社牛”;其次降低问题和任务的难度,应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教师在过程要充分积极引导,适当给予正面积极的评价和鼓励,(评价的艺术性:凯,你的逻辑非常清晰,你思考的很全面);利用多样的教学工具,提高课堂时代感,比如这次通过“ai复活古人”,许多老师反应比较新颖,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方法同样觉得十分新颖,我的灵感来源于顺德区的江任宏老师。然后我们还有很多好用的ai软件,可以让人物动起来,也可以让人物进行对话、互动、对唱等,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语言描绘,然后形成自己想要的画面。</p><p class="ql-block">希望后面有机会和老师一起分享探讨研究好用的ai软件。磨课优化:初步教学设计完成后,要进行多次试讲,不断修改直至确定最后的教学设计,然后还要正式上个两至三次课,也不能上太多次,不然激情会慢慢没了,上课还是保持一点新鲜感和期待感比较好。这次比赛课还是磨得比较少,一个是时间不够,还有就是设备不足,我们学校没有专门有钢琴和多媒体的音乐教室,想完整上课还是有点麻烦的,不想每次上课搬琴。这次比赛前就试讲过一次,导致有一些流程都记不清还有很多知识点忘记了。所以我想着这个课不能上完就扔了,后面还要不断花时间去磨和优化它,争取把它上成一节好听、好看、好玩和有深度的课。以上是我的一些浅薄的心得体会,希望老师们多指导,多提宝贵的意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