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1, 1,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张贴的春联,红底黑字,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可您是否知晓这上下联该如何准确辨别,又怎样张贴才恰到好处呢?</span></p> <p class="ql-block"> 2024 年 12 月 28 日,在蒲城县图书馆三楼活动室,柴彦莉老师就带着这一传统民俗文化的精妙知识,为大家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之旅。</p><p class="ql-block"> 活动室里座无虚席,男女老少皆怀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好奇齐聚一堂。柴老师面带微笑,娓娓道来,先从对联的上下联说起,她给了几副经典对联上下联的尾字,让大家领悟对联的平仄对仗之妙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字魅力。一幅幅那古老的故事仿佛带着岁月的痕迹,穿越时空,将听众们引入一个充满诗意与智慧的世界,大家沉浸其中,感受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韵味,在柴老师的讲解下,对联这一传统文化瑰宝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在活动室中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 谈及上下联的辨别方法,柴老师总结出一套简单易懂的口诀:“仄起平收是关键,上联尾字仄音现,下联尾字平声连。”她详细解释道,仄音声调短促有力,平声音调舒缓悠长,所以通过读音便能初步区分上下联。不仅如此,柴老师还指出,在对联创作中可以有一些变格和拗救情况存在,但这需要创作者对平仄规则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上下联的区分方法,她列举了诸多实例,如周恩来总理的“与肝胆人共事”(仄音)对“从无字处读书”(平音),生动形象,一目了然,使大家对对联的平仄规则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刻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 在讲解张贴方法时,柴老师更是亲自示范,她手持一副对联,比划着说道:“人朝门立,右手为上,左手为下。上联在右,下联在左,这是传统的张贴方式,蕴含着古人以右为尊的文化观念。”听众们纷纷点头,有的还拿出手机拍照记录这珍贵的知识点。</p> <p class="ql-block"> 柴老师不仅总结了上下联的辨别口诀,还介绍了许多与对联相关的有趣知识。她讲述了第一副春联的由来,提到对联在律诗中也有所存在,并分享了春联的一些趣事,如经典的“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故事。此外,她还列举了像多音字联“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等趣联,让大家领略到对联文化的丰富多样和妙趣横生,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对对联这一传统文化形式的兴趣和探索欲望。</p> <p class="ql-block"> 这场讲座,如冬日暖阳,温暖了蒲城的文化角落,不仅让大家学会了对联的基本辨别与张贴技巧,更在每个人心中种下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种子。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这些知识会随着新春的脚步,走进千家万户,让每一副春联都张贴得规规矩矩,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生生不息,代代相传。</p>